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埋頭苦幹的人會被社會淘汰?
老師對我們說,在社會上工作的時候,往往是很多人在邊交流邊工作,而像那種只會埋頭苦幹的會被社會淘汰,類似於那些做數學競賽的同學,埋頭鑽研,以後在社會上工作會被淘汰。這樣的我們,真的應該改變自己融入他們嗎/
從職業發展角度來談談。「只會埋頭苦幹」 的人其實可以是兩類截然不同的人。
我舉兩個例子,不喜歡看文字的直接看下面圖
1. 小明在大家心目中是一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印象里,小明做事牢靠,愛鑽研,工作成績也卓然有效;完成工作後也從不「顯擺」;他被一致認為是名好員工。也因此,小明的職業生涯穩穩地上升著。
2. 小黃自認為是一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而他也覺得這正是他在公司長期不得志的原因。其實,大家心裡壓根就沒有小黃的印象;對他工作上的成績也少有耳聞;的確,他的工作也總是那麼四平八穩。升職加薪從來與小黃絕緣。
第一,「埋頭苦幹」 只說明了過程,而職場是以結果為導向的。
現代的職場競爭環境激烈,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要創造出高於平均水平的工作價值,就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即「埋頭苦幹」 的精神。但這一推導過程是不可逆的。很多時候,即便我們獻出了「埋頭苦幹」 的態度,也沒法創造出更大的勞動價值。
一句話總結:只要對結果沒有幫助,過程再苦也沒有意義。
第二,「埋頭苦幹」 及其成果要不要給別人看到?
當然要。其實所謂的「埋頭苦幹」 除了指工作態度認真以外,還能理解為「工作表現慾望很弱」,這其實這也是職場大忌之一。
放一張圖大家就懂了:
總之,「埋頭」 的意思是專註於自己的工作,不為外物外因所打擾;而不是去學習鴕鳥,真的把頭埋在沙漠里不讓任何人看見。
第三,「埋頭苦幹」 證明了獨立工作能力,但決不能「孤僻」
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會遇上溝通成本問題,由自己獨立完成某項任務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省去各種摩擦成本,反而是效率更高的方法。
然而,假如在「獨立」這個因素上走向了極端,往往還是會產生多種典型的不良後果:
1. 喪失了某些領域中團隊協作所能帶來的收益
2. 在團隊中建立起「難以合作」的負面形象 3. 無法及時獲取工作內容的更新和改進意見4. 在工作成果的認定上有更大的風險被人「佔便宜」所以,更好的做法是——既有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同時有意識地完成必要的溝通和協作。
最後回到題主的疑問,一個數學競賽中卓有成績的高中生,未來註定會被社會淘汰嗎?
假如他能夠做到a.有效的努力 b.適當的成果展示 c.必要的溝通協作,那麼可以判斷,他絕不會落入到「被社會淘汰」的境遇。我的結論是,只會埋頭苦幹,那職場道路肯定會比較痛苦。
數學競賽我不懂,只說職場。職場上有那麼幾條黃金定律:
結果導向。
被大家認可的能力,才算是你的能力。你不再是你以為的那個你,你是大家口中的那個你。你說你是埋頭苦幹的人?不好意思,大家只看到了你埋頭,苦幹在哪兒呢?你要是不幸,出不了成績,那不好意思,誰知道你是在埋頭聊Q、埋頭淘寶還是埋頭苦幹啊?在大家的眼中,你要麼是好吃懶做偷懶型的選手,要麼是勤奮都補不上智商不足的可憐型選手,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大家壓根不知道有你這麼號人物存在。
升職加薪,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你實際工作能力有多強,而是你老闆覺得你的工作能力有多強,明白嗎?你可能很厲害,埋頭苦幹,技術很好,以一當十,但你老闆不這麼認為,那就是然並卵啊╮(╯▽╰)╭
所以說啊,埋頭巧幹才是王道!
怎麼巧幹呢?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讓你的老闆知道你的難處,並告訴ta你準備怎麼去解決;或是事後告訴你的老闆,你當初遇到了哪些困難,但那都不是事兒,小的已經替你都擺平了!
最後總結一下,
你可以埋頭苦幹,但麻煩你一定得干出點成績來,讓別人相信,你埋頭真是在苦幹,而不是趴著睡一會。我來上具體事例:我的一個朋友來問我的意見,說他在公司同他人干同樣的活,他更努力更認真,但別人加薪,他卻沒有。他問我是否應該辭職。我是了解他的,他是個勤奮的人,也不木訥,平時為人和藹與人友善,和同事關係也很好,同老闆也是談笑風聲。他本人也困惑為什麼他就成了不加薪的老黃牛。我問他想沒想過為什麼大家都同老闆溝通無礙,他只不給你加薪?他一臉茫然的看著我,我告訴他是因為別人同老闆談的都是工作中的苦,而你只同老闆談生活里的甜!同樣的工作量,同樣的成績,老闆給別人加薪,不給你加薪。是因為在老闆眼中,別人乾的比你多,比你努力。試想一下,當別人告訴老闆他的客戶是如何刁難他,他又是如何克服的時候,你在和老闆說這家店魚做的好,該點一條!當別人向老闆訴苦說如何長途奔襲一個偏遠地區開展業務時,你卻向老闆介紹某牌子的最新款車型!你乾的其實比他們更努力,更困難,但你沒讓你老闆看見,沒讓他知道,這就是你沒加薪的原因!最後我還是勸他辭職了,因為他就不是一個能一邊訴苦一邊自吹的人,那還不如去找一個眼光更好的老闆!即然你不能像兜里的錐子一樣鋒芒畢露,那就去找一個慧眼識珠的老闆吧!
同意 @柳向楠 和 @蔣老師 的觀點。這個屬於典型的向上管理問題。可能人可以在關注我更適合什麼這樣的生涯定位問題,卻其實忽略了另外一個同等重要的問題:如何做好向上管理?
1、什麼是向上管理?上指的就是上級、上司。向上管理,簡單地說,就是你如何處理好與上司的關係,並在工作中獲得重用、提拔的機會(詳細文章請見《不做向上管理,再努力,滿分也只有70分》)。中國自古就是講究謙和的國家,不奉行個人英雄主義,所以很多人在生活中是低調的,不喜歡主動展示和炫耀。從性格統計的角度來說,這種低調的個性佔到了總體人群的85%左右。所以,當我們身邊出現一個喜歡展示自己的人時,我們往往看不慣,並認為其「喜歡出風頭」。而我們為什麼會不喜歡這樣的人呢?就是因為其喜歡「出風頭」,在極大程度上剝奪了那些低調者展現自己的機會。在低調者看來,努力就會有回報,只要我認真努力付出了,上司自然會看在眼裡,到時候升職加薪是順其自然。但其實,這種想法往往是錯誤的。為什麼呢?請看第2點。
2、上司會關注下屬的努力嗎?從公平的角度來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經地義。只要我付出10分努力,公司應該給我同樣的10分回報,這才叫公平。對於一個優秀的上司來說,從理論上講,他應該主動關注下屬付出了哪些努力,獲得了怎樣的成長和進步,並選擇更加優秀的下屬加以培養和重用。但實際上,只有不到1成的上司會這樣做。既然上司不主動了解你的價值,那麼,只有你主動展示自己的價值。不然,上司提到xxx,全然記不起這個人,到底為組織做出了哪些貢獻。對於你來說,是不是很很委屈?
3、怎樣做好向上管理呢?當遇到升職、加薪的機會時,上司肯定會想:這個部門有哪幾個人符合條件?在他的腦海中,肯定會對下屬成員的表現進行排序。只有那些平時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才會有較大的勝算幾率。對於下屬來說,要想獲得上司的青睞,其實就是自我營銷的過程,只不過這個產品是你自己。要想讓自己這個「產品」更好地銷售給「上司」這個大客戶,你應該怎麼辦呢?給大家提供一些不完全的思路,僅供參考。第一條:一鳴驚人型。比如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因為職位不重要,大家都不把杜拉拉放在眼裡,包括上司。但因為一次偶然的裝修,杜拉拉完成得非常漂亮,一鳴驚人,並由此獲得上司青睞,踏上職業生涯發展快車道。在工作中,大家也可以尋找這樣可以讓自己一鳴驚人的機會,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第二條:循序漸進型。如果公司不能為你提供像杜拉拉那樣的展示機會,那你也可以通過平常的表現,循序漸進展示自己。我有一個朋友,做地產廣告,從甲方跳槽到乙方。因為沒有乙方經驗,所以一開始並不被上司看好。但其憑藉過硬的基本功,把日常工作中一些小事都處理得非常完美。每一件小事或許只為領導留下一點兒好印象,但積累得多了,好印象也慢慢加深。第三條:苦幹巧說型。苦幹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巧妙說出來。有一年公司分配幾個新人讓我帶,這些新人都表現平平,一到下班點就準時回家,上班有時候還遲到,工作也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但其中有一個員工工作很努力,我經常在凌晨1、2點的時候接到他發的簡訊,大致是「領導,今天加班到,申請明天上午晚一點到公司」諸如此類的。假如他不給我發這樣的簡訊,我壓根就不知道他會工作到那麼晚。所以,對於這個員工,我也會額外關注,並給他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尋找機會,尋找適合自己的向上管理方式。但一定要注意一點:只會幹不會說,吃虧終究是自己。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來回答一下。先給出我的答案:人與人不盡相同,要分清自己到底是屬於埋頭苦幹行的,還是八面玲瓏行的,各有各的干法,干好了都有前途。在體制內有一句話很流行:「要埋頭幹活,也要抬頭看路。」但我覺得這句話不完全正確,下面我談談我的理解,不喜輕點噴。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埋頭苦幹這麼多年,領導都沒重用我,就會鬱郁不得志了,怨聲載道,自我感覺是匹千里馬,而沒有伯樂。如果你有這種感覺,你就不是真正埋頭苦幹型的,埋頭苦幹型的人家根本就感覺不到,還樂呵呵埋頭在自己的那份工作上,乾的屁顛屁顛的。而真正埋頭苦幹型的人家根本就不在乎利益得失,最終他也會因為自己的埋頭苦幹,得到自己意料之外的收穫。當然這個不僅僅是埋頭,而且更重要的苦幹,真干。但是現在的社會這麼浮躁,真正能做到埋頭苦幹的人很少,很少,很少。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他能力水平一般,甚至什麼都不會,就會溜須拍馬,把領導捧的高高在上,但一到升職加薪都有他,頓感人心不古,世道不公。但是你有沒有仔細想想,人情世故,溜須拍馬也是一門藝術,一種學問,要一門心思埋頭研究領導喜好,那也不是一般人完成的了的。而大多數人都是處於兩者中間,看埋頭苦幹的人覺得呆傻,看溜須拍馬的人覺得低下,自己卻不三不四,怨天尤人。作為一個領導,身邊需要幾類人,人才(極少數部分,有真才實幹的,大力培養提拔的),奴才(能力水平一般,一抓一大把,干苦力活,被重點提取壓榨的),「鬼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領導身邊真正的嫡系,思領導之所想,解領導之所需,急領導之所急。當然這種人領導也是不會忘記的。)可能我在體制內工作,有些現象和私企,外企里還不是非常一致,但大體應該是相同的。最後再簡單總結下,分清自己屬於哪種人,適合怎麼干,定一個目標,然後埋頭苦幹,絕對是最高境界,不管別人怎麼說,都朝著目標走,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淘汰指什麼?邊工作邊交流也不會讓你多牛逼,埋頭苦幹也照樣可以工作的不錯。就算不搞數學競賽,也肯定不會比搞競賽的更加厲害。怎麼能就靠一個因素就斷定一個人未來的情況呢。
本文作者孫克強,首發自微信公眾號:sun-keqiang,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前進前進,ID:sun-keqiang
(一)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45歲中年男子應聘起點還是業務員,也許是他以前工作懶得總結、反思,也許是他不願意像二逼一樣拚命的工作、付出,也許是他下班時間選擇看電視、玩遊戲而不讀書、提高,現在的結果就是他N年以前的選擇。儘管老大很能幹、能吃苦,但依然過得貧苦,這也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環環相扣,滾滾向前,有去無回,選擇使人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選擇是方向,努力是過程。方向不對累死也不一定有好的結果,選擇決定人生未來成長空間的大小,決定未來成就與否的可能性,努力和運氣決定所選擇的能否實現,但不選擇肯定實現不了。不能只顧傻乎乎的工作,而不肯花點心思如何選擇更好的未來。
人生遵循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選擇了創業,就有可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選擇安逸工作,想取得商業成就是痴人說夢。如果選擇了寫作,就有可能成為暢銷書作者,如果不寫100%成不了作家。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過,選擇是因,相應的狀態是果,種個西瓜不可能長個大牛。
管理上億資產的企業並不比開個街邊小店辛苦多少。在我小時候父母賣過蔬菜,賣菜可是個辛苦活,不管春夏秋冬都得凌晨3、4點起來去蔬菜批發市場進菜,然後佔地賣菜,賣不完就會爛掉,你說辛苦不辛苦,管理上億資產也是辛苦一天,但結果卻截然不同。老大聰明、能幹、口才好、能吃苦,但選擇水平有限,所以造成了在三兄弟中過得最差的結果。
選擇分為兩種,一種是在關鍵十字路口的抉擇,另一種是日常悄無聲息的選擇。人生往往沒有那麼多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的生死抉擇,通過一個決定徹底改變命運。我們聽到的傳奇成功故事有些演繹的成分,有點誇大他在當時做出選擇的效果。悄無聲息的選擇決定能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英明的抉擇,真正決定命運的不是關鍵抉擇,而是日常悄無聲息的選擇。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面對生死抉擇人們都不會大意,但溫火慢燉會讓人失去警覺。下班後我們可以選擇讀書,也可以選擇看韓劇;做工作我們可以選擇精益求精,也可以選擇得過且過;多次嘗試我們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忍辱前行;我們可以選擇保持畢業時的那份激情,也可以選擇讓激情日漸消失,但正是這些毫無意識的,不自覺地選擇深遠的影響人的一生。
(二)選擇的基礎
要想做出明智的選擇,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儲備。
1、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就是能夠清晰的回答這些問題。自己喜歡什麼?優勢在哪裡?我追求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我是什麼樣的人,是喜歡安逸的生活還是不折騰就鬱悶的要死的人?
了解自己是和未來匹配的過程,如果我們清楚自己的的愛好、長處、優勢、個性,選擇的工作、行業能充分的發揮我們的長處、優勢、個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兩者匹配程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一個愛好機械,在機械有所造詣的人很難在編程上有所建樹。
2、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決定選擇,會去做認為重要的事情。面對挫折時可能選擇積極,也可以選擇消極;下班後可以選擇看泡沫劇,也可以選擇讀書;面對困難時可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勇往直前。正面的,積極的價值觀有助於我們把事情做好。
3、信息量
李彥宏在做客央視的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節目中談及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李彥宏認為有三個條件:「第一,這個人不能太笨;第二,你要有濃厚的興趣,對這件事情要做出正確的判斷,一定得對這件事情感興趣,你感興趣了,才會花時間,才會深入地進行思考;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豐富的信息源。」
如果一個人懂得多,眼界開闊,可選擇的機會會越多,成就也可能越大。
4、真功夫
自己能不能有更多的選擇,碰到機會能不能抓住,就看自己的能力了。鐵砂掌不是一天練就的,能力重在日積月累的積累,打天下靠真功夫。
5、選擇策略
主動。主動的提高自己,認識自己,別到公司裁員時被動的重新選擇。
什麼最重要。時刻問自己什麼最重要,要想事業有成,那就少玩遊戲、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多讀書、反思、提高。
延遲滿足。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那些選擇等待一段時間可以吃更多的棉花糖的孩子,要比立刻吃掉手中棉花糖的孩子日後學習成績更好,成就也越大。選擇小事可以立刻滿足,選擇大事需要更長時間。
抓大放小。盡量選擇成長空間更大的領域。
(三)何為正確
人生是選擇的結果,結果是有人開豪車、住豪宅、做大官,有人碌碌無為、平淡一生,那是不是成就大的人就比平庸的人高人一等呢?
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選擇何為正確,選擇的終極標準是能不能極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讓自己價值最大化。所以,選擇的好壞不能單單以財富、地位來衡量正確與否。
籃球巨星喬丹可以做園丁,修剪花木,做園丁也可以做到頂尖的水準,也可以選擇打籃球,事實證明打籃球能讓喬丹價值最大化。
(四)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源於《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說「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候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
而我在此說的三十而「立」的指人在30歲要找到人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歲數太小心智不成熟,定了目標可能實現不了,太大恐怕精力、體力不夠,因為做開拓性的事業本身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身心備受折磨。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彼得原理」,當中提到:一個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現的人,理應能繼續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職位;而如果一個人在同一職位上停滯不前,就表示這個人可能連目前的職務都無法勝任。依照這個論點,長期停留在基層的人,歲數越大動力就越小。當然也有些個別案例,30歲以前就小有成就,或者像褚時健75歲上哀牢山種褚橙東山再起,但這些人都是傳奇,一般人做不到。
人在30歲左右確立發展方向是比較合適的年齡段,既有經驗又有精力、體力,這個時候做事成功性更高些。
(五)路在何方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30歲,人對自己,對社會,對各行各業都有一定了解,價值觀逐漸成熟穩定,這個時候性格、個性基本形成。有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決定未來的方向。我把人總結成5種類型,看看自己是哪一種。
仰望星空型。這種人有情懷,志向遠大,生為改變世界,喜歡折騰,有種不達目的誓不擺休的勁頭。
產品經理型。少了仰望星空型的理想和遠大抱負,但上進心也很強,做事積極踏實,做事力求極致完美,可以獨當一面。
安逸型。追求簡單,能做好本職工作。
投機型。什麼熱門做什麼,什麼賺錢做什麼,事業沒有一條主線。
遊手好閒型。吃喝玩樂,無所事事,工作都懶的做。
你是什麼樣的性格,什麼類型的人,決定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
(六)做什麼
了解了自己的個性,明確了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下面就面臨具體實現路徑,做什麼的問題。條條大路通羅馬,該選擇那一條呢?
1、人
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你與誰同行。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跟對人,如果自己不是仰望星空型的人,不知道做什麼,選擇哪個行業,那就跟個好領導,一個願意帶你的人;另一層意思是找好團隊,並肩作戰。
同樣的兩份工作擺在面前,待遇都一樣,你不知所措怎麼辦?就看你的領導是不是很牛叉,跟著牛叉的人奔前程錯不了。如果蔡崇喜當年不跟著馬雲,估計現在還是投行經理。如果楊元慶不跟著柳傳志,現在聯想CEO也不會是他。
2、心
心在哪兒,事就在哪兒,事跟著心走。我想做什麼,我的愛好是什麼,追隨自己的心聲。
3、事
發現自己的長處,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自己的核心能力要建立在優勢之上。另外要看這件事的空間大小,空間越大成就越大。
4、勢
勢就是趨勢,跟著勢走,豬都能飛起來。
當然,人、心、事、勢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悟的或立刻就能發現的,但努力去觀察、思考是可以有所察覺的,不選擇去思考人、心、事、勢肯定不可能對人、心、事、勢透徹洞察。
(七)不知道做什麼
我曾經極度的迷茫、焦慮、無助過,因為找不到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方法,當然現在還有些焦慮、無助,但大致看清了未來的方向。當我們不知道做什麼,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不知道選擇什麼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1、學會在黑暗中前行
現代戰爭是科技戰、信息戰、空天一體戰,但為什麼還要苦練單兵的作戰能力?單兵作戰是保證在一切都癱瘓的情況下,能夠贏得戰爭和在戰場上生存下來的基本生存能力。當我們不知未來在何方,路在哪裡,迷茫時,在黑暗中摸索找出一條出路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生存能力,當這種能力退化了我們就會變成牢籠中的困獸,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只能靠餵養。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己找食吃的能力,那是天大的災難。曾幾何時不知道出路在哪裡,為什麼不享受現在的安逸,卻像傻逼一樣苦苦的尋找另一條道路,後來想明白了保持這種能力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2、試錯
很少有人一畢業就立刻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不知道未來方向在哪裡,那就多嘗試,通過不斷試錯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多嘗試,不是要做任何工作都淺嘗輒止,頻繁跳槽,做一份工作至少要做1-3年,這樣才能對這個行業充分了解,吃透。過多得頻繁跳槽,不但不會給自己加分反而會減分。
3、請教高人
多請教身邊能夠觸及的最牛叉的人,聽聽高人的意見。
4、踏實做事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那就踏踏實實的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做精,也許做著做著就會發現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既不知道發展方向也不肯做好當下的工作,心沉不下來,那註定會一事無成。大學畢業後沒想到自己會當老師,但做了幾年老師後,雖然現在早已不教書了,過往的從教精力對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5、多看
多讀書,多觀察,對身邊的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保持敏感,時刻注意有沒有新的機會出現。一個麻木的人,機會出現了,也察覺不到機會的存在。
6、多思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就在自己的腦袋裡,多思多想。在《深度思考決定人生》這篇文章中,我的朋友因思考深度不夠應聘失敗對我觸動很大,發現自己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從此下定決心要深度的、系統的思考問題,所以才有了我公眾號的開通。
參考資料:
《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狄驤,台灣暢銷書作家;
本文作者孫克強,首發自微信公眾號:sun-keqiang,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前進前進,ID:sun-keqiang
這問題真的很符合曾經聽到的一個故事直接上圖當時聽了很有感觸,就記下來了。埋頭苦幹看你乾的是什麼。你干那些你不會的,要花好久才能比得上別人的東西,這需要太大的毅力。不值啊。你乾的是你喜歡的,再累你也願意啊。你乾的是你擅長的,苦幹是為了當第一,這何嘗不可?再說了,你真的覺得那些連學習都可以學的很好的人,居然學不會社會上那些小小的交流技能?這問題有一部分就是自欺欺人。
不知道,我只知道既看不起埋頭苦幹又學不會花里胡哨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最小。人生很短,時間不算多,想要混的好,唯有專註。你專註於專業技能沒什麼問題,終有發光的時候;你專註於人際關係也沒什麼問題,容易混成領導,等當領導了提拔幾個技術人才足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切忌三心二意,要做自己擅長的。
老闆只關心結果,你是苦幹還是巧幹,誰管你啊,你說你很辛苦,但是沒結果,讓老闆給你加薪,你以為老闆傻啊!溝通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題主滿滿的鄙視是什麼意思,難道應該把演講的機會給不會講話的人嗎?沒有結果的奉承會死的很慘。
看了題干,想起來我初中同學A和B。 A學習很認真,長著一副學霸臉。除了正常的吃飯睡覺打豆豆,其他時間都看書,數學看得多。 有一次吧A做了一道數學題,得出答案是1,但是參考答案是2(解析略)。A研究了小半天沒研究出來自己哪裡錯了。就去找老師,老師淡淡看了一眼說:答案錯了… 自此A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果參考答案和自己的不同,那麼肯定是答案錯了,既然自己的答案總是對的,那就沒必要問老師了。 當然我沒有讀心術,會覺得A是這樣想的,是因為多次聽到A在給別人講題的時候說:什麼,和參考答案不一樣?參考答案是錯的,就醬。 A同學應該比較符合題主說的"埋頭苦幹"吧?
不葯自答。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多泡妞!在幾個不同類型的女朋友間遊刃有餘,包你情商瞬間提升100倍,到那時,你還只是會埋頭苦幹么?
因為努力的方向不對
我覺得大家都把注意力關注到了」被淘汰」上了,所以被這一結論給嚇到了嗎?後面想好了再答…………………………………………………………………………………………………………………………分割線 今天看了看答案,都比較認同最高的答案,方法寫的都很明確了。我說說我的看法,被淘汰有些誇大了,但吃虧的肯定是自己,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很重要,推薦看一看」愛的五種能力」,也許有點用,都是可以提高個人能力類的,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一般這麼說的都是不願意或者不能埋頭苦幹的人吧…
推薦閱讀:
※內向的人註定被社會淘汰么?
※人類為什麼不去對人類自身進行一種篩選呢?
※中國基督徒人數爆炸式成長,代表三自政策成功或是失敗?
※流量不清零後你的流量越用越快了嗎?
※在這隻看錢的社會,微博上抄襲的營銷號錢賺的比原作者多,看不起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