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界朋友不太看好電子閱讀器市場,你認為呢?
看好電子閱讀,但不看好電子閱讀器……
投資界人士更多的是從投入回報來看待認為空間不大,很多eInk的擁護者更多是從產品體驗來看覺得有產品價值。
等Amazon的中文電子書城上線後,他們就該反悔了。
上面諸君都講得非常理論,我只輔佐一個實例:我的父親,原先都是我每隔一段時間幫他去圖書館借書。後來不堪其擾,將我的kindle推薦給他。在學會如何操作以後,父親對kindle愛不釋手。我曾考慮送父母一個ipad,但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ipad能有多大用處呢?而然kindle對他們是非常實用。諸君都喜歡講前景,但我覺得對父母輩市場也不應疏忽。只要有讀書人在,電子閱讀器總有市場的。
其實很多人反映,ipad功能多了反而不利於看書。
我個人是在ipad和kindle上都能無障礙閱讀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滿足我的需求。所以對我來說,真正決定一個閱讀器靠不靠譜的是它能不能賣靠譜的內容。
比如說《黑客與畫家》紙書上市,有沒有人能做出付費正式電子版,我覺得這才是大殺器
電子書絕對比紙書好,搬過家的人都知道。有智能屏幕技術嗎?看書的時候調用E-ink的模式,其它時候像Ipad一樣上網玩遊戲。同時購買和攜帶Ipad+Kindle實在太麻煩了。
我覺得電紙書這個東西不會太有前途。一,對於喜歡紙質圖書的人來說,他們更喜歡的是紙質的書香,以及捧在手中閱讀的快樂,電紙書雖然看起來不傷眼睛,與紙質效果一樣,但仍是一塊電子產品。二,對於喜歡瀏覽電子書籍的人來說,讀電子書就是為了便攜方便,現在智能手機發展這麼快,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問題,也許以後的技術會使得屏幕也不傷眼,何必拿那麼大一塊板子閱讀呢?三,前面也有人提到過,就是電紙書功能太單一,對於需要多功能的人們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佔位
眼光放開點,IPAD涉及的範圍雖廣,但是卻不是專業戶.簡單的例子就是,IPAD的出現是否代表了人們不用再掏錢去買掌機遊戲機了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IPAD在遊戲領域還沒有那麼專業,他也是成長的娃娃。 那麼通過這個例子,我們會發現電子書的市場更趨於專業化,更人性化的閱讀體驗,但是IPAD的閱讀體驗可能就需要第三方去開拓了。總結:術業有專攻,只需更專業化而已補充:如果投資者因為平板電腦市場的影響力,而不敢於投資電子閱讀器市場,那麼這必然是愚蠢的想法
我用過kindle。 絕對的爽。電紙書遲早要火的,首先ELINK墨水技術,使得我們可以長時間看書而不用充電,其次,屏幕和紙質印刷的一樣,不傷眼。這些都是所謂的ipad所無法比擬的。對於真正愛看書的人,電紙書是不二的選擇,換句話說:電紙書是唯一的選擇! ipd靠邊去。都是那些裝13的人買的
電子閱讀器與ipad代表的平板電腦面對的是兩個不同的用戶偏好。同時擁有ipad和kindle在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里是比較普遍的。他們彼此的交集很小,不存在較嚴重的互相競爭購買力的狀況。但是電子閱讀器市場內部的競爭就比較激烈了。因為技術門檻低,造成了壟斷競爭的市場格局,想在細分市場里突圍並保持優勢地位並不容易。這就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所以為什麼不進入資本呢?進入資本,正好幫忙洗牌,也會得到可能的收益。
正如上面某些朋友說的那樣:隨著屏幕的發展,當ipad不再由於費電,費眼等問題被大家詬病的時候,電子書就可以退出歷史的舞台
等Amazon的中文電子書城上線後,他們就該反悔了。
手機已經整合了手持終端的很多功能,我原來用亞馬遜,換大屏手機後就不用了,帶著麻煩。
@徐小平 先生,本人有不同意見,在我現在的西點早餐宅配互聯網品牌「好早味」之前,我成立過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立志於作出和市面上所有閱讀軟體、閱讀平台大不相同的閱讀平台,並且一定會超越所有當下的軟體模式。因為其中的理念特別吸引人、引入碎片化閱讀功能核心、也基於讀者社交進行各種功能的豐富擴張,並且已經設計了網頁端、APP端的草圖和功能拓撲。但是在尋找合適的研發人員和投資的時候遇到了如下問題:
1. 中國的電子閱讀市場沒有一家是賺錢的,包括騰訊、百度、豆瓣、多看,當時的盛大。
2. 大部分閱讀軟體都有一個支持盜版的功能,就是可以無線或者電腦導入非版權的書籍。3. 各種APP排名前幾位的閱讀書籍,當時有八成都是盜版,是的,免費閱讀,靠廣告點擊賺錢。4. 閱讀平台不僅僅是技術好、用戶體驗好就能獲得資源的事情,而是要實打實的與全中國所有出版社溝通、聯絡、合作、聯盟,當時的公司,實力太弱,人才太少。綜上這些,一個閱讀軟體本身的閱讀體驗再好,拉的讀者社交活動再多,但是內容是盜版的,盈利能力是低下的,沒有資本願意投資我,也就無從去聯合更多出版機構,因此這個項目我擱置了,而是將文化傳播公司的主營業務專門用於為出版機構製作書籍的電子化服務,並嵌入版權信息,這樣就是服務性的辛苦勞動了。
說了這些,其實都是和電子閱讀器相關的,僅僅談電子閱讀器,這個坦白說只是書籍雜誌的替代物,但不是媒體的替代物,所以它終究是曇花一現,包括Kindle,只是專註替代書籍,讓外國人在等車、飛機、空閑時間,可以拿著一個習慣了重量的閱讀器來讀自己喜歡的書籍,這點獲得了很大成功。但在中國,國人的糟糕閱讀習慣姑且不提,關鍵中國人大都喜歡功能集合的產品,單純的電子閱讀器,無法娛樂,無法聽音樂,無法視頻聊天,市場只能是越來越低,可以看看在中國Kindle的銷量是在多麼緩慢的增加,反觀地鐵里的姑娘小伙們,天天低著頭看的都是各種網路小說、垃圾文學,看經典,已經成為了一種裝逼行為……
所以我大膽預言,在中國,未來有一種東西會很快實現,就是電子屏幕,而不是電子閱讀器,電子屏幕可以是家裡的玻璃,飯桌上的軟性電子報紙,可以是等公交時的候車亭,也可以是你我戴著的眼鏡,甚至是眼球上的隱形眼鏡……會顯示任何公用的信息、廣告、和人們自己輸入身份識別後的隱私內容,這時候的閱讀,將沒有任何東西在手上,你可以以任何姿勢去看,當然會更懶,但也會更方便。所以重要的是:內容,和內容的展示方法,而非內容的載體。因此我不認為電子閱讀器這種過渡性產品的市場未來會有長足發展。
未來,只要我的項目能賺到錢,我會繼續那個閱讀平台的事情,因為它依然先進,至今沒有任何閱讀平台和軟體能實現,就當我玩兒票吧。。。不看好,同時也不看好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閱讀,一是傷眼,二是影響閱讀注意力,容易分心。三是電子閱讀後記不住,內容和知識結構容易碎片化,不夠系統。不過這些電子產品作為網路終端搜索功能非常強大,一邊看紙質書,一邊用電子搜索功能查疑問,很愜意。
正如上面某些朋友說的那樣:
隨著屏幕的發展,當ipad不再由於費電,費眼等問題被大家詬病的時候,電子書就可以退出歷史的舞台了假如今天你到類似西藏等不方便充電的地方遊玩兩天,如果你帶了一本紙質書的話你在有光的前提下就可以看書,假如你帶了Kindle,同樣在有光的前提下你可以看大半個月。但假如你帶了一個iPad,先生,不好意思哦,你的時間有限。
續航能力強,閱讀體驗好,聯網功能。這是我對電子書的要求,目前來說,kindle符合我的這種要求,功能有限,但很純粹。
當明漢王在央視賣廣告的時候 我在百度空間寫了一篇文章說是漢王在替別人做嫁衣,這種產品 最終會成為MP3一樣,後來空間不知道 什麼樣原因被關了。
電子閱讀器市場是有的,在國內最大的困擾是版權問題……解決的了版權問題,專業的閱讀器會比平板電腦/PC帶給用戶更好的閱讀體驗……
市場是有的,市場是很難做大的。
我覺得電子閱讀器在中國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版權。。。 這個問題不解決,很難發展。 大多數人還是很難接受從網上購買電子讀物的,因為中國有太多的免費資源。 就kindle來說,東西很不錯,關鍵還是看發展模式如何。
毋庸質疑,電子書的銷量在我國並不會很高,首先電子書的和MP4,MP5,平板電腦功能重疊,並沒有自己的獨特顯眼的地方,現在一個電子書的價格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前有MP4,MP5,後有平板電腦,高不著,低不就,在過幾年平板電腦技術發展的更快,相信會有更加親民價格的平板電腦,所以可以想到未來幾年電子書會有慢慢被淘汰的趨勢。
我個人覺得,一切會和手機捆綁在一起。每個人身上只會有一個終端。
走在城市裡,我們身邊捧著手機閱讀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可見電子閱讀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但是如果說開發電子閱讀器,那一定要比已有的筆記本,ipad 手機有明顯的優勢,因為這些產品都有電子閱讀的功能。如果閱讀器屏幕很好,可以完全不傷眼睛,會有一定市場如果閱讀器內容像紙質書一樣豐富,但是免費或很低價,會有一定市場如果閱讀器的輔助功能(搜索,筆記,評論,推薦等)開發的很好,會有一定市場如果……如果你都做到了,會有很大市場,因為你給了用戶選擇你的理由
我的電紙書/閱讀器使用時間遠遠長過ipad,對於我這樣愛讀書的人來說,傳統紙書通常是愛不釋手的收藏品,現在通常第一次閱讀都是用電紙書的。看書需要專註,電紙書就是這樣的單一用途產品,但目前還不完美。最優的產品形態還未出現:
1、需要低功耗,更省電,最好能像動能手錶一樣無需充電。2、屏幕尺寸還是小,更接近傳統書籍的開本更好。3、E-ink屏幕太脆弱,需要更堅固的屏幕。4、更輕薄,更易於攜帶,厚度2mm,80克以下就好了。5、內容更方便獲得,很多書沒有電子版,獲取也不容易。6、無需額外功能:MP3等多餘功能完全沒必要。電紙書應該不會消亡,至少是會以一種小眾產品的形式存在,也許前途更好,總而言之平板和電紙書是很不同的東西。曾經看見蘋果申請了實用屏幕的一種專利,一層E-ink,一層傳統LCD,這也是一種方向吧。推薦閱讀:
※掌閱iReader和kindle paperwhite 3怎麼選?
※為什麼有的人堅持不用電子書閱讀器而偏愛紙質書?
※掌閱iReader 值不值得購買?
※PDF 文件的閱讀工具里,為什麼 Adobe Reader 這麼大,而一些如福昕閱讀器之類可以那麼小?
※如何看待掌閱Ireader Plus的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