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中國喜劇電影票房不斷刷新歷史?
寫在前面:對,這又是一篇負能量滿滿的自戀文章,雖然文章邏輯還沒想透,視野格局不夠大,但管不了太多,不猶豫了,先把想說的都說出來。
「你最喜歡的電影演員是誰?」
——每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我總是緘默無語。因為一旦說出真實答案,要麼被認為裝B,要麼被懷疑腦子有毛病,真苦惱。
不過與眾不同可以成為自戀的資本。為了給這篇文章找到切入口,請容我在此小小的自戀一下:我最愛的男女演員都屬於黑白膠片時代,女的是演過《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和《慾望號街車》的費雯麗;男的,自然就是這篇文章標題里的查理·卓別林了。
我固執的認為,將來總有一天人類滅亡了,電影也隨之不復存在,那時候外星人來到地球,如果非要選一個形象來代表電影這個東西的話,那毫無疑問就是卓別林。
把人弄哭其實更容易,但是讓人笑卻是一件既困難又偉大的事情,所以對於任何國家和民族,喜劇演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卓別林的主要作品我都看過,每次都看得如痴如醉,驚嘆於他在橋段設計和節奏把控上的爐火純青,他驚人的才華和天賦,即使用盡世間最華美的讚歎之詞也顯得蒼白無力。
有意思的是,在為數不多的觀影體驗中,讓我最感動的那些片段里,有好幾個來自於卓別林。比如《城市之光》的最後一幕場景,雙眼失明的賣花女重獲光明後,看見街邊邋遢的卓別林,剛開始沒認出來,便把他看作要飯的,後來《大話西遊》里那句「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比如《淘金記》中的聖誕之夜,卓別林在自己的小木屋中準備好了晚餐,等待心愛的酒吧舞女的來訪,然而後者是個十足的交際花,只是隨口答應了他前來做客的請求,最終卓別林久等未果,趴在桌上睡著了,就這麼在拉斯維加斯的寒冬里度過了一個凄涼寂寞的聖誕夜。
此時提卓別林,對當下的中國電影很有啟發。如今喜劇片很明顯已成為市場最賣座的類型,首先破票房紀錄的基本上是喜劇片,從一開始的《泰囧》,到後來的《捉妖記》,再到今年的《美人魚》,其他還包括去年頗受好評的《夏洛特煩惱》,叫座不叫好的也有《煎餅俠》、《萬萬沒想到》之流。
可是,如此之多的國產喜劇片,卻沒有產出哪怕一個具有鮮明識別度的人物形象,在社會影響力上也似乎缺少一部真正的扛鼎之作。特別是從影片的敘事邏輯來看,除了《夏洛特煩惱》等少數幾部還能算是有一個完整故事結構,其他很多片子連故事都講不全,然後就是各種「梗」的簡單堆積,網路劇加長版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無怪乎馬未都戲謔道,中國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類型,叫做「喜鬧片」。說白了,合家歡,爆米花,整出的笑料全是硬撓你咯吱窩,所以只能稱之為「梗」而不能叫做幽默橋段。
與「梗」相對應的詞是「破梗」,也就是說這個「梗」一旦被破了,就立刻索然無味。但我們稱之為搞笑橋段的那個東西,它不怕破,不管看多少遍都能get到笑點,就像郭德綱相聲,同樣的內容,聽一次笑一次。
看了一遍的電影,你可能不會看第二遍,但是看了第二遍的電影,你肯定會看第三遍、第四遍。我個人對優秀影片的判斷標準很簡單,就是是否有興趣再看一遍。卓別林會一遍又一遍的看,閑著沒事就可以翻出來欣賞一番,當然把任何人跟卓別林比都太不公平了,但即使放低標準,在當下熱賣的國產喜劇片中,也絕沒有哪一部會讓人有看第二遍的衝動。
於是,每次進電影院,我都感到莫名的害臊。中國影院的硬體設施都很棒了,3D、iMax什麼的,售票大廳里人群熙熙攘攘,大家穿的都是光鮮亮麗,紛紛手捏兩張票發朋友圈,但是牆上那一長排熱映電影海報,主角們個個表情浮誇,影片內容一個個空洞乏味,如此反差,真是一番極其魔幻的場景。
我總覺得,喜劇是一件需要特別嚴肅對待的事情,創作者向內鑽得夠深,出來的東西才具有足夠的品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於是少有的快樂才彌足珍貴,因此只有建立在悲觀主義前提之上的喜劇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卓別林、周星馳、憨豆、伍迪艾倫、金凱瑞什麼的,都有抑鬱或自閉的傾向,去年自殺的羅賓·威廉姆斯也是因為精神問題。
反正我是很難想像,一個平常生活中嘻嘻哈哈,別人吃什麼他也吃什麼,別人玩什麼他也玩什麼的人,會做出什麼優秀的喜劇作品?痴人說夢吧!
由此聯想到,東方衛視這兩年推出了一檔喜劇選秀節目,名叫《笑傲江湖》,郭德綱、宋丹丹、馮小剛等人做評委。讓我困惑的是,或許是出於節目效果的考慮,選手們在表演之外也是一副青春陽光的模樣,整天樂呵呵的,即使是前幾名選手的作品也是不痛不癢,我是實在笑不出來。真正牛逼的喜劇演員,其眉目之間一定會有某種陰翳的氣質,那正是藝術家的才華所在。我時常會幻想,如果真有這麼一人,來到舞台上,跟評委和主持人交流時言辭木訥,表情嚴酷,然後把所用氣力都集中在表演上,沒準會有驚人之作。
當然,我不苛求每部國產喜劇片都能成經典,每年出那麼兩三部值得欣賞的作品就行。至少大家能不能都爭氣點,別老讓那些水貨破票房紀錄呢?真是煩透了啊。
------------------------------------------------------
音樂、文學、電影辛辣點評
不定期更新中
有你的關注,我才有寫下去的動力
以前關注過美國電影的票房排行,基本上前十位都被幻想電影霸佔了,包括《阿凡達》《變形金剛》這樣的科幻,也有《復仇者聯盟》之類超級英雄的,當然還有《指環王》這類的奇幻電影。而中國的電影市場在幻想類雖然不像恐怖類那樣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爛片,但基本上也算是乏善可乘,科幻類幾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喜劇片能夠在電影市場中和好萊塢的大片一較高下。
近幾年國產喜劇片還是成績斐然,票房排名無出其右。比如沾了一點魔幻元素的喜劇電影《捉妖記》,20多億的票房創造了國產電影的奇蹟。更有徐崢的《泰囧》和《港囧》緊隨其後,就連電影圈的新人導演們都憑藉喜劇片讓所謂的第某代導演們感覺被打臉,比如大鵬的《煎餅俠》,閆非的《夏洛特煩惱》,毫不誇張的說,喜劇電影佔據了華語電影的大半壁江山。
曾經的票房王者《西遊.降魔篇》也走是喜劇+魔幻的路線
那喜劇電影為何在電影市場中有這麼大的魔力呢?其實首先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在一群矮子裡面選個高個罷了。國產電影爛片的一個通病就是連個好故事都講不清楚!!比如爛片之首的國產恐怖片,不是精神分裂就是裝神弄鬼,一個爛劇本也就不指望能夠拍出什麼好片子了。喜劇電影不同,對整個故事要求不高,只要有精彩的段子就足夠吸引電影院的一票觀眾笑得前俯後仰了,《港囧》的中年大叔尋找初戀之旅故事很出彩嗎?《夏洛特煩惱》老套的穿越情節很有創意嗎?(甚至還被人指出涉嫌抄襲弗朗西斯科波拉的《時光倒轉未嫁時》),基本上國產電影的要求就是段子就OK了,哪怕故事再無厘頭,再荒誕不羈也是無關緊要的,甚至這些都是加分項!
喜劇電影不僅對劇本要求不高,其他方面門檻也不算高。比如特效,某些國產大片號稱自己花了幾個億,請了好萊塢的一線特效製作團隊弄了幾年弄出來的特效,最終都被打臉。這也一直都是國產幻想類電影的一個軟肋,不過隨著現在國內電影製作公司的不缺錢,這一點正在被改善。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還是徐克的《龍門飛甲》和《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基本不輸國外商業片的製作水準,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被形容為「五毛錢」特效。但喜劇片基本上很少涉及到特效的要求,即便有要求,爛特效反而可以成為亮點,比如前兩年大火的網路神劇《萬萬沒想到》,是這樣的:
至於大家最看中的演技,這方面門檻也不高。文藝片最講究的是走心,喜劇片更講究誇張,搞怪。雖然大家也會評論喜劇片中的誰的演技怎麼樣,比如我個人就很喜歡徐崢和黃渤的表演,但這個對一個好的喜劇影響也不是特別大。反而一些生疏的演技更加能夠增加喜劇效果,特別是這幾年非常紅火的網路喜劇,《萬萬沒想到》基本上都是些業餘演員,而《暴走大事件》裡面的張全蛋更是深入人心。
通過上面一堆的分析,發現其他類型片的基本要求喜劇片要求不高,甚至越爛越是優勢。不過國產喜劇門檻再低,怎麼也要有市場需求才行。電影院里觀影更多承載的是一個社交的功能,能夠創造好的社交氛圍的電影也就更有市場。你讓約會的小情侶去看悲劇,顯然有點不合適宜。至於恐怖片,效果就更差了,女生不喜歡看----誰也不想嚇得花容失色,男生也不太願意---儘管可能有女生會被嚇得鑽進你的懷抱之中,但悲劇的是男的先被嚇得尖叫了呢?估計很多男孩子都不會去冒這個險的,萬一自己被嚇尿了,那基本上後面就沒啥戲了。
喜劇電影不同,除了一些電影涉及到了成人話題,大多都是屬於全家歡的電影,比如票房冠軍《捉妖記》,為了爭奪青少年市場,不僅設計了萌萌噠的妖怪,還讓《爸爸去哪兒》里的森碟和天天出境。即便是有些喜劇片有些少兒不宜的鏡頭,我們的電影也沒有分級制度。就像看《心花路放》的時候,我聽見幾個小孩子笑得挺歡樂的。
也有些人說國人壓抑太久,所以喜劇片迎合了這種需要釋放的市場需求,這樣扯起來的話,就涉及到敏感話題了,不在本文的探討範圍了之類了。不過個人認為所有的電影都是一種表達,即便是恐怖片,也滿足了人類本能中那種需求緊張刺激的感覺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兩桿大煙槍》?
※如何評價電影《富春山居圖》?
※如何看待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兩天票房破億?
※抖森和缺爺,哪個台詞和演技更好?
※妖夜迴廊/Night Corridor這部電影揭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