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的英國,保守黨和自由黨的區別是什麼?兩派都有什麼主張?
在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1660-1689),議會中的議員為維護君主特權還是維護議會主權的問題產生分歧,維護君主特權的一派被稱為托利黨。維護議會主權的一派被稱為輝格黨。
光榮革命期間,兩派共同發動政變,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這次合作讓兩派認識到了他們之間不僅只是分歧和鬥爭還有共存和相互制衡的關係。這讓光榮革命之後,英國政壇出現了兩黨共存並輪流執政的局面,但18世紀的托利黨和輝格黨都還不具備現代政黨的特質。因為議會選舉中極為有限的選民範圍使兩黨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此時兩黨的大部分成員均為土地貴族和國教會主教,他們把持了議會,限制了王權,卻沒有向資產階級和底層民眾開放權力。
土地貴族與王權的利益相互交織,具有很強的保守性。他們利用兩黨執政交替時間過長而導致的近乎一黨獨裁來控制議會:輝格黨從1714年開始長達46年把持朝政,托利黨從1760年上台掌權達70年左右。1716年,輝格黨人為保證其長期控制議會通過了《七年法案》,將每屆議會的年限由3年擴大到7年,導致一些議員長期在議會掌權,1695年議會下院議員平均擔任時間不足17年,到了《七年法案》執行之後的1734年增加到了24.18年,有些議員近乎成為終身制議員。
1832年的議會改革讓使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大部分的中產階級獲得了選舉資格。改革還取消了上院提名下院候選人的權力,從此結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議會下院統治基礎的擴大進一步削弱了王權,沉重打擊了土地貴族和金融貴族的勢力。
這場改革導致的選民增加,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參政、使政黨的性質發生了變化,1833年托利黨改稱保守黨,政黨性質逐漸從議會內部派系向資產階級保守派轉變;1839年輝格黨改稱自由黨,政黨性質向資產階級自由派轉變。
托利黨主要代表土地和金融貴族的利益,反對自由貿易,公開鼓吹殖民主張;輝格黨主要維護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主張自由貿易,以此來掩飾對外殖民擴張。後來因為皮爾政府廢除穀物法的決定,導致皮爾政府垮台,皮爾派從托利黨裡面分裂出來,托利黨就變成了皮爾派和保守黨。保守黨本身不是保守主義者,但是他們崇尚保守主義的觀念,認為英國仍然是由傳統勢力統治的唯一社會,是由貴族政治的原則統治著。而皮爾派因為偏向於主張推崇自由主義,維護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跟輝格黨組成了自由黨。於是就變成了保守黨和自由黨之間的鬥爭,代表人物就是本傑明·迪斯雷利和格拉斯通。(個人認為當時兩個黨派界限沒有之前那麼明顯,它們都是支持資產階級和工人的,比如保守黨也主張擴大工人選舉權,四分之一屬於貴族政治勢力,四分之一屬於工人階級,一半屬於中產階級,這樣工業資產階級在英國政治中就居於主導地位,而且做法有時候比自由黨更激進。當然有個很明顯的區別,保守黨主張對外殖民擴張,成就大英帝國;而自由黨溫和一些,主張愛爾蘭自治。)
保守黨和自由黨感覺不像是競爭關係:先是底層或者別的方面有一個政策的訴求,自由黨覺得不錯,有利於他們的理念就提出來,保守黨反對,然後這樣互相爭執直到搞出大新聞,然後保守黨對該政策做出一些調整,實施(此時距離該政策的提出相隔幾十到幾百年不等)。
從前英國有兩個黨,一個叫托利黨(壞蛋),一個叫輝格黨(惡棍)後來他們覺得這樣太丟人,於是改名保守黨與工黨
推薦閱讀:
※下一個歷史階段,江南吳越之地,拿什麼來繁榮?
※歷史上有哪些人政治嗅覺異常靈敏,堪稱人精?
※英美同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國家典型代表為什麼美國有明確的人權條文而英國沒有明確的具體的相關人權條文?
※值得推薦的英國近代史書籍有哪些?
※如何看待獨裁者制定的法律,需要制定法律嗎?如果他違反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