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的過程中哪些最容易被忽略?

通常在育兒過程中與書本中傳授的存在偏差,對知識點理解得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而且很多媽媽都存在相同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把經驗匯總起來,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粑粑麻麻少走彎路。


1.用否定的句式,與孩子溝通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區,比如你對寶寶說「不要往牆上畫畫」,那麼十有八九他會繼續往牆上畫,如果你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是不能準確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往牆上畫這幾個字.....所以後果可想而知。

正確的方法就是對他們說「寶寶,小鳥應該在紙上畫才好看,來媽媽和你一起畫」,然後演示給他們看。

2.有事都盲目徵求孩子的意見

媽媽都想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這本身是沒錯,但是也要分年齡分場合,什麼事情都盲目的徵求孩子意見是錯誤的。

1.不需要詢問的事情,就直接給出答案

比如飯做好了,很多媽媽會說「寶寶飯已經做好了,想不想吃飯」,這時候寶寶很可能說不吃....這時候你說該怎麼辦?真不讓孩子吃飯,或者強迫他吃飯肯定都不是合適吧。

其實直接說「寶寶飯做好了,來吃飯吧」,就這麼痛快,這麼明了,如果孩子不想吃,你也可以進一步的和小傢伙鬥智斗勇,基本立於不敗之地。

2.如果需要選擇,可以給出兩個都正確的選擇

比如出門時和寶寶說「咱們穿上大衣趕緊走吧,快晚了」,寶寶很可能耍賴不穿,正確的說法是「寶寶咱們要出發了,你穿米奇的外套,還是小熊的衣服?」給寶寶兩個明確的選項讓他們選擇,既可以滿足他們當小大人的慾望,又可以達成目的,一舉兩得。

理論普及:寶寶2到3歲這個階段,是很難做出明確的選擇的,他們會認為所有選項都是正確的,媽媽們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寶寶經常一時一變,明明說吃蘋果,拿來又說要吃橘子,這是很正常的,並非故意搗亂,媽媽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給出明確的選項,然後盡量保持耐心。

3.什麼事情都阻止,扼殺寶寶的好奇心

想保護寶寶沒錯,但是也要區分場合,比如寶寶要玩泥土,姥姥會說太髒了不能玩,寶寶想在馬路牙子上行走,姥姥說太危險不行,寶寶學大人嘗試用杯子喝水,結果撒了一地,下次寶寶剛拿起杯子,姥姥可能就會馬上阻止....(不好意思讓姥姥頻繁出境,下回換奶奶)

孩子勇於嘗試新事物,這是一種天性,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孩子對世界求知探索的慾望,滿足寶寶的好奇心,這對他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什麼事情都加以阻止孩子最終會變得沒有自信,縮手縮腳。

4.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對比

比如小明8個月就會走了,我家娃10個月還不行,比如陽陽2歲就可以控制小便,我家娃2歲半了咋還不行....很多媽媽為了這些事苦惱。

其實親愛的你養的是孩子,他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生產線上出來的產品,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這種對比沒有意義,沒有一個正常人不會走路,不會尿尿,早幾個月晚幾個月這都不是事,另外孩子長大了更不能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較,比如有的家長可能會說「看看人家小明,每次都100分,你怎麼就不行呢」,我想反問一句「看看人家李嘉誠是億萬富翁,你咋就不行呢」,你心裡咋想,堵得慌嗎:P,任何對比都是沒有意義的,定個靠譜的目標,努力就好。

5.
受到挫折不進行安撫

很多媽媽想鍛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玩拼圖的時候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卡片急得哇哇大哭,媽媽不幫忙反而想以此鍛煉寶貝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大錯特錯的,2到3歲的寶寶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他找不到合適的拼圖,即使再努力十分鐘也依舊找不到,如果媽媽在不聞不問,孩子的心裡會形成非常大的挫敗感,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易怒,沒有自信,害處多多!

媽媽可以引導寶寶自己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寶寶無法搞定一定要在他情緒失控前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或者暫時轉移他的注意力。

萬一寶寶由於沒有完成一件事產生了挫敗感,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安撫,告訴他不用著急慢慢來,另外最好等寶寶情緒穩定之後和他一起解決之前的問題,比如和他一起把拼圖完成,或者把積木搭好,這樣孩子就能逐漸明白失敗不可怕,也不必因為失敗而憤怒或者悲傷,最重要的是戰勝困難的過程會給寶貝很大的信心,讓他可以正確的面對以後的失敗。

6.總問孩子為什麼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了,媽媽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想去呀?孩子不吃飯,奶奶可能會問為什麼不吃呀?

對於小寶寶來說(如果寶寶已經大到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請忽略本條),他們是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其實很多時候他們都是隨口一說,過2分鐘再問同樣的問題,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家長不用問為什麼,只要按照正確的方向引導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就可以說,"今天是周一,爸爸媽媽要上班,小朋友就要去幼兒園呀「,或者說"幼兒園的nina老師在等你呢,她還想和你一起玩恐龍呢",等等,通過引導讓寶寶明白上幼兒園的必要性,還有上幼兒園能獲得各種樂趣就ok了。

不停地問孩子為什麼不去幼兒園,結果就是換來孩子大哭,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回答如此複雜的問題。

7.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夠簡明準確,高估他們的理解能力

之前有一次小小包自己剝橘子皮,然後剝一塊就往地上扔一塊,我當時說」你不知道往哪放呀「(之前包子同學是知道垃圾放到垃圾箱的),結果說了好幾次小傢伙依舊執迷不悟,當時真把我氣得夠嗆,馬上就要發飆了。這時包子爸爸也拿起一個橘子,邊剝皮,邊扔到垃圾桶,嘴裡還同時說」橘子皮是垃圾,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發射!「,這時小小包馬上開始模仿爸爸的動作。我當時對包子爸爸的敬仰呀,簡直如滔滔江水.....

回想起來,在這個例子里我犯的錯誤是非常明顯的,」你不知道往哪放呀「這句話對一個不到3歲的小傢伙來說,太難理解了,他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他發現每次扔橘子皮,媽媽都有反應,他很可能以為我在和他互動,玩耍,他自然就會變本加厲了。

所以妞們要記住,孩子就是孩子,用最直接的語言,甚至是身體語言,與他們溝通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8.強迫小寶寶分享自己的物品

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別想培養孩子愛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2歲左右,會開始萌發自我意識,這是人類都會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寶寶會把身邊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自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的玩具依舊是自己的(這個想法酷吧),而且不能容忍玩具離開手哪怕1秒鐘,因為他們覺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著他們永遠失去了那件玩具。

這種行為一般到3歲左右就會結束了,表面上看寶寶什麼東西都不分享,但這種行為與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兩個概念。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以耐心的告訴寶寶,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讓他們逐步接受分享這個概念,另外還可以給他們演示通過交換,獲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寶寶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強迫,這是最最重要的。

9.誇獎的時候不具體,導致孩子注重結果怕失敗

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可以讓他們知對錯,明事理,還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對以後的成長利,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表揚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見的你真棒,你真漂亮,這種誇獎其實是不妥的,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如果誇獎寶寶的,妞們關注xxbmm123然後留言37就可以看到了。

10.當著外人批評孩子或者說孩子的短處

有不少家長會犯這種錯誤,比如兩個媽媽一起聊天,明明媽說」我家小明每天都不好好吃飯,現在班裡他最瘦真沒辦法「,壯壯媽說」我們壯壯也一樣,不正經吃飯,而且還老看電視,眼睛都有點近視了「

親愛的不炫耀是咱們中華的美德,但是也沒人要求你通過揭露孩子的缺點,換來所謂謙虛的美名,既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問題,就直接幫他改正唄,這不是你和外人的談資,如果你媽媽老和別人說"我家閨女30多了,也沒個好工作,老公也不行,孫子大了只能靠我養了」,你受得了嗎?

對孩子來說你就是他的唯一後盾,是他最最信任的人,親手打破這種信任關係是極其愚蠢的!

11.沒有對孩子進行咀嚼演示

很多媽媽都問我這個問題,我家寶寶都1歲了,牙都長了很多,為啥食物不咀嚼每次都直接吞下去呢?

這點很多媽媽可能都不知道,雖然尿尿,拉屎不用刻意培訓,但是咀嚼這個動作最好明確的演示給寶寶,這樣他們才能更快的學會。

12.強迫寶寶叫人

為了把寶寶培養成有禮貌的寶寶,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剛會說話的時候,就讓孩子叫人,但是是這樣的,大多數時候孩子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可能是不會叫人的(尤其是對方是男性的情況),大人發出叫爺爺之類的指令之後,他們很可能會把頭扭到一邊,家長不斷命令的時候寶寶甚至會嚎啕大哭,弄得大人十分尷尬。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看到親戚或朋友的時候,自己主動打招呼,讓寶寶耳濡目染,了解問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方式,孩子自然就會開始模仿,到時候稍加引導就可以了,妞們一定要記住,身教的作用遠遠大於言傳!大部分事情都不用靠說,直接演示給孩子就ok了!

13.給孩子穿太多的衣服

很多媽媽都問我應該給寶寶穿多少合適呢,他們覺得老人給孩子穿的太多,但是又不知道具體應該穿多少合適....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爸爸穿幾件寶寶就穿幾件。

14.
通過摸手來判斷孩子是否寒冷

孩子的末梢循環是比較差的,很多時候他們即使一點都不冷,但是手腳還會是涼的,正確判斷溫度的方式,是摸寶寶後脖子,如果出汗了就減衣服,反之就加衣服。

15.沒有把孩子真正當孩子看待

這句話讀上去有點拗口,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很多時候都不能真正的把孩子當孩子看待,我們會不自覺的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

比如孩子因為恐懼而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我們是否做到了耐心的安撫

比如回家看到孩子用彩筆在牆上塗鴉,我們是否可以一笑置之

比如剛才還玩的好好的,寶貝突然生氣了不理人,你能否做到不問原因先給他一個大大擁抱

孩子的想法與大人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原因,沒有一個寶寶會故意氣你,給你搗亂!

用你最大的耐心去接納他們,感受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16.對孩子的行為大呼小叫反應強烈

杯子里接滿熱水,寶寶僅僅走到杯子旁邊,奶奶馬上大叫「別碰」然後衝過去抱起孩子,還比如寶寶想嘗試從一層台階上跳下來,結果奶奶看到了馬上衝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後大喊「嚇死我了,太危險了」

這種行為有下面幾個負面影響

1.孩子本身可能會受到驚嚇

這點是最直接的,寶寶可能都不明白怎麼回事,直接就被這種行為嚇哭了

2.孩子的好奇心沒有得到釋放,反而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我家小小包對暖氣很感興趣,很想摸摸看,我告訴他很熱,但是他一臉不信的樣子,我就和他說,"你輕輕試試,真的很燙哦",結果小傢伙非常非常小心的輕輕摸了一下,然後發現確實是熱的,就再也不碰暖氣了。比如上面說到的熱水,媽媽完全可以先到半杯涼水,然後在到一些熱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滿足寶寶嘗試的慾望,讓他們知道這些東西真的很熱,不能碰,比單純的阻止好的多,因為你不可能一直盯著寶寶,吃一塹長一智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

3.寶寶可能會以為你在和他遊戲

比如我手上有個黑痣,小小包很好奇經常過來摳一下,或者掐一下,開始我做出了明顯的反應---大叫,因為真的很痛,沒想到小傢伙對此樂此不疲,越來越上癮,後來不管他怎麼折騰,我就不做反饋,有時反而拿出書來,給他講書,這樣一兩次之後他就對黑痣沒有任何興趣了,妞們要明白,寶寶對黑痣並沒有什麼興趣,真正讓他們摳黑痣的動力是你的叫聲。

17.不會轉移注意力,和孩子硬碰硬

寶寶2,3歲的時候,媽媽們會發現,孩子的脾氣就像6月的天,說變就變。這時媽媽要掌握一個秘籍,那就是轉移注意力!

比如寶寶賴在電視機前不走,直接關電視肯定是一場災難,咱們換種方法唄,對寶寶說,咱們去玩捉迷藏吧,或者其它他感興趣的活動,小傢伙十有八九會離開電視。

再比如寶寶吵著要吃糖,你可以說,我這裡沒有糖果,但是我帶了大橘子,咱們一起剝吧,這樣很可能暫時度過吃糖危機,然後在安排一些其他的項目,持續的轉移注意力,過幾十分鐘孩子可能就不要求吃糖了。

轉移注意力這招在和低齡寶寶互動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又可以達到家長的目的,所以屬於居家旅遊必備秘技。

18.不能堅持自己的底線,不能說到做到

比如孩子吵得要吃糖,開始媽媽說沒有,然後孩子還要,媽媽繼續說沒有,最後孩子開始大哭大鬧,媽媽沒辦法,把糖拿出來了....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一哭那麼要求就能達到滿足,以後只要需求不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家長絕對崩潰,所以如果開始說了沒有,那就不要給,如果孩子哭鬧就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線是什麼,這樣他們也就不會把哭鬧當做殺手鐧了。

19.
家長可以用偽裝遊戲的方法達成目的

比如小小包同學很喜歡讓爸爸抱著,爸爸的應對方法就是,和他賽跑!在外麵包子同學一說「抱抱吧」,爸爸就會說,咱們先比賽跑步,你要是贏了就抱一會,然後爺兒倆就跑出去.....

還有刷牙的時候我會和包子說,咱們一起玩刷蟲子的遊戲吧....

20.在孩子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的時候粗魯的阻止

這是很多媽媽頭痛的問題,很多媽媽不知道如何解決。

戒手機幾個要點:

1、刪除手機中寶寶迷戀的內容

2、不欺騙,高手他們有些之類的被刪除了,而且不會有了。手機是工作用的

3、在寶寶不知所措,將信將疑的時候,馬上用其他物品轉移注意力

4、堅持不安裝有些等內容,直到寶寶徹底對手機失去興趣

5、以身作則家長不當真孩子玩手機看視頻

看電視的問題:

(看電視這個問題,如果可能最好儘力讓孩子不看電視,如果有了看電視的習慣,則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明確看電視損傷眼睛父母要不斷的和寶寶說看電視時間長了眼睛會不舒服,讓寶寶明白電視不是啥好東西。

2、事前進行明確約定

說好幾分鐘就幾分鐘,和孩子約定好

3不要在京城的***強行關閉電視,這樣對寶貝不尊重,***也就那麼幾分鐘過後關閉電視,對眼睛沒有多大的傷害。不然就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4巧妙利用廣告時間

一般動畫片的時長是30分鐘左右,其中有的會在15分鐘插播廣告,我的做法是,在出現廣告的時候,主動說,「已經演完了,咱們去中間屋玩殭屍吧!",這麼說有兩點含義,首先告訴他節目演完了(這屬於客觀事實,寶寶不會埋怨家長),讓他有一個不繼續看下去的明確理由,其次給他一個轉移注意力的途徑,小小包很喜歡殭屍玩偶,所以我經常使用,妞們依葫蘆畫瓢就行,注意如果可能最好去一個沒有電視的屋子。

5.讓寶寶參與開關電視

現在開電視的動作都是小小包自己完成,偶爾會自己關電視,媽媽們可以試試讓寶寶自己開關電視,這樣電視關閉後,他們會覺得關電視是他意願的表達,心理會有滿足感,很少出現反悔的情況。

6.遇到特殊情況靈活處理

比如寶寶生病了,或者有其他特殊情況,明確要求想再看一會,媽媽不必生硬的拒絕,我的做法是,告訴他因為XX所以能再看一小會,但是到時間之後就必須關閉了,接著到時間之後,如果孩子還要求,就不要妥協了,溫柔但堅定的,把他的注意力轉移,注意轉移注意力,是最重要,比如可以先帶寶寶去另外一個屋子做遊戲,然後返回關閉電視,關電視這個操作,不一定到時間就要馬上發生!

7.關電視不重要,不看電視才重要

很多媽媽都會忽略一個問題,她們把關閉電視等同於不看電視,其實我們要的就是寶寶到時間不看電視,電視本身是否關閉是無所謂的,明確這點之後媽媽們就會更加靈活了,如果寶寶對關閉電視這個動作特別敏感(很多寶寶會感覺權利受到了侵犯),那麼到時間後,家長可以引導寶寶進行別的動作,比如玩積木,出門遊玩之類的,只要成功的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再找機會,關閉電視就ok了。

8.家長以身作則

不讓寶寶看電視的時候,家長也不要看,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21.孩子發音不準確的時候,大人覺得好玩,進行模仿

這是不對的,大人一定要用正確的發音糾正孩子,另外不要用"吃飯飯",「喝水水」這類兒語,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益處。

希望能給諸多粑粑&麻麻能帶來更多的幫助


分享今天的粗略思考,如有不當之處, 還望海涵。

好哥哥

吃完早飯,小果走到爺爺的電動車前,墊著腳從車籃里拿東西。等他拿出來一看,是一隻塑料小鴨子和一個圓盤,我疑惑地問:「小果,這是誰的呀?好像不是我們家的。」

「是陽陽(堂弟)的。」他一邊回答一邊努力把小鴨子往圓盤上按,「我把它修好了再給陽陽玩。」

我見他費盡了力氣也弄不好,忍不住上前去幫他。圓盤上有一個介面,小鴨子要的底部要對準那個介面才有可能接上。小果沒有領會到,只知道使蠻力。

扣上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隻小燈籠,打開開關,小鴨子還能唱歌。小果可高興了,拎著燈籠就去找陽陽了。

沒一會兒,他就回來了,兩手掌心相對拍了拍,欣慰地說:「我已經把修好的燈籠給陽陽玩了。」

我誇他:「真的嗎?你真是個好哥哥啊。」

他笑了,然後用很誇張的慢動作重重地點了點頭。

我被他的樣子逗笑了。心想大概是我的這句誇獎入了他的心,他聽了覺得十分認可吧。我忍不住繼續在心裡揣測,這件事情會不會讓他照顧幼小的意識更強烈。雖然他自己也是個幼小。

似乎我的揣測不是沒有道理。

下午的時候,他又很興奮地舉著陽陽的一個舊玩具跑回了家,一邊進門一邊說:「媽媽,媽媽,陽陽的玩具壞了,我要幫他修好!」有趣的是,他大概明白自己能力有限,一邊說著一邊把玩具塞到了我的手裡。

我一看,沒有電池了,連電池的蓋板都不見了。我對他說:「好的,我們來修吧。」說完先去找了電池裝上去,再尋來膠布,撕了幾段,準備貼上去。我先貼好一張,貼完後心裡忽然想到了什麼,拉他過來,把剩下的活交給他。他並不太會,我在一旁耐心地教他,怎麼把膠帶放上去,再用手指頭按壓讓它牢固地黏在上面。

一邊教他,一邊暗自在心裡慶幸:幸好想起來,這是他想幫的忙。比起一手包辦然後讓他拿著修好的玩具還回去,更好的做法應該是讓他參與進來,讓他感覺到自己真的盡了一份力,哪怕只是貼了幾段膠帶。這種幫助弟弟的責任感,兌現承諾的成就感,不應該只是虛空的感覺,而應該讓他去實踐、去體驗、去促成事情的完成。那樣,這件事情才能參與他的生命,成為他的一部分。而且我相信,通過自己動手,他的內心可以得到更多的喜悅。

突然想起我妹妹,也就是小果阿姨。她讀小學的時候,我正讀中學。有那麼一段時間,作為過來人的姐姐,實在是太急於幫助她得到老師的認可了。作文比賽,我一段一段幫她搭好框架、組織語句;繪畫比賽,我忍不住上手幫她重新畫了我覺得她把握不好的地方;她自己另外還參加了一個小主持人比賽,這個由老師輔導,我自己也不擅長,因此沒插手。幾個禮拜以後,她不負所望,從學校帶回來三張獎狀。

那天晚上,我們倆坐在房間門口的地板上,她打開書包,拿出那三張獎狀,然後把獎狀一張一張遞給我,說:「這張是作文比賽的,一等獎,姐姐你的……這張是繪畫比賽的,二等獎,也是姐姐的……這張主持人比賽的,三等獎,是我自己的!」

我清楚記得,她抱緊手裡剩下的那張獎狀時,亮晶晶的眼神,彷彿抱著的是全世界對她的認可和偏愛。看得出來,那是她最珍愛的一張,她因它而歡喜、自豪。而其餘兩張,她看都沒看一眼,彷彿壓根與她無關。我也記得,那個手裡捏著兩張獎狀的我,獃獃看著獎狀上妹妹的名字,心裡翻湧著五味雜陳的滋味。那時的我也小,只是覺得這幅場景似乎有哪裡不對,但並沒有思考太多。但我相信,我的潛意識是始終牽掛著那一幕的,否則不會到今天,那一幕還歷歷在目。

今天的我才明白,我那時候錯了,大錯特錯。通過「無微不至」的幫助,我剝奪了妹妹很多東西,很多對她來說比獲得獎狀更重要的東西:比如通過作文或者繪畫表達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力展現自己的機會,通過展現自己而獲得成就感的滿足,以及其它的許多許多。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那時的我,有多可惡。

這種無意識的、有些愚蠢的「愛護」,是多麼可惡。細想起來,更讓我覺得可怕的是,這一切,都在我的眼皮底下不知不覺發生了。那時的我,除了完成學校的課業,照顧好妹妹的起居,根本意識不到什麼是教育,覺察不出自己的行為對妹妹的影響。

那時的我,是無知的。

正如今天的我,即使不同於往日,可能也還是無知的。很多我不了解的事情,或許正在我眼皮底下發生,我卻渾然不覺。

我只能儘力,儘力覺醒,儘力覺察。所以今天,當我及時地將小果拉進「修補玩具」的行動中來時,我只覺得慶幸。慶幸自己還能覺察一點點,修正一點點,為時不晚。

玩具修好了。小果高舉著那個重新活靈活現的小玩具跑去找弟弟。等他回來時,我看著他臉上紅撲撲的笑容,在心裡驀然覺醒:為人父母,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十分重要。但與此同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愛」,在「愛」的同時時刻存留一分警醒,也同樣重要。

後者,是常常被忽略的。

(有感而發:或許你也像我一樣,第一次當媽媽或爸爸,就像我們從前很多的第一次一樣,有許多迷茫無措的時候。但沒關係,可能偉大的生命聽到了我們心中的惶惑,所以給我們派來了全宇宙最好的老師——孩子。我們的孩子,每一天都在用最深入淺出、最簡單直白的方式,向我們講述最重要、最美好的育兒之道。我們務必要用心看、用心聽、用心思考,才能參得幾分。

願你我,都能成為好學生。)


我沒有孩子,私以為,只要孩子有正確的三觀,做人沒有問題,那麼他以後的人生路都不會太難走。


我想吃這個。

我認為你不會吃這個。

我想玩這個。我認為你不會玩這個。

我想要這個。

我認為你不想要這個。

代替孩子做原本該他自己做的決定,把自己的想法強行加給孩子。

去麥當勞,一個看起來十七八歲的孩子和媽媽一起點餐,剛好新出了那個抹茶冰淇淋,男孩說我想吃這個,他媽媽居然說了一句,你吃不來。


作者:小之慢慢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今天晚上,我接艾瑪一起吃飯的時候,她跟我說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讓她有一些苦惱,她感覺挺難受的。

她說:「你能不能幫我分析一下,這件事情老師為什麼要那樣做呀」。

當時,第一感覺,就是老師在某一層面上是有自己的工作方法的,或者,老師也有需要成長的部分。對於艾瑪,我感覺她已經長大了,所以,我對她說:「如果媽媽實話實說的話,你是不是可以承受得了呢?」她回答:「那你就給我說真話吧,沒問題的」。

然後,我說:人有時候是相互的,如果你不能給予別人好感的話,或者說你不能讓別人覺得你這個人是值得的,那麼,她是沒有理由無條件對你好的。天下可能只有父母會給予你無私的愛,但有時候父母也做不到。

我跟她說的時候,她還跟我討論,她感覺挺有意思。

她還說:媽媽,那你說,是不是那一句話是對的,「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我說:應該是這樣的吧。我舉個例子,如果你的一個好朋友,她現在跟你很好,但是你們每次都不是互動的,也就是說你每次都需要一直幫助她,從頭到尾一直都是這樣的,你覺得合適嗎?就是那種寄生蟲似的朋友。

她說:那肯定不行啊,那絕對不行!

我說:所以呢,媽媽知道聽上去很殘酷,但是,情況是真實的。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可能對於朋友都是相互有用才行,如果我們用相互利用這個詞就是太俗了,但是不好聽,其是蠻實用的。

當我這樣和她說的時候。

她說:嗯對,人家憑什麼就無緣無故就對你好呢,

我說:對呀,是這樣的。我們作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個體來說,如果你沒有能力先把自己愛好,讓你自己變得更有價值,那麼,別人為什麼無緣無故對你好呢?

然後,就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她聽我說完,自己就在那嗚嗚哭了起來。她跟我說:媽媽,其實我是希望你安慰我的,但是,聽到你剛才那麼說,我覺得特別難過。當時,我就趕緊給她道歉。我一下就明白了,其實孩子當時更需要的是,我對她內在感受的一個關注,她其實不需要我給她講道理,不需要我給她建議,畢竟她已經十四歲了。

在吃飯的時候,她說:我想起來一個喜劇演員的故事,他的父親上午不在了,但是,他晚上還要演喜劇。當時,這個喜劇演員說了一句特別現實的話。「世界上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安慰你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我記不太清她的原話了。當她給我敘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意識到,孩子當時那種低落的情緒被我忽略了。我就趕緊對她說:對不起,寶貝!媽媽沒有關注到你的感受,媽媽給你道歉。當時,她表現特別棒,她說:我不需要你給我道歉,我知道其實,現在你作為媽媽給我道歉,但是將來等我長大,進入社會以後,這個也沒有錯,你也沒有做錯什麼。

哎呀天哪,我當時就趕緊和她說,這其實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忽略了你的感受,是從溝通層面來講,媽媽做得不夠好。如果一個非常好的溝通的話,應該是共情,關注對方的感受,注意傾聽,但是我忽略了你的感受之後,還特別起勁的跟你探討。

她說:讓我最傷心的是別人憑什麼對我好呢。

我說:對,這句話這樣說真的挺殘忍的。

然後,我覺得也挺好,當我可以很坦誠的跟她說媽媽做的不夠好,她非常快就接受了。孩子比父母都更愛彼此,她很快的原諒我了,我們就一起吃飯,一起說說笑笑。在吃飯期間,我和她說,媽媽的能量今天在單位消耗的有點厲害,有點低,所以,給你反饋的時候,可能有對老師的一些不太滿意的評判在,所以更注重分析這個事情了,她就非常快速的原諒我了,然後就說:恩,那我知道了,沒有問題,沒關係,這件事就這樣過了。

這件事情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是想說,大家以後特別是針對小孩子,一定要更關注於孩子當時當下的感受,比事情的解決更重要。


非常認同天才寶寶的回答,尤其是看電視的辦法。

另外我說一下我們有的不能完全照搬育兒書籍里的東西

現在育兒書籍很多很多,我們得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結合書里的東西才可以


培養良好品德和習慣,另外從小做教育金計劃。


推薦閱讀:

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吃糖和巧克力,有的小孩已經上幼兒園竟然從沒嘗過巧克力是什麼味道,這種做法值得稱道嗎?
結婚後一年就必須要孩子的人什麼心理?
好樂酷有哪些走心的產品?
孩子5歲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後果有多嚴重?

TAG:育兒 | 育兒知識 | 父母與孩子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