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覺得台北故宮的顏色看起來很奇怪?

用的大概是綠+土黃,和北京故宮的紅黃不一樣。 總感覺很奇怪啊。。很陰鬱的感覺

為什麼不像故宮一樣用紅和黃呢?

好像韓國,日本這些國家喜歡用這種色彩?

補圖。。分別是故宮、台北故宮、青瓦台。對韓國古建築的印象就來自青瓦台


每次看到「北京故宮是古代宮殿,台北故宮是現代博物館」的觀點都不禁呵呵,知乎上以無知者無畏的精神瞎回答的人,也為數不少。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同樣是博物館,如果摳字眼的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命名彰顯了原址性博物館的特性,而台北故宮更適合叫「明清皇家舊藏博物館」。而「國立故宮博物院」這一稱呼,最早出自1934年2月國民政府公布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暫行組織條例》,正是用來稱呼北京故宮的,所以遷台之後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什麼用心,各位大可以自行判斷。

台北故宮的設計者是黃寶瑜,他在設計書中做了如下的描述:「外牆之米色鋼磚,其設計為連續之圖案,於陽光轉移時呈現出中國綢緞之紋樣。當陽光自左上方入射時,則可獲得四十五度角之陰影。人在影中,可得如北平午門前的感覺。」而且他在設計中使用了中軸對稱的建築形式,中心大廳的建築格局,和紫禁城的某些方面是一脈相承的。

而黃寶瑜其實本不在候選之列(他其實是台北故宮建築設計方案的評委專家),初選時呼聲最高的是青年設計師王大閎的方案,但是因為「過於西化」的原因,沒有被最終採用。


台北故宮建築的設計素材比較多樣,設計師可能想採擷多種古代建築的元素為我所用,並沒有局限在紫禁城建築式樣風格這個範疇內。比如瓦作和石雕欄杆,基本是典型的明清官式風格;中心主體建築的枓栱式樣則和明清官式差別較大,設計師可能在參考了一些遼金實物的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發揮,下層其餘部位「一斗三升」「叉手(人字栱)」的枓栱組合顯然是來自北朝石窟的仿木局部。至於色彩搭配,我猜測是為了更好的和周邊山地環境相融洽,所以摒棄了明清紫禁城紅牆黃瓦的濃重色彩組合,採用較為明快的孔雀藍、米色。

台北的「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廳」倒是明顯仿的明清皇家建築風格,和台北故宮的設計思路不同。


台北故宮這個簡稱,不是非常準確的一個說法,人家本來就不是要重建或者復原一個故宮,其全名叫「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只是博物院的定語,建造這個建築的目的,就是要造一座博物館而已。

因此,北京故宮是古代宮殿,台北故宮是現代博物館,沒什麼好比的。台北故宮的建築的確是現代仿古的形式,但沒有任何理由要和北京故宮一致,更多的,應該是反映民國的一種普遍審美。

民國建築沒有專門研究過,以後也許會補充得詳細一點。但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很喜歡用黃色、青灰色的。從總統府到主席官邸、參議院等舊址,基本都是這個色調。


去過南京中山陵的朋友都記得那白牆青瓦, 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含意,青色象徵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

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現址最初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而建的中山博物院。中山博物院的建築設計元素有借鑒中山陵的建築設計元素:,用了同樣的中西結合方式:中國古建築的元素,檐椽、券門、歇山式屋頂,放在極具西方建築的特點四方堡壘式房屋上,牆外沒有柱廊;色彩構成一反中國古建色彩樣式,不是紅牆金瓦,中山陵是青瓦白牆,博物院是綠瓦黃牆。

但是博物院的色彩是借鑒了中國古代絲綢、錦緞、刺繡的色彩:金色、綠色這都是蜀錦、蘇繡的代表色彩。

驅除韃虜,反封建,這都是立意。


黃牆看起來比較突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晦」字在古人的名字中很常見?
德國人的做事比較嚴謹的原因是什麼?
想學的東西很多,但是志大而才小,如何是好?
有哪些敗者為王的例子?
如果你可以讓一個人消失,你會選擇誰?

TAG:歷史 | 文化 | 台灣 |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