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園」是如何成為代表日本青春和理想的聖地?近些年「甲子園」的影響力是否有衰弱?

甲子園只是高中棒球的決賽場,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對棒球的熱情。

都說日本人將棒球視為國球,這當然不只是一個名詞而已,據統計,NPB(日本職棒)一賽季的現場觀戰人次達2400萬人,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同為職棒賽事的MLB。要知道,關注過棒球賽季就知道,常規賽比賽是很多的,有很多比賽都是安排在工作日乃至上班時間進行。

自從從美國引進以來,棒球一直在日本受到首要地位的重視。夏甲子園(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創立於1915年,至今已經有101年的歷史了,也是日本高中全國大賽的鼻祖。日本很多其他項目的全國大賽,多在全國高中綜合體育大會中進行(簡稱Inter-High或者IH,這個在《灌籃高手》漫畫中有提及),而IH則是1960年代才開始舉辦。或許也正是因為夏甲歷史最悠久的影響,在盛夏舉辦的各全國大賽,不分項目,大多都被認為是最重要和含金量最高的。

二戰日本投降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物質比較匱乏,棒球一度成了日本民眾的精神寄託。戰後舉辦的首屆夏甲子園本來名不副實,是臨時安排在另外一座球場進行的。但我今年看某場預賽網路直播時,專題廣告透露:也正是這屆夏甲,觀眾場場爆滿、座無虛席,如此盛景完全出乎主辦方的意外,繼而感慨萬千。

上世紀70年代後,隨著水島新司等先驅甲子園漫畫家的作品被改編成動畫片在電視上播放,以及甲子園電視轉播的逐漸普及(觀眾通過電視目睹了江川卓這樣的「怪物」投手等一代巨星的活躍),甲子園比賽的人氣更是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也就是所謂的「黃金時代」。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足球的崛起,棒球的受關注度受到了很大衝擊,一度出現了所謂的「野球危機」。但是隨著日本國足世界盃夢想的實現,但在世界盃上成績卻屢屢沒有新突破,進入本世紀以來,棒球又開始復興。

(日本人在電視機商店圍觀江川卓投球的場景。江川卓被認為是甲子園歷史上唯一一名投出的直球對方几乎無法打到的球員,高中40多場正式比賽無安打無失分竟有9場之多)。

就總體市場而言,2010年代的甲子園,比起被認為是黃金時代的1980年代,受關注度並沒有降低多少,甚至可以說是方興未艾。2014年,高中硬式棒球部的部員總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17萬人,這個數據是比80年代更勝一籌的,而歷屆甲子園的總觀戰人數(見日文wiki),也是不降反升,比起80年代的水平並沒有下降。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日本人對於棒球的看法逐漸變得理智了。前面說到戰後日本人將棒球視為精神寄託,而這在當時的甲子園比賽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以前,有不少日本的都道縣府,還從來沒有球隊在甲子園奪過冠(當然現在也是),所以甲子園比賽又被賦予了「維護家鄉榮譽」的意義,球迷將甲子園球員視為心目中的英雄。

1979年,和歌山的箕島高中春夏連霸時,曾像職業俱樂部球隊奪冠一樣,開著大巴在街上遊行。1980年,某東京高中校史首次殺入甲子園時,球隊宿舍被狂熱的球迷和本校學生圍得水泄不通。1986年,德島的池田高中春甲奪冠,該校決定在市內體育場(而非本校)召開慶功會,而蜂擁而至的數千球迷真的將該體育場幾乎坐滿了。而同樣是該年春甲,被稱為」沒有希望的弱區「富山縣的新湊高中爆冷殺入四強,現場的富山球迷甚至狠命抽打自己臉部,以確認這是事實。東京球迷更是」不甘人後「,1982年,當年少成名的早稻田實高中的天才ace荒木大輔,率領自己高中連續5屆殺入甲子園時,現場以他的女性人密為主的歡送人群如波似濤,以至於需要大批警察來維持秩序。

隨著甲子園經過了100年的發展,觀眾逐漸是見得多了,意識到棒球終究只是一項運動,是不能代表一切的,所以近些年甲子園的觀賽球迷顯得文明理智了許多。甲子園球隊仍然會受到熱烈歡迎,比如說今年作新學院(也是櫪木縣)時隔54年優勝,乘坐新幹線歸家時,就像漫畫一樣有1000多名球迷在車站歡迎,只是場面沒有以前那麼誇張了。

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甲子園賽事的受關注度、和群眾熱情,都是日本其它校園賽事乃至職業賽事難以企及的。由此看來,日本高中棒球運動員經常心甘情願的為甲子園拚命、甚至不惜拼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015年的時候,朝日新聞(甲子園創辦者、主辦方)甲子園100年紀念號雜誌,選擇了淺倉南當封面,我認為其實就是具備深意的,因為小南代表了理想的應援球迷的形象。正是無數球迷百年來對甲子園賽事的熱情和不懈參與,以及小南為代表的無數球員家庭在球員成長經歷中的默默支持,甲子園賽事才能一直成功舉辦到今天。


四千所學校,通過單敗淘汰制決出一個冠軍。

無數十七八歲的少年為了冠軍每天訓練十小時以上,在35度以上的氣溫下投球100甚至200。

無數名門學校遺憾敗退,無數棒球天才敗在一顆球的輸贏。

在最美好的年紀全心全意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自己還是我們這些觀眾,都能夠收穫無數感動


感謝邀請。第一個問題我從2個角度理解

1.棒球是日本老百姓最喜愛的運動,除了職業棒球之外,民間也有很多自發組織的棒球業餘隊伍。就高校來說,棒球社是地位很高的社團,往往棒球社的成績就象徵著學校競技體育的成績與榮譽。 因此,甲子園不僅是全國高中棒球決賽地,也是高中生體育項目的最高榮譽角逐場,一幫正值花季雨季的少年們,與來自全國的最高水準的選手戰鬥,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角逐的過程是漫長的高中生涯,少年的那種純粹的激情、懵懂的愛情凝結成了夢想,甲子園成為了夢想的聖地,通向它過程也是一個美妙的經歷和回憶。如果你打過校際比賽,那麼你一定懂。

2.甲子園之於高中棒球,正如東京國立競技場之於高中足球。日本的職業球會的培養體系是在學校,大多數學校高中就擁有半職業化的訓練條件和訓練體系。甲子園的競技體系是從地方到全國的進階模式,各個學校有較為公平和環境和條件參賽,體制更為正規更具職業化,有很多職業球會能從此選拔出優秀的球員。加上悠久歷史、市場和受眾,甲子園實際上是在大學以前向職業棒球輸出人才的最佳試煉場。

足球運動在日本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部分青年選擇踢足球而不是打棒球,從絕對數量上打棒球的人沒有之前多了。但甲子園的影響力不能單純的以參與運動人數去衡量,它依然是日本高中體育文化的重要支柱,日本高中就有「好孩子打棒球,壞孩子踢足球」的說法。日本人講求文化信仰,在日本日益增大的工作、學業等壓力之下,這種文化影響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應該增加。


甲子園遠遠不「只是高中棒球的決賽場」,如果你看過高中棒球的話。

棒球少年的夢想一般是從小學開始的。每個小學幾乎都有棒球隊,每片河灘上幾乎都奔跑著追逐白球的少年。這一夢想會在小學時期生根,初中時期萌芽,到高中時期長出第一片葉子。

高中之前的棒球,基本上和「草野球」沒有太大區別,場地不固定,隊員也參差不齊,比賽也是以邀請賽友誼賽為主。而進入高中,馬上就變成了一個「標準化」的聯賽。

日本的高中棒球「聯賽」首先是地區選拔,一支球隊要在春季和秋季的小組循環和淘汰賽中戰勝本地區的7-8隻球隊,才能夠拿到地區的優勝資格,爭奪「縣級」資格。而進入縣級循環的球隊也要先後擊敗至少3支球隊,才可以獲得縣級的1、2名,獲得進入甲子園的資格。對於一些16、17的少年來說,這已經是難以承受的重擔了。

因此進入甲子園的球隊,都可以說是披荊斬棘。而來到這片土地的少年們,有的來自於年年出場的強豪校,也有的來自於默默無聞的黑馬校,但都能夠以平等的身份來一較高下,光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

尤其是對於出身不高的學校來說,可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有一次出場甲子園的機會。而主力隊員一般也都是馬上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一旦被淘汰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這裡,無數的青春的汗水和淚水就可能在這裡的幾十分鐘後便化為烏有。

從功利一點的角度來說,甲子園是高中球員能夠進入職業球隊的重要舞台。一旦能夠從高中進入職業球隊,那麼至少人生的軌跡就出現了一次飛躍,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能夠得到火箭般的提升。但如果沒能在甲子園有所發揮,甚至是沒有來到甲子園的機會,那麼大多數高中球員的出路便僅有一個:選擇考大學,放棄棒球。即使有一些球員,可以被大學破格錄取為棒球特長,但之後進入職棒的途徑也還是要通過大學生聯賽,甚至是職業人聯賽。因此,很多高中生在甲子園上會孤注一擲,去為自己的未來拚命搏一把。


收藏了很久的一條微博,當時覺得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


不瀉藥

----------------------------

甲子園是什麼?

四個大字

記得大阪地鐵上幾個少年,十三四歲,臉蛋曬的黑紅黑紅的,說說笑笑,有一個睡死了還差點坐過了站。

我就想,這大概就是甲子園吧。

甲子園之於我。

是聽著棒球英豪配樂的磁帶,我穿著醜陋藍白校服走在上學路上。

是每天賺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仍然告訴自己我屌我能行。

是周圍人勸什麼年紀該幹什麼事,我孫子一樣點頭同意時候心裡的倔強。

是我勒破了手,也買下一整排我鐵定搬不動的棒球漫畫。

是當終於我站在阪神甲子園站,整個人想哭哭不出的憋屈。

每個人心中都有甲子園,膠著的比分,傳奇打者。

但她究竟什麼樣?我決定一探究竟。

這地方其實不太方便,離大阪市區還要很遠路程,我在大阪只停留一天,而且當天瓢潑大雨,一個人坐在地鐵上,窗外雷電交加,日本人民的英語水平不用指望,我曾經想過要不就算了。

算了?不能算!

阪神急行站甲子園站。

世界上少有地鐵站和甲子園聯繫如此緊密。

下了車,一副與世無爭的小城市模樣。

但是會發現野球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於此。

甲子園幼稚園,甲子園小學校,甲子園汽車站。

經過一片櫻花小徑,美不勝收。

對天發誓我平時一直是個內心高冷,寵辱不驚的事逼。一個人從東京走到這裡。

怕冷穿了羽絨服,怕水穿了人字拖。雨大到打傘基本沒用,對著裝挑三揀四的人卻被風颳得毫無優雅可言。

當我穿過高架橋底,看見甲子園那三個字的時候。

沒來由的想哭。

這是上杉達也的甲子園吧?

這是地鐵上那些少年們的甲子園吧?

這就是甲子園,傻瓜。

阪神主場很大,很遺憾的是當天沒有賽事,無法進去,只在甲子園歷史博物館逛了下。

野球文化對於日本人民,恐怕只有親自去看看才能感受。

----------------------------------額外說兩句------------------------------

在巨蛋看了場阪神Tiger VS 東京Giants,當天是工作日,大部分球迷穿著西服直接奔東京巨蛋,

隨處可見面目嚴肅的爸爸級球迷,脖子上掛個特別齣戲的應援毛巾。

呼啦啦的球迷從四面八方匯聚,我都不用查地圖,跟著人群就好了,場面非常震撼。

球迷數量勢均力敵,甚至阪神球迷還要多一些,我驚奇在東京的大阪人還真是多。。。。

此時的我還在巨人隊這邊。

本來是支持東京的,嗨都是眼淚不說了。最後倒戈了。

然後我就。。。。跑道對面去了

日本野球球迷年齡分布之廣,不需要統計,結論就是各!個!年!齡!

下次來一定一定要在甲子園看一場比賽!我連應援的衣服都買好了!

坐在爺爺叔叔中間,聽他們高談闊論,和可愛的服務生買500yen一杯的啤酒,專屬於棒球場的嘈雜噪音,那必將會是終生難忘的記憶。

甲子園!下次見!

-------------------------------------------------------------------------------

友情提示東京大阪人民在野球上關係微妙。

可以參考北京上海足球隊。

本人穿著一身阪神Tiger的衣服走在東京街頭,想想實在無畏(中二)。。。


當下

在中國,「少年老成」是個褒義詞。小學準備中考,中學準備高考,大學準備GRE/公務員/司法考試,工作了準備相親考。。。每一個階段,都是去往下一個階段的「準備」。

「當下」?就像長安街上的白玉蘭,眼前一晃,便無影無蹤了。

而東京的四季極其分明,如同他們的人生。

日本人年滿 20 歲要盛裝去參加成人禮。儀式之後,才算正式成人。今年 AKB48 去了好幾個,一改鄰家女孩的定位:褪下超短裙,穿上和服,扮相一下子變得極其端莊。

在注重當下的文化中,成人禮之前的人生和成人禮之後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如同春季對夏季。之前是毫無壓力的學業和各種戀愛,之後去企業內被體制化和各種援交。

青春

成人禮之前的人生?無疑可以比喻為春天。櫻花是春天的最高潮,而甲子園?其實就是青春中櫻花綻放之處。

Touch 的主題是「棒球」?完全錯了, Touch 的主題是 「青春」。

注重當下的文化中,人生在春天個階段,去準備高考是遭人鄙視的(當然,仍然大把的人去)。

春天,就應該盡情的揮霍精力,散發荷爾蒙。前者即棒球,後者即戀愛。再翻翻 Touch ?你會發現他在兩者之間保持著絕妙的平衡。

早熟

日本人最愛的是櫻花。早春開放,絢爛耀眼。日本人的人生往往也綻放的很早。木村,石川遼等等,都是十幾歲就紅極一時。

而後,很多人的人生再沒有如此激動而富有戲劇性的經歷了。其實,石川遼的成績也在隨著年齡增長下滑。普通人更是進企業,五年一升,繳幾十年厚生年金,然後退休。

日劇里動不動暴走,辭職,其實絕大多數是yy:數據表明,日本的創業意願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

甲子園往往是很多日本人人生中激動和感動的頂點。所以,即使年老之後,他們也願意端著日本酒,點個成年人裝b用的,帶著閃亮魚皮的壽司,然後,認認真真的看幾個投球。。。

就在那揮棒的一瞬間,夢回唐朝。


如果說,NCAA代表了美國校園體育的激情與熱血,那有關日本校園體育青春與理想的最佳代表,就是甲子園了。青春與汗水,淚與燃,整個炎熱的夏天在這裡激情盡放。

專欄/ 星 庭

編輯/ 郭 陽

首先聲明一下,這篇文章不是講甲子園球場,只講在甲子園進行的一項比賽,全名「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権大會」,簡稱「甲子園」或「夏甲」。

每年夏天,日本各縣的代表球隊聚集在甲子園,爭奪高中棒球的最高榮譽。在一場場揮灑汗水的激戰過後,勝利的學校唱著校歌,帶著榮譽和鬥志繼續前進;失敗的球隊哭著挖黑土作為紀念,來年再戰。

甲子園的經典場景,今年仍在繼續。

賽事

甲子園在日本的地位和影響不言而喻。這項賽事開展於1915年,距今已有百年,2017年是第99屆,明年這項賽事將剛好來到第100屆。2016年,甲子園有超過4000所學校的幾十萬學生參與其中。

正賽開始於每年8月,但甲子園的賽季其實比這更長。日本每個縣都會進行淘汰賽,決出一支球隊,代表本縣出征。全國比賽是在日本職業球隊阪神虎的主場甲子園進行,和NCAA類似,甲子園全國比賽也是殘酷的淘汰賽賽制。任何時候的一個小問題,可能會讓全年努力付諸東流。因此,甲子園的魅力還在於,奪冠的可能是傳統強校,也可能是無名小卒,劇情往往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有了這樣的關注度,想要去看球的甲子園的觀眾都需要早早進場,因為去晚了根本沒位置,永遠滿員。觀眾有各學校來加油的學生和OB(畢業生),朝聖的棒球愛好者,來感受青春的遊客。

比賽進行到七局時放飛的氣球

甲子園正賽期間,電視會不間斷播放每一場比賽,報紙會有關於各隊的大量新聞,在辦公室、街道、娛樂場所,甲子園的話題一直是主流。

一時間,這個國家的人都變成了棒球少年。

甲子園賽事歷史悠久,因此相關的活動、傳統以及文化也非常之多。這項賽事所承載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一般的高中體育範疇。舉一個例子,在日本二戰投降日(8月15日)的正午,球員、裁判和觀眾會進行1分鐘默哀。

棒球與校園體育

日本是世界上推廣棒球運動最成功的幾個國家之一,他們對棒球有特別的情感,國家隊叫做日本武士(侍ジャパン)。日本棒球強調團隊、紀律、服從,他們會刻苦訓練防守和跑壘,力爭不出瑕疵。日本教練很喜歡下達犧牲觸擊的指令,即使是中心棒次,球員也需要隨時犧牲自己——雖然數據證明,犧牲打和自由揮擊的效率其實差不多。

甲子園作為高中棒球的代表,也一脈相承的體現了這方面的內容。如日本職棒名稱上分為一軍、二軍,一支高中球隊亦像是一支軍隊。甲子園比賽時,監督(即主教練)走上球場只需要幾步,但他們不會移動,會叫一個球員(傳令)專門傳話。

《灌籃高手》是不少人了解日本校園體育的一扇窗戶,但由於日本籃球水平有限,實際上,甲子園才真正反映了日本校園體育的全貌。

部內等級森嚴,低年級學生在前輩面前沒有地位,欺凌現象時有發生。監督有絕對的控制權,分配不公、打罵體罰也是見怪不怪。他們的訓練刻苦程度遠超想像。能夠進入甲子園正賽的球隊,幾乎都是每天5-6小時的訓練,全年無休。用漫畫《名偵探柯南》的話來說就是: 「這是全日本最不服輸的人集中的地方!」

甚至甲子園本身就是殘酷的,一個王牌投手動輒投100多球,休息不了兩天,還要繼續出戰。甲子園投手被職棒選中後,往往要先休息半年,手臂才能恢復。

當然,在聚光燈下是另一番景象。整齊的隊列,激情的對抗,洋溢著青春與活力,帶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支持者不遺餘力的為球員加油打氣,讓觀者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校園時代,彷彿置身其中,一起歌頌陽光,一起為選手們的精彩表演叫好,一起感動流淚。

青春的證明

日本高中的體育部活問題屬於成年人,年輕人揮灑青春,即是美好。甲子園對於每個參與者來說都是畢生難忘的經歷。正如甲子園結束後,人們會說,夏天結束了。

能夠登上甲子園舞台的球員是幸福的。他們本身有天賦,又付出了非比尋常的努力,配得上目光和稱讚。甲子園總會貢獻一些職業球員,歷史造就的棒球名校如大阪桐蔭高等,幾乎年年有好的苗子。甲子園表現出色的球員會瞬間變成閃亮的明星。當年的手帕王子齋藤佑樹,憑藉在甲子園的出色表現,至今仍被球迷和媒體記得。哪怕他的職業生涯並不順利,那個美好的夏天已伴隨他一生。

那些沒有這麼高天賦、沒有這麼好機遇的高中球員,為甲子園努力同樣是美好回憶。為了夢想他們同樣付出了全部,已無遺憾。4000所學校,幾十萬高中球員,能成為職業的寥寥無幾。他們最終會步入社會。為甲子園吃過的苦、流過的汗、滴過的淚,之後也會幫助他們在職場上更好的晉陞,這些用人單位也是能看到的。

除了球員們,參賽學校的每個學生都與甲子園產生聯繫。應援的學生很多,吹奏部要編排曲子,幾小時不停的為本校加油;啦啦隊要訓練有素;後勤要切實到位。就連加油的觀眾,也要會喊口號,將自己沉浸在球場之中。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足以稱之為「青春」的內容。

一直都收藏著旅日作家毛丹青這條關於甲子園的微博,每當盛夏到來之時,都會讓人想起《棒球英豪》里的那些陽光下的熱血,那些為了進軍甲子園的奮鬥。

有人問,你看MLB這樣的美國職棒還不夠嗎,為什麼還要看日本稚嫩高中生們打的甲子園?我想到了《灌籃高手》中,櫻木對老爹說著,我最光榮的時刻,就是現在。一個個年輕無畏的靈魂,為一個目標拼上自己的一切,或許,這就是百年甲子園最吸引人的地方。

視頻封面甲子園全國高中棒球大賽的預賽階段結束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相關視頻】甲子園全國高中棒球大賽的預賽階段結束,這也意味著對於很多棒球男孩來說,他們高中最後一個夏天結束了。鏡頭下他們盡情痛哭,也和隊友、經理、教練、家人彼此訴說心扉,許多隱藏已久的情感與話語,在這裡噴涌而出。

部分圖片來自知乎、毛丹青微博

體育產業生態圈 http://www.ecosports.cn 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


必須是青春和理想的聖地。

最近看了部電影很感慨,叫《第28年的甲子園》。故事講的是,日本近幾年新辦了一項「master甲子園」的比賽,是讓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再搏一次甲子園夢~比賽的規則里有一條,四局之後就必須讓40歲以上的大叔們參加。而影片的主角就是一群28年前遺憾未能殺入甲子園,曾經的追夢少年。

看了這部電影,你真的會發現,甲子園是日本很多青少年的麥加。在通往甲子園的路上笑過,哭過,摔倒過,青春才無悔吧。

最後放幾張電影的圖:


甲子園是位於兵庫縣西宮市的棒球場。是阪神老虎隊的主場,但這次的重點並不是阪神老虎隊,而是在這個甲子園舉辦的「全國高等學校棒球選手權大會」。比賽從今年8月7日開始,為期14天。

本次大賽共有全國數千所高校的棒球部參加,但只有在各都道府縣的預賽中勝出的隊伍才能代表該地區參加決賽。也就是說想踏入甲子園進行比賽本身就需要相當的實力才行的。當棒球部大聲呼喊「目標!甲子園」的時候,並不是想去甲子園,而是想去甲子園參加比賽。

高校棒球的球迷非常多。活躍在甲子園的選手將有機會被專業球隊發掘,進入專業球隊比賽。所以看比賽中誰有潛力成為專業選手也是一種樂趣。在比賽期間,電視、報紙等也會連日報道賽事的各種信息、比賽的結果等,全國高等學校棒球選手權大會是全日本都會關注的大型賽事。順便說一下,筆者是日本奈良縣出身,所以會支持奈良縣的王者——天理高中,我會在今年夏天持續關注這場大賽

【介紹日本】甲子園 / Koushien【INTRODUCE JAPAN】


最近在看一部電影叫做《KANO》,講的是1931年時的台灣,已經被日本人佔領,一個日本教練將漢人、日本人、台灣人組成的聯合野球棒球隊,如何一路從從來沒有進過球一路拼到甲子園第二名的經歷。

首先,在電影裡面,在台灣,被日本人佔領不到幾十年的時間,就能迅速將少年一代的心思全部拉攏到棒球,由此可見文化底蘊的深厚以及對於棒球的重視。其次,當獲得名次時,全鎮乃至全縣為他們歡呼的盛況,不亞於今天世界盃冠軍球隊回到國家受到的熱情歡迎和榮譽。第三、就是所謂的面臨畢業時最後一次參加比賽的為之瘋狂練習乃至受傷也要參加比賽的巨大喜愛和壓力,這段有點拗口,見諒。每個畢業的人都把它視為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在最後一次開花結果。第四,就是競爭的激烈,沒有一個學校不會不去重視棒球,棒球已經與教育、文化這兩個名次深深刻在一起。

裡面有一句台詞叫做「球者魂也」,他們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把棒球作為生命中最重要的幾件事去做,去拿命去拼。感動加正能量。同時也感慨我華夏精神風貌的平淡。


從「只是」這兩個字,就看出我國的青少年體育事業的可悲現狀。


達也,你一定要贏哦!一定要帶我去甲子園!————滿滿的都是回憶。


安利個電影吧,一百零八,講高中生球員努力成為正選去甲子園的,相對比較真實一些並不是那種主角光環


あとひとつ


它的影響可不只在日本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