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看世界》已出書,如何評價溫駿軒(鄙視搶沙發的)的《誰在世界中心》這本書?

放眼世界,博弈是永恆的主題,但每個時代的大國博弈又尤其自身的特點。天涯論壇國際觀察代表人物溫駿軒歷時8年,以地理環境為切入點,以地圖為工具,從地緣視角探討了中國崛起路線。再地域上,他形象生動地解析了歐洲、東亞、東南亞、南亞等區域與中國的地緣政治關係;從時間上,他回顧了世界的歷史,探討了文明興衰、民族興亡的規律,為我們了解當今世界大國格局和未來國際趨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更廣闊的視野。

《地緣看世界》--歐洲部分(作者:溫駿軒)_國際觀察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

地緣看世界_新浪博客;

誰在世界中心 (豆瓣)

海報:

我也買了預售,不過豆瓣現在10.0分的評分我也不知道該咋說了,汗。

先提問佔個坑,等書到了再回答。


這本書適合做地緣政治的掃盲科普讀物。

地緣政治這個概念提出了100餘年,國人終於有了第一本「能夠讓國人無壓力讀完全本」的地緣政治讀物,是令人欣喜的。這本書跟張源老師的《信息時代的地緣政治》相比,實在是太好閱讀了(此處並無貶低張老師之意)。

最早看溫大也是在天涯上,後來發現1024和sis都有溫大的神貼,可見溫大的文章的確是普及眾生……

當然,從文章深度而言跟《文明的衝突》這類書籍無法比較,但好歹地緣政治這個概念可以隨著溫大的文章逐漸深入大學生和白領階層當中,已然是一大幸事。

祝大麥。


感謝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的贈閱@雙面姑娘

這是一篇軟文,但是沒收錢,收了兩本書(摸著良心說

《誰在世界中心》和《焦點之外》,一本講中心,一本講中心之外(迷之巧合

《焦點之外》是一部攝影集,作者深入非洲、中東、中印邊境、東南亞、大洋洲島國等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用照片展示這些地區的原住民在面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衝突、宗教信仰差異、武裝衝突等問題時的生活狀態。至少我覺得作者是一個非常棒的人物攝影師

---------------

《誰在世界中心》

為了避免劇透嫌疑,我們換個角度寫評論

讀完這本書,你至少可以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1.為什麼英國在國際政治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攪屎棍,但是屢次在歐洲乃至世界大戰中獲益?

2.為什麼中國要搞「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這和蘇聯有什麼關係?

3.印度和中國親的是什麼,爭的又是什麼?

4.中國為什麼要在南海問題上態度強硬?

5.中國海軍為什麼開始「下餃子」?

6.台灣究竟回得來不?

7.二戰如果沒有英國統治下的印度,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8.中東為什麼會天天打?

9.俄羅斯為什麼在烏克蘭問題上態度強硬?

10.當年為了入常拉攏的亞非拉弟兄,為什麼是中國未來的「意外收穫」?

11.中國崛起的方向和威脅有哪些?

13.東南亞有沒有中國的出路?

14.北極的冰化了,對中國有利還是不利?

……當然,這些問題的答案會是「地緣政治」角度分析得出的

作者首先對「地緣政治理論」從被提出至今經歷的不同階段的側重和當前世界各國的格局進行分析,印證已有觀點,並作出一部分延伸

接下來使用較大篇幅對中國所處的地緣區域,以及東、西、西南、東南的鄰國和地區從地理、歷史、民族、宗教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中國崛起成為世界中心(之一)的可能性和可行的操作

即使撇開其中政治因素的考量,這也一本非常優秀的中國及鄰國地理科普讀物

再次感謝


7.17更新

我得意的笑~

溫大手書,咩哈哈哈!

書已經到了,不厚,其他的精讀完後再回答。

可先參考這個回答

請問哪本書讓你讀完後有種想把它推薦給所有人的感覺?為什麼? - 知乎


1、這三本書是不同時期不同作者針對三個不同主題寫的書。機緣巧合,我同一批次買的。按照我以前的習慣應該是讀完一本總要寫點什麼。然後這三本書雖然分別講的是王朝周期律、地緣政治和工業化卻是邏輯自洽回答我長久以來的困惑:我腳下這片土地處於什麼樣的時代,它將向何處去?2、先開門見山講一下我讀過這三本書後的結論:由於中國半封閉的地理環境(東海西沙南山脈北草原)和氣候條件,導致中國定量的土地和變數的人口之間形成一個微妙的平衡,如果打破這個平衡將導致王朝更替。土地的產出相關因素很多例如品種(美洲大陸的番薯、高粱和玉米等以及改良稻種、轉基因作物等,優良的品種將在原不適宜地區變成沃野千里,吸引漢人湧入,從而該疆域分裂性降低,如滿洲故地)肥料農藥(化工技術)水利工程等科技因素相關,也和氣候(明末清初的小冰河周期,耕種土地和放牧土地的界限變化。)人口變化的論述可見馬爾薩斯人口論。當人口超過土地負荷時,在科技不昌明情況下,要麼通過戰爭要麼通過瘟疫消耗過剩人口。王朝興衰周而復始(黑格爾說:「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通過統計和觀察,這種王朝興衰竟然形成了規律。形象點說,如果以統一作為股市的做多,以分裂作為股市的做空,以疆域的大小(大統一或強盛王朝的標準是控制三個核心地區遼西走廊、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和中央政權有效統治時間長短作為大統一、小統一、大分裂和小分裂的判斷標準。通過對二十四史乃至民國的統治時間進行統計,發現中國歷史按照核心生產力進步的階段可劃分為三個大周期,每個周期包含大統一、小統一、大分裂和小分裂等八個階段。這三個大周期具有相似性和遞進性。如果歷史可以重複或周期規律硬性,那麼天朝現在處於「代償性統一」類似的朝代是「西周」「西晉」和「北宋」,這個階段由於生產力有了躍升,形成了新興階層(例如北宋時期的庶族地主階層)。但是統治當局並不會主動修改相關上層政治建築來吸納這個階層,相反這個政權沒有開疆拓土的動力,反而因為內部各勢力的纏鬥呈現一種內斂性。同時吸取了前朝敗亡的教訓,這個政權在權力架構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如(西晉的同姓王分封對抗權臣篡位,北宋的文人獨崇對抗武人割據,本朝對軍隊和輿論的排他性把控。。。)而這個階段的下一個階段是蠻族攻陷首都,中央政權南遷偏安一隅(永嘉南渡和建炎南渡)。以上的邏輯結論是建立在以往中國地理半封閉狀態和科學技術出現「奇點」這個概念下。然而,近代以來鴉片戰爭是英吉利渡海而來,通過大洋艦隊的機動性,在沿海特定地區(如鎮江)形成絕對優勢,這絕不同於以往高原農牧民族、草原游牧民族或東北漁獵民族入寇。而科學技術同時期發展到工業革命(用馬克思的話說工業革命創造的財富總和超過了近代之前人類社會生產的總和),當代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資源獲取對農業依賴不同於以往。且由於農業科技革命,化肥農藥品種改良水利建設,土地每畝產量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當朝真的突破了這個「王朝周期律」了么?莫忘了前蘇聯在蒙古陳兵百萬鋼鐵洪流對首都的壓力和恐懼。三線工程開工都預備放棄首都撤往南方。同時也請注意現在我國人口是十億這個數量級別的。在科技沒有新的突破下,人口老齡化和貧富差距會不會導致足夠傾覆還需觀測。以史為鑒,毛澤東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如何跳出歷史上歷代封建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是怎麼說的? 3、快速簡要評價下這三本書。網路名人馬前卒的《大目標》這本書簡直就是青春版的《中國可以說不》,成書於2012年,書中大肆洋洋得意中國的鋼鐵產量和抨擊歐美的債務危機。嗯,隔現在就是個打臉文,兩高一剩去產能和貨幣超發。不過該書提的工業人口支撐的新的工業革命的論述很有意思,工業化革命是進一步的產業細分更長的產業鏈,因此需要更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技能教育的人口(印度是反例)(弔詭的是,高度的工業化其實是抑制生育率的,兩口子天天上班,生二胎經濟壓力太大),也提出了不同於簡單產品或資本輸出的而是整個產業體系輸出的工業化出口,加速第三世界工業化進程,將第三世界國家和中國形成高低搭檔密不可分的工業國體系,即通過工業化輸出替代西方殖民獲得更多「工業人口」。4、《誰在世界中心》是脫胎於天涯國關一個名帖。作者是70後學法律的。該書主要圍繞中國周邊國家進行地緣分析。對我超有啟發,值得推薦。有些分析如中南半島的泰國泰族,寮國的佬族、越南的京族、緬甸的緬族都源自於中國,而原來的土著民族要麼驅趕到馬來半島要麼就版圖銳減如柬埔寨的高棉族。有些論斷也值得玩味,中國欲復興,從地緣政治上一定是和日本和解的。另外作者還提請注意北極航道的意義。如此種種不一概述。5、《國祚密碼》這本書的書名取的辣眼睛,讓人會誤以為是地攤文學類。作者北大畢業,成書時不足27歲。書中擬定一個長生不老的「伯約」,類似《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男主角。神神叨叨,其實損害了本書的嚴謹性。瑕不掩瑜,這本書是我讀過的關於中國歷史周期律邏輯自洽最好的一本書。強烈推薦。這三本書統一的特點是,對於成書立說的要求來說,這幾位作者太年輕!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的論述令人耳目一新。


本書有孤立而靜止看待世界關係的嫌疑,但對於有興趣欲入門者而言,抓住這個毛病迴避掉,相當於直接從實例中學習基礎理論,很有效。


讀完再答


書已買,沒有想像的厚,字太小了,排版很密,亞馬遜買的,應該不是盜版?


推薦閱讀:

有哪些類似於「身為黑人卻支持奴隸制」的現象?
為什麼人這麼難戰勝自己?
有哪些證據表明維京人最先發現美洲?
如何看待《世界上最有錢的三大家族》?
過去和未來有失誤率為零的事件嗎?

TAG:天涯社區 | 地緣政治 | 書籍評價 | 世界歷史 | 誰在世界中心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