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界朋友不太看好電子閱讀器市場,你認為呢?
短期看終端,中期看平台,長期看內容! 由於中國版權保護的欠缺,目前電子書尚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各家主要企業幾乎都有自己獨有的電子書格式,且基本不能在彼此的終端閱讀器上兼容,以此來保護各自的版權,也因而限制了行業的發展規模。如方正的CEB,漢王的XTXT,同方的CAJ等等。 鑒於這種情況,所以我認為,短期看終端,中期看平台,長期看內容。擁有了終端,相當於捆綁了客戶,佔據先發優勢,同時也可以通過硬體銷售獲取第一筆收入,比如漢王通過銷售電紙書,佔據了市場95%的份額。但是如果後續內容供給跟不上,那將會造成用戶的流失,同時企業也無法獲得後續的增值收入,所以從長期來看,內容是最重要的。只是由於目前國內的內容提供商過於分散,尚沒有哪家出版社能夠擁有整合全國內容資源的能力,所以中期來看,依靠固有發行平台獲取了內容資源的企業,反而佔據了優勢,比如方正,依靠十年來給各家出版社發行電子書積累了60多萬冊電子書,無疑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大的內容集成商。而從長期來看,掌握了內容資源的將是最大的贏家。
閱讀器不過是一個『比較專業且單一』的終端,在各個手機、遊戲機、平板的圍剿下,生存空間實在是可憐。原因有2
1.閱讀器的主要目的是閱讀,但是對於用戶來說,閱讀這個事情,必要的僅僅是一塊好屏幕罷了。
商業模式、出版資源並不能專橫的只將內容授權於單個終端。而用戶才TM的不在乎誰提供內容,他們只是需要內容(即文字)。2.作為『專一』的閱讀器,它必須打破一個平衡點:
{優異的閱讀視覺體驗/低廉的價格} 必須 遠高於 {其它隨身終端的 綜合使用體驗/價格}。換句話說就是,閱讀器同時滿足優異屏幕與低廉價格,才可能勝出,而且必須趁早,越晚越沒得玩。做到了嗎?沒有。儘管我滿心期待,但是沒有,這幾年好屏幕的研發與價格都不足以促使閱讀器達到它應該的制高點。相比之下,其它版權、模式之類的問題,顯得並不重要。
這幾年國內的電子閱讀器概念,在裹足不前的屏幕(主因)與發展緩慢的市場能力+內容提供(輔因)環境下,整個就是一個終端成本引出的血案。以上結論是2年前得出的,現在仍然保持
再附上2年前的市場觀察結論:
1.國內做電子閱讀器,除非掌握大量版權,有良好的市場運營能力,不然完全沒戲。
2.電子閱讀(注意是電子閱讀,而不是電子閱讀器。前者是鐵打不動的用戶需求,後者只是搞出來的商業概念)的必要核心是{內容+發行渠道+終端軟體},所以說面對即將來臨的閱讀電子化,做什麼賺錢呢?以下:
搞出被政府採用或者像PDF那樣廣受歡迎的內容格式,收格式版權費;正版電子書交易商城,這是廢話,但有資源做這個的實在不多;跨平台閱讀軟體(至少得PC+智能手機),與商城結合,直接搶佔用戶;閱讀軟體的終端預裝費用,能收這個的得是那些手機廠商了;電子閱讀軟體的廣告植入體系,至於是ADS或者什麼概念的就不知道了;等等。最後,作為一個用戶說一句。
電子閱讀的正版時代必將到來。電子閱讀器的時代,按現在的屏幕技術看,沒戲。
我是電子閱讀器的堅定擁護者。這個事情不用問,必然是未來。人類自從有書以來,儲存攜帶就都是問題:中文的」冊「,就是一根線串著兩片竹簡,很不方便。電子書能夠讓人們一冊書在手,看盡天下文章。這樣的革命在美國已經到來。我在去年年底開始接觸電子書之後,毫無懸念地被迷上,沒有一樣東西,能夠給我帶來如此全面的閱讀便利和快樂。中國的問題,只要解決好圖書版權和來源的問題,下載的便利與合法問題,相信這個時代會迅速到來。
電子閱讀器的前景 和電子書的普及率以及價格有關. 我不久前入手BN 閱讀器,從目前的各種體驗來看,算是比較滿意,雖然也有不足.個人覺得比較大的一個問題是,很多以前的書,沒有電子版出版.新出版的書,電子版價格比紙板舊書貴,甚至貴很多.所以經常陷入要不要買電子書,和沒有電子書可買的境況.在美國,從我身邊的人來看,有閱讀習慣的人不在少數,使用電子設備閱讀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至少在美國,市場還是有的.至於國內,還是要看有多大比例的人會有閱讀的需求吧.電子閱讀器和ipad的差別,已經是很明顯了.功能完全不同.ipad主要是作為移動通訊工具/工作工具使用,兼具閱讀功能.閱讀器則是純粹的閱讀.所以,如果為了看書的話,當然是閱讀器比較實用.如果是為了運行程序,就是ipad.所以ipad和閱讀器的銷量比較是意義不大的.
我從來沒用過人和電子閱讀器看書,而且以前心理上很排斥。不過這次旅行期間,我用iphoneipad看了小說,感覺遠比自己原來想像的閱讀感覺要好。由此,我個人觀點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IPAD既然如此,那可以想像KINDLE等的閱讀體驗了。
我也由此相信電子閱讀器市場的未來是美好的了。投資界眼光也有不準的時候,每個產品都有他的細分人群。這不是投資界說了算的事情。電子閱讀器很有前景,走著瞧好了。
很久以前我做過一個小東西,"電子雜誌"的分享平台.當時我發現一個很有趣兒的現象,電子雜誌很強大,卻不能帶走.沒有任何設備可以讓我在公車上讀書,在地鐵上看雜誌.
那麼我們是需要一個閱讀器嗎?這是必須的,電子閱讀必須依靠某個設備承載,在最初電子墨水出來的時候,我以為那可能就真的是未來的閱讀趨勢.直到某一天IPHONE發布了!
短短的時間內,FLICKR上最受歡迎的相機變成了IPHONE...這讓我極其震驚...我思考過一個問題,未來的相機和手機究竟要分開還是融合在一起.
而後,我發現IPHONE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打遊戲,看電子書,上網,聽音樂.那這些功能是否都要獨立成為一個一個的外設獨立存在?我發現那是不可能的...這樣我每天出門就得帶很多很多設備出去.
於是我認為手機終究會取代卡片相機的,如此,手機也會取代電子遊戲機,MP3,電子閱讀器......其實也不能完全說取代,而是他們融合成為一個新的手持設備.後來看到一句很認同的話,"JOBS不是重新發明了電話,是發明了一個平板設備取代電話."我極其極其極其認同.
由此= &> 閱讀器會被手持平板設備取代,或者會進化成一個帶電話,MP3,遊戲,上網功能的平板設備.目前看來最有可能成為這些替代的.是IPHONE.現在好幾家報刊都在做應用,連平板電腦帶客戶端應用軟體。。。可以說,紙媒介會讓很大一部分市場給電子閱讀。但不會消失。。。
以什麼的喜惡為標準和取向?!1、踏實的滿足需求,解決問題,帶來價值,創造就業就是對的,就是好的。2、投資這個行業的偏好,是通過快速的增長或者膨脹,在短期內賺大量的回報;投資基金的出資人的考核是以內部收益率(IRR)為導向的。3、別迷信,別迷失,世界上大多數生意都是投資界看不上的,但是正是這些不起眼不性感的生意構造了我們絕大部分的生意和商業生態。
我是很愛閱讀的人,電子書從來沒用過,感覺我是個有點點排斥潮流的人,什麼ipad,iphone之類的東西都不太能打動我,拿來玩兩天感覺就厭煩了。
仔細想了下電子書比較書的劣勢:
1、翻書的感覺,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拿杯茶在一個不錯的安靜的環境,是種享受,電子板有點單薄了。2、看完一本本書直到堆滿一個大書架,一眼看去可以誇讚下自己:哥也算是博覽了把群書,這種成就感電子書目前還不能滿足。3、支持電子書的書的種類還太少,看中了一本好書忽然發現沒電子版還得去買紙質的,估計有吃蒼蠅的感覺。當然電子書也有絕對的優勢:
1、電子書是一種電子終端,輕易的可以完成同類讀者的互動,看到興起還能找到同好切磋下絕對是一大美事。2、作為一種電子終端必定能做到智能,比如很多人看了一本書或一類書後不知道同類書或者下一步應該讀哪一程度的書最適合自己,這個問題紙質書顯然不能回答你,而電子書可以。一個強大的後台是必須的。3、願意看書的人可以做一種精準營銷,這裡面有巨大內在商業價值。單單如果能解決以上問題,那我覺得就是一本劃時代的電子書。靠平板來解決我覺得不靠譜,因為這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很專業的軟硬體配合,而一款通用終端貌似很難做到極致。冒險回答。
利益聲明:電子閱讀器行業從業人員
當年投資界的朋友不關注電子閱讀器很正常:
- 電子閱讀器的資源壟斷。沒有充分的市場競爭,規模做不大,除了硬體賺錢,比較難有商業模式。
- 電子閱讀器屬於重資產行業。基本跟做DVD,平板電腦類似,利潤低,變現慢,回報低,周期長。
- 技術迭代慢。資源與市場的壟斷,導致技術迭代慢,缺少有競爭力的更新,未來預期不大。
- 電子閱讀器用戶規模太小。尤其是國內市場。只是近1-2年電子內容逐漸被用戶接受。
目前仍舊有不少投資界的朋友不看好電子閱讀器,但不少企業開始布局數字閱讀領域,並開始做電子閱讀器了:
- 電商類:亞馬遜、京東、噹噹 。這類企業主要是卡位內容資源,未來正版內容一定是方向,而且趨勢非常清楚。
- 內容類:掌閱、閱文。這類企業希望通過電子閱讀器這個產品形態將自己積累的變現,將閱讀器變成一個渠道。
- 數字教育:各省教育部門或學校。教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數字教育又是新藍海,作為以護眼為主的產品,一定會有這領域的玩家參與。
個人感覺,未來電子閱讀器並不一定是電子墨水屏形態,但使用方式與習慣會趨同,重要的是誰能在內容資源上做好長期布局,擁有龐大的用戶量才是關鍵。
對於投資人來說,擁有用戶與資源,即使沒有產品也是有投資價值的。至於是不是電子閱讀器,並不重要。首先,電子書和「電子閱讀器」的市場是毋庸置疑的。將書籍、雜誌、報刊、新聞等資源數字化、移動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問題是「什麼樣的電子閱讀器」更可能受到市場的歡迎。就像我們說手機的市場也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手機更受歡迎,是iPhone那樣的多點觸摸大屏幕手機,還是Nokia的小屏幕小鍵盤手機,還是黑莓那樣的全鍵盤手機。很顯然,現在iPhone那樣的更受歡迎。電子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你說的電子書應該是說採用E-ink屏幕的電子書,或者說是漢王提出並用作商標的「電紙書」。說實話這種「電紙書」在中國沒有前途。從漢王的巨額虧損和Bambook的不溫不火就能夠看出來。別拿Kindle說事,Kindle也沒什麼優點,全靠背後Amazon巨量的圖書資源和海量用戶以及美國用戶的購買習慣在支撐。Kindle只是一個便宜而且體驗還差強人意的硬體終端而已。
採用E-ink屏幕的電子閱讀器不被國內投資者看好的原因有四:
1. 用戶體驗很差。e-ink屏所謂的「護眼」都是噱頭,這種屏幕刷新率低,亮度低(屏幕不發光),文字的可辨識性低,實在沒什麼優勢。這種屏幕真的不適合閱讀。國內的廠家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看人家Amazon出Kindle很火就盲目模仿跟風。2. 成本無法降低。e-ink由台灣元太科技生產,世界上獨此一家,價格居高不下,導致電紙書價格也居高不下。現在電子設備的趨勢是功能集成化,只能完成單一功能的電紙書價格降不下來自然沒人買。3. 電子閱讀資源匱乏。Amazon賣書起家,電子書資源非常豐富,國內的漢王,盛大根本沒有這麼巨量的電子書資源。連賣了十多年書的噹噹都沒有染指電紙書,漢王真是瘋了,盛大也是半瘋。4. 用戶群小,購買數字內容的意願不夠。國內的數字內容消費環境還很不健全,用戶習慣也沒培養起來。所以,投資者不看好「電紙書」是對的。現在國內電子書市場還是一片混亂,沒有成熟的模式,沒有成功的案例,投資者暫時看不到明朗的前景。那麼什麼樣的電子書產品更受歡迎呢?我覺得未來閱讀器市場會三分天下:iPad能夠分得相當一塊市場,因為用戶體驗好,價格可接受,而且蘋果的資源也很有優勢。手機端的閱讀軟體也能分得一塊市場,前提是把用戶體驗做好,把資源做足,把支付打通,把用戶習慣培養起來。國內手機閱讀軟體市場上還沒有把四個方面全做好的,拭目以待吧。專門閱讀器也會有相當的市場,前提是要有完全超越e-ink的屏幕。未來需要的屏幕是低價、體驗好(刷新快,省電,亮度適中不傷眼,彩色,甚至支持觸摸操作)的。這種屏幕是關鍵。要說能夠整合起海量閱讀資源的廠家,我覺得漢王和其他硬體設備廠商肯定不行,看好騰訊、盛大等互聯網大佬,未來如果屏幕技術成熟了,騰訊出個QQ閱讀器也是很有可能的。好像扯多了。------------------------------------補充:看了前面幾個回答,有人認為「接近紙質書的用戶體驗」已經解決了,我不同意。E-ink是一種體驗很差的屏幕,不要被電紙書廠家的宣傳蒙住眼睛。e-ink和紙質書差別很大(不要以為顏色接近就是體驗接近了,用LCD也能模擬出紙質書的外觀)。未來一定要有在顯示和互動上更優秀的屏幕,比如SONY提出過的可彎曲的柔軟的屏幕如果能研製成功將是很大的進步。而且看書這件事情所包含的其他行為和體驗,比如翻頁,比如用筆做筆記,比如紙質書拿在手裡的那種質感和觸覺,電子書還遠遠做不到。
對於電子閱讀器(我理解為電子書)市場,個人是抱有極大的樂觀的。
其實任何行業都有機會,都有客戶。
目前的整體環境,整個都比較「浮躁」。現在最流行的概念是電商、WEB2.0等等,所以投資朋友主要關注那一塊可以理解。但是最熱的版塊是否一定是最好的投資行業;冷門的地方難道就沒有機會了么?我看未必。很多人分析市場的思路,都是儘可能覆蓋最多的客戶。認為這樣的市場潛力很大。但是從商業的角度,還有另外一個市場,雖然他的客戶數量有限,但是他的客戶有足夠強的支付能力,有足夠的熱情,能夠帶來交易,這樣的市場就是值得投資的。前一種市場,有點像沃爾瑪,東西很全很正,面對各種各樣的用戶。後一種市場,有點像小女生的格子鋪,東西很有特色,受眾不大。兩種市場都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而且都生存得很好。
而電子閱讀器,就相當於小女生的格子鋪這樣的市場。雖然總體看來,似乎閱讀的人越來越少,網上的資源越來越多,免費可以獲得很多東西。
但是不可否認,還是存在一大批類似「文藝青年」的人,他們熱愛閱讀,追求品質。他們是紙質書的死忠。他們嫌網上免費下載的東西質量太不靠譜。這些人,都是電子書的潛在用戶。經營好這些人,也是一塊很大的市場。
我本人就是電子書的潛在用戶。雖然目前沒有入手,但是只要有一家電子閱讀器能夠解決我的所有需求,我一定會第一時間入手。
我的要求如下:1、擁有和紙質書一樣的閱讀體驗。(目前大部分電子書標榜都已經解決了)2、管理書籍功能強大 (1)書籤、標註、電子詞典(這個功能也解決了) (2)可以閱讀編輯得付責任的圖書(高質量的圖書資源,比如像唐茶計劃的《失控》這樣負責人的電子書,目前國內的網上書城,很多太粗糙。比如雲中書城的三家集注《史記》,全本是沒錯,但是沒法看,這排版,就不像是想讓人看的樣子) (3)這點最重要,所有出版社出紙質書時,都會推出電子版。(這個目前還沒有,我渴望這一天快點到來。主要是大陸很多書,比如《巨流河》、《七十年代》、《往事並不如煙》、《小團圓》、《今生今世》,甚至Stavrianos的《世界通史》,都是潔本,已經不是作者原來的作品了,我想看來自作者的真正的文字)3、功能足夠強大(目前的平板電腦基本解決了)總之,這個市場我是看好的。因為這個市場的受眾素質非常靠譜,消費能力也很靠譜。消費潛力來自於內心深處真正的喜歡,是屬於pull的,而不是push的。我認為電子閱讀器在未來幾年內會有不少的機會,但必須要有很好的用戶體驗。
1.書籍、報刊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如今不少書籍報紙雜誌已經同步發行電子版,當可閱讀資源足夠、使用習慣養成之後,將會有穩定且可觀的需求量。2.價格低廉、便利、方便儲存是電子書的最大優勢,就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包括我本人也因為電子書這些優勢而開始使用電子閱讀器。
我家房子不大,僅有的3個書櫃已經被放滿,床邊也疊起了一面書牆,時常為了找一本書而被砸到。但自從我買了台kindle後,大量減少購買實體書的數量,而閱讀量卻沒有減少。3.電子閱讀器具備一些傳統書籍所不具備的拓展功能:
a.分享。最近發現有朋友家中幾個小朋友已經開始使用各自的kindle閱讀器分享讀書筆記,這些小朋友平時沒有見面的時候,就通過分享讀書筆記進行交流,然後不定期要求家人組織見面討論。b.可根據用戶要求排版。這個功能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但有可能是未來開拓中老年市場的重要功能。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說老年人比重越來越大,我們的產品設計也就不得不考慮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老人家眼睛不好,平時看報紙都很吃力,而電子書有排版功能,可以通過調整字體,讓他們能輕鬆閱讀,家父也是這個功能的受益者。很有可能因為這個功能,中老年人會成為電子閱讀器的中堅消費者。4.專用好還是多功能好?
這個問題好像就在問究竟ipad好還是kindle好一樣。我個人的用戶體驗是:當我有一台智能手機之後,我不再需要平板電腦,似乎純粹的kindle閱讀器更適合我。就目前來說,電子書的用戶體驗還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日常的使用需要,譬如記筆記、做標註、翻查段落,都與傳統書籍有一定差距。但只要有改進,我還是會考慮是不是該升級一下自己的電子閱讀器。電紙書最後承載的東西還是「內容」
大家現在討論的都是「終端」而不是「書」,而最終用戶關注的絕對不是geek們關注的終端、技術,電子書的資深用家往往不在乎手上的終端是eink還是ipad或者是一個過了時的文曲星,甚至對於他們而言,geek們在乎的什麼字體、顏色、背光——紙質書的體驗都不重要,「內容」才是電子閱讀的真正重要的地方。電子閱讀這個行業如果需要爆發,必須存在著一個統一的標準,就像實體書一樣,紙就是書承載的標準,所以除非出現一種可以被大家都支持,關鍵是被所有出版商都支持的一種電子書格式,所有的閱讀器都支持的格式,並且這種格式的內容的獲取,不再被限制於Apple的Book Store還是Amazon的,
Apple或者Amazon就像新華書店一樣,上面有著各個出版商製作的統一格式的電子書,我手上無論是ipad還是kindle,都可以讀取這些內容。否則,用戶始終被設備綁架,內容的多少不是來自需求,而是設備商與出版商的談判能力。所以,單一功能的電紙書價格必須再下降,而對於多功能的掌上設備而言,電紙書將是一個app的存在。
但是對於這種形式的擔憂就在於,這樣的商業模式和當前的實體書模式沒有根本上的改變,所謂的顛覆也只是一時的價格戰……和當前的書市有什麼區別還很難說iPad一發布,就超越了電子墨水幾年的銷量,電子閱讀器市場是那種技術導向的市場,跟具體技術的興衰結合太緊密。而用戶需求的不是一種技術,而是內容。這點Apple的經驗非常強大。
所以有iPad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不被看好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