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是個極其個性化的事情,根據家庭情況、個人收入、風險偏好、知識水平可以有無數種組合,基於你自身情況的理財計劃有哪些?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理財達人,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只是想借鑒一下大家的經驗,也為更多對於家庭理財感到迷茫的筒子提供點參考,各位最好將理財計劃所基於的家庭情況進行簡單描述


謝邀!

1、作為理財師來說,嘗試多種的投資方式是我個人的興趣和追求,也是工作的必須。為此我的投資種類眾多,股票、債券、各種基金、理財產品、定期存款、外匯、貴金屬、信託等等,從中發現各種投資品的優劣感受,但投資主要以基金為主。

2、作為工薪階層,定投方式也是我主要的選擇,我選擇招商銀行的智能定投,隨時可以改變定投的時間和金額,可以認為是半自動的定投吧。我建議所有人採用定投的方式投資,標的不一定是基金,可以是ETF、貴金屬、股票等

3、作為單身青年,每個月做預算是我必須做的事兒。由於還在戀愛階段,平時的花費可能多一些,所以預算就顯得特別的重要。我的做法是:先利用手機app或者軟體記賬,通過3-6個月的積累,基本上可以看出每個月各項的花費,然後根據這些花費做一個預選,將每項的平均數乘以1.1or1.2。這樣一旦接近預算額,系統就會提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知道自己的錢花到了什麼地方,從而可以削減不必要的開支。

4、作為年輕人,體驗新鮮的事物,增加自己的閱歷是我最看重的,一次獨一無二的經歷就是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體會豐富的世界,是我的切身準則,也是給樓主的建議!


看到上面的方案

沒有一個人考慮到保險

均是各類投資各類產品

一定要均衡啊

而且任何一個方案都是根據該家庭的實際情況,千人千方案

包括海外產品、商品、多幣種對沖等等

國內有實力能為客戶做此類配置的很少

除了一些獨立的向客戶收費的理財師

因為沒有一個機構的產品的全的

銷售機構以外產品是違規行為


這個題目,當然要拿案例說話了!

家庭理財的組合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還是匯入三口之家、小兩口、單親家庭等這些經典場景中。雖然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但經典場景的理財基本方法還是相同的。

為了給大家劃重點,菜雞今天炒炒冷飯,上一盤《人民的名義》。這劇大熱雖然已經是上上個(輩)月(子)的事情,但畢竟深入人心,說起來比較形象可感。

1. 侯亮平鍾小艾:三口之家

雖然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有倆副廳級幹部,但多數家庭仍符合這個模式:夫妻二人都有一定收入,共同撫養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

這樣的家庭,菜雞推薦優質P2P+基金定投的日常理財方式,這樣理財簡單便捷,不費精力,卻能輕鬆收穫每年10%左右的回報。

家庭中的閑置資金可以放入優質P2P產品中,P2P是一種固定收益的投資,投資期限一般在3個月—24個月,本金和收益到期後返還或者每個月返還都可以,操作方便,適合制定有明確需求的理財目標,為資金做一個中期規劃;

每個月的收入可以拿出一部分做基金定投,除了滿足日常開銷和車貸、房貸等還款外,剩下的部分採用基金定投的形式,5-10年後就是一筆不菲的教育金。

另外菜雞要特別提醒,夫妻兩人作為家庭主心骨,要做好保險的配置,不能讓意外打垮這個家庭。

2. 陳海:單親家庭

本劇苦逼擔當陳海,劇中主要任務是沉睡不醒。

像他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雖曾身居高位,卻兩袖清風,如果突然出了意外,接下來家庭房貸、養老、教育的費用怎麼辦?

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基本的風險對沖意識,尤其像陳海這樣,身為家庭第一支柱,可工作卻在反腐第一線,辛苦又危險。

保險是越來越多普通中產家庭重視的產品。而定期壽險和重疾險,是專門配備給這類家庭支柱,防範家庭財務風險的工具。

定期壽險的價值在於,如果他們不幸英年早逝或全殘,保險公司賠付的這筆錢,能保障家人未來5-10年的正常生活不受太大影響。

重疾險的價值在於,一旦家裡收入支柱得了重病,家裡就喪失了收入來源,還要面對巨額醫療支出,家人會很困窘。

所以,這兩個保險,都不只是為本人購買的,而是為了他身邊的家人。

3. 周正林華華:小兩口

摳門的周正和嘴碎的林華華,小兩口給這部劇貢獻了不少笑料。

對於年輕人來說,精力重心還在學習和工作上。升職加薪,不斷積累理財的本金,才是這個階段最該做的事兒。

當然,年輕小夫妻絕對是房產的剛需人群,所以買房大計還是趁早打算。他們所在的漢東省京州市是一個典型的強二線城市,未來還是很有潛力的,國內其他一線、強二線城市也一樣,現在調控正緊,可以耐心等回調然後買入。

在找到合適的房子之前,手裡的錢也別閑著,放到餘額寶或者微信理財通等渠道的貨幣基金里,年化收益4%左右,而且是風險最低、靈活性最強的理財方式,隨時可以拿出來付首付。

已經買了房的,可以採用P2P+基金定投的理財方式。先找到那種能按月返息,或者能等額本息給你返現的品種,然後你把每月返還的本金加利息,再自動定投到一支靠譜的基金里去。這個玩法能合理分配資金,最大化未來收益。

4. 鄭西坡:退休老人

「當代杜甫」鄭西坡,臨近退休,面對著收入可能要減少的情況;手上有20萬積蓄,是妻子生前到處躲避城管擺早點攤才攢下的,準備留給兒子結婚用的「剛需」。

對於老人來說,不像年輕人有未來可期的持續現金流,抗風險能力很弱。這筆20萬的錢,怎麼說都該避免高風險,安全為主。所以可以考慮放到大平台,例如馬雲、王健林、李彥宏這些首富們旗下的理財產品,每年5-6%的收益,貴在安全、放心。

5. 蔡成功:企業主

對於一個生意人來說,理財的渠道一般都比普通家庭多。但菜雞這裡想具體說說的,還是保險。它對企業主的意義,遠不止最基本的保障功能。

首先,你的保額其實並不是一筆非要等到幾十年後才能取出的「死錢」,而是可以按照同期銀行的貸款利率,隨時進行質押變現的「活動資金」。當企業缺錢的時候,「保單質押貸款」便可解燃眉之急,比什麼山水集團的過橋貸款靠譜多了。

其次,當你有債務被追償的時候,私有財產也可能搭進去。但根據相關規定,保險賠款是不能用於抵債的。也就是說,通過保險這個工具,能夠將財富以法律的名義固化在自己名下,無懼政策、債務、稅務乃至婚姻變故等因素。

所以,企業主在這方面,要多多關注。

6. 李達康:留學生的父親

其實達康書記眼裡最重要的是GDP,所以個人理財問題就不會考慮太多了,要緊的還是少背一點鍋,能夠安全著陸吧。

不過,因為達康書記提起過在國外留學的女兒,菜雞還是得建議書記早點換美元。雖然今年人民幣不會再像去年那樣急跌,但人民幣貶值還是一個長期的趨勢,要有所準備。

換好美元之後,普通人可以買點銀行的美元理財產品,年收益在2%左右;不嫌麻煩的可以跑去香港買分紅險,年收益在5%-6%;老司機就去馳騁美股江湖吧,收益上不封頂,但務必做好風控。

7. 幕後終極大boss:周梅森

最後來聊聊《人民的名義》原著作者、編劇周梅森的理財,這個主要是總結一個教訓。

周梅森是一位暢銷書作家,靠寫作帶來的豐厚收益,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不過,從2014--2015年底陷入一場官司,最後敗訴,前後損失4000萬元。究其原因,是把所有的資產,一筆押在高風險的代持股權,包括企業代持法人股、超比例投資持有銀行股權等等。

菜雞一直強調資產要配置,絕對不能All in。這就是一個慘烈的教訓。普通家庭,一定要通過P2P、基金、保險等各種工具分散配置,才能實現家庭生活的大和諧。絕對不要賭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時刻謹記,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以上。

本文內容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小財技」(ID:caiji555)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沙包大的小拳


這個問題反映了整個理財行業的最大盲點之一。

傳統的理財行業,提供服務的順序是這樣的:首先會問客戶一些問題,比如年齡,收入,支出,職業,性格特點,等等,然後畫出一張客戶的風險偏好圖。目的是將客戶歸入某一種風險檔案(偏風險,中風險,厭風險,等等)。在得出風險圖譜後,根據客戶被歸入的風險類別,給予其資產配置的建議。比如偏風險的,多給點股票;厭風險的,多配點債券。

我在這裡用上圖作為例子解釋一下。你可以看到上圖中所有的投資者被分為10大類,從最保守的,到最激進的。保守的投資者(數字小的那些)會被建議配置大量的股票,而激進的投資者(數字大的那些)會被建議配置更多的股票。

這種方法被目前絕大多數財富管理機構和私人銀行採用。我今天想在這裡說的是,這樣的分析方法很不合理。理由如下:

首先,投資者的所謂風險偏好(risk appetite)是一個比較虛的東西,並且毫無穩定和一致性。比方說吧

1)風險偏好受經濟環境的影響:當經濟高速增長,投資者收入增長很快的時候,他會非常樂觀,偏好自然的會更加愛好風險。但是當經濟環境變差,或者跌入衰退時,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又會變得非常保守。就是說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受短期經濟波動的影響;

2)同一個投資者,在對待不同事物上的風險偏好很可能會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比如我們很多人會買健康和生命保險,從這個角度來說買保險的人都是厭惡風險的。但我們時不時也都會去賭場里賭一把,或者買張彩票,或者賭一場世界盃決賽,從這個角度來說,那就是個風險偏好十足的投資者。我們在這裡說的可是同一個人;

3) 我們的風險偏好取決於我們的財富的來源。如果是通過辛辛苦苦工作了好多年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財富,我們對待它的時候會非常謹慎,趨向於避險。但如果是老爸送給我的,或者彩票里贏的,或者公司年末發的我意料之外的花紅,那麼我對待相同一筆錢的態度會截然不同,風險偏好十足;

4)如果我告訴你現在有個投資機會,你賺錢的概率是90%,你可能會非常願意投資。但如果我告訴你這個投資機會虧錢的概率是10%,你還會同樣有興趣么?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我們的風險偏好,取決於那個風險是如何被描述的;

5)在賭場里連續贏了兩把的賭徒,在接下來的賭博中信心會爆棚,並願意賭上更大的賭注。而那些連續輸了兩把的賭徒,則會變得非常保守,小心翼翼的減少自己的賭注。在生活中也是同理。生活的贏家(短期的過去兩年)會有更強的信心,表現出更高的風險偏好,儘管這並非理性;

6)如果你的鄰居,朋友和親戚都在搞P2P,你會不會也更有傾向去賭一把玩一玩?這個和你自己本身的所謂性格和財務狀況是無關的。

其次,傳統的風險偏好圖譜法完全忽略了投資者本身的經濟狀況和需求。在理財界,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你個人應該持有的股票,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100減去你的年齡來計算。就是說,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應該購買更多的股票,而當你老了以後,則應該購買更多的債券。但這樣的簡單粗暴完全忽視了生活中我們實際的需求。大致來講,一個年輕人如果沒有一個富翁爸爸,他在二十多歲時很難積累起來任何財富,而在他步入三十多歲時,他需要準備結婚,購買人生中第一套房子,生孩子,送孩子去學校等等。這些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都需要。叫這樣的年輕人把他大把儲蓄投入股市,簡直是自殺性的。事實上,大部分人也有清醒的頭腦,不會照搬這樣愚蠢的建議。

說到這裡我相信你可以理解,為什麼我之前說的,所謂的風險偏好圖譜化是理財界一個最大的盲點的原因了吧。

那麼你肯定會問:那麼更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我在這裡提供兩個思路,也是我給我的一些好朋友的建議。

第一,看時間維度。大致來講,時間維度越短,你就應該越保守

Source: Jeremy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2014

上圖的數據分析基於美國過去歷史上200多年的股票和債券回報。你可以看到,如果你的投資周期比較短(比如你預見到2年後要結婚,需要用到這筆錢),那麼你就應該多買債券(80%+),少買股票(10%左右)。但如果你的投資周期很長,比如30年,那麼你最優的策略是購買70%左右的股票和30%左右的債券。當然這是基於美國的情況。

Source: Jeremy Siegel,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2014

細細想來這樣的配置方法是合理的。比如你看上圖,如果投資周期很短,股市的回報波動性非常大,運氣好時可以賺很多,運氣差時卻會虧很多。因此在可預見的短期將來需要用到錢的朋友,不適合將大量的儲蓄投入股市。但如果拉長時間維度,則可以增加股票的配置。事實上你也應該增加,因為那會給你更好的回報,但前提是需要長期堅持。關於這一點我在這裡有更詳盡的解說:

散戶學習相關技術理論對炒股真的有用嗎? - 伍治堅的回答

第二,當你通過投資維度確定了自己的可以接受的風險範圍之後,你可以把自己的投資範圍歸入以下三大類:

第一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房子(1-2套),度假小屋,以及能夠應付平時開支的現金。這個平時的開支包括日常開支和應急需要(比如失業,生病,等等)

第二類:愚公配置。這是我發明的稱謂,意思是這部分資產管理可以採用大量的股票指數ETF,債券指數ETF,房地產指數ETF等等。在愚公配置里,你需要追求的投資產品是成本低廉,風險分散,高度系統,不需要人為干預。有關這幾個重要原則我這裡有更詳細的解說: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下,身家1000萬以上的高凈值客戶該如何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 伍治堅的回答

第三類,智叟配置。這也是我的發明。在這部分配置里,選擇很多,包括挑選個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對沖基金,天使投資,P2P投資,等等。

每個人的知識,技能,信息等都不同,因此對於每個人來說的最優配置也會不同。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可能更適合配置多一些愚公(比如60%),少一些智叟。有關愚公和智叟的回報的對比分析,可以看我這裡的回答:如何選基金? - 伍治堅的回答

當然在你決定自己的配置之前,也需要了解一般投資者最容易犯得錯誤。有時間可以看看我這裡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

視頻封面伍治堅證據主義投資哲學: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剛寫了一篇《理財入門2-家庭理財及資產配置》

我說下我的觀點:

1.首先先從大方面對資產進行配置

理財是個大概念,並不是買股票還是買基金這麼簡單的選擇題。健康平衡的資產配置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健地增長。

比較著名的是「標準普爾家庭配置」:

「標準普爾」將家庭資產分為四個賬戶,這四個賬戶作用不同,所以資金的投資渠道也各有不同。

要花的錢

這個賬戶里的是隨時要花掉的錢,一般占家庭資產的10%,具體金額為家庭3~6個月的生活費。這個賬戶是用來保障家庭短期開銷的,日常生活中的購物、交通、旅遊等都應該從這個賬戶中支出。

這個賬戶的特點是靈活性高,隨取隨用,適合存銀行活期或購買流動性較好的貨幣基金(可以放餘額寶),不適合做定期投資。

我之前在口袋記賬社區曬過這張圖。很多人問,10%用於消費怎麼夠呢?

注意,這張圖指的是閑置資金的分配比例。比如小王年收入20萬,除去各種開銷下來,最後富餘10萬,那麼建議你可以將富餘的10萬按上圖進行分配。當然,你也可以以月為周期,將每個月富餘的資金按上圖進行分配。

這個賬戶是特別容易超支的。比如小王一年富餘10萬,所以能用於改善消費的錢只有一萬元,如果他想買個iPhone 7……

保命的錢

這個賬戶是大多數人容易忽略的。大家普遍沒有買保險的意識,加上我國保險從業人員蒼蠅式的推銷方式,導致大家對保險有著錯誤的認識。其實不然,保險是一個低成本高槓桿保障財產安全的方式(後面我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介紹保險的相關知識)。

這個賬戶的資金一般占家庭資金的20%,主要用於突發的大額開銷,一定要專款專用,保障家庭成員在出現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時,有足夠的錢來治病、保命。

這個賬戶的重點在意外、重疾保障,建議務必將意外險、重疾險、壽險配備齊全。

保本升值的錢

養老、教育金是大多數人都會考慮的,但大家容易疏忽的是,這個賬戶應該是四個賬戶中最大的一個,而且這個賬戶的資金不應該投入到風險等級較高的理財產品中。這個賬戶的錢不能隨意支取,每年或每月還要固定存入資金,這樣才能積少成多。

這個賬戶的特點是保本升值,本金安全、收益穩定。在投資品種配置上,建議投R1和R2級別產品(風險等級見下文)。

生錢的錢

這個賬戶一般占家庭資產的30%,目的是為家庭資產創造收益,用有風險的投資創造高回報。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選擇最擅長的方式,如股票、基金、房產、期貨、黃金、P2P等。

這個賬戶的特點是賺的錢,也虧得起,無論盈虧,都不會對家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投資者在這個賬戶里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最多的。

2.理財產品的選擇

在建立了上面4個賬戶後,你就可以放心地去理財了。

各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是這樣的:

R1~R5分別是: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R1和R2級:投資範圍基本一樣,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解、信託計劃及其他金融資產等。通常來看,R1級別投資低風險部分的比例更高,且通常具有保本條款,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本保收益類或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而R2級是不保本保收益的。

R3級: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還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後者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該級別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

R4級:該級別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不保證本金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收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虧損的可能性較高。

R5級: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槓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收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當然,對應的預期收益也會較高。

也許並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但更希望題主自己找到答案。


上面理財規劃師說的很詳細了。我從流動性角度來分析家庭理財。

在我家,20%的收入都用來購買流動性強的理財產品,比如現在許多p2p的活期收益產品。雖然很多人覺得風險大,但我很清楚用這點錢20%差不多50萬左右的流動資金,放在5個不同的平台,這樣適當減少風險。最重要的是,這筆錢我用作隨存隨取,肯定比銀行活期有效的多的多。按照現在有活期產品的p2p,差不多在年化6%左右,50萬一天80多塊利息。

其次,30%的家庭資產,我購買了3支長期看好的股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醫療 三個行業,準備持有4-5年,根據情況在判斷或許會增持一部分。最最重要的是,幾隻股票在大盤2600點買入的,估值整體偏低,所以長期看好。

另外還有30%的資產,用來購買一些靠譜的p2p平台固定期限收益產品,比如1個月,3個月的。

還有最後的20%,我選擇購買了幾隻美股,當然也是長期持有。具體行業不透露了,免得被人說是廣告,沒意思。

大概就這麼一個配置情況,每年學習經費1萬,主要買書,以及參加些線下培訓。


通信工程師,長期出差。錢基本都是買了貨幣型基金。利息收入大致與銀行定期持平,但是靈活性遠高於銀行,目前已經可以T+0到帳了。


拋磚引玉,自曝一個:

個人單身,但已有穩定女友,年底考慮結婚;去年購置房產一套,貸款首付各佔一半,目前每月除了還房貸,所剩不多,而近期用錢地方較多(裝修,拍結婚照等),理財主要考慮保障流動性的品種。

有股票2w,銀行短期理財產品5w,其他均為活期存款,生活鴨梨很大·········


如果你不懂,買點貨幣基金或者銀行理財產品就行。 如果你很懂,不需要來問。 怕的是不懂卻以為自己懂。

炒股?每年穩定盈利30%?那你是巴菲特,有空一起吃個飯? 不是巴菲特的話,請遠離股市。

保險?連條款都懶得仔細看或者看不懂,買個P啊。

理財顧問?知乎里99%的理財顧問、現實中100%的理財顧問不靠譜,估計你也分不清誰靠譜。 要不等我們的工作室做大一點吧。

不過估計到時候大多數人也是不怎麼願意付費的,諮詢,那還有不免費的?談兩個小時話,就想收我錢?


其實標準普爾就很好的規划過家庭理財分配了。但是個人覺得這個標準體系是建立在有一定經濟基礎上的,比如資金分層支配,家庭收入10萬以下,個人覺得不用考慮任何投資,20萬以下,可以適當購入保障。30萬以下合理投入理財產品等等依次類推

大多數規劃其實都是根據個體情況來的,這個需要一個好的理財規劃師來把控

現目前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說到底金融三大板塊,銀行保險證券,萬變不離其中。

銀行。這個最普遍,有收益有儲蓄,風險基本沒有,可是以目前情況來看,錢用到這個板塊中,基本為虧。有必要但是不能作為投資主要渠道。

保險。限於國情,這個板塊是有相當多的人詬病,但是保險確實是好東西,需求理論的基礎建立在人滿足最進本的需求,放在投資上也一樣,保障才是最基本的東西,國內的產品雖不咋滴,但是境外的可以考慮比如香港保險,產品本身優勢不多說了,就功能性來說避稅避債避險等。所以這個板塊應該是重中之重,投資,先做保障

證券。中國的證券市場其實並不明朗,股票期貨現貨等等就不說了,像貴金屬房地產這些高風險信息不透明渠道我個人也建議盡量遠離!

其實錢少就買買銀行理財產品,錢多就買買房子,我覺得就是很好的理財規划了,最主要是保障一定要到位!


資產配置都是騙人的,投資就是人性的博弈。


貨幣型基金、銀行開放式理財產品這些是從流動性方面的角度,如果超過100萬的話,可以考慮信託產品,否則的話就只能考慮基金了,特別是定投,每個月投入一點點就ok了。


一切理論分析都是蒼白的,過去10多年,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買房買地皮,最大槓桿使用負債。所有的分析都要與經濟環境相結合,像A股這樣牛短熊長的市場,根本就不適合定投。靠所謂的貨幣基金、分紅險這些理財產品,根本沒法達到致富的程度,普通老百姓手裡的拿點錢,也就掙個買菜錢。


推薦閱讀:

華夏幸福我應該去嗎?
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意味著什麼?
賣掉崑山的安置房,買鹽城的學區房划算么?
正朝南的房子一定適合居住么?
居住在高層頂樓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TAG:房產 | 個人理財 | 理財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