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Computer Science領域,最好的論文發表在會議上而不是期刊?
讀了The Ph.D Grind,文中是這樣說的。
計算機學科非常年輕,與現實關聯緊密,學科體系長期處於劇烈變革,往往今是昨非。期刊那種1-2年才能見刊的模式,顯然趕不上技術革新速度。所以年度學術會議更符合學科發展需求,可以看作一種「小步快跑」的模式。而且除了展示最新成果外,還可以通過Tutorial、Workshop增進技術交流與普及。
因為計算機領域是一個發展很快的領域,新技術,新idea層出不窮,而journal的更新周期較長,不如conference迅速。所以最新最有影響力的成果都會先出現在conference上。
樓上同學們都說這個領域發展太快,沒錯,但具體有多快呢?
舉個栗子:
國際上不是很水的期刊,從你投稿到發表,一般要2~3年。
國際會議由於手續簡單,一般6個月以內就能搞定。
還記得摩爾定律么?晶元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3年的話都夠翻兩番了。直觀來講,你在奔騰CPU上跑的實驗數據,等你的論文在期刊上發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用酷睿了,誰還管你奔騰上怎麼樣啊。。。所以一旦有了好的idea寫出論文就要儘快發,不然的話拖個一兩年,一些底層的東西都會發生質變,你發表出來的東西就真的沒人在乎了。
總結來說就是,論文在期刊發表的速度已經趕不上科技的更新換代了。所以CS這個領域 (包括Computer Engineering)的科研成果自然會優先選擇在周期較短的會議上發表。
其他一些傳統領域就沒這麼急迫咯,正如樓上同學所說,傳統期刊的影響力可能更大一些,所以就在期刊上發唄。未必完全如此。以我了解的某一個計算機分支領域內頂級會議與頂級期刊的情況為例:
會議一般時效性好,一些階段性工作和進展,會傾向於出現在領域內的頂級會議中。會議由於在時間上有特殊要求,所以會要求你的研究工作與會議的排期一致
期刊的特點是評審周期長,要求對工作的闡述系統化,理論與實驗完備。對於某些研究工作,會議論文可能因為其局限性,比如論文長度的關係,在論證上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收錄。從影響力而言,期刊會更大一些。即,一般作者會把自己的某幾個相關的會議論文,整合後增加20%~30%或者其他比例的新內容,發表在期刊上。現在已經有一些聲望的教授,都開始只投期刊。一個是可以專註於完整系統的總結一個研究工作,另一個是,對於研究成果最有力的表現。對於學生,碩士可以一篇會議能畢業;博士一般需要期刊。
所以要讀到好的論文,一個是比縱向,在期刊里深挖;二是,抓橫向,保持對最新會議論文的關注。錯了,最好的論文發在arxiv上,會議往往也要等半年,等會議的列表出來,說不定已經更新換代了。
不知道你怎麼定義「好」
會議的「好」是指課題和想法新穎,因為發表周期短,大家都通過會議論文來了解最近的科研情況。所以CS領域學者們主要閱讀和引用會議論文。
期刊論文也「好」,是指嚴密和完整。因為審稿周期長,所以要把會議論文里的缺口補上。不過因為時效會過,所以期刊主要的任務是把你工作「載入史料」,將來如果有人需要完全實現或者細緻學習這個結果,才會閱讀期刊論文。而不是會議那樣報告最新結果。相比之下,對期刊的引用就比較少了。
我們領域最好的期刊比如ToN,TMC,即使你把top會議論文SIGCOMM, Mobicom, ICNP, Sigmetrics, INFOCOM投過去,也不會給你立刻接受的,也要經過至少1-2輪修改和補缺。當然如果論文之前發表在頂級會議上,編輯和審稿人也會高看一眼。我有次的經驗是ICNP的論文擴展以後投ToN,審稿不到2個月就給結果小改後接收。
好不好要看你怎麼認為,是idea新叫做好,還是論文結構好,思路清晰叫做好。
會議論文講究創新,由於大多數會議頁數少,所以著重於要求創新性,對論文結構,完備等方面如證明思路,實驗描述等等,要求並不高。而且審稿周期短3、4一般。所有一旦有好想法很快就可以轉化成成果。
而期刊論文不同,期刊從創新,論文組織結構,邏輯等方面要求十分嚴格,就拿我這領域的TON來說,一般一輪審稿周期半年左右,來來回回1、2年的多了去了,今年自己投篇tmc從大改小改到接收要了7個月。
另外,我覺得(注意,只是我覺得),計算機領域會議在這幾年的崛起和深度學習有著極大的關係,從計算機視覺,NLP,大數據,分散式並行,甚至到通信的信號處理,現在都在談深度學習。而深度學習與其說是一門學科,更不如說是一種魔法。因為其理論基礎還不完善(別說什麼信息瓶頸理論,那玩意兒爭議巨大),所以依靠經驗和嘗試成為了這領域的主流,這也正好契合了會議對理論完備性要求不高(我們這邊做優化的,光證明就是好幾頁,而且誰願意看?),篇幅短,只求結果,看成效的特點。所以我一直認為是深度學習帶火了會議。
當然作為一個數學系的出生的渣渣每當看到深度學習的濫用(由於缺乏理論,各個地方都在用深度學習,網路也在用!),就想起了微積分濫用導致的二次數學危機,當然這是後話了。
總結起來就是(相信你也不願意看這麼多,給了結論算了),在一個以創新為第一優先順序的學術圈,會議對於關注前沿的學者來說其貢獻必然大於期刊。而期刊從組織結構,完整性,邏輯,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學習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一篇經典好論文不止是他的idea,well written也很重要哈哈 作為一個碼農老婆我知道答案 因為會議更新非常快 而期刊發表需要一定時間 我自己的文章(醫學方面)投出到發表花費了3個多月 計算機是個高速更新發展的學科 會議文章更加迅速 另外 會議文章發表難度更大 頂端會議全年就那麼多篇 能發的質量都非常高
這些是從我的生活經歷總結的 (聽我男人的抱怨)可能會有錯誤 我下次見到他會幫你詳細問問!就dm和db方向來說,比較最新的idea都出現在conference上。
我老闆一直讓我們少讀journal...
top journal 和top conference在phd畢業要求里,含金量是同等級的,不存在強弱。
期刊慢,一般是會議轉投。
1.會議周期短、迭代快,貼合當前AI飛速發展階段,最新成果都會在頂會上發布;期刊審查更嚴格,周期更長,明顯趕不上CV技術發展的腳步。2.順便科普一下CV三大頂會:ICCV、CVPR和ECCV。
期刊確實慢。我從一月投稿的TVCG,折騰了快一年。前幾天才通知錄用。通常情況下是三輪審:major,minor,accepted。順利的話單輪審稿期3個月,萬一其中有人拒審,那就要再多等至少一個月。加上自己修改的時間,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
這個不一定,你發的SCI還是EI ,EI分為EI會議和EI期刊,EI會議發表起來容易,很快速;EI期刊就要時間長些,也要貴很多
推薦閱讀:
※怎樣查外文期刊的論文格式要求?
※寫論文時的學術引用可以從哪些網站找到資源?
※一篇足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的論文需具備哪些要素?
※如何搜索某個學科領域的文獻綜述?
※博士生如何進行文獻閱讀和文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