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五十萬秦軍為何坐視秦朝滅亡?
有了解那段歷史嗎?謝謝
道路險阻而遙遠是一個大問題,其次是趙佗等人的野心。第三則是當地越人土著的威脅。作為縣令的趙佗遇到了歷史性的機遇:秦亂,他的上司任囂病得快要死了。「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
交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等他的五十萬秦軍到內地,需要多久?一個人從嶺南過來都得半年多,更何況是一支五十萬的軍隊呢。嶺南那邊土著的勢力不可小視,貿然調動軍隊也可能造成南方動亂。
首先,嶺南的五十萬軍隊是打折扣的,必須考慮與土著人的後續戰鬥中的傷亡以及水土不服引發的非戰鬥性減員。而且諸多史料記載不一,可能有重複統計的因素。
其次,靈渠在秦平百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轉輸作用,但秦軍佔領荒無人煙的嶺南後,為了實現糧食自給,一部分軍人會變成農民和官吏,常備軍應該是極有限的。而且這支隊伍成分很複雜。其中有為數不少的原楚兵,這些人對秦毫無忠誠可言。秦朝的後期移民又多是「逋亡人,贅婿,賈人」,也就是不穩定人群。如果移民是類似在長城戍邊的農民,趙佗絕道是會引起普遍不滿的,他們要趁機逃回老家去。而遷往嶺南的這些人不同,他們在秦朝內地受歧視,又沒有恆產和親人,自然願意留在嶺南作新主人。這就是趙佗建立南越的群眾基礎。況且趙佗雖為秦將,卻是趙人(河北人),對秦國談不上什麼感情。
而且任囂暴死也很蹊蹺,他是秦朝名將之後,和趙佗的背景是不一樣的。我傾向於認為任囂因準備北上勤王而引起趙佗等下級不滿,死於後者之手。趙佗為了防止軍隊離心才編造出的那段對話。這樣推斷可能比較合理吧。
最後一點,剩下的一點兒兵還發生了火併。趙佗接手南海郡後立刻擊並了桂林和象郡。秦的嶺南軍團都同室操戈了,還指望他們效忠秦中央?
總之,秦末農民起義中,北方戍邊的長城軍團只有十萬人回援巨鹿,另二十萬大約是逃回原籍了;各地官吏多有謀叛;嶺南軍團又發生火併,閉關自守。秦二世和趙高政府的亂作為是導致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50萬不一定全是兵,還可能是隨軍而來開發嶺南的家屬移民。
根本不存在五十萬軍隊,最多只有20萬人。
內政鬥爭的延續把。 應該是二世登基後,趙高對宗室子弟和蒙恬為代表的軍方展開的大屠殺,讓軍隊將領寒了心。等到潼關被攻破,在外大軍看到有能力收拾朝廷的武力出現,馬上就把靈渠水道隔斷,想著來個坐山觀虎鬥,雙方力量消耗差不多的時候再出來清君側。
誰成想,始皇帝的江山徹底崩盤,竟然那麼快就崩潰了。。秦川子弟家都不能回了。
外行亂語,手機碼字,輕噴。推薦閱讀:
※給你一次機會和能力,你會阻止歷史上哪一次事件的發生?
※如果穿越到秦朝,怎樣才能在秦朝活下來?
※怎麼回應「古裝劇好看就行,用不著尊重歷史」的說法?
※邱少雲被火燒大家怎麼看?
※阿提拉所屬的匈人民族和中國的匈奴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