用軟碟通製作啟動U盤與解壓ISO到U盤有什麼區別?

RT


目前PC常見的引導有2種類型,老舊機器的傳統BIOS引導和新式的EFI引導,而EFI可以向下兼容BIOS引導。

傳統引導是機器在磁碟的開頭的引導扇區部分找到操作系統相關的信息,從而進行引導的;UEFI是讀取分區下的/efi文件夾來引導的。

由於Windows從7 x64開始其安裝鏡像內就含有支持EFI引導的相關文件,所以直接解壓ISO到FAT32格式的U盤即可支持EFI引導,軟碟通製作的時候,會在磁碟分區表的引導扇區中寫入相應的引導代碼,從而使其能夠兼容傳統的BIOS引導。

PS:MBR和GPT是磁碟分區的不同格式,與引導沒有直接關係。雖然一般我們常稱新式的引導方法為UEFI/GPT,但UEFI也可以和MBR配合使用的。

參考:UEFI+GPT引導基礎篇(一):什麼是GPT,什麼是UEFI?


引導區的區別


不是硬碟/u盤/光碟上的所有數據都是作為『文件』讓用戶在資源管理器里看到的。有一些數據是操作系統/硬體保留著的,比如啟動扇區,是硬碟/u盤/光碟的一個特定的位置,硬體根據裡面的數據/代碼來啟動系統,這個扇區是不能通過文件複製的方式來讀寫的,只能通過專門的軟體來實現。

啟動盤與普通數據盤的區別也就在啟動扇區。

………………………………

如1ittlecup所述,現在有bios和efi兩種啟動方式。

啟動扇區是bios時代的,為了簡單起見,將啟動扇區固定在一個特定的位置。

efi則高級很多,可以識別硬碟/u盤/光碟上的一些常見文件系統,也就可以以文件的方式啟動了。

ps:文件系統簡單說就是把磁碟上的扇區組織成文件的方式,不同的文件系統有不同的方式。扇區是一個物理結構,而文件系統是比扇區高一層的邏輯結構。


軟碟通可以作為一個U盤量產工具,對U盤進行分區和引導處理,通過模擬光碟、軟盤或硬碟模式來引導ISO鏡像(因為傳統的BIOS只支持讀取啟動扇區里的引導程序);而對於現在市面上支持UEFI/EFI啟動的新電腦,直接解壓縮ISO到U盤也可以引導成功,是因為並非像傳統BIOS那樣以基於扇區的方式進行引導,EFI可以實現基於分區的、直接讀取分區里的引導文件來進行引導,大大增加了引導程序的靈活性,支持更新的GPT分區模式等等。

U盤量產模式簡介:

1、USB-FDD (軟盤模式): 啟動後U盤的盤符是A,且容量只有1.44MB,至於FDD早就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

2、USB-ZIP(大軟盤模式): 啟動後U盤的盤符是A;

USB-ZIP大容量軟盤模擬模式,此模式在一些比較老的電腦上是唯一可選的模式,但對大部分新電腦來說兼容性不好,特別是大容量U盤。FlashBoot製作的USB-ZIP啟動U盤即採用此模式。

USB-ZIP+增強的USB-ZIP模式,在DOS啟動後顯示A:盤,有些顯示C:盤(根據電腦的BIOS支持情況不同),支持USB-ZIP/USB-HDD雙模式啟動,從而達到很高的兼容性。其缺點在於有些支持USB-HDD的電腦會將此模式的U盤認為是USB-ZIP來啟動,從而導致4GB以上大容量U盤的兼容性有所降低。

3、USB-HDD (硬碟模式): 啟動後U盤的盤符是C。(注意:這個模式在安裝系統時容易混淆U盤和硬碟的C分區);

USB-HDD硬碟模擬模式,此模式兼容性很高,但對於一些只支持USB-ZIP模式的電腦則無法啟動。HPUSBFW工具製作的U盤即採用此啟動模式。

USB-HDD+增強的USB-HDD模式,DOS啟動後顯示C:盤,兼容性高於USB-HDD模式。同樣對僅支持USB-ZIP的電腦無法啟動。

4、USB-CDROM(光碟模式): 啟動後U盤的盤符是光碟機盤符。

USB-CDROM光碟模擬模式,DOS啟動後可以不佔盤符,兼容性比較高,新老主板一般都可以。優點可以像光碟一樣使用(如,進行Windows系統安裝)。缺點,我們將失去對這部分U盤空間的寫權利,剩餘空間會被識別成為一個獨立的U盤,可以為Removable盤,當然也可以做成Fixed盤,進一步分區。


區別很簡單,現代的主板都是支持UEFI啟動的,所以你可以i直接解壓ISO鏡像到U盤引導系統,但是很老的主板就必須用軟碟通製作啟動盤了


學習一下,謝謝了。


推薦閱讀:

怎樣設計一個演算法可以高效的完成2048遊戲?
Adobe系列在安裝時,出現安裝程序檢測到計算機重新啟動的過程中可能暫停..怎麼辦?
電腦什麼瀏覽器好用?
被哈工大計算機系錄取了,問一下這個專業咋樣?
當年的千年蟲真的有那麼嚴重么?還是消息散布者的陰謀?

TAG:計算機 | 壓縮 | U盤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