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這個字簡化得如何?


簡化得不好。理由如下:

1. 導致部件「昜」的簡化不可類推,多了一個要額外記憶的例外。(對比「楊(楊)」、「揚(揚)」、「湯(湯)」等)

2. 導致「陽」從能提示讀音的形聲字變成無法提示讀音的會意字。而且,——

(1)這個會意字構字不像「從」、「眾」、「滅」、「塵」之類那麼明確,要和「陰」對比著來看或者要想到「昜」和「日」的關係才有意義。

可是,「陰」本身也簡化得不好。因為,「陰天」並不是月亮出來了(那是「夜」),只不過是雲把光遮住了(「陰」就有「雲」)。「樹陰/蔭」也只是有影子,並不是天黑了。

「陰」、「陽」古體是「侌」、「昜」,是因為山北、山南的意義和山聯繫在一起,才加上的「阜(阝)」(土山的意思)。從中原人的角度來看,山曬得到太陽那一面是南面,被陰影擋住曬不到太陽那一面是北面。簡化成「陰」、「陽」之後,在山上看月亮和在山上看太陽,這是黑夜和白天的區別,跟南北有什麼關係?「岳陽」、「華陰」就莫名其妙了。

(2)「陽」這個會意字還可能讓初學者誤以為是「日」作聲旁的形聲字,因為沒有別的會意字用部件「阝」來構字。(像「休」就有「伐」、「付」等字同樣用「亻」作會意字部件。)

3. 導致「陽」和「陰」這對意義相反的字形體太過接近,無論手寫體還是印刷體都容易造成混淆,而且是緊要信息的混淆。大陸有的醫院開化驗結果報告會不厭其「繁」寫「陰」或「陽」,就是這個原因。這說明簡化字「陽」和「陰」是不孚社會應用的。

@任天涯的答案舉古代字書條目只能說明這對簡化字古已有之,無法說明其應用是否廣泛。古代有很多異體字,同一個正體字也可能有多個異體字,簡化字從古異體字而來也無法說明其構字是否合理。至於,日稱太陽,月稱太陰,這也不能說明「陽」、「陰」構字合理。因為,只有「昜」是明亮,「侌」是幽暗,說「太陽」(明亮到極致)就是烈日炙人的白晝,說「太陰」(幽暗到極致)就是掛著月亮的黑夜,才有意義。如果「陽」本身就是烈「日」,「陰」本身就是「月」夜,那再說「太陽」就是烈日爆曬到極點(超新星嗎?),「太陰」就是月夜黑到極致(月蝕嗎?),這就很無厘頭了。所以,「陰」和「陽」只有似是而非的妙處。


謝邀

陰陽這兩個字都可以直接在康熙字典里找到

look

關於這兩個字,康熙字典釋義如下:

陽:與陽同

陰:與隂同

按康熙字典所言,這兩字見於《字彙補》這本字書,這本字書是清朝的...(《字彙》是明朝的,原先這裡弄錯了,多謝知友提醒。)

所以,這兩字的簡化根本就是取已有的字,將其定為規範字而已。

不過簡化字本來大多數就是將已有的異體字、俗字規定為規範字,所謂述而不作,顯然陰陽這兩字的簡化就符合這個原則。

這倆字簡化的好嗎?我覺得很好,妙極。

話說日稱太陽而月稱太陰,以日月為表意部件來表示陰陽是非常貼切的。不過,我多說一句,簡化字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多的道理,文字以傳播信息為第一要務,很多時候看上去滿是道理的簡化卻會被文字的使用者們雪藏進而棄之如敝履,而看上去一點道理都沒有的簡化卻會被使用者們用的不亦樂乎,有人說這是民意,不,我覺得這是文字本身的生命力。


得和「陰」字放一塊說:好,很好,太好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簡化得不錯的簡化字?
為什麼把「一」叫做「幺」?為什麼知乎搜索中輸入「幺」字顯示出的是「么」?
「並(竝)」、「並(幷)」、「併」這幾個字如何區分?
為什麼大陸把「強」改成「強」?

TAG:漢字 | 漢字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