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航炮怎麼做到這樣輕的?
01-22
23炮也罷了,就連30炮,都能把全重控制在50KG之內,而西方的類似航炮,重量幾乎是蘇聯航炮的兩到三倍。毛子是怎麼把航炮搞得這樣輕的?
以現代機炮來說,毛子的gsh30-1是單管單膛的身管后座自動原理
歐美機炮不是加特林原理就是轉膛炮,重量自然要比毛子的炮大
當然了,毛子這種做法自然有代價,gsh30-1本身射速高(以單管單膛而言),彈頭初速又大,這導致其使用壽命很短,不過現代戰機上的機炮需要很長的壽命嗎?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順便一提,當年米格29的副總師對這門炮的評價是「早知道這門炮性能這麼好,我就砍掉一半的備彈來減重了」蘇聯的航炮經常犧牲壽命來減重,不過毛子牛逼就牛逼在雖然壽命短但是壽命期限內航炮能非常可靠的工作而且性能不打折扣。實際上毛子的思路也是對的,航炮可以是一種消耗品,到壽命換掉就是了,而且現在航炮也很少用。
其實蘇聯不是所有的航炮都輕
這是我個人列的上世紀後期各國航炮基本數據。
其實蘇聯後期航炮也就GSH301的特別輕罷了,其餘的該重還是重。只能說在GSH301的減重上毛子比較費心罷了。
你要是知道毛子的20炮比老乾媽還輕會咋說。。。
我以前有過類似的問題,所以在槍炮世界吧有過類似的討論,事實上不止gsh301,nr-30也一樣,超越同期西方的一票轉膛的性能,重量還更輕(紙面上)。 但是仔細研究下在技術並不超越西方的情況下製造出這樣的逆天機炮肯定是有代價的,整體壽命低,需要頻繁維護。單薄的結構過熱快,不適合持續射擊。 最後大威力的彈藥重量體積大,限制了帶彈量,削弱了戰機的火力持續性…………當然你也可以說現代戰機上這些問題可以通過火控解決,航炮也很少用到,不需要很高的壽命。所以這就是一個取捨問題了,所以我個人認為西方和俄羅斯都選則了從自己的戰爭經驗、技術積累、工業水平、使用偏好出發,綜合分析後得到的一時之最優解。雖然我個人還是更喜歡西方航炮…
集中精力放在實現主要指標上。至於壽命問題,毛子從施瓦克開始就不指望航炮有多長的壽命,甚至為了實現射速指標故意使用低強度鋼材,利用材料形變控制故障率。
空軍之翼一篇文章可以解疑http://www.afwing.com/weapon/luftwaffe-vvs-gun.html
蘇聯的航炮標準不同,可以犧牲壽命來降低重量。西方國家大概標準太高,蘇聯的這些機炮放到歐洲和美國都是不合格的。但是也很符合蘇聯的用途。西方那些完美的機炮,比如bk-27,精度和壽命碾壓gsh-301,用在戰鬥機上效果未必比gsh-301好。
而且別忘了機炮的作用。現在的噴氣式戰鬥機,很少用到機炮,gsh301的輸出殺傷高,重量輕,壽命短簡直就是給戰鬥機量身定做的。用個更形象的比喻。我更接近蘇聯思想,對於愛好的物品的選擇經常是看中一些極端屬性而會犧牲一些其他性能,忽略整體的性能。而wp7吧大部分男生是美國思想,對於愛好的物品尤其是數碼產品的選擇是沒有明顯短板,什麼地方都看,不會認可有缺陷但是也有一個屬性極端的產品,而會選擇整體性能不錯單項不突出的東西。聽說屎瓦克只是單純的放大了機槍不知是真是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