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作家豆豆的新書《天幕紅塵》?
豆豆的三部作品:《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還是很值得一讀的,特別是對於注重思想性甚於娛樂性的讀者群體。豆豆小說具有比較固定的模式,即以「資本」為紐帶,以「禪悟」為核心,以「愛情」為點綴的敘事模式。思想的深度則以《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三個層級遞進。《背叛》:是「陰謀論」(揭露資本的嗜血本性)+愛情(崇拜式),具有傳統商業作品的套路。《遙遠的救世主》:是「商戰」(揭露市場價格競爭的殘酷)+愛情(理解式),具有中國禪宗覺醒的創意。《天幕紅塵》:是「新經濟」(揭示金融經濟一體化環境的商業新模式)+愛情(碰撞式),具有社會哲學新思維的探索意味。
如果《背叛》給予讀者的是更強烈的感官刺激的話,那麼《遙遠的救世主》給予讀者的是更強烈的心靈感悟,而《天幕紅塵》給予讀者的是更強烈的思想顛覆。對於三部小說而言,資本、商業、愛情不過是輔食,而正餐則是中國禪宗式的「哲學反思」。關於「哲學反思」值得更加深入地談一點:
《背叛》具有西方基督教「自我救贖」的思想烙印,估計這一階段作者掙扎在對西方傳統宗教哲學的反思階段。《遙遠的救世主》具有中國禪宗「頓悟式」的思想烙印,估計這一階段作者已經從西方具相的「宗教意識形態」過渡到了東方非具象的「辯證意識形態」,《天幕紅塵》具有中華傳統易經「和合式」的思想烙印,估計這一階段作者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融合東西兩種不同文化孕育的「意識形態」,應該是作者骨子裡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的潛能被激發了出來。在這裡我想指出的是,很多讀者在《天幕紅塵》中看到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維護和對西方民主的質疑就誤以為作者是在宣揚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批判西方式數人頭民主的荒謬性,其實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民主並不是本書的主題,作者不過是以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民主作為例子來說明「實事求是」的思維模式罷了,並通過相關的實踐(成敗案例)加以論證。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實際上是他對書中喬治提出的兩個命題的毫無經意的回答(很多讀者可能會忽略),即: 葉子農拿起第一個命題看,英文和中文的意思一致,都是一句:真理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他放下,沒有回答,又拿起第二個命題看:唯有變是不變的。他立刻明白了,第一個命題的漏洞是故意的,是設置了一個邏輯陷阱和思維導向,第一個命題才是真正的基礎原理設置,意在推導出立場邏輯,進而推導出立場觀
點。
葉子農拿著命題只說了一句話:「您這個『唯有變是不變的』還變不變了?」
要評價,只能三本書比較著來了。
先放結論:三本書都很精彩,各有特點,但是,如果非要打分,滿分十分,遙遠的救世主10分,背叛9分,天幕紅塵8分。先談構架。
遙和背開篇鋪墊足,娓娓而來,不溫不火,直至高潮,大氣磅礴,酣暢淋漓,天里,開篇略顯倉促,葉子農立竿見影,我看得不過癮,可能豆豆有著重刻畫葉子農匪氣的用意。結尾方面,雖然我有點潔癖,覺著遙和背的結局有點牽強,不過,情節是為思想服務,傳遞作者的思想的目的達到了,無可厚非。天里,結尾,寫得看似波瀾壯闊、大張大合,卻有功力不足虛張聲勢的嫌疑。
再談主角。
宋一坤、丁元英、葉子農,名字都好有魅力的說。宋的殺氣,丁的鬼氣,葉的匪氣,全篇綻放光芒——是男人,就得有自己的特點,利器在手,江山我有。殺氣,所以,冷若黑鐵,不怒自威,你有破綻,難逃今夜——殺你,如狼飲血,直奔咽喉,我就是最快的刀。鬼氣,所以,明面上,波瀾不驚,暗地裡,洞穿一切——殺你,並不用刀,只用文化屬性里你最弱的點。匪氣,所以,拔刀見血,直來直去,以至於明心見性,強詞奪理——殺你,就要在最鬧的鬧市,做最快意的英雄。夏英傑,芮小丹,戴夢岩,名如其人,特點鮮明。不過,相同點是,對男豬角,全都是倒貼,真是羨煞男同胞。她們都是喜歡有特點的男人,也算是慧眼識珠,佳人惜英雄。
倒追的方式,還是有很大不同:夏英傑,我看上的,就要逼他就範,當然,我有真誠和靈性,也要用計謀。芮小丹,我看上的,就要逼他就範,當然,我有真誠和靈性,不過,我不用計謀。
戴夢岩,我看上的,就要逼他就範,當然,我唯有赤誠。整體來看,三位美女,核心都是真誠,只是其他方面的加持越來越少,豆豆是否在通過精簡女主角的特質,來闡釋「女人是感性邏輯的典範,辯證邏輯的障礙?」所以,女人只要把感性邏輯運用到極致,就是人間極品?再談思想和語言風格。
遙里,語言凝練,說理通透,直指本質。一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就已經奠定了遙的地位,毋庸置疑。背里,節奏緊湊,構思緊密,通篇有行軍打仗的緊張感。「入佛門六根未凈,進商界狼性不足」,說的是方子云,更是點撥芸芸眾生。天里,論述精彩,但是略顯冗雜,有點像豆豆多年來的讀書筆記,尤其是方迪論文一段,感覺豆豆把自己代入進去了,難道,方迪就是生活中豆豆的縮影?再聊聊背叛和天道這兩部電視劇吧。
兩部電視劇,都是張前導演(極其低調的導演,百度百科都查不到),不過,說道他的名作《亮劍》,中國怕是無人不知。背叛里,巍子飾演宋一坤,有點綳著,其實,整部戲都有點綳著,許晴知性有餘,銳氣不足,反而是方子云的表演,恰到好處,甚至給我一種比書中還要貼切的感覺。天道里,王志文飾演丁元英,真心是演活了,特別是在古城白背心大褲衩的形象,王把丁演繹到爐火純青。「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還有一氣住於身中,遊離心外——痞氣。」試問,中國還有誰演得出來?陳道明?我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陳道明四種氣全有,但絕對難以調和到如此精準。芮小丹飾演左小青,她有點像夏雨飾演的馬小帥,屬於永恆的角色,卻在自己之後的演繹生涯里,再難超越。左小青就像書里蹦出來的芮小丹,讓人戀愛得不行不行~~
傳送門:《遙遠的救世主》好在哪裡? - 飛靈的回答什麼樣的作品讓你在看完後不禁感嘆,"卧槽,好屌!"? - 飛靈的回答這本書剛剛看完相對比《遙遠的救世主》對人性、社會中人其實,是當代獨立女性人群更為懂得:天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對女人的一種真正的尊重而《天幕紅塵》轉到到了男人身上而弱化了女性在裡面的角色分量
其實,是對文化屬性的現實化當下演化
說實話,並沒看懂。進階了除非對馬列和毛澤東思想,以及當時紅色年代有很深研究的人對這書,會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而裡面的被老美逼到主義高度上的過程以及葉子農同美國人的對話仍舊沒看懂而對兩位女性的深愛的根源也沒進行解讀命題好大這本書不能詮釋方方面面而抽離了簡單的兒女私情
進行了中國社會大機器運作的規則進行了如實描寫但是,有一點看懂了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不適合中國中國有自己的遊戲規則而這個就是所謂的平等誒喲。不懂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無法形成系統所以,看完第一感覺是:又進階了又一波探究之路啊~~
一點讀後感
看了豆豆這三部小說,有一點點感悟,記下來,容自己日後慢慢品味! 宋一坤匪氣、丁元英霸氣、葉子農大氣。 三部小說共同闡述了一個觀點,規律如來,不容思量。背叛當中,宋始終是一種置身局外的局內人,有的是旁觀冷靜,對複雜局面的精確分析和判斷,但是缺的是慧根,最終滿盤皆輸。看到看不到的,想到想不到的,眾生折服,覺者微笑,心裡那點東西還是沒攥住。天道當中,丁始終是一種置身局外的局外人,能夠撥雲見日,揮灑自如,做到的是覺者由心生律,悟道為明,但還是讓女人給上了一課,小丹是道的踐行者,用身體踐行愛情,用生命踐行本真,怎一個不簡單了得。天幕當中,葉始終是一個置身局內的局外人,也點了「紅塵」二字的題,在其中,觀其象,品其味,對世俗所有的東西都是居高臨下的包容,但唯一包不住的還是人性的本來,也正是這一點把他送到了佛祖身邊去參悟了。三部小說的主人公境界在逐步提升,妄猜這也是作者理解的逐步深刻。應了那句「觀山是山,觀山非山,觀山還是山」。三部小說告訴人們一句話:人可勝,道不可勝!是人就有人性,就有好惡,就有缺點。置身紅塵就別妄談清高,滿嘴一個裝字,剩下就一個死了。人有三種,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覺者苦心,眾生也苦心。覺者為理,眾生為利,覺者洞悉人性,眾生只盯人心。覺者是心的救主,眾生是覺者的救贖。覺者是葉,眾生的海,漂在海上的葉逍遙自得,高高在上,但離開眾生,那片葉子將死無葬身之地。[圖片]證到此處,那到底什麼是究竟,佛說:你問我,我問誰。誰是誰,誰是誰的誰,誰問,誰就是誰。究竟就是你自己,窄門之內除了你,還能有誰?悟到此處,頓有恍然之感。你的腳在你的腿上,怎麼走,是看路還是聽腿,由心決定。見路不走,還得邁腿,能走到哪,還是腿說了算,路也就出來了。頓覺見路不走是一種態度,而不是原則。[圖片]
神是人的神,人是神的人,無高無低,無低無高。忽有一種感覺:神即道,道非路,路由心生,道乃天成,覺者由道生路,修者以路尋道,道法自然,路法天地。[圖片]歡迎各位佛學道學大師光臨加入本群探討交流切磋。群號:5327614很好看,但相較遙遠的救世主而言,少了一些震撼,有些觀點不太認同。
豆瓣有篇書評我比較認可,全文如下:作者:浮誇小叔女性的最大弱點就是企圖像男人那樣洞察世事........ (評論: 天幕紅塵)應該說豆豆撰寫本小說的這幾年,對於政治問題是有較多思考的,所以會以主角研究馬克思主義為一個背景來突出這點,那麼豆豆肯定本人也是在這幾年內花了點時間研究了馬克思,並以此為視角,反過來觀察目前的整個全球化的政治發展與博弈,在這點上,豆豆有了很好的嘗試,但可惜的就是女性視角在捕捉感情方面細膩,在拿捏商業方面還算中規中矩的話,如果一旦涉及到政治層面,作為女人本身的弱點就暴露無遺了,而這,也如同書中所說:見路不走,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而是客觀存在,就好像你無法要求一個政治高手去俯身低語兒女情長一樣,這是本能的註定的。
僅僅舉一個例子:在NRG民盟發表了招募葉子農入會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震蕩,這種震蕩所造成的影響,鋪設不足,僅僅從記者的圍堵以及張保安局長的審訊中透出一二,這是不夠的,這種張力的缺失無法很好的解釋為何葉最後會莫名其妙被槍殺身亡,而且會是被這樣一種完全預謀的方式;至少在我看來,非常之牽強和莫名其妙,如果為了表現葉的洒脫與看淡,那就更應該從外圍去塑造這種政治敵對帶來的緊張感,而這種緊張感,氣氛感,書中製造不足,或許你要說,戴明星強推的保安系統已經夠說明局勢緊張,其實,恰恰相反,戴的舉動帶有女人對所愛之人的一種過分敏感的出格,是完全正當和能夠理解的,但這並無法真正闡述局勢緊張之內涵;另外,在當時主線深入時,全書還加入了另一個副線,就是老九和方迪在北京搞連鎖麵館,而這件事又和民盟世界沒有絲毫聯繫,這也進一步沖淡了整個場景的架構。這種比較平淡的政治關鍵節點的敘述,與《救世主》在營造到商業最後高潮前後的情景,判若雲泥,至少從小說本身來說,一個區區的大幅跌價,就改變了當時所有書中角色的日後命運,這種高潮的調動完全是嘔血為之,神來之筆,而在天幕紅塵中則沒有看到這一點,除了葉被牽連進去,其他人只是出於友情,感情而主動的或被動的若即若離之介入而已,正因為聚力不足,導致最後葉的殞命之衝擊力也遠未達到預期之噴薄。而如果,在整個故事中,從一開始就能夠塑造出這種政治博弈的微妙的變化,同時這種變化背後又有多重的政治勢力在互相暗中較勁,並且把當時書中所有凡和葉有絲毫聯繫之人全部牽涉進去,並且在後續的角逐中又設立反覆之拉鋸,並將所有矛頭完全對準葉之名譽,財富,乃至生死,然葉又能夠衝破重重的政治陷阱最後成功闖關,消除危機,卻在大功告成之際,被暗算致死,方才顯現政治之無情與險詐,而現在,這種起伏的背景看不到,自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如果作者不是豆豆,我可能會想像這是一本優秀的應景之作,因為全書所透露出的政治底色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再詮釋,乃至中國模式的再探討,而葉子農最後的死,反過來揭示西方表面民主而背後赤裸裸的政治與利益交易之實質,這應該是沒有什麼異議的,我也基本贊同這種對世界的認知,但如果作者是豆豆,那我當然會用更高的要求去看待這本書:本書的點睛之筆應該是「見路不走」,也就是實事求是的實踐版,用較為文雅的禪味來說就是:不我執,是什麼就什麼,前面路該怎麼走就怎麼走,不為人言人情所困,不為表象幻象所惱;再說通俗點,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紅塵。可以說,這層境界是沒有丁元英高的,葉是丁的縮小版而不是放大版,去掉了一些卻沒有增加什麼,所以丁更像是一個入世的出家人,而葉雖然隔世而居,研究的卻是入世之道,感覺和以前的傳統隱士文人氣質更相近了,親切感有但超脫感反而少了。 如果再說深入一些,實際上,政治這玩意,本來就超脫不了,他不比文學,也不比情感,甚至也比不上商業,用同樣的境界來處理文學,情感,商業,是遊刃有餘的話,是彰顯脫俗淡雅的話,用來處理政治,就頗顯得有些碧玉小家,而不是閨秀大家。實際上,丁的超脫,不僅在於他只是限於商業領域,還在於他的不名功利,遠離是非,才能局外看透事物真相,所布之局才能恰到好處,一個重要的前提:他以前的商業運作也限於私募的操盤手,基本上這種活是獨路英雄的表演舞台,是適合丁的,但如果是一個正式的大企業的運作,丁的性格是不適合的,這不是境界問題,也不是超脫問題,更不是能力問題,而是一個大型企業首先是一個社會團體,必須容納人,各類人,與人打交道則是其管理者的社會性彰顯,以丁之洒脫是無法也是不樂為之的,那麼可以想像,政治呢?政治就更是如此了,這種社會強制參與性的滲透,是無孔不入的,是潛移默化的,如果豆豆在救世主中是以局外的商業之眼來看待眾生,那麼想要以局外的政治之眼來解讀眾生,這種對政治的本質的洞察,需要遠比前者更多的累積和感悟,更厚重的學識和智慧,更多的現實的壓力與衝撞,而這,顯然在這本書中沒有更多的表現,而這,說到底,與作者的能力和學養無關,是這一題材的難度已經遠遠超越了一位女性所能承受的極限。 其實,馬克思最擅長的並不是對於階級論或者歷史發展的論斷,包括他對於無產階級專政的預期等,都不是完美的,但讓我感覺深為敬佩的是:馬克思本人對於資本的評價,世間當無來者,說句不誇張的話,對於資本這玩意的感覺和理解,馬克思認了第二,世界上應該還沒有人可以認第一,要知道,資本大鱷索羅斯是非常喜歡馬克思的,說明馬克思對資本的本質是看得深入骨髓的。實際上,天幕紅塵也可以從資本這個角度入手去寫,這個難度就要小很多,如果從民主角度去寫,必然要動到大政治架構,是很麻煩的事,而且本人也認為,最後刺殺葉之組織,有點扯淡,因為在西方國家,資本的暗力量實則更大,如果葉的行為是動了資本的蛋糕的話,死則是一種最合情理的解釋,因為這是資本為話語權的西方國家本質上決定的,而僅因為政治的問題的話,西方很多組織也不是恐怖分子,沒那麼嚇人。另外,一句玩笑話:天幕紅塵的主角如果是宋一坤,會精彩很多,因為宋這個人行動力強,果敢剛毅堅定,以這個人物的個性去撬動資本的集團的對抗,看點是蠻多的(實際上,《背叛》里的部分情節已經有這個苗頭了) 全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情節是在最後,也就是方迪為葉置墓地而真情流露那段,令人懷念,因一面之緣,而思念終身,此情可謂一往而深,所以,直到最後,才恰恰顯露了豆豆作為一位女性所真正能夠熟練駕馭的天賦。
沒有寫日記或者讀書心得之類的習慣,熬夜看完了天幕紅塵,就想找個地方說點啥。應該說,商戰和政治都是男人喜歡的話題。當然,一些人研究的深,一些人僅僅限於喜歡或者說談資而已,這個東西不必也無需強求。豆豆作為一位女性作家,我相信在她的文字背後,不光是自己的所思所想那麼簡單,應該是有一位類似《背叛》中宋一坤似的人物,在這一點上,豆豆是謙遜的,也是誠實的——如她在書中多次寫到,女主就是現炒現賣,並沒有完全理解。關於商戰的描寫,對於我而言,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總的來說故事本身並不十分吸引我。真正吸引我的,是對「見路不走」的思考——不主觀、不盲從、實事求是。遺憾的是,方迪在論文答辯中,沒有進一步闡述「見路不走」的內涵,全書中也僅僅只討論到實事求是這個層面。在我看來,見路不走其實包含三個層面:一是要實事求是,二是道路的選擇,三是信念的堅守;對應商業、政治和哲學三個不同範疇。政治上的道路選擇,嚴格來說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們無須強化這其中的必然性,非要冠以「偉光正」,否則就心虛,就覺得權力來源有問題——這種心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換一個思路,其實我們只需要證明選擇這條路沒有根本性的錯誤就可以了。承認我們是在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路,而不是標榜自己的道路多麼正確,多麼先進——前路不可知,這就是實事求是。
《天幕紅塵》用更加清晰的邏輯剖析天道,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是方法論。
這篇文章里的將軍,思維邏輯和語言習慣幾乎與《天幕紅塵》里的葉子農是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小說里葉子農是將軍之子,這個文章的主人即使將軍,小說里反覆提到得救是文化上的解魅,不是殺富濟貧,該文章也是同樣如此表述。眾參考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QwMDk1MA==mid=2650068246idx=1sn=7ee63a910af367b178e0e21f5c9504ecchksm=83f5224fb482ab59602d3f961f03c904745aabeb4a57f0111158ddee71e93c60c6442603624ampshare=1scene=2srcid=1109ZesknmSCZlIQjRK9Qw7vfrom=timeline#wechat_redirect
曲高和寡
通俗地比喻,豆豆四部曲,第一部是講羊怎麼變成狼,第二部講披著狼皮的羊如何變成真狼,第三部講吃狼的狼王怎麼變成獅子,第四部講獅子如何更進一步。
嚴格地說,四部曲總共寫了四次進化歷程,分別是:庸人》小人》士人》君子》近聖之清。大家一般認為第一部格局太小,中間兩部很好,最後一部寫的不好,原因如下:絕大多數人都懂前兩個級別,而對中間兩個級別一知半解,對最後的級別則是毫無正確理解。細說說不完,湊合看看。不敢談評價,只是想吐個槽:三部曲每一步都是獨立自信的女性不可救藥不顧一切地愛上全知全能的高冷男主,真好奇豆豆背後的男人究竟是誰,畢竟是集宋一坤丁元英葉子農於一體的男人啊!
八卦一下,網上有傳言說《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是新浪著名博主纏中說禪用的筆名豆豆發布的小說,不敢確定是事實,但是這幾部小說和纏中說禪李彪肯定有聯繫,可以注意一下天幕紅塵里人物的名字。葉輝這個名字和林彪是相呼應的,葉對林,輝對彪(這兩個字也是同義,感興趣的網友可以自己查字典),石天佑和李天佑相呼應,還有一個沈彪。這裡的呼應不是說一一對應其本人,葉子龍的父親葉輝,現實當中對應的應該是李彪的爺爺李天佑,小說中說葉輝是1918年出生,李天佑是1914年1月8日出生,這裡,18是重合的,更巧合的是他們都是1970年去世,葉子龍的思想和纏中說禪連載的文章《捍衛馬克思》幾乎一致,這些元素對應的如此吻合,肯定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
葉子農說:「你既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就不妨再捎帶問一句,那即將誕生的歐盟又該算什麼?如果誰掛了塊牌子就是什麼,那就不用見相非相了,誰還不會掛塊牌子?蘇維埃不是被誰罵垮的,歐盟也不是為了主義湊在一起的,是成員國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生產力資源社會化和全球化是生產力自身的發展要求,是人類要過好日子的本能。如果歐盟有一天淪為政治工具或另一種形式的大鍋飯,它會像蘇聯一樣垮掉,半點沒商量。
豆豆三部曲中這本也許不是最好的,也許不是最有深度的,但這本絕對是最務實的,對我個人最有作用的一本。前兩本也許在天上或者半空中,這部下地了。
沒有那麼多真理,沒有那麼多捷徑。誰不務實誰就會垮掉,半點沒商量。勉強看完的一本書,講老實話,作家是搞文學的,但是文內主角是個研究哲學20年的人,這個設定本身就讓作者顯得描述無力,因為主角其實就是作者內在的一種轉化。如果作者本人都無力這樣的主題,顯然主角也就失去了一種內在的支持。 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只認同本書是本非常空洞的書。內容非常的散,主角的內在深度和作者所設定的主角相差甚遠。 單純如果作為一部小說,可看性方面,由於這本書集中了幾個必然要素,愛情,金錢,陰謀,所以也就通俗小說類型了。 以上僅本人個人看法。
對西方的普世民主進行了客觀中正的批判,對那些言必稱希臘的人給予當頭棒喝,重新解釋了馬克思的偉大之處,對民zu,民zhu,馬克思有了入木三分的洞見,現在的公知,牧羊犬完全不能與其披靡,中國知識分子的傲慢、無知,漏見,非黑即白的劣根性展漏無疑。
天道是紅塵的來世。
《背叛》的主題思想是主人公往佛門行進的路上;《天道》的主題思想是主人公到了佛門口了;《天幕紅塵》的主題思想是主人公已然踏入佛門,還未深入。這也是作者本人的思想境界的進化,越高的境界越難寫,這也要求作者抵達這境界,若高到極深境界就成經文了,還是直接看《金剛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