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不了義經?不了義經是誰說的?為什麼說不了義經?不了義經為誰說的?了義經中是否含有部分不了義說法?
請答主不要說具體的經名,只說原則(能引發思考是好的,引來一堆人拚命是不好的)。損彼前人,於法無益。
一些人,分不清偽經和不了義經的區別,把不了義經當成偽經,甚至把了義經當成偽經。又有一些,把其他道的說法混同了義經的說法。
我覺得說什麼經了義不了義,好像是特別正義地在判斷哪部經為了義或不了義的,問題就在於誰判,如果推衍到最後,所獲得的了不了義的判斷權,最終落在除了佛陀本人之外,或者佛語契經(阿含經、相應部與聲聞律)之外,那麼這個了不了義的判斷,就是最為作惡的了。
涅槃。了知的人並不解釋。不了知的卻給他分了層次。
「云何菩薩隨順善巧?復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隨義不隨於文,二者隨智不隨於識,三者隨了義經不隨不了義經,四者隨法不隨於人。何等為義?云何為文?謂若入解出世法行,此說為義。達世間法,此說為文。若於整肅施以妙樂,此說為義。於無戲論調伏制止,此說為文。若於輪迴遍能稱說,此說為義。於無所得廣大開示,此說為文。若能普遍贊涅槃德,此說為義。於涅槃法體無分別,此說為文。若於三乘分位如其開演,此說為義。智唯通達一種教理,此說為文。於諸有情開演布施,此說為義。三輪清凈,此說為文。若能宣演三業威儀、積集一切頭陀功德,此說為義。於身語意清凈勝行皆不可得,此說為文。若能宣說堅固忍受忿恨惱嫉倨傲憍慢,此說為義。得無生忍,此說為文。若能開演於諸善根踴躍精進,此說為義。於彼精進不入不住,此說為文。若能開演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此說為義。滅等至智,此說為文。於諸慧根多聞總持,此說為義。義不可說,此說為文。若能開示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此說為義。若菩提分現證行果,此說為文。若能開示苦集道諦,此說為義。現證滅諦,此說為文。若正開示無明為先乃至老死,此說為義。若無明滅乃至老死滅,此說為文。若說積集止觀,此說為義。明解脫智,此說為文。若能分別貪瞋痴等分類行法,此說為義。若於解脫心無所動,此說為文。若能開示諸障礙法,此說為義。若證解脫無障礙智,此說為文。若正開示善能稱讚無量三寶,此說為義。若離貪法性及無為功德,此說為文。若說菩薩最初發心習學功德乃至菩提道場,此說為義。說一心相與一切智智無上正覺,乃至總略八萬四千法蘊相應,此說為文。又若一切音聲語言文字乃至不可說義,俱說為義。
「云何不了義經?謂所說文,如其所說廣大了知,此說是為不了義經。云何了義經?謂所說義,如其所說廣大通達,此說是為了義經。又說隨順補特伽羅無能出離,是不了義。如所說法即能出離,是為了義。如是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得隨順善巧。
「云何菩薩文句善巧?謂諸菩薩於此二法,善能修行勝慧波羅蜜多。云何二法?一者善識,二者善智。何者為識?依四種住。何等為四?一者識依色住,二者識依受住,三者識依想住,四者識依行住,此說為識。何者為智?謂若了知所取五蘊,此說為智。又若了知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此說為識。若復安住四種法界,於其法界善能分別,此說為智。舍利子!復說於識,謂眼觀色為表,耳聞聲為表,鼻嗅香為表,舌了味為表,身覺觸為表,意知法為表,此說為識。若復內身寂靜外無遍行,智能隨順法無所取,此說為智。又若發起遍計執取,此說為識。無執無取及表無瞋,此說為智。又復了知識住生滅有為行法,此說為識。無為無有識遍行故,又智無為不住生滅,此說為智。 「云何了義不了義經?謂若所說引趣於道,是不了義。引趣於果,是為了義。說世俗行,是不了義。宣說勝義,是為了義。引趣業行,是不了義。盡業煩惱,是為了義。又復染分,是不了義。若說凈分,是為了義。於彼輪迴而作厭離,是不了義。於輪迴涅盤悟不二法,是為了義。善巧文句,是不了義。甚深難解,是為了義。於諸文句心喜樂欲,是不了義。於少文句而生決定,是為了義。又復我人士夫命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種種語言,或有主宰及無主宰,是不了義。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不起我人士夫乃至補特伽羅,是為了義。云何補特伽羅及法?謂若於所有法安住補特伽羅見,由起彼見而復安住法智法界,此說是為補特伽羅及法。又復補特伽羅者,謂異生補特伽羅、善異生補特伽羅、順信補特伽羅、順法補特伽羅、八輩補特伽羅、入流補特伽羅、一來補特伽羅、不還補特伽羅、應供補特伽羅、緣覺補特伽羅、菩薩補特伽羅。若一補特伽羅出現世間,猶能引生多種妙樂,於彼世間天人眾會極深憐慜作諸善利。何況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安住世俗,為一切補特伽羅,令諸有情依如來所說音聲入解義利。佛言此說是為於法,各各隨順,樂欲引趣有情於義安住。云何名法?所謂無作無不作、無住無不住,於一切處本自平等悉同依止。又諸法相自性本空,無有平等及不平等,離諸分別無所攀緣,而皆出離。此說於其法性能隨順行得無退轉,是故於此正理法門而得入解一切法性。此說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而得成就四種隨順善巧。 「云何菩薩福智善巧?菩薩行門有其二種。何等為二?一者福行,二者智行。云何福行?所謂布施福行、持戒福行、修觀福行。住等慈心大悲相應,令諸有情悔諸過咎,普令發起一切善根。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16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部派時期對於佛陀的教導,到底是「一說」、還是「分別說」,已經是一個爭論的核心議題了。
依據《異部宗輪論》,大眾部衍派基本上是持「佛一說」觀點的,除「多聞部」外。他們的主張大略為:諸如來語皆轉法輪;佛以一音說一切法;世尊所說無不如義;佛一切時,不說名等,常在定故,然諸有情,謂說名等,歡喜踴躍;佛所說經,皆是了義。
說一切有部衍派及多聞部,則是持「佛分別說」的觀點。他們的主張大略為:八支聖道是正法輪,非如來語皆為轉法輪;非佛一音能說一切法,世尊亦有不如義言;佛所說經非皆了義,佛自說有不了義經;佛五音是出世教:一無常、二苦、三空、四無我、五涅槃寂靜,此五能引出離道故,如來餘音是世間教。
既然主張「佛分別說」,自然就要區別那些是了義、那些是不了義。這個工作就必須先全面性地爬梳分析佛陀教示的義理脈絡,給佛法做出綱領地圖,最早的一部成果,大約就是《發智論》了。然而此論一出,卻又引起了更進一步的部派分裂。
漢傳的情況又更複雜了。由於經典的傳入是斷續、漸次、無序地而來的,前後又多有矛盾、歧義,於是產生了一個稱作「判教」的工程。這是以一部經典為核心,漸次展括其他經典的義理,以形成有條理脈絡的哲學思想系統,或修行實踐的理論體系。不同的師徒傳承,鍾情於不同的核心經典,建立不同的判教系統,這樣就形成了多個中國佛教的宗派。
若非要硬性的區分了義不了義,則唯有直指(這裡的直指,還僅僅單指赤裸裸的、直接說的)實相的經稱為了義經。不過,若讀過《無量義經》,哪還有了義不了義的區別?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若在拋棄「赤裸裸的、直接說的實相」這個限定詞的前提下,若居然有一經非指向實相,則「佛以一音而說法」則為妄語…………
至於方便上,說某說辭是了義、某說辭不是了義之類的話,僅僅只是為了提升某聽法者的知見深度而採取的轉換思維的手段。也就是說:當聽到某甲對某乙說「某某說辭是不了義」時,一定要強烈的明白(齜牙):這話,只是針對某乙說的,而不是我!!!!!
對了,「不了義經為誰說的」這點要再說明一下,雖然佛的一切說辭皆指向實相,但是,針對聽法者的個體上的差異,說法的本意上可能有不了義的本意,也就是說:當某丙只能接受五戒時,世尊倒是有「只是把戒說明白」的本意,但是在義上,一定是指向實相的,否則可能就不僅僅只是五戒了,甚至連外道的那些亂七糟八的戒也會說了…………
「不了義」最早說一切有部也接受了這個概念。他們認為即使是佛說,也有不了義的地方。然後他們就牽起了一陣造論的熱潮。從一身六足論到大毗婆沙論。
後來到了大乘。大乘內部派別林立。為了凸顯自宗的正確性而講它宗的經典不了義。比如唯識講中觀只是二轉法輪、華嚴出來時候又說唯識也有不究竟的地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