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反駁早戀對孩子弊大於利這一觀點?

早戀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沒有之一。他們總覺得早戀有百害而無一益,舉出各種例子加以論述,使無數春心萌動的小情侶被拆散。但是是不是真的弊大於利呢?有什麼好的例子可以反駁呢?我們應怎麼樣對待早戀呢?歡迎大家解疑或討論!


上上周我才剛剛勸說一個媽媽放棄反對他閨女「早戀」,所以我覺得我大概算是「有經驗」的吧……望天……

這攤話↓其實主要適用於家長信任的第三方。

比如我曾經教過這孩子,家長信我。

或者你姑姑嬸嬸跟你吐槽表弟表妹的事兒,想讓你以大哥大姐的身份來勸一勸,那麼這些話術大概用得上。

假如你是當事人,那麼還是kun yu說的對。

大致流程是這樣:

首先擊碎「早戀一定會影響學習」這個壁壘,因為家長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影響學習」

這種時候就要靠實際例子來擊碎他們的幻想:

比如說我中學同學吧,

據說他倆從小兒幼兒園就在一起,後來初二男孩兒終於把姑娘追到手。

高考後倆人一個清華一個北大,現在在國外一起讀書,雙宿雙棲。

還有啊,我喵的上了北大才發現上當,物院18個女生,大一一進門,互相認識下來,起碼有一半是高中有男朋友的= =……

所以「早戀影響學習」啥的根本不是必然的哼唧~

關鍵在於家長要會引導

↑敘述前面的實例的時候,就要多次出現這個意思,為勸說家長改變自己的做法鋪墊。

我一般會在這個時期穿插詢問對方情況,然後決定接下來的戰略。

如果對方抽煙喝酒打架鬥毆,那接下來就夥同家長表示「這種孩子怎麼能要」,然後給家長支招如何有效地棒打鴛鴦。

不過如果對方品學兼優一表人才,那咱當然要勸家長快點抓住,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太早了」這唯一的不靠譜理由錯過佳偶,要不然將來准後悔……

渡過探討對方家室人品的環節之後呢,家長們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啊顧慮啊等等等等。

做好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好,比如:

媽媽:你說這麼小孩子知道些什麼就「愛」啊「愛」的,她知道什麼是「愛」嗎,就掛在嘴邊兒?

我:准不知道!不過話說回來,您現在知道什麼是「愛」了,您說嗎?

媽媽:(搖頭)

我:可不就是!真知道了誰還說呢,不就是這半大點兒的時候才喜歡掛嘴邊兒上么!

當年我們中學政治老師說,你們現在這個啊,既不是「早」,也不是「戀」,現在想起來啊,說的有道理。

他們說這些,你就當個笑話看著就完了。認那真的呢!

(↑媽媽對孩子的感情不屑一顧,不能體會到孩子現在的感情波動……與其費那勁教導媽媽體諒女兒現在的一片痴心,不如順坡兒勸她別把這當回事兒。)

此外可以穿插使用「孩子正是逆反期」等言論獲得家長贊同,讓他舉出事例來發泄一下。

然後適當地做些評論,表示你看你之前這做法多不好,又破壞家庭關係,又耽誤孩子學習,還沒起到作用,不划算啊不划算。

暗示家長「就算你還是覺得應該拆散他們,也不能這麼沒技術地硬來」

好啦,總之你磨破嘴皮耳朵起繭地忍了好久,終於覺得家長態度有些鬆動了,開始覺得「主要是我的做法不太對」,事情終於成功了一半……(一定要堅持到這個火候……貿然前進意義不太大……)

然後呢,你得支點兒招,讓家長覺得「接納下來更好管」(←事實如此= =),這樣不會破壞家長的管理欲……不能讓他「不管」,要告訴他「得這麼管」

所謂宜疏不宜堵,家長管理「早戀」兒女要遵循這個原則,我們勸說他們支持子女「早戀」也要遵循這個原則。不要試圖勸說家長完全放權,這不現實= =~

舉例:

媽媽:女孩子畢竟怕出事兒啊,你說要是萬一……

我:就是怕出事兒你才不能這麼打壓,壓狠了人家背著你在外面天知道做出什麼來。

你說她要是什麼進展都讓你知道,難道還能跟你說,媽媽今晚我倆要出去KF?

你主動邀請他過來家裡一起寫作業,就在你眼皮子地下,他倆能翻出什麼花兒來?

你買好電影票讓他倆去看個電影,電影幾點幾分結束你都清楚,他們反而掐不出時間來四處亂跑。

越是不放心,才越要放在眼前看著。

=================

嘛,反正我是因為中學身邊兒有這麼一對兒,大學之後又深感男生整體水準的下降,所以嚴重地支持有好男人就要早抓住的啦……

可是話分兩邊說,倆人傷春悲秋天天跟家長鬥智斗勇心思不花在學習上的例子我也見過= =……所以家長們確實也不是無事生非。

只是我真心實意地覺得這種事情是十分考驗家長的智慧的……這種事兒真心不是吹鬍子瞪眼大吼一頓沒收手機就能搞定的啊╮(╯_╰)╭~~~~~


成績不下降就是最好的反駁。

什麼?成績下降了?那你家長沒說錯啊!

舉例子是沒用的,說理也是沒用的。

家長需要的不是「大約有百分之多少是有利的,大約有百分之多少是不利的,所以更加有利。」

家長需要的是「保證100%不出錯。」

那只有靠你自己創造的現實來保證,而不是別人的例子。


所謂「早戀」當然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但是我不認為現在我們這個社會有什麼「解決「的方式。原因很簡單,完全的應試教育,一切與考試無關的東西必然都是被禁止或被壓抑的,很多正常的願望也刻意的被扭曲被污名。比如談戀愛叫早戀,看與考試無關的書叫看閑書看課外書。如果仍然使用」早戀「這樣的概念,那這個問題永遠是無解的。

」早戀「的問題就是整個教育的問題的一個縮影,不僅是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只要仍是被應試所綁架,就不要奢望這些問題有什麼解決辦法。同樣,教育問題也是整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社會不轉變不進步,教育問題同樣沒法解決。


早戀,要怎麼才不算早呢?

--------------------------------------

為什麼中國父母如此反對早戀?

個人認為,那是因為他們是用價值來衡量這一行為的,覺得投資回報不成比例,並且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出發動機是好的。)

不把孩子當做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並且始終視愛情為成人專屬的父母,你說是說不通的。(這個是控制、佔有的體現!)

就算說通了,萬一孩子以後的人生路沒走好,有這種心理的父母,有可能會反過來埋怨和數落孩子(例子見多了。)。

所以,不要勉強,父母如果是那個思想,雙方溝通,能爭取就爭取,不行就盡量協調,舒緩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家庭受傷。(個人建議,作為參考,路是自己走的。)

----------------------------------------

愛情,是有感情的喜歡的提升、發酵

孩子小時候會和玩具做朋友一樣,慢慢的就喜歡自己的玩具,別人不能碰,更不能拿走;而自己還會呵護,疼愛,照顧(打理)。這與我們一般認為的愛情,有什麼區別?(渴望佔有,獨有,並且願意付出。甚至這可以說這就是是單方面付出的戀愛。)。

喜怒哀樂和喜惡與情感,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了,也就是獨立人格的起步,例如:喜歡誰,不喜歡誰;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怎麼樣會高興,怎麼樣會生氣、哭泣。

堵不如疏。越壓抑,越容易爆發,想想高中的時候,戀愛率多高。如果父母能夠正視這個問題,多點互相的理解和客觀對待,中國青少年因為愛情,因為性行為低齡化的問題就會好很多了!

--------------------------------------

個人見解,歡迎指教,交流。


媽,我發現我對女孩子都不怎麼感興趣了


只有家長才會說「早戀」這樣的詞。

孩子們覺得是戀愛。


高中戀愛 已經領證一年的人來答:

家長所擔心的弊我個人認為就兩點:一是學習成績,二是女方家長會怕女方過早的跟男方滾床單。

一沒的可說,@kun yu 所說的絕對是正確的,而且應該說,應該做到上升才能堵住家長、老師的嘴。

二其實可以前期先不告訴家長,然後互相去對方家做客,給家長留下好印象,過一段時間再告訴家長這事。

P.S. 我家裡屬於比較開明的,我是直接跟我爸媽說了這事,他們很支持,沒啥阻力;女方是去過很多次以後,到了大二才說了,前期培養好印象至關重要。

又P.S. 高中我們班成了兩對,均已領證,感謝班主任不拆之恩!


.

可以以一張嚴肅臉如此告誡對子女早戀問題過於關注的父母:

青春期人格被壓抑的弊端遠勝過早戀。據最新研究表明,許多同志愛都是在特定年齡被學校和家庭「引導」出來的。老師總在告誡學生男女生之間的友誼有多罪惡,家長也在時刻監視著自己孩子的言行。凡事有過之而無不及,家庭與校方為了保證應試成績施與的壓力過大,使一些逆反心理強或有主見的學生沒有受影響,而聽話又容易自我抑制的那些卻漸漸被改變了。在最容易情竇初開的年紀,愛異性的那道門被嚴實關上,便只好轉而去發展不容易被察覺的同性。注意,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對1500位18歲以上成年同志研究過的結果,是同性親密關係的重要成因之一,有數據支撐。

早戀非但不宜抑制,還要妥善引導,讓孩子從小學會善待自己的感情,是比照本宣科學習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寫到這裡可以坦率承認上面那段話是我現撰…但在閱讀過程中,你是否也感受到它合理而有可參考價值的部分。對於早戀有利有害的觀點其實沒有絕對對錯,此方案僅作為說服反面意見的可行方法,提供給受困者參考。

.


最近我遇到幾個未滿18歲正在戀愛的男孩、女孩,跟他們聊天我發現,他們竟然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很看重「責任」二字。比如他們會說:我會對她負責的、我會愛他一輩子的、我們一定會結婚的、我這輩子除了她不可能再愛別人,等等。

說心裡話,聽他們這樣一說,我突然覺得挺悲哀的,這些太過成熟的想法,跟他們幼稚的心靈太不相襯了,顯得那麼沉重那麼壓抑,只是他們心中的愛情,看起來又是神聖、那麼不容褻瀆,相對成年人被世俗左右的愛情觀來說,早戀這個群體的愛情真的很可愛,很動人。

當我問他們會不會跟家長談及此事的時候,他們的答案當然顯而易見,那就是:不可能!身為家長,有時候真讓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是如此不講人性,如此地殘忍。

------------------------

所以,當我跟他們交談的時候,我認為我的責任不是去勸說他們不要早戀,而是要糾正這些未成年對戀愛的態度。與此同時,我也有很大的負罪感,我的理念好像已經成為這群早戀孩子的幫凶。

我會告訴他們:

未成年對異性的選擇,跟未來婚姻的擇偶觀具有天壤之別,以你們的年齡和心理承受力、包括對社會還很膚淺的認知,根本無法背負世俗賦予戀情如此沉重的心理負擔和所謂的社會責任。

現在的你們不可能用如此年輕的思維去構想若干年後的婚姻體系,但你們卻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男女感情的紐帶,一定會影響到你們對未來的選擇。

比如將來,你們會考慮上一所高中,上一所大學,甚至為了上同一所學校,寧願放棄原本更好的選擇。還有,假如將來其中一個有好的發展,那麼另外一個就必須學會妥協。要知道妥協的代價可以變得美好,也可以變得很殘酷。

所以,不要隨便改變別人的人生軌跡,即使你們是相愛的。但誰能保證未來的你們,會不會埋怨對方?會不會在分手後,後悔當初為什麼瞎了眼聽信了對方的話?

---------------------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為負責任和不負責任,下場往往是一樣的。

---------------------

所以,希望你們只是單純享受青春懵懂的快樂,通過這種戀愛方式(其實這還不能算作真正的戀愛,至少它不應該也婚姻為目的),通過有了親密的異性夥伴,可以對異性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當然,這種了解應該局限於精神世界的溝通,當然,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青春期異性相吸的好奇心理。

---------------------------------

正因為未成年尚未發育完全的心理素質,使他們並不具備承載婚姻的條件。所以對待未成年的戀愛,側重點不是阻止他們戀愛,而是要告知他們,戀愛和性接觸是兩個完全不同概念。而現在家長對孩子早戀的過激反應多半是為了迴避對孩子性教育、避免直接跟孩子進行性方面的對話。而未成年的性接觸之所以具備相當大的危害性,甚至會嚴重影響他們身心健康,隨著他們慢慢成長,他們的性理念註定要受到中國特色的世俗文化衝擊。 當性關乎世俗道德倫理時,我們根本無法忽視我們的國情和傳統文化。這恐怕是未成年必須學著去面對,而是註定要面對現實。

----------------------------------

最後,我想說,作為子女要理解家長的苦衷,要知道傳統的世俗理念才是家長阻止孩子早戀最主要原因之一。家長之所以強烈反對孩子早戀,除了擔心你們影響學業,更多是對你們未來的擔憂,尤其擔憂你們過早接觸「性」,過早把自己的人生限定在某一個條條框框內,讓你們的人生之路變得狹窄,等等……

只是家長擔心的恰恰是你們根本不屑一顧的那部分,作為家長當然不會被你們所謂的純潔的愛情打動,而家長學校採用粗暴的阻攔行為,也造成了你們強烈的逆反心理,並為之極力反抗家長的專制,讓原本沒那麼投入的戀情,突然變得同病相憐,同仇敵愾了


首先聲明我早戀。還有好像偏題了,但是很想感慨。

我的木頭先生,我們在一起五年了。遊戲認識的。從初一開始。

1.正面影響

他用他的專業技能教我動畫拿了省一等獎,

聊到讀書的意義可以通宵談話一整晚。

他會為了我的一份喜歡花上三百買別人充值八百才送的寵物,

他會因為一句約定買下一千的玉牌,

那時候我是沒有主見的小屁孩,也承受不起這麼溫暖的愛。

他不介意我在有壓力時候的歇斯底里

他在我學習的每個晚上都堅持比我遲睡

他教會我冷靜的思考,

最後我考到了我們這最好的省重點但是成了學渣.

我不在意成績只是想說好的伴侶是激勵人的。

2.轉折徘徊

而這五年里,

他也試圖聯繫我父母坦白我們的關係,

他在這五年我們一起只在冬日見了一面.我恰好高一

開房,只是親吻他的眼睛,兩個人吃吃糖葫蘆,相擁而眠渡過三個白天.

我的班主任一直認為我純潔,直到畢業以後還對他的學生一直提到我的真性情和我努力的勁頭.

我的版主任也一直強調早戀的問題,我很抱歉我不是真正的乖乖女但我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行.

我知道父母和學校想要保護好幼苗,我也知道如果他不是網上的那樣那麼我單獨去見他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會有多可怕。他一直擔心我對這世界天真的信任,於是和父母一樣用辯論讓我成為了一個自私的青年,我們在一起付出的代價比誰都多,卻也收穫最坦誠的感情。

此時我依然是不善言辭的女孩,見到男生說話也會臉紅,也會難過他不在身邊種種,可是也許正是這一切我們才確立了彼此的地位。

後來很少一起玩遊戲,卻是每天聊天,像老夫老妻。

我不知道我們會走多遠,相差九歲,異地,網戀。

我們都不贊成早戀,但是懵懂的情感已經發生。

如果當初我勇敢的說出 我喜歡你 換來的是個壞人 結局可怕至極。

我只能感恩。這是我唯一的狗屎運。

自己也曾懷疑這麼早就做決定萬一最後耽誤他呢,

知道這事的人都是反對的。

我曾動搖過兩次,事不過三。

那種小小年紀曾經乖乖女最後面對父母的詰問的感覺不好受,學校也沒人知道我的事情。

3.一家之言

但是最後我發現,利弊權衡自己判斷。

史鐵生在書里告訴我人是一堆無用的熱情,席慕容告訴我這愛意輕薄卻也深厚。

我就 這樣讓他陪我從他的23歲到現在的27。

你說愛情就是一場賭博,我們徘徊那麼久終於下注。

謝謝你我的木木君。

傻人有傻福,我就這樣收穫了你,我們都很普通,卻在不斷的聊天中發現彼此居然就是那個喜歡的人,想到這嘴角就不小心的上揚.

現在我高三,早上賴床,接下來又是努力的200多天,想去魔都,和怪蜀黍一起上演最萌身高差的傳奇。

也許有人懷疑以後在一起以後我們遇到的問題種種,

幸運的是他有房只缺我,起碼物質條件上我可以讓父母安心。

幸運的是他有穩定工作有資本有空閑陪我。

他甚至叫我照顧好身體以後讀書不好我們就當房東也行。

女孩們,也許你從沒考慮過愛情的未來,可我發現一旦深愛,你就不得不面對將來。

所以,最好還是懷揣著誠摯的感情觀望吧,把你最好的樣子留給最合適的人。

第一次回答,以前甚至想寫書的,不過內心依然激動,五年我們經歷了平台期卻依然能保持那種共鳴感。

拒絕除了知乎外的其他平台轉載,若知友看到望提醒。在此謝過。

如果你懷疑這一切的真實性XD我也沒必要說服你,高三很忙的~

不匿,因為就算以後無法在一起我依然無比感激。


戀愛和所有的事情一樣都需要練習,聽過一萬小時定律嗎?想在任何領域成為專家都需要至少一萬小時的練習,從打籃球到打啵,從彈琴到談情,概莫能外——想成為高手,需要的都是天分和練習,而有幼功的練習絕對是基本功最紮實的練習。

鑒於戀愛這件事如此重要(關乎人生幸福基因傳遞的大事),強烈建議早早開始練習,否則後悔都來不及。


早戀最大的害處就是第一次對父母對子女控制權的重大挑戰。


對於絕大多數中學生,的確弊大於利。因為絕大多數的早戀都只是性慾發酵,沒有責任意識。

如果能夠承擔責任,那麼完全可以跟異性交往。可問題是:有幾個中學生願意承擔責任?

詳細分析請看:

為什麼高中的戀人們絕大部分都會分手?那是否要發生以愛建立的性?


小透明寫個想法。

其實早戀這個事情,並沒有大多數為人父母的家長想的那麼可怕。而且在大多數學生心裡,他們的戀愛就是戀愛,而不是早戀。

我能理解家長的感受,可能覺得尚未成熟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可能希望孩子出人頭地而早戀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但主要還是看對象。

我曾經有一位老師的兒子,已經畢業成家,樣貌不俗,也有才幹。他的妻子,和他是同一初中同一屆的學生,現在已經結婚。女方也是性格活潑,成績不錯,長相可人的女性。

是不是同樣令人羨慕?

但也並不是每一對都會這樣。我見過的,大多數還是心裡尚未成熟的小男生,卻要裝作情場老手的樣子,把處對象當做一種風潮。明明自身毫無長處,成績不行不說,又不肯吃苦,特長方面也絕不突出。但從不考慮未來的出路,互相在一起討論女生的身體部位還以此為榮。我記得以前老師指派我和一些男生下樓值日,其中幾個就和其他班級的討論了起來,其他班級的男生說。他們班那個。誰誰誰,活好,不粘人。誰誰誰,活好,但粘人。一群男生聚在一起鬨笑,我當時就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不說別的,就這句話,你敢不敢當著被你說的那兩個妹子面前再說一遍?

如此這種事情比比皆是,男生隨便摸妹子胸,妹子不樂意還覺得妹子是傲嬌欲拒還迎的。污言穢語挑逗的,還有找對象就是為了摸抱親操的。平時約對象出來,連看個電影都不,就是約到僻靜的地方辦事。

家長們一定要記得這種男生千萬不能縱容。他們現在這樣,你真的覺得只是青春期荷爾蒙的緣故?還有妹子的家長們一定要引導好啊。不要因為青春少女的懵懂,讓這種事情給妹子以後的人生蒙上一層陰影。


你的另一半跟人跑了


我老爸初中高中大學都反對我談戀愛,受盡了老爸給我帶來的心裡壓抑,結果我到現在都沒有對象,也不想回家,也不想給老爸打電話,失去了本來的我自己,漸漸的對找女朋友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對女孩子的興趣,只留下一幅空殼的自己,慢慢地只對男人有興趣,以我為例,不要給孩子什麼心裡上的束縛!


我就是和你爸/媽早戀才生下了你


早戀有了經驗,長大了至少不會那麼容易被花言巧語騙走身體或是金錢,所以有早戀還是有點好處的吧...像樓上各位說的,還是重在引導。


舉例子。。。


推薦閱讀:

天下沒有父母不疼自己的親生子女,你完全認可這句話嗎?
父母為什麼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呢?
我是個很不會說話的人,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
若想不讓老人幫忙,自己帶孩子,夫妻一方必須有一人是全職在家嗎?
為什麼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

TAG:情感 | 教育 | 戀愛 | 父母 | 早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