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北方經濟集體沒落,南方卻快速發展,政策上也越來越偏向南方,以後北方還有希望嗎?

東北三省,山西,河北,等北方省份經濟沒起色。似乎正常上也越來越不被重視,最近提出的長江經濟帶概念基本囊括所以長江沿岸省份。而珠三角,長三角,浙江,福建,本來就發達。反觀北方除了北京發達,沒有什麼好的發展苗頭。北方經濟還有沒有希望?


●我說五點●

?我覺得跟【北方平原面積廣大,而南方平原面積少】有很大的關係

北方平原要種地,要守耕地紅線,山東河南黑龍江是前三的農業省。我發現南方省份就那麼一點平原,卻能容納那麼多人口,經濟也很發達。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可以安心從北方調糧食。【我覺得在古代是不可思議的!】這是南方新近崛起的原因:只有很少的平原,但是這些平原都用來蓋城市蓋工廠了

?另外跟【南方的沿海沿江條件更好】有很大的關係

看地圖就能看到。從上海到廣州,分布著一些列的明星沿海城市。

北方呢?【就個青島大連不錯,還都是光桿司令。天津不錯,被北京壓制。】——都沒有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另外【為什麼長三角珠三角成為世界工廠呢?】明明環渤海也沿海,為什麼不可以?

我覺得是因為長三角珠三角離海外更近。工廠要建在環渤海,運輸時得多走一段路。

北方的沿海條件是很差的,【都是日本尤其韓國害的。】

整個黃海都像一個海灣。【北方沿海被日韓和南方給"截胡了】

為什麼東南亞即使不算新加坡在世界上也那麼活躍並成為亞洲國家的代表呢?因為海洋經濟時代,世界一體,而東南亞的沿海條件是非常好的!可以說像西歐一樣好。所以東南亞那麼活躍。

?上面說了北方沿海為什麼不行,接下來說【北方內陸為什麼也拼不過南方內陸呢?】【因為黃河不行,比不了長江】

【帶來的結果就是長江上中下游都有經濟圈,黃河上中下游都沒有】

我不怪黃河,我怪的是那些決策者。那些思考者。他們不給弄

再補充兩點,

?南方氣候更好導致的環境更好

?北方計劃經濟時代更輝煌,導致計劃經濟的問題也更嚴重,而南方私營經濟發展的比較好

(另外漢地十八省,只有6個在北方)


我覺得這個可以用弗里德曼的「核心-邊緣論」來看:

(一)核心區域
弗里德曼所指的核心區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區,它工業發達,技術水平較高,資本集中,人口密集,經濟增長速度快。
(二)邊緣區域
邊緣區域是國內經濟較為落後的區域。它又可分為兩類:過度區域和資源前沿區域,過度區域又可以分為兩類:
1.上過度區域。這是聯結兩個或多個核心區域的開發走廊,一般是處在核心區域外圍,與核心區域之間已建立一定程度的經濟聯繫,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就業機會增加,具有資源集約利用和經濟持續增長等特徵。該區域有新城市、附屬的或次級中心形成的可能。
2.下過渡區域,其社會經濟特徵處於停滯或衰落的向下發展狀態。其衰落向下的原因,可能由於初級資源的消耗,產業部門的老化,以及缺乏某些成長機制的傳遞,放棄原有的工業部門,與核心區域的聯繫不緊密。

這個很好理解,在統一的大市場下,產業面臨的是一個大市場,和一個大競爭。

弱勢產業必然被擠壓,甚至倒閉,有優勢的產業通過這個大市場而發展壯大。

在核心區和上過度區域,會形成一個產業分工的城市群體系,共同增長。

而在下過度區域,由於沒有優勢產業,在統一市場的衝擊下,只能提供原材料和人力資源,會完全的產業空心化,造成衰落。

發展階段是這樣的:

一是前工業化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工業產值比重小於10%,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小。城鎮發展速度慢,各自成獨立的中心狀態。區際之間經濟聯繫不緊密,城鎮的產生和發展速度慢,城鎮等級系統不完整。

二是工業化初期階段:城市開始形成,工業產值在經濟中的比重在10%一25%之間,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經濟增長速度差異擴大。區域內外的資源要素是由經濟梯度較低的邊緣區流向梯度較高的核心區。核心區域經濟實力增大,必然導致政治力量集中,使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擴大。

三是工業化成熟階段:快速工業化階段,工業產值在經濟中比重在25%一50%。核心區發展很快,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之間存在不平衡關係。在工業化成熟期,核心區的資源要素開始迴流到邊緣區,邊緣區工業產業群開始集聚。

四是空間相對均衡階段:後工業化階段,出現資金、技術、信息等從核心區域向邊緣區域流動加強。整個區域成為一個功能上相互聯繫的城鎮體系,形成大規模城市化區域,開始了有關聯的平衡發展。

在我看來,北方並沒有多少地區是下過度區域,大多數地區都有自己的產業。

只不過是在階段上落後,還處於「區域內外的資源要素是由經濟梯度較低的邊緣區流向梯度較高的核心區」,「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擴大」的階段。

現象就是,省會城市,發達地區不斷增長,其他地區好像被吸血了。

這只是一個階段。

當然,非要說下過度區域,中國確實有。比如特別貧窮的偏遠地區,確實缺乏產業競爭力。

但中國的好處是,中國不光是一個統一市場,而且是一個國家。可以通過行政手段,或者轉移支付來解決問題。

所以,遠遠談不上沒有希望,不要太著急。


謝邀!

部分城市還是有機會的。

馬大仙有句話還是不錯的,未來最珍貴的是甜美的空氣和水。

互聯網革命的結果是人與生產場地的分離,人的生產場地得到了解放

換句話說,就是我在那裡都可以工作,不用局限於那個城市。

這樣,適宜的天氣,甜美的空氣和水成了最關鍵的資源。

當然,前提這些城市能夠提供生活娛樂所需的基本資源。

小縣城,低於100萬級別的城市,就別提了,無法提供跟一線城市一樣的生活條件。

先說說,現有大城市的不足之處;

  • 空氣氣候,北方大部分城市夏天的氣溫都超過了36度,在某種程度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
  • 冬天,霧霾,那是毒氣啊,想多活幾年,就早點離開。
  • 房價,那就不多說了。
  • 擁擠的交通,髒亂的環境等。

這就導致了部分二線城市的機會,例如大連、青島,貴陽,昆明等城市。

這些城市氣候條件非常好,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對於那些自由人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工作居住城市;

還有一個大產業,是養老產業。

對老人而言,大城市對他們毫無優勢,而這些城市,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只要這些城市領導人,不傻到了極限,會反應過來的,提高軟環境服務;

其實也沒啥軟服務,只要治安好,辦事效率高,就行了。沒多大難事。

這些,現在已經開始,5年後大發展,10年後開始輝煌。

說說這些城市的等次

第一檔次,大連、青島、昆明、貴陽

第二檔次,銀川,西寧,張家口,五台山,延安,煙台,大理,麗江,桂林等。


北方官僚主義太重,各行各業都是權貴壟斷了,幹什麼事情都要批准,批個文件沒一年辦不好。

按我說,北方走民主化,學習日本的管理模式,就能恢復活力了。

另外軍事上應該拿下朝鮮島,獲得港口。


政策。

說幾句政治不正確的話。

早就想說了。

。。。

環境我保護起來,我本地不發展。我給那些發展起來的人預備的嘛。

北京的環評到底多嚴不知道,但是北京因為環境自斷了手腳的事真的不少了。

。。。

北京不管有沒有政策支持。一說發展,不是文化,就是金融,就沒人敢說工業,敢說製造業,就是怕環境污染。

北方整個發展,動不動就說發展第三產業,文化,金融,互聯網,概念股什麼的。

套用知乎的話,自己第二產業都沒有呢,一群素質還不怎麼樣的民眾呢,你上來就搞第三產業,除了富裕幾個外,大多數不就是炮灰嘛。

。。。

北方,不能無視環境,但是也別太注重環境了。

或者說就是沒有那個資格,先別裝一些大尾巴狼。

就是放開了搞製造業,搞工業。

少搞一些旅遊,文化什麼的,這些是來錢,但是是發達地區的人來消費。

你要是搞工業,實體製造業什麼的,你可以把你的工業品買到別人的地界去。你拿錢去別人家的旅遊,文化景點享受去。

。。。

文化輸出不是看自己文化是不是優秀。

看的是自己文化載體是不是牛。

。。。


老實說,在中國,只要在哪裡畫一個圈,哪裡就能發展。這是前提。


我是不懂經濟的,底下的正文不算答題,咱純嘮嘮。

東北的沒落其中的原因當然是非常複雜的,歷史的每個節點上各種各樣的情況造成了現在的局面。所以只能籠統說一些大概是主要原因的幾點:

當年東北經濟發達靠的不是私企、商業。而是國企重工業。可是現在的社會早已不是當年的計劃經濟時代了,我們國家的工業化也已經趨於成熟,開始逐漸進入所謂"後工業化"時代。現在全世界經濟發達的城市和地區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都非常大。也就是說時代在變化,經濟結構也相應的變化了。工業還是很重要,但已經不再是讓一座城市一塊地區發展繁榮的主要動力或是核心競爭力了。這個原因導致了東北不再是中國經濟的排頭兵。

二是地理位置,沿海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有多大不用多說了吧?南方沿海城市地理位置多好也不用說了吧?你看看珠三角的香港和長三角的上海,簡直就是天選之地啊。。尤其是上海,位於國家中段,既有長江又有海。港口水域情況優良且陸地地形也較為平坦不複雜。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了。再看看北方。北方唯一能稱得上是沿海的省份就是遼寧了。大連位置不錯吧?但是一山不容二虎,一海不游二龍啊。。改革開放後因為很多複雜的原因遼寧尤其是遼東半島的發展漸漸被渤海另一邊的山東甩在了身後,經濟發達的山東半島對資本的吸引力顯然更強,再加上渤海裡頭還有個天津(京津雖然發達,但沒什麼輻射能力,反而一直在吸血),蛋糕基本就分完了,你遼東半島能吃到的根本沒幾口。南方的福建經濟很一般有很大原因也是因為他上有浙江下有廣東,除非有中央特殊政策(廈門)或者。。。。能走私(還是廈門),福建靠沿海發展的機會並不多。

經濟發展得不好,社會么又很欠公平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一旦天平失衡,沒有外力干預的話發展差異會越來越大。東北的經濟產業較為單一,商業環境也不怎麼樣,大學的熱門專業畢業後就算待在東北也沒多大用武之地,那麼多優秀的年輕人才不是去南方就是去京津了,誰會留在東北啊。人才越來越少,東北的經濟怎麼可能復興。

還有個比較玄學的原因是自古以來北方多為軍事政治重鎮,是邊疆啊。而南方相對穩定更適合經濟發展,所以古代南方是魚米之鄉,商業發達。從歷史角度看南方比北方更有經商的經驗和傳統。所以改革開放推行市場經濟體制之後之後南方更適應這個變化,加上沒有北方既有產業的桎梏,經濟發展更快也不奇怪。

東北還有希望嗎?假如只靠市場,政府不加干預的話我的看法是悲觀的。經濟結構的發展方向已經趨於穩定,第三產業被認為是中國未來最大的經濟動力所在,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會一直是很多城市和地區的主旋律。而第三產業東北既沒有歷史基礎,目前和南方的差距又實在太大,加上最重要的人力資源的不斷流失,迎頭趕上的可能性真的很小很小。


在談論這類問題, 類似記得有個東北的衰落, 標題里總要有政策兩個字。

這種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 就想著輸血才是最大原因吧。


在要錢還是要命的問題上,北方選擇了命,南方選擇了錢。等到共和國大結局的時候在看這句話。


也很正常

重工業為立國之本的時候 北方可是比南方發達很多 東三省集聚了全國的重工業力量 有當時最高的城市化率 但是改開之後 因為對日 韓 港 台的貿易 開放深圳自由貿易港之後 南方比北方發達很多也在情理之中 尤其中央的官員還是南方人多- -肯定側重自己家鄉 就這樣 久而久之缺乏活力的北方就變得越來越官僚化 關係化 缺乏法制建設 不過隨著發展北方人口大量流向南方後 剩下的人口和生產力維持在一定平衡水平時北方還是會變的越來越好的- -


很簡單,國家對東南沿海不信任導致的,以至於現在東南沿海只有上海附近有一點點的軍工產業。飛機是東北西南西北,造船也是東北為主。當然國家干預越少,民營資本越強,越是接近資本主義,加上某幾任領導人對東及南某些地區實打實的政策傾斜,也是成因。不過記住毛主席的一句話,槍杆子里出政權,沒重工,沒軍工,再多三產和輕工製造業也是和當年大清一樣,紙糊的而已。

另外補充一句,現在笑貧不笑娼的人是哪裡的也沒必要多說的,因為掌握了媒體輿論,現在黑東北而已。當年資本原始積累現在好聽一點叫野蠻生長,實際就是坑蒙拐騙偷稅漏稅加上造假起家。當年東北國企可沒偷稅漏稅造假。文化上更是北方才是主流文化,炎黃子孫知道炎黃在哪嘛,中原。儒家文化發源哪裡?山東。就連現在看著很窮的安徽,在古代也比上海等其他東南區域城市更早重視教育,更重視仕途。說白了,現在掌握媒體的某些地區人士故意黑東北河南安徽等地,真論傳承和文化素質,還未必趕得上被黑的這些省份呢。


南方經濟發展已經是過去了,你來了就知道,南方現在遍地都是坑


南方?不就是南方沿海嗎 南方內陸很好嗎?


其實南方沒什麼政策,關鍵是看領導人,你去南方的經濟強市看看,他們的市領導不僅會管理市政工作,而且招商引資能力也很強!而北方的領導人,不貪污就謝天謝地了!你叫人家像業務員一樣去拉投資!簡直不可能!現在你以為南方發達就是國家照顧嗎?你錯了,南方不僅沒得到國家照顧,發達的省份還要幫扶落後省份!


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老一輩人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南北都有這樣的問題)

對紙質媒體的依賴,使得手機如此普及的他們,依然不會使用知乎這樣的網站來進行學習。

但是我們的年輕朋友,顯然已經適應了這個節奏,不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的年輕人,都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而我也會無償的給大家提供知識服務。

說到經濟發展,我想南方也並不存在所謂的政策優勢。(如果被證實的話,請提交給有關部門)

為什麼呢?因為南方也處在老齡化的這麼一個階段,和北方無異。

存在這大量的企業,政府的工作人員不能及時的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和工作,而選擇較為傳統的發展模式。

這樣一來,在同一起點上,拼的還是年輕人的創造力。(雖然這樣的創造力會被一定的限制)

有人說,年輕人沒有話語權,這點不可否認,未富先老的老人也很難在經濟發展面前爭取到話語權。

然而,經濟發展是一場競賽,北方因為一些特別的因素失去了一局,並不代表著徹底的失敗。

作為年輕人,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明確目標,把那種不服輸的精神拿出來,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掌握新知識學習的優勢)

知識就是力量!從一個關注開始。


北方缺水相對嚴重,環境問題也越來越被關注,要減少對資源的依賴,大方向上還是要加強科技研發。


希望不大,商業環境不如南方,人也都有政治家情節,而不是企業家情節,難。


風水輪流轉,咋地,你還想南方一直窮東北一直發啊。

東北可能有救,但你在知乎肯定問不出來。


看了回答,大家都在講道理,我還是講玄學吧,北方的地氣用的過度了,得恢復下。關隴地區、關中經過周秦漢唐的開發發展地力用盡成為現在大家眼中的西北木稀疏的貧瘠之地,晉冀魯豫,河洛地區唐宋用力過度,積貧積弱。清末民國共和國長子東北地力用盡,得恢復下。


南方沿海居多,北方內陸居多。港口多外貿發達。

瓷器國的經濟中心就是在南方,如果不是把都城遷到北方,貧富那個茶具更大。

南方山河水利,北方礦山煤田。自然是南方經濟結構比北方更加耐操。

北方會不會好,要看經濟周期上來了沒有。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IMO 2017的難度?
為什麼會出現精日這個群體?
中國對世界和平造成負面影響大嗎?
假如美國比中國先實現共產主義,我們應該如何是好?
如果 15 世紀不是歐洲人而是韓國人發現了新大陸,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TAG:經濟 | 中國經濟 | 中國 | 南方 | 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