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Facebook 宣布調整消息流內容,將重視親友社交,減少新聞內容?
謝邀
老扎同學啊!作為一個成了家的男人做出如此決定,是絕對不令人意外的。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是認為老扎同學的成功是一次意外的。或者更通俗點將,就是這個藍人的運氣好的過分。其潛在的意思就是老扎同學根本不懂商業。吹牛逼,不懂商業怎麼活到現在的。老扎同學此次行動雖然使其股價降低,也可以說,現在是處於「虧了」的狀態。可實際上這是一種良性「削減」。雖然這次的改革使其市值變低,但是其出發點在於回歸社交軟體的「社交」這一核心問題,也就是是所謂的回歸核心用戶。極端點講一個企業維護好他的核心用戶就餓不死,舉個栗子,國內無良遊戲廠商為什麼能活的這麼好,其核心點就在於其看住了平民玩家並不是其核心用戶,而是少量的氪金用戶,所以大量的心思用在了氪金體驗上。這是國內無良遊戲廠商為什麼被罵卻依舊活的好的重要原因。同樣的老扎同學也是在維護其核心用戶的用戶體驗,避免其核心用戶流失的舉措,從短期來看其舉措勢必會導致其收益降低,但是,維護住了其核心用戶使用戶體驗更好,確實算的上是高明的手段。
emmmmm 有好處的話某博會cp過來~
個人覺得扎克伯格的做法與張小龍前兩天在微信公開課上談到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體現在Facebook和微信上,這就是做有情懷的產品,從需求出發,探索屬於各自的未來道路。
選擇多了路真的難走,微信不僅有公眾號、還有看一看,朋友圈裡也能轉發各種新聞鏈接,我手機里的新聞App已經很有沒有被打開了,熱點事件微信里都能知道,不知道的也沒時間再去關注了,人對信息流的接受度也是有限的,除非是你特別關注的點,不然太多信息流會帶來壓力,會厭倦,你可以數數自己微信公眾號裡面的小紅點,打開看你錯過了多少信息,可是你在乎嗎?朋友圈就是用來共享大家關注的信息的,至於其他,還是你自己的生活最要緊吧。所以信息流可以有,但是你也可以選擇忽略,它的路走不遠。
我最近玩微信推出的許多小遊戲,感覺都還不錯,比我翻閱公眾號找我感興趣的新聞有意思多了,它讓我很輕鬆,同時也並不影響我去獲取新聞。
有一種比喻我不知道對不對,就是看見過一個問題說有些人開車回家為什麼都要在車裡坐一會,有個高票回答是因為開了車門你是父親、丈夫、兒子、同事……,但在車裡的時候,你是你自己。我最近在玩小程序遊戲的時候感觸特別深,我打開微信忙著回複信息,給親朋好友同事點贊評論,翻閱公眾號看我感興趣的文章,但是只有在玩遊戲的時候我才覺得我回歸了自我,用張小龍的話說「是一個非常正經的事情」。
人還是更願意與人交流的吧,張小龍提到,微信下一步的重要計劃是探索線下生活,會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設施裡面去,我第一想到的是Pokemon go,當年能帶動那麼多人走出去,那微信也能讓社交圈裡的人活絡起來,而不是僅僅有事、逢年過節的時候聊兩句,不要做低頭族了,多看看你身邊的人吧,現實生活的有趣與否也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最後一點,扎克伯格當爸爸了,有了孩子以後很多看法都會變的,會更沉溺於親情更溫柔更有人情味。
一句「what are you trying to pull?」,瞬間被微信圈粉啊~~
關於Facebook此次調整,Facebook自己也給出了官方的更新內容:如下
https://newsroom.fb.com/news/2018/01/news-feed-fyi-bringing-people-closer-together/newsroom.fb.com大致翻譯了下鏈接的內容:用戶關心的主要是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Facebook這次調整更新了什麼?
答案:現在,我們(指Facebook)會使用以下指標:多少人對它有反應(Facebook不止有點贊,還有點憤怒,點驚訝等多種類似微博點贊的方式),評論,分享, 用來確定它們出現在news Feed中展示的位置有多高。
通過此次更新,我們還將優先展示能夠引發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和有意義的互動的帖子。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會預測您可能想要與您的朋友進行互動的帖子,並在news Feed中把這一帖子展示的更高。 這些帖子是那種可以引發您在評論和帖子中的來回討論的帖子:比如尋求旅行建議的朋友的帖子,或者是那種引發了許多討論的新聞,文章,視頻。
我們還會優先考慮來自朋友和家人的公開內容的帖子。
問題二:這對pages和公開內容意味著什麼?
答案:由於news Feed中的空間有限,顯示更多來自朋友和家人的帖子和能夠引發對話的帖子 也就意味著我們將顯示較少的公開內容,包括來自媒體或企業的視頻或者其他帖子。
當我們進行這些更新時,Pages的覆蓋面,視頻的觀看時間和推送流量都會下降。 當然這種影響也因帖子的內容不同而不同。 那些不能引發人們做出反應或評論的帖子可能遭遇很大降幅,反之,那些能夠提示朋友之間對話的帖子並不會受到這次更新帶來的影響。
問題三:用戶還能看到他們關注的新聞的帖子嗎?
答案:肯定的。 如果用戶想觀看更多的來自他們關注的pages的帖子,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在「news 提要偏好」中設置「首先查看」,以確保他們始終能夠查看自己喜愛的頁面上的帖子。
問題四:新聞Feed中哪些類型的網頁帖子會優先展示?
答案:在「news feed源」中,能夠引發人與人之間對話的網頁帖子將顯示更高。
1. 例如,直播視頻經常導致Facebook上觀眾之間的討論-事實上,直播視頻的平均交互次數是普通視頻的六倍。 在Facebook上發布視頻的許多創作者都會在其追隨者之間進行討論,就像名人的帖子一樣; 2.在群組中,人們經常圍繞公共內容進行交互。 3.本地企業通過發布相關的更新和創建活動來與他們的社區聯繫; 4. 能夠在重大問題上引發對話的新聞。
此外,使用「參與誘餌」(誘導點贊評論分享的帖子)來推動用戶評論帖子並不是一個有意義的互動,我們將繼續在新聞Feed中降低這些帖子的位置。
問題五:這是否意味著Facebook正在從Feed中刪除新聞帖子?
答案:否定的,仍然會展示,但是可能會少一些。
不然就變成人人了…個人覺得美國公司和國內的公司對標的話應該是騰訊更像是google做啥都覺得很合理,facebook並不像騰訊這樣因為佔據社交就佔據一切...可能和兩國人民勾搭異性的方式不同有關吧哈哈
並沒有上過FB
這是邀請了我???
沒上過Facebook。。。
無fuck說:)404not found
我覺得他們在顯現他們本身的價值,這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而且他們秉持了用戶&>股東的原則。而在中國,很悲哀的,資本領導了市場,縮短了企業壽命,導致無法出現經典公司。我們看大陸本身的創新產品,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一些無意義假新聞,標題黨充斥。有太多的金錢廣告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反而忽略了本身創業想要提供的東西,到最後變成了四不像。當用戶在使用你的產品時,而你卻一再重複浪費用戶的時間,最後用戶是會膩的。其實微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開始是為了社交社群,讓大家能夠發表自己想法意見的,最後充斥太多商業化且對於一般用戶無意義的訊息,最後一開始設定的功能沒有滿足客戶需求,硬塞一堆客戶不需要的資訊進來,所以轉傳資訊的人目的性太高,而接收資訊的人自然就排斥,最後大家也就不玩微博了!
謝邀。其實我看了小扎的發文,感覺他一直在強調的是幸福感和體驗。講真一直從他的演講,發文,新聞中,都覺得是個溫情的人。家庭對他而言十分重要。
做產品我們都會說以人為本。不管國內國外,我們都會說social media需要重視用戶體驗,所有優化也是基於用戶本身出發。如何平衡用戶和廣告商的關係?每家公司有每家公司不同的策略,每個階段也有每個階段的策略。無論對錯,只管輸贏。他的發言也許是希望能回到創建FB的初心,連接。連接人與人。當然也是連接人與社會,但是社會終究也是人組成的。是,每一個成功的產品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難免在盈利模式上會有廣告商,品牌宣傳的加入,這也是重要的營收手段之一。微博的廣告鋪天蓋地大家都看得到,股價呢也一路在飆升。我個人覺得既然使用免費,你發點廣告也無可厚非。但是每次都看到莫名其妙的廣告恨不得連個精準推送都不做完全靠廣撒網的形式發,就很討厭了。現在都在強調細分市場了,投放廣告難道都給發婚紗寫真?冰點脫毛?網紅衣服化妝品?不看轉化率的么?對於FB來說,用戶群很大,廣告價值也很高,那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如果人們是為了看新聞看視頻看廣告,有太多渠道可以選,可是在社交屬性上,很明顯FB要在這條路一路走到黑,這年頭只要涉及到社交,無疑用戶才是最值錢的。廣告也是基於用戶流量,不能本末倒置。這是一條長遠的路,而不是被當下的利益沖昏了頭。畢竟對這種規模這種性質的企業來說,用戶的流失,比廣告的流失,可怕的多。我倒不是捧一踩一,畢竟在使用上,還是微博用著順手一些。就事論事吧,要我看來,就是看似溫情的改革,實際大有野心。或者說,想走的更加長遠。第一次被邀請回答,謝邀。
感覺從《時間都去哪了》爆紅開始,人們好像就開始更加註重情懷這個問題了,FB 能在現在這個呼喚溫情回歸的大環境下,做第一個敢於嘗試改變的社交網站,面對質疑是肯定的,但從長遠上看,FB 的用戶黏性是會逐漸增大的,而所說的減少新聞內容也應當不是直接砍掉,畢竟兩者之間也絕非水火不容的。
正常~Facebook在沒有辦法開放出新的市場之前主要的重心還是維持現有的用戶的~Facebook本身就是十分重視用戶體驗的~而且主要是現在FB新用戶比重越來越少的~新用戶95後~00後本身就對新聞內容不感興趣~更加喜歡親友發的東西~這個調整主要還是希望可以吸引回這批用戶吧~不想青黃不接的~用戶斷層~而且主要是現在FB廣告太多了~降低不單單是新聞內容~還有企業、品牌、媒體粉轉用戶的~而且之前被說FB引導輿論了~這個被他們的壓力很大~現在減少新聞內容的~這樣就不會有FB引導政治輿論的壓力的~
張小龍應該笑了,說明微信的方向很對!
親友社交粘性大,大有金礦可挖;新聞聚合競爭激烈,想像空間又小。聚焦主業的戰略調整而已。
初看這個新聞題目嚇了一跳,心想難道fb真的是明目張胆地表明是可以控制我們看到的信息的了?畢竟通過調控用戶看到的信息去調度用戶的情緒,是有研究表情是有可能的(參考研究: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massive-scale emotional contagion through social networks)而且fb在美國大選中是否有意過濾掉很多的新聞影響選民認知,也並沒有定論(參考: Facebook admits to taking $125,000 to run 「fake news」 election ads)
去Mark的fb頁面認真看了下原話,裡面也並沒有講說怎麼去(how-to-do)調整信息流內容,而主要是講了what-to-do and why-to-do。what-to-do就是要加強與人的社交的功能,為了justify這個決策,why-to-do里引用了社會科學研究結論,包括加強人際社交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被動接受大量媒體發布的文章和視頻無益。文章後面提到其中一個舉措,就是調整信息流內容。當然沒有具體說怎麼去做,大概就是讓人更多地看到家人朋友和社群的信息,更少的看到商業信息,但是不會減少的是對於那些可以讓人積极參与的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對於這個舉措,爭議性也很大)
可以看出,這是一次fb重新梳理價值觀和確定平台發展方向的決策。股價的波動是對決策之後後不確定性的表現。
對於這樣一個決策,應該是商業模式上很大的修改,比如消息宣布後評論中就有來自網路營銷行業的人士對此表示不公平。是啊,我辛辛苦苦地經營我的商業賬號,為什麼是由你fb的標準來決定是由跟多的人或更少的人來看我的內容呢?
從用戶的角度說,fb現在的版圖的確是太亂了,有點像現在的微博。我個人基本就把微博當成是新聞平台在看了。其實fb與twitter微博這種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熟人關係網,而不是內容關係網,熟人關係網是fb的根基。所以fb現在的版圖,是把熟人關係網和內容關係網混為一談了。
在以往的傳播學裡,會把傳播氛圍人際傳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和大眾傳播 (mass communication). 人際傳播就是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換,信息的流通是平行的,而大眾傳播主要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對人發布信息,一般是自上而下。現在的傳播學中,由於社交媒體的出現,比如fb Twitter 包括知乎這樣的社交媒體平台,其實人際和大眾傳播已經融合了。每個人就像一個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是一份報紙,一個電視台。於是有了一個新的概念,叫masspersonal communication.
與fb類似的,是微信。但是微信這裡,人際傳播、大眾傳播、還有masspersonal傳播的信息流控制的很好。人際傳播我們可以一對一私聊和各種群聊,大眾傳播是訂閱號區域,masspersonal傳播是朋友圈區域。作為用戶,我不希望fb操控我接收的信息是什麼來自哪裡,畢竟那些商業賬號媒體賬號也是我自己主動去follow的,主動去選擇將來可以被動地接受信息的。但是,我的確覺得fb需要很好的產品設計,引導我更好地管理我的信息板塊。對此, 我覺得fb可以向微信學習,區分好不同信息傳播的板塊,引導用戶的使用。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微信是mobiel-based, 而fb主要是web-based,產品設計會很不一樣。
這個決策fb內部應該是反覆論證過的,對於具體的how-to-do,應該有一套方案指導平台的改革,具體怎樣,we will see.
毛老先生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與其在內容和關係兩個角度都發力,不如專註其一。
內容平台這種走流量的東西還是不如關係這種走心的東西長遠啊。
很簡單啊,社交用戶粘度是本,新聞內容是標唄。
應該是為了流量,為了新的增長點!
Facebook團隊真的很棒,創辦人也是我的偶像。長遠之計而非眼前的利益為先。
我也不喜歡看到太多新聞,畢竟是社交平台嘛。
這決策挺好的,不忘初心,返璞歸真。
瀉藥,改也好不改也好,跟我天朝普通勞動人民沒毛關係呀
走多元化方向問題不大..畢竟我們用的少
謝邀,估計還是用戶粘度問題,重視親友社交,可以在有效的時間與區間範圍內留住用戶(可以參考國內微信)。
再者新聞流一直是twitter的定位重點,而Facebook的定位就是社交,強行新聞流,難免有點脫離原有中心的意味,就好比用自己的弱項去跟別人的強項競爭,費力且收效甚微。新聞流對Facebook來說就是雞肋,現在的調整其實就是下了點決心捨棄了這根雞肋。謝邀,畢竟跟內地關係不大,等Facebook什麼時候開放內地市場再談。
他再怎麼調整我也不會用的,因為真的難用!UI也丑的要死,不掛VPN用不了,VPN每月也要好多錢
因為未來的經濟方向是社群經濟,而社交將是社群經濟的重中之重。新聞自媒體的發展已經基本得到了經濟的飽和狀態,未來發展前景並不大。
FB看重的是長遠利益,而非眼前的。
邀請我幹嘛?我都不知道Facebook是啥
推薦閱讀:
※為什麼 Google+ 的平均用戶停留時間遠遠低於 Facebook?
※Google 剛推出的 Google+ 服務,相對 Facebook 有什麼亮點?
※Facebook 付費發私信是否是一種可持續的產品形態?
※如何看待在FB表情包大戰中wuli滔滔成為民族英雄的現象?
※你認為 2011 年 Facebook 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TAG:Facebook | 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新聞 | 信息流廣告NewsF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