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賢法師曰:「儒釋道三教同源,三家共同以心為本,以道為尊,異口同音。」是佛法正見嗎?

釋迦牟尼佛,對這些穿著「僧裝」的法師,講外道語義,或雜外道義說法,有過授記!佛說這些人即是外道,非佛弟子,命終墮三惡道!

再說,比丘比丘尼有嚴格的戒律,明賢不懂嗎?

明賢的言論,能替換佛陀的授記嗎?


從根本上說,「三教同源」是從心源上打破為名相所執而認為三家決然不可相通的妄執;而從歷史看,「三教同源」還有著各家攜手共同應對西方文化挑戰的使命,故謂異口同音。

明賢法師在《佛教世界觀》里分析道:

「根據明代的相關史料,當時(明末耶教與佛道)的論爭最終使儒釋道走到了一起,在世界文化格局的重大挑戰面前,中國傳統宗教與哲學思想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和諧。客觀地說,這是中國各文化系統在進行自衛反諍前所產生的自然結盟。內外宗教文化界的這次爭議,僅僅定義為宗教間的爭議是不全面的。更深刻地說,這是兩種文化在深刻遭遇時因其差異性而引發的思想遭遇戰。」

今天明賢法師提倡「三教同源、以心為本、以道為尊,異口同音」,不僅是文字背後有深意,就連字面上都在直接指向清凈自心的源頭,可謂與古來祖師大德同一鼻孔出氣,也是異口同音。法師既是在談佛教,也是在談文化,更是要以提倡恢復傳統文化,從而促使佛法正見更好地在當代人的身心裡落地。如此隨順眾生因緣而高瞻遠矚的慈悲手眼,竟然被佛弟子以經典的名義批評成混淆佛法與外道法,甚至被當成了獅子身中蟲,要被「破邪顯正」。嗚呼悲哉!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所以,無原則比附和會式的「同源」必須要批判,但是堅持佛法的獨立性、同時考量文化時節因緣的「同源」是應當讚歎的,如果妄加批評,不僅是在生硬地破壞文化的環境,反過來也是在增加實執、助長自己的邪見。

那麼,明賢法師本人對於佛法的知見,是否如無畏光明精舍主人所指責的「儒釋道不分的一團漿糊」的狀態呢?只要稍讀法師的著述和開示,就可以輕鬆得出結論,法師不僅不會儒釋道含混不分,相反非常重視了義知見的抉擇。

法師在《中觀見與道德經》里雖然對於《道德經》的智慧給予很高的敬仰與讚歎,但也毫不含糊地指出老子只是一位「人天乘精修梵行而入空定者」,並沒有因為讚歎與倡導「三教同源」而放棄了自宗的基本見地。

而法師更在《法寶論》、《佛教世界觀》、《無量壽經羊城疏》里遵循龍樹菩薩中觀傳統,極為審慎精嚴和徹底地辨析一切教內外知見,不僅辯破外道,甚至教內任何不了義的知見,都要再再抉擇。法師在不同的著述、不同的語境里,因眾生不同的需要,以不同方式為眾生開示佛法的正見,如果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想都不想一下就信口開河,這難道就是無畏光明精舍主人所標榜的「引經據典式的謹慎」嗎?

臧否人物、評判見地,得觀察緣起,作為一位佛弟子,對僧寶的態度尤其更應當慎重。觀其言至少得弄明白相關的語境、出處,了解其來龍去脈,甚至不僅要解字面意,更要去體會文字背後的深意與真正用心,而不是自己學了點經論,便高揚經論,處處給人扣帽子,這樣才稱得上是一個佛弟子應有的基本素養。無畏光明精舍主人言必稱證據,可實際卻如此不察源流,不考文據,不明緣起,指示想當然地信口開河,用貼標籤的方式去妄評他人乃至僧寶之見地,其我慢之熾盛,實在令人擔憂。這樣下去,不要說是法師的話,恐怕連佛陀親宣的言語,都有可能被捕風捉影說成是邪見。如此,不僅自己見地抉擇有誤,還會影響其他走過路過者。無畏光主人想來是十分有因果觀念的,與其擔心別人造惡業,不如先觀照自己的心是否在「破邪顯正」的激昂偏執下早已失察,是否早已造下謗法謗僧的惡業!


負責任的講,三教不同源。


是佛法正見。

每句話都有此話的背景和相對要解決的問題。

事物之間必然是有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是強調相似性還是差異性取決於你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1989年1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第五屆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主題是「以信任建立和平:宗教的作用」,世界各大宗教領袖都會上來強調宗教的共性與合作。

其背景是:人類出現了道德危機和心靈危機,信仰宗教的人在減少。

目的是:宗教之間試圖展開更多的交流與對話,是來用宗教來化解人類危機。

那這並不意味著承認,宗教家在模糊自己的宗教界限和宗教教義。

~~~~~~~~~~~~~萬能的分割線~~~~~~~~~~~~~~~~~~~~~~~~~~~~~~~~~~~~~~~~~~~~~~~~~~

三教同源的說法的背景是什麼?

三教同源的說法在中國歷史很悠久了。

後漢太尉牟融的《理惑論》,宋朝明教契嵩大師的《輔教篇》,張商英的《護法篇》,元朝劉謐(mì)的《三教平心論》,都是站在佛教的立場而提倡三教融合。

但是高潮是在明末,明末西方的傳教士開始進入中國,就是大家熟知的利瑪竇等人,他們走進中國的宮廷,開始在中國宮廷內部傳教。

直到1643年,西方傳教士的義大利人有14位,葡萄牙人有12位,西班牙、瑞士、法國、德國各一人,其中寫有14種著作的7人,5種著作以上的有13人。他們寫著作一方面宣揚天主教,一方面又攻擊佛教和道教。

如羅明堅寫了《天主聖教實錄》在廣州發行,利瑪竇寫了《天主實義》在南京發行,之後進入北京,全文八篇,其第二篇和第五篇分別抨擊了佛教和道教,第五篇針對六道輪迴、不殺生、放生進行激烈排斥。徐光啟寫作了《釋氏諸妄》全面攻擊佛教。

在面對西方文化進入,儒釋道三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根源。

憨山大師曾註解《老子》與《莊子》,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的《莊子》三篇,都使佛教的思想與道家思想完美合璧。明初的朱元璋寫了《三教論》和《釋道論》,站在君王的立場上調和三家。明朝道教的袁了凡和儒家陽明學派的一些學者以及佛教的高僧大德,相繼出現,紛紛主張三家同源。

因此,明末的「三教同源」思潮非常流行。

目的是什麼呢?

儒釋道三家的共同特點都是,都是心內來求法,都是在追求聖人之道,都認為人人皆可以轉凡成聖。

此與天主教,神造萬物,人和神永遠無法平等,人的目的是為了靠近神等等思想有著天壤之別。

強調同源是為了保護三者共同的文化基礎,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


吵什麼吵,都得聽黨的領導。


是的。

不過要注意,這裡的「以道為尊」, 道指的不是道教,而是真理本身。如: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道德經:道法自然

壇經·般若品:若欲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為什麼佛教的明末四大師同倡「三教同源」,不止一人地為儒、道經典做疏釋?因為以心為本,以道為尊。理可以有儒釋道各自的理,名相可以有儒釋道各自的名相,教法體系可以分儒釋道,修行方法可以分儒釋道,但是心是不能分的,人的心性本自清凈,是不可能分成三六九等的,也不可能因為信仰不同而妄加區別出佛心、道心、儒心。能區分的不是真心,是心的妄相。但「以心為本」的「心」,「人同此心」的「心」,都是在談清凈的心性,也就是禪宗「明心見性」所要明見的心性。

憨山大師著有《觀老莊影響論》、《道德經解發題》、《老子解》、《莊子內篇注》等著述,認為「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老莊思想皆由法界真心流演而來。他尤其重視《莊子》,認為此書見地格外高超,故評價云:「間嘗私謂:中國去聖人,即上下千古,負超世之見者,去老唯庄一人而已。載道之言,廣大自在,除佛經,即諸子百氏。究天人之學者,唯《庄》一書而已。」

蓮池大師於《道原》中云:「或問,《道德經》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則道之一言,自老子始,而萬代遵之;佛經之所謂道者,亦莫之能違也。則何如?曰:著於《易》,則雲『履道坦坦』。紀於《書》,則雲『必求諸道』。詠於《詩》,則雲『周道如砥』。五千言未出,道之名已先立矣!」

藕益大師在他的《金陵三教祠重勸施棺疏》中云:「儒以之保民,道以之不疵癘於物,釋以之度盡眾生,如不龜手葯,所用有大小耳!故吾謂求道者,求之三教,不若求於自心。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從此心施設。」

佛教的大德們何以如此稱嘆儒道?難道是自我降格?絕不是,這明明是在告訴人們,吾人求道,不必去求心外的三教,向內心中求才是最為適當的。這是在破除執自宗之言辭而迷於自心之虛妄分別。

明末四大師都是有大成就的善知識大德,難不成因為他們讚歎了儒道,就等於他們連儒釋道三家的教義不同都不懂嗎?佛經里佛陀教導弟子不與外道共住共見,這是在教導弟子規避邪見,佛教至今都不會因為提倡「三教同源」而放棄這一教誨。但是信仰與文化往往是水漲船高的關係,漢傳佛教正是在漢文化的土壤中生長出了獨有的特質,但形式的獨特性絲毫沒有改變本質,漢傳佛教修行人的最高證悟、最高見地,從來都是與佛心無二無別的。成就者不為文字思辨所拘,而能圓融自在於一切內外道法,難道反而要用凡夫二分法用心下的知見執著來框定他們嗎?

大乘佛法的一切修行最終都是要歸心的,都是要向「道」上會的,乃至儒家、道家的修養、修行最終也都是要歸心的。歸心,這是漢文化的聖賢之道的共同方向,而有差別的是三家的修行人對於心性明了到了怎樣的境地,又由這其中的差別衍生出教義的不同。所以心性的清凈是無別的,道之終極也是無二的,「同」由此清凈自心而生,「分別」也由此自心而生。正因為如此,佛教的大德們才可能站在文化的角度上來倡導融合,而這種融合的源頭不也正是心嗎?

所以,聽聽憨山大師這位提倡三教同源的大修行人的心聲吧:

「以餘生人道,不越人乘,故幼師孔子;已知人慾為諸苦本,志離欲行,故少師老莊;已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知十界唯心之影響也,故皈命佛!」


阿彌陀佛,在網上誹謗完凈土宗歷代祖師,現又誹謗起當代高僧了。樓上慎造口業!

「無畏光明精舍主人」,請對佛學感興趣的同道謹慎此人。在博客、知乎等網路平台大量以「似理」的方式曲解佛法。尤其是批駁誹謗歷史上高僧大德觀點。凈土宗祖師、憨山大師等禪門高僧、清定上師等密宗高僧都在其攻擊之列。其慣用邏輯,是以「引經據典」的方式,「論證」各種「只有……才是正法」「只有……才是善知識」「只有……才能解脫」,凡不符其論點者,一概抹殺。這種簡單的邏輯,錯誤顯然:佛經之言,是對機而談,有著相應語境,豈能偏執,以此非彼。如金剛經說「法無定法」。「無畏光明精舍主人」,正是標準的佛經所言的「謗法」,斷人善根,惡業無邊。請大家再三擦亮眼!


石頭怎麼形成的?宇宙如何誕生的?你怎麼出生的?會不會有十多個版本呢?

人類有各自的小心思,把一個東西,可以變花樣的講。而事實只有一個。

那麼,反過來問:儒釋道講什麼事?講一個事情?還是三個事情?

不就是講宇宙怎麼產生,人從哪裡開始的嗎?何來三家不同?這都是人的私慾作怪。只信自己。

不僅儒釋道,所有一切宗教都是講一個東西。佛陀講的最徹底,最完整。然後,就開始出現了各種角度的解讀。把一個事情搞成幾十個版本。


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維特根斯坦:如果兩個對象具有相同的邏輯形式,除了它們外在性質的差異之外,它們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它們是不同的。

很簡單,到了現在這個賢劫還出現在這個世界的人,基本都是運氣不好或者根器低下。作為居士,如果不是儒釋道皆精通,想要涅槃基本上是很難的。俗話說得好:先學做人,再學佛法,所以儒和道還是要看看的。


儒門釋戶道相通 三教從來一祖風


不是佛法正見!是邪見!

佛教正法,是從釋迦牟尼佛真如實相心中,應眾生心現所知量流出的真理!儒教、道教是其教主從迷幻心中幻現出來的無常迷幻善法。

第一、源不同。儒教理論緣於人世間善業因,根源於粗識相迷幻心。道教理論緣於神仙及天人善業因,根源於識陰境界迷幻心,皆不能出離生死輪迴。佛教理論緣於「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因,根源於實相真心。眾生修行佛說出世間法,寂滅五陰精圓,皆能證大涅槃成佛!

第二、心不同。按照佛說大乘真理,可知,不但儒、釋、道源於真如實相心,十法界皆源於真如實相心。但是,三家教法有明了本心自性和迷失本心自性的區別!在「相、用」上也就截然不同!所以,知見理論各不相同,行為也就各不相同,果報當然也各不相同,有天壤之別!

佛教大乘修行,是依真如實相無分別心的「相、用」達究竟圓滿佛果。而儒、道是依迷幻分別心的「相、用」形成了「迷幻法」,各依此「迷幻法」修學道法,其結果是「迷幻果」。這些「迷幻心、迷幻法、迷幻果」皆是苦、空、無常,當然不能解脫六道生死輪迴。

第三、道不同。雖然三教皆「以道為尊」,可是,儒、道是以無常的世間法道為尊。而佛教是以出世間法道為尊。有三不同:1、戒不同。佛教是「別解脫戒、菩薩戒、金剛三昧耶戒」,不但能解脫生死輪迴,又能自利利他,更能成佛。儒、道戒律,只能再入人道,或仙道、天道,繼續生死輪迴。2、定不同。佛教有出世間定。儒、道沒有出世間定。3、慧不同。佛教有直至成佛究竟圓滿的般若智慧。儒、道智慧只能繼續入六道輪迴。

依明賢法師說「三教同源同心」,就應當都能返證回源修證成佛,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佛教才能成佛!儒、道所證還是六道輪迴眾生!

儒教、道教與佛教,在心源上不同,在理論上不同,在行為上不同,在結果上不同。怎麼可能是「異口同音」!?

這種知見,就是佛教法師的邪見!原因一、他不懂「真如實相之體相用」真實義,以及辯證關係。原因二、他將迷幻分別心的相用,等同於無分別心的相用。混淆凈染,胡亂講法!實際上貶損謗佛正法!同時增益謗了外道法,又以比丘相法師變相弘揚了外道無常法!

這種行為,不符合比丘相法師的身份,違背戒律。以為自己慈悲圓融,實際是毀滅佛說正法的行為!古今如此之人,甚多甚多!

釋迦出世,唯我獨尊。佛陀是正遍知,一切世出世法不比你們清楚嗎!佛陀什麼時候說佛法與外道法「同源、同心、同道、異口同音」了!?

舉明賢法師邪見的例子,就是讓廣大信眾知道,佛教法師是如何把佛說正法講成了和外道法「同源、同心、同道、異口同音」的法。請問:佛說正法是什麼?難道是外道法嗎?還是外道法也是佛法?依他們的話講,佛法與儒、道法相等,這是佛法正見嗎?

釋迦牟尼為什麼捨棄外道法,依無上佛法修證成佛?就是以身示現,外道法不能解脫生死輪迴,只有佛法才能解脫生死輪迴,直至成佛!所以說,佛法是尊貴的!每個學修佛說正法的人,都應當慶幸自己多生多劫積聚善根福德因緣,今生才有機緣學修!他卻以比丘相,自己輕賤無比尊貴的佛法,將其混同外道法。

明賢為什麼這樣講?第一、他不懂佛說正法的體相用,師心自用。第二、不懂菩提心的真實義。第三、三皈依以及戒律不清凈。第四、心有希冀,以虛榮心,嘩眾取寵,曲媚外道。第五、自以為慈悲圓融,實則正邪混雜,禍害信眾。這證明他沒有真實明白佛說正法的真實目的,不是真實信解佛說正法,沒有真實菩提心愿,沒有戒定慧的清凈證量!不但喪失了比丘法師「替佛弘法,續佛慧命」的職責,又自毀佛說無上正法真實義!

穿著僧裝,以比丘相雜外道語義說法,乃至講外道法者,就是「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自毀佛法!這是當代漢傳佛教亂象之一,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和普遍性,令人堪憂!

再一次強調,不依止真善知識或大善知識,學修佛法,講經說法,無有是處!


慚愧,莫議僧寶,彼似高山,我是平川,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觀點在學佛的早期是有益的,而且促進世法的交流,但隨著修習,深入經藏,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對於早期學人,或者世間學者可以交流,但是實際上容易衍生很多邪見,甚至不明世尊佛法的本意。


推薦閱讀:

默念地藏經或者地藏經讀錯字、漏字會有影響嗎?
既然五蘊皆空為什麼要布施忍辱?
為什麼佛現了身還讓婆羅門女念他的名號呢?
為什麼在這個時代叫五濁惡世?
那在你的生活中,有什麼事情,讓你感覺是五濁惡世?
怎麼樣用聖言量對治呢?

如何理解「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時,總發現佛學大師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

TAG:佛教 | 佛法 | 佛學大師 | 法師 | 佛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