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vivo賣的這麼火,是不是大部分民眾缺乏基本數碼常識?

硬體性能和性價比不是客戶對手機的惟一需求——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需求——甚至可以把「最」字去掉。


買東西講性價比的只是因為窮。。


存在即是合理。

最難的事情有兩樣,一樣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別人,另一樣就是把別人的錢放到自己口袋裡。

oppo vivo都做到了,我很佩服。

至於你說oppo vivo高配低價什麼的。說明你的水平還不高。navie


其實我覺得,造成這件事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們缺乏數碼常識,並且這麼說未免太武斷,剛才我就看見一位知友用的R9S,他把他為什麼選R9S的理由一一列了出來,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同。主要原因的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容易跟風,容易被別人誤導,即使他們不懂數碼常識,在他們想買手機聽了銷售員的忽悠之後,他們完全可以通過百度以及身邊朋友來確認信息的正確性,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即使他們仍然選擇買OPPO)


那麼問題來了,我該買什麼手機才能讓題主認為有數碼常識呢?


不談ov優劣,只看統計角度。從我身邊同事(多數是手機及周邊從業者)的小樣本抽樣看,有一定關係,基本沒有用ov的,而用蘋果三星華為小米魅族都有。


在別的地方看過一個人評論說:我以為他們不懂手機,然而是我不懂市場需求。


附文供參考

…………………………………………+

OPPO完全地複製了過往二十多年來,在飲料、保健品、家電和服裝市場上一再發生過的「營銷奇蹟」。那麼,為什麼仍然會出現OPPO式的勝利?

文/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最近幾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從蘋果到三星,從小米到華為,它們幾乎都代表了當今商業模式迭代的一派潮流。然而,從來沒有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尷尬。

IDC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分別達到了2010萬部和1920萬部,首度成為中國市場的冠亞軍,華為、小米、蘋果和三星分列第三到第六,其中,OPPO的出貨量是小米的兩倍。

在空前慘烈的手機戰爭中,當OPPO和vivo攀上巔峰的時候,整個商業界對他們的了解是那麼少。

大概只有少數的人,知道這是兩家血脈相連的公司,它們都發育於一家叫步步高的廣東企業,與一個叫段永平的人有點淵源,至於其他資訊,幾乎一律空白,這兩家公司如今的掌門人是誰,恐怕連本頻道里最關心財經世界的人,也大多報不出名字,他們像「蒙面刀客」一樣,從來沒有出現在任何的學術或商業論壇上。

更讓人尷尬的是,他們的戰法並不在新潮流的教科書上。

蘋果是喬布斯式的勝利,它徹底顛覆了諾基亞、索尼、摩托羅拉和黑莓的合圍,天才般地創造了智能手機的基本型態,同時以生態化的商業模式和人格化的營銷風格,重新定義了新世代的互聯網硬體;

三星代表了安卓領域的主流勢力,它擁有當今世界最完備的垂直產業鏈,同時在技術創新和整合能力上無人可以匹敵;

小米和華為則是中國新創新的代表,前者用絢麗的互聯網思維給中國的傳統製造業者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一度成為標杆式的典範;後者則厚積薄發,依靠偏執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狼性戰略,後來居上,與蘋果和三星分食高端手機市場。

上述四大流派,呼嘯江湖,各有風範,分別代表了當今世界商業模式的新探索。然而,與它們相比,頑強殺出的OPPO和vivo卻似乎是從冷兵器時代蹦出來的刀客。

它們在營銷上的成功,幾乎與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無關,而是取勝於三個方面——

其一,它們的銷售幾乎全部來自於傳統意義上的地麵店,據說其鋪貨深度達到了驚人的32萬家專賣店,直接僱傭的店鋪促銷員就達15萬人,是經典的「人海戰術」,在家電領域,此前最廣泛的營銷網路是海爾,巔峰期約為20萬店;

其二,它們與全國渠道商建立了長期合作的資本關係,構建了穩固的聯銷體模式,而此經驗來自於飲料領域的娃哈哈,其「產銷聯合體」模式成型於1990年代中期,後來被廣泛地克隆於所有快消品和家電領域;

其三,它們在品牌戰略上仍然依靠明星代言效應,在強勢衛視上大規模投放廣告,通過一次次的營銷運動形成衝動型勢能。

在技術上,OPPO和vivo以輔助性功能的單點突破為優勢,除了外型設計和視聽優化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原創性研發,是典型的低成本、後發跟進模式。其獲利能力的形成,基本上來自品牌勢能下的定價策略和高額的渠道分利體系。

也就是說,OPPO式的成功,完全地複製了過往二十多年來,在飲料、保健品、家電和服裝市場上一再發生過的「營銷奇蹟」,並沒有什麼新意可言。

那麼,為什麼在今天,仍然會出現OPPO式的勝利?

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智能手機革命性技術進步的停滯。過往五年,智能手機的爆髮式增長,主要是技術持續迭代的結果,從面板、晶元到電池,從攝像鏡頭到桌面應用,一次次的技術創新推動了市場的繁榮。然而到2015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剛性意義上的技術變革。以蘋果為例,從iPhone5到今年的iPhone7,你已經看不到讓人尖叫的進步。

當一個品類度過了技術驅動期後,其競爭的核心將直接降維為渠道能力。在這個時候,「中國特色」就出來了。

OPPO和vivo的主力市場在中國的三線和四線城鎮,它們的母體公司起步於1990年代初的學習機,二十餘年間,相繼參與VCD、MP3、功能手機等大小戰役,算得上是中國式經銷商模式的奠基者之一。幾乎所有了解中國營銷環境的人都知道,前互聯網時代,「在中心城市啃骨頭,到三四線市場吃肥肉」,是一條公開的秘密。即便在今天,中國已然是全球電子商務最為發達的地區,但是,百分之八十的銷售業績仍然存在於廣袤的三四線區域。

在這樣的時刻,蘋果、三星等國際公司的營銷觸達力必然下降——後者最近更是醜聞纏身,以互聯網戰術起家的小米露出了它的短板,而以高價定位和針對主流商務族群為策略的華為則無法徹底地下沉渠道,市場格局陡然變化,OPPO和vivo便突然地「水落石出」了。

這兩家血脈相通、戰法一致的公司,用冷兵器戰略和「人海戰術」吃到了智能手機在第一輪變革周期中的最後一點「紅利」,其景象讓人吃驚,其邏輯卻宛然合理。

不過,在我看來,迄止今日,OPPO和vivo所獲得的成功,也許是「生意上的成功」,它們應該還有更值得開拓的未來。

我仍然堅定地相信,智能硬體的技術進步,只是進入到了一個短暫的苦悶期,它的明天仍然——而且必然屬於新的技術迭代能力,也許是人工智慧,也許是語音或體感技術,也許是材料革命。

而在渠道變革上,互聯網思維、電子商務、圈層化深耕,一定是主導變革的主流趨勢,「人海戰術」將隨著新消費族群的出現及傳統渠道的成本提高,而逐漸地失去其殺傷力。

中國市場的豐富和複雜性,給所有的商業經營者創造了其他市場很難想像的巨大空間,成王敗寇,風雲詭譎,也許只有在一定的時間寬度上,才可能讀出真正的、推動行業進步的價值。


其實,oppo、vivo的機子現在是真好,兩三千的機器,摸過才知道。做工一流;cpu不是頂級,日常使用那速度調教的比三星、華為旗艦機不消多讓。

比如x6 plus,r9.


民智的確未開,但不是你心目中的未開法。

民眾間不懂得包容,不懂得消費方式多元化,每個人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互相攻訐、謾罵,這才是民智未開。

「XX就應該XX」,這是最愚蠢的想法。

我看到被耍猴耍出優越感的,我理解,因為這是營銷的規律;看到買了性能不高做工較好外形美觀的,我理解,有的人的確是外觀黨;看到買了性能不高自帶美顏出眾的,我理解,一些人自拍的需求的確很高;看到沖著代言人去買手機的,我理解,一方面這是營銷規律,另一方面這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民智未開,民智未開,開啟民智,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以後人民的素質越來越高,這類問題越來越少。


oppo和vivo簡直應該作為廣告營銷的成功案例進入教材。


「但凡我看不懂的東西,都不是我蠢,而是別人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丫根本不了解什麼叫手機


不是,是因為兩三千對大多數平常人來說不算大錢,瞎買一個看著喜歡就行了,只有拿兩三千當大錢的人才會想:我靠,是不是傻啊,竟然拿兩三千買OPPO?


畢竟是國際品牌嘛


樓主,我想知道什麼是『數碼常識』?

都包含哪些東西啊?


OPPO和VIVO賺不懂手機的人的錢,小米樂視賺自以為很懂手機的人的錢,很懂手機的人做手機去了。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