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節課黃有璨新書《運營之光》?

rt,剛買還沒到貨~歡迎買了的同學一起討論


看3遍。

按 @黃有璨 的套路來說,他這本書的銷售模式就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運營的套路。

建議有心的同學可以認真研究一下這本書從開始到銷售完成的套路,這本身就已經是一次實打實的做局和破局。

誠心講,這本書適用範圍還挺廣的,不應當把他當作一本運營書來看,甚至可以當成是一本職場書來學習。一個運營界的大伽寫出來的東西,確實值得一看,在我看來,這本書其實還蠻值得收藏。

---------------------------------------------------------------分割線-------------------------------------------------------------------

為什麼說這本書值得買來收藏呢?

第一

看完一本書的時間很長,掌握書中的知識精髓所需耗費的時間可能是你無法把握的。

特別是對於我們中絕大部分並沒有看書習慣的人而言,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災難級事情。

第二

這本書不僅適用於運營,它還適用於職業習慣需要培養的新人,適用於做銷售的人,適用於做項目管理的人。它會是一本優秀的操作手冊。案例或者不是永遠有用,但書中的系統意識會讓你受用終生。

---------------------------------------------------------------分割線-------------------------------------------------------------------

關於第一點,這是很多人的通病。

我自己也經常會有這個問題,看到一本好書,立馬買下來,然後放在家裡的書櫃里。

突然哪一天有個朋友問我,那個龍應台的那本《目送》你看過沒有?你說看過呀。接下來的情況如果他問你內容怎麼樣的時候,你可能就只能尷尬地回答說,這個著名作家寫的東西,肯定是不錯的了,而不是回答說,你肯定會喜歡。因為裡面的一些寫作手法,是你以前看過的一些書的類型,寫得特別有畫面感,特別令人觸動,比如哪裡哪裡。

以上的場景是常態,不要因為覺得異於常人,大家都差不多。畢竟,我們都還要為了生活努力奔波勞累呢。哪有那麼多精力,上完一天的班,回到家早就變葛優了。

這裡引入一個公式:生存餘力=生存力量-生存負載。

大致的意思是:

如果把自己比喻成遊戲人物,那麼人物是有血量的。

生存餘力,是血存量。它的高低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生存力量,是我們的血量上限,且它會定時還原。

生存負載,是我們的每個還原周期內,多次活動的耗血總量。

我們獲取知識是為了擴大我們的血量上限,但你進行了學習卻不一定能夠立桿見影提升血量上限(生存力量)。

這個時候如果你還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一次活動的耗血量)這種還是大活動,你的耗血量(生存負載)會大大增加,從而影響你的還原周期內的血餘量(生存餘力),導致影響你的生活。

絕大部分人(大部分人智商都相差不大,個別神人除外)害怕因為學習這件事情佔用太多時間,導致耗血量過高,又害怕被人說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血量上限,而顯得自己不上進。

於是,就出現書被收藏了,也就塵封了。用精神安慰法,去告訴自己已經接觸過這本書了。(知識的幻覺知乎專欄)

---------------------------------------------------------------分割線-------------------------------------------------------------------

要真正做到上進,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即在不大量提高生存負載的情況下,獲得生存力量的提升。

像《運營之光》這種操作手冊類,特別適用RIA閱讀法則(叫法不同)。將整本書的知識掌握周期拉長至半年或者1年,然後將一大本書的所有知識點的學習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小任務,定期完成小任務。半年之後,你就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會了。

舉個例子,《運營之光》里描述關於一個互聯網公司的運營路徑。假設本周的目標就是掌握這個知識點。

我一般看的邏輯是:(看一看)-(想一想)-(用一用)

看一看:理解完這個運營路徑的文字意思

想一想:我將那四個階段總結為:策略-分解-執行-反饋。這其實和PDCA工作法已經很相似了,不是嗎?

用一用:

策略:

我們公司現有產品屬於機器人領域,用戶基本上是創客類,現在的情況是主要在海外賣得特別多, 國內賣得特別少。目前我們產品銷售轉化率為50%。

分解:

我們想在12月份突破一個月100萬的銷售額。其中國內30萬,國外70萬。

現有的情況是:我們的所有社交媒體無人運營狀態;我們的店鋪目前只有淘寶和官方商城。

要想達到銷售目標的話,那麼我們則需要擴大我們淘寶店和官方商城的流量,流量數量為100萬/50%=200萬的流量。

這時候你的目標已經更明確的變成了200萬流量獲取。

將流量獲取渠道再度分解,國內有10個渠道,國外有6個渠道。

這樣我們就明確了總共16個渠道,大約平均分配至每個渠道需要在12月份帶來的流量為12萬左右。

再分解到每周,即每個渠道帶來的流量每周為3萬。

如何獲取流量呢?我們選擇了投廣告,拍惡搞視頻2種方式。

執行:

我們按上述分解的方式,在國內外16個渠道做了投廣告和拍惡搞視頻2種方式的獲取流量方法。

反饋:

3天後,投廣告的效果是轉化率偏低。是否可以嘗試用一些新的方法,或者看看最近有什麼玩法可以獲得流量的?

再次策略:

於是我們修正了方法,剛好12月有聖誕節,網路星期一和雙12。於是我們把投廣告的方式換成了打折做活動。

這樣,我基本上大致應用了2次,關於互聯網運營路徑的知識點,也加深了我的理解。

當然因為本身這個事情跟PDCA等相關的知識是同一類知識,所以相對比較簡單。

我們可以做一些知識的串聯學習。

這個過程中,其實還應用了《運營之光》的運營要掌握70%的確定,30%的不確定。

我大致說一下分解的過程中

我們將銷售目標分解到代理渠道(可出貨40萬,其中海外30萬,國內10)

零售渠道(20萬)。

我們將零售渠道的目前日常銷售情況進行分析,12月即使什麼也不做的情況下,可以產生20萬銷售額。

額外購買(40萬)

因而實際上我們的去做運營時,只需要額外完成40萬即可。

這樣任務就簡單了,對嗎?

因此,不要想著一下子把所有知識都掌握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肉要一斤一斤地長。

用這種方式,把這本書買來作為一個操作手冊,一個一個的攻破每一個思維點,不知不覺中你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分割線-------------------------------------------------------------------

當然,在使用這種方法前,個人建議先不考慮是否理解的情況下,通讀1-2遍,再看看哪些內容是值得你攻破的吧。

另外, @黃有璨最近寫文關於品牌課程的宣傳文案中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

大致意思是:

知識體系,就像書櫃。

我們要明確知道書櫃的布局,每個小格應該放哪些內容。只有呈體系化的知識,才可以在要使用的時候,快速的抽取出來。

如果書櫃長期是亂堆亂放的話,等你要穿哪件衣服的時候,可能就找不到了。


最近剛剛讀完黃有璨老師的《運營之光》,整體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話表達:以後如果有人問我如何理解運營、怎麼入門運營,我終於有本書可以推薦了。

產品和運營經常被稱為互聯網行業里的兩大玄學,市面上的產品經理五花八門,做的事情也常常七拼八湊,所謂好的產品經理往往都是成名產品的老闆和負責人,他們在用一個語系來講產品,從行業、市場、供需和人性本質來說。而另一批產品經理則是基層的,大都負責需求、負責文檔、負責流程,他們在用另一套語系,關心的是怎麼寫好文檔、怎麼讓技術開心、怎麼把老闆不靠譜的需求擋回去。

至今,對於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有太多模糊的地方。從橫向來說,產品經理到底要具備什麼、到底應該做什麼,尚沒有定論。從縱向來說,做什麼才是產品助理、什麼是產品經理,什麼又是產品總監,也沒有定論。

為什麼要說這些?因為運營幾乎是一樣的。

你是給公眾號寫文章的,你是運營;他是天天盯著數據看,提出產品需求的,他也是運營;我是要到處對接渠道,互換流量、提升用戶活躍的,我也是運營。這中間大家的工作是天壤之別,在大類里卻都是同一個職位。

另外,怎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運營總監?怎樣的人才能是 COO?運營跟產品有什麼關係?運營跟市場有什麼關係?這些同樣是存在很多爭議的未解之謎。

以上這些,都是導致產品和運營在很多人眼中是玄學的原因。

不過,我認識的很多專家和前輩,都在努力從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混亂現狀中,試圖捋出那些有邏輯、有體系的內容,也試圖把他們的經驗和知識,以結構化、條理化的形式提供給大家。像黃老師說的,「是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就會想要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他曾經接受過別人的幫助,現在也希望能幫到別人。

對於這本書,有幾點想說:

1. 運營的知識體系異常複雜,比產品複雜得多。但這本書里就很遊刃有餘,把術和道分得清楚,覆蓋到了大多數運營會遇到的場景。這個工作並不容易做;

2. 這本書在道的層面的詮釋,讓我對運營有了全新的理解。說實話,即便是在公司里對運營活動、運營方案耳濡目染,自己也創過業,但從沒想過從這樣的高度去想問題;

3. 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可操作性很強。黃老師跟很多運營導師不同,是自己真正做過很多活動、運營過很多項目,在業內得到承認的,他舉的切身案例,很有啟發;

4. 書里的大部分術方面的介紹,一方面很接地氣,另一方面也有著一定的追求。運營這種活兒,動不動就會做得很 low,能賺快錢、有快流量,但也很容易作死,比如這幾天爆出的微信刷閱讀量什麼的,都是透支信任;同時,如果太關注比較高大上的層面,也容易做不起來流量、吸引不了用戶、維護不好產品。書里講的方法,在這兩者間的平衡,做得非常好;

5. 這本書同樣適合產品經理們買來讀一讀。除了能夠了解你身邊那些運營到底都在做什麼,還能得到很多實際的啟發——書里很多知識經驗同樣適用於產品經理。例如有一句話「一個初中級運營和一個高級運營間最常見的分水嶺,也在於前者只能關注執行,後者則具備能力去完成策略制定、更長線的運營方案規劃以及運營操盤。」換成產品經理也完全適用:「一個初中級產品和一個高級產品間最常見的分水嶺,也在於前者只能關注執行,後者則具備能力去完成策略制定、更長線的產品方案規劃以及產品操盤。」

啊,感覺這廣告寫得有點硬,哈哈。雖然確實沒收到錢(可以算是只收了黃老師的簽名書),也很願意幫忙推廣一下。

作為互聯網從業者,都推薦大家買一本、看一看。


小黃書10.20到手,10.27看完,全程O嘴(驚訝)看完,看得我非常興奮。同時11月初有幸參加老黃在深圳的線下沙龍,第一次看到老黃本人。

好的,回到正題。

上一年在看完張亮的《從零開始做運營》後,一直苦苦尋覓進階版的運營指導書,指導運營思維、運營節奏等內功心法。我想,這本小黃書已經滿足了我對運營指導書的所有幻想。

小黃書是一本更注重運營思維的書。在書中,你能清晰感受到老黃對於運營事件的分析思路、節奏把握、執行細節,會被老黃強大的對用戶理解能力和分析力所震撼,同時你也能感受到老黃是一個非常熱愛運營、極度熱愛生活的人。以上這些,你能在小黃書中的一個老黃對"懂球帝"的具體分析感受到。

小黃書中的具體方法論在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我認為小黃書中的4個運營思維,是貫穿運營的整個職業生涯的。在這裡簡單說一下,建議各位買小黃書,然後多看幾遍,用心去跟老黃作思想交流。(我沒有收老黃廣告費啊!!)

1.流程化思維

優秀的運營拿到一個問題後,會回歸到流程,先把整個問題的全流程梳理出來。

2.精細化思維

必須要能夠把自己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拆解為無數細小的執行細節,並且要能夠做到對於所有的這些細小都有掌控力。

3.槓桿化思維

強調層次感。先做好某一件事,然後以此為一個核心槓桿點,撬動更多的事情和成果發生。

4.生態化思維

"做局"和"破局",搭建起產品生態。

我個人非常認同以上4點思維,深深驚訝於老黃的分析能力。

更幸運的是,在老黃的線下沙龍中,我向老黃提問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老黃的認可。問題是"黃老師,我認為分析能力和洞察力是決定一個運營的上限的,請問我們平時應該怎樣鍛煉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呢?"問題大概是這樣,想知道答案的知友請留言,我會私信你答案。

《運營之光》(小黃書),我認為這本書值得各位運營新人讀至少兩遍,帶著你的疑問和學習目的去讀,非常有代入感,就像是老師一樣手把手教你做運營。

最後,附上有璨(老黃)的簽名照,哈哈

感謝有璨對運營行業作出的貢獻,祝三節課越辦越好!

3.3計劃趕緊在深圳舉辦吧,我快等不及了@黃有璨


技術轉運營,在醫院工作,目前做了剛剛好2年。

11月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恰好是我工作以來最迷茫的一段時間:公司的新媒體、電商平台、內部流程、活動策劃執行,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人做,工作繁多又不討好,雜事特別多;由於各種因素,方案推進很困難,內部溝通不暢;唯一受歡迎的是excel能力,公司人稱「表哥」。

相信做運營的兄弟們都有過這種經歷,工作上很無力。甚至對以後的職業生涯都產生了疑問:這樣打雜下去,未來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個人感想分割線——————————

這本書我來說,就像大姚曾經說過的,「沙漠里的一口水」。從運營的職責、運營的思維體系,到運營的職業發展如何規劃,都給了我一個清晰的目標和方向。

書中具體的方法論和思維就不多說了,其他大咖們的回答都很詳細了。

個人轉化後的理解,就是兩個力:借力,執行力

執行力就不多言了。

借力,就是如何用個人的力量去推進整個項目的執行。

借力的過程,就要用到書中講的流程化、精細化、槓桿化、生態化思維。

因為個人力量有限,在梳理流程後,需要把事情拆分細節,把任務落實到人;而自己只對關鍵點負責,通過「做局」借力,把整個項目做好。

——————————合上書,開始動手————————

雙11活動不理想,按照月初計劃和每日的平均業績計算,需要想辦法做活動拉動25萬的業績。

先列出問題:

1、 要保證利潤。否則方案無法通過。

2、 為了雙11活動,廣告預算幾乎花完。只能做免費資源。

3、 業績要求較高,而且月中臨時加入活動,一線同事覺得很煩。

4、 最重要的一點,提起一線主管的積極性。

要解決這幾個往常總會出現的問題,活動才能做好。

否則依然像以往一樣,活動缺乏響應,只是一張紙。

然後開始想法「借力」,讓活動可以落地。

1、 先解決資源問題

  想到的是三方協作模式。

  首先給合作的app負責人溝通,希望聯合做一場直播活動。我方可以提供醫生和一次較高端的護膚儀器治療,一起給貴司出一個優質內容。

  然後給廠家銷售溝通,當天是11月15日,打算在11月24、25日做2天閉館活動,申請使用儀器。我方打算聯合某app一起推廣貴廠的儀器項目,希望在11月20日免費使用貴廠儀器1次。

  簡單說,就是借用合作方的力量,資源置換。

  我理解為書中的生態化思維,就是「做局」和「破局」。

2、解決內部推進問題

  先與一線的主管們溝通,希望幫他們完成本月的業績。獲得主管的支持。

  與財務溝通,預估活動需要完成的金額,確定項目售價,給每個部門設定指標,分配到人。

  為了避免任務重出現消極情緒,活動設定日常的5倍提成。

  調動所有一線同事的積極性,也是借力的一種。

  我理解為流程化思維。這裡做成模版,以後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完善改進細節。

3、 編寫活動方案

  這個大家做運營都擅長。包產到戶,每日彙報數據。

  我理解為精細化思維,拆解掌控細節。

4、 方案拿給領導審批

  這裡主要是個人小心思,審批後,借力領導。就不需要自己擔主要責任了。

活動預熱時,由於直播帶來的效果很好,活動從2天延長到4天。

而整個活動,宣傳渠道利用的合作APP,設備租用的合作廠家,並沒有造成太多實際成本。

最終超額完成活動預期,達到40萬。也順利完成當月計劃。

從結果看是滿意的。

當然,我做的工作,比諸位老師的大項目運營,體量上差別很大,流程和細節把控要簡單很多。

但是這種注重細節、把控全局、思考全面的工作方式應該是相通的。而且不僅僅是運營工作,對於所有方面都適用。

相信經過學習,是走在正確的路上了。


無任何利益相關,很想向每位運營新人推薦《運營之光》這本書。

一直以來,很多運營同學都特別迷茫,覺得自己總在打雜,找不到工作的價值。這種狀態,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個人來說,都是很糟糕的。

感謝老司機黃有璨勇猛地扛起了解救迷茫運營青年這口大鍋。

黃有璨確實有資格來寫,他歷任第九課堂COO,新浪微米COO助理,周伯通招聘運營合伙人,是「三節課」發起人,從事互聯網運營工作已近十年,既懂運營新人的迷茫,也懂好運營的成長路徑。

寫書通常不是一件性價比很高的事,這本書是迄今為止豆瓣評分最高的運營類圖書(8.6分),還獲評了豆瓣2016年度十大「商業經管類」書籍,想來也算對得起作者的努力了。

《運營之光》成書30多萬字,信息量很大。如果把它視作一門修鍊運營技藝的武學秘笈,大概是這樣的結構:開篇講運營該具備的內功心法,第二篇講行走江湖必須修鍊的核心技能,這兩部分是基礎篇。第三篇是提高篇,關於如何構建一款產品的運營體系。第四篇結合自己的十年從業路,講了運營高手的成長路徑。

可能受限於經驗不足,第三篇我看著不太有感覺,重點分享下其他幾部分的收穫。

大牛運營有哪些普通運營沒有的思維方式?

黃有璨認為,一個優秀的運營,應該內功心法和武功招數兼備。如果說運營硬技能則是武功招數,運營思維就是內功心法。

那麼,優秀的大牛運營都有哪些與普通人不同的特定思維方式?

一是流程化思維。

「一個優秀的運營和一個普通人之間會存在的一個核心差別,就是優秀的運營拿到一個問題後,會先回歸到流程,先把整個問題的全流程梳理出來,然後,再從流程中去尋找潛在解決方案。而對普通人來說,則更可能會直接拍腦袋給出解決方案。」

「對一個優秀的運營來說,拿到某個具體的問題後,一定會遵循以下這樣3個步驟來思考和解決問題: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標和結果;1.梳理清楚,這個問題從起始到結束的全流程是怎樣的,會經歷哪些主要的環節;3.在每一個環節上,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給用戶創造一些不同的體驗,以有助於我們最終達成期望實現的結果。」

我覺得我很多時候就是拍腦袋給解決方案那種,這樣很多時候工作做不到極致,只是靈光一閃,閃錯了或者閃得不全就很耽誤事兒。

流程化思維其實對應的是運營應該具備的兩個意識:目標導向意識和效率意識。

目標導向意識是指,拿到具體的問題後,運營應該始終關注自己的目標。效率意識則是指,要不斷通過思考、判斷和執行,找到投入產出比較優的路徑和方法,來達成你想要的結果。

優秀的運營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標和更容易有所產出的地方,才會開始投入執行。

二是槓桿化思維。

槓桿化思維,強調的是運營的層次感,以及如何借力。

「很多時候運營在做的事,就像是攢一個「局」。即,設計或假想出來一個最終可以拉動N多人一起參於一起玩一起High的事情,並一步步去讓這個事情從假想變得落地。

但,無論局大局小,組局成功的關鍵,總是在於你要能夠一一界定清楚,局內各方的價值供給關係,並在其中穿針引線,優先引入某種較為稀缺的價值,從而逐步讓各方間的價值供給關係從最初的假想一點點變為確立。

一個優秀的運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這個至關重要的破局點,並傾盡一切使其成立。

這裡作者舉了辦會的例子,很多時候舉辦會議,找到核心KOL參加,其他參與者自動就來了。而如何讓每個KOL願意參加,則需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來單獨溝通。

三是精細化思維。

「做運營做久了,你真的會發現,一個優秀的運營,很多時候真的是通過大量的細節和瑣碎事務,最後堆砌出了一個神奇的產出。」

精細化思維,就是:「你必須要能夠吧自己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拆解成無數細小的執行細節,並且能夠做到對於所有的這些小細節都有掌控力。」

書中舉了一個很牛的微博運營同學的例子(三四個月粉絲十幾萬),工作表格之詳盡,讓人嘆為觀止。

我想,有了精細化思維,將目標落實為細小的行動,更容易提高執行力。

四是生態化思維。

可能受經驗所限,這裡我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我理解的,作者想講的「生態」,是指在宏觀上搭建起一款產品的良性運營循環。

黃有璨認為,「能否搭建起來生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能夠梳理清楚並理解一個生態間的各種價值關係,或者說,腦子裡要有一些生態的概念和模型。」

作者以「美麗說」為例,進行了解釋。上圖中,圍繞著超級達人、活躍用戶和需求大眾之間,就存在著很緊密的價值相互提供關係,而當所有的這些關係都被打通串聯起來了之後,這個用戶生態也就形成了。

以我理解,對一般的運營來講,前三種思維具備或許已經很不錯了,而對想要獨當一面的運營來說(尤其是高級運營經理和運營總監),則必須具備生態化思維。

總結一下這四點,就是說,優秀的運營,需要了解一個產品最佳狀態時候,其運營生態是什麼樣子的。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候,則能夠以目標為導向,分解具體運營活動的各個流程,找出最核心的地方,盡全力先實現核心環節。同時判斷全流程中哪些可以優化,並將優化細化為具體的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根據數據反饋,不斷調整和優化解決方案,以實現最終結果。

一個優秀的運營,需要具備哪些核心技能?

「一個特別特別靠譜的運營在著手解決問題開展工作的時候,會儘力讓70%以上的事情變得對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確定,而一個靠譜程度還沒那麼高的運營,則有可能正好相反——他會把70%的事情付諸於不確定。」

要做到70%的確定,離不開運營技能的熟練運用。

書里介紹了好多技能,包括數據分析、活動策劃、用戶互動維繫、文案撰寫、內容包裝生產、社區/社群運營等。我自己對文案撰寫、內容包裝生產這部分最感興趣。

三節課出品過很多爆文,文案撰寫和內容生產是強項,書中基本以三節課為案例,分析了三節課的內容體系是如何構建起來的,很有借鑒意義。

三節課是怎樣確立自己內容的定位和調性的?

定位和調性其實要求我們給自己的內容找到顯著的不同和差異。三節課的定位,是只關注產品與運營的、有溫度的微信公眾號。

調性相對是比較虛的,所以「最好先從你的內容背後提煉出來一些稜角分明的標籤,再用一系列具體、切實的行為動作去支撐起這些標籤」。根據三節課的內容,它們的調性主要是原創、有案例、有態度,其中內容的案例特色特別鮮明。

定位確立後,如何關注內容的持續生產、組織和包裝、流通?

關於內容的生產規劃,三節課堅持常規內容保底、爆款內容重點突破。在內容供應上,則採取拆分生產任務等方式保證按時生產。

如何寫出好的、用戶愛看愛傳播的單篇內容?

三節課常出爆款,文章的選選題角度和題目選取方式往往很吸引人。主要包括對知名產品的吐槽,對經典案例、對象的深度解析,熱點運營事件的差異化解讀、顛覆用戶認知的觀點等。

摘取部分案例:

《據說這個產品的上線是阿里和騰訊合併的開始》

《新世相「4小時逃離」北上廣的運營復盤》

《獨角獸是怎樣煉成的——最深度完整的滴滴出行成長路徑分析》

《Papi醬2200萬拍賣會的始末思考,羅振宇的造勢與做局》

…………

在文章具體寫作上,堅持「好的內容都該有自己的主線」「邏輯較複雜的內容盡量用圖文或圖表展示」「生僻描述或概念需要大量細節和事實型描述來鋪墊」等基本原則。

在流通上,根據知乎等不同平台的調性,對文章進行定向分發。

運營同學可以如何制定自己的運營成長路徑?

黃有璨曾是「周伯通招聘」的運營合伙人,熟悉企業對優秀運營的需求;創立三節課後也邀請過很多運營大咖講課,那麼他眼裡的頂級運營是什麼樣的人?

我總結了下,基本要滿足這些要求:

(1)熟悉各類運營手段

(2)有過複雜度高的運營項目操盤經驗

(3)能夠理解產品不同階段的運營側重點

(4)能理解不同業務類型、商業模式的產品運營上的核心突破口

*(5)可以結合產品形態和核心業務搭建順暢運轉的運營體系

(6)能夠建立起運營方對用戶群體的相對影響力和控制力

這些內容書中均有一些介紹,但是知易行難,還是需要在實踐中多多學習。

我們都很關注成為一個這樣的頂級運營,通常需要怎樣的成長路徑,作者提了一個看起來比較接地氣的建議。

(1)找到支點立足

(2)在某件事上超過80%的人

(3)在更有挑戰的環境中,看清運營的全貌

(4)橫向了解更多行業或縱深發展

(5)全面提升對行業和商業的理解

這裡,黃老師還分享了自己通過寫作提高自己運營能力的例子。黃老師建議大家將自己放到挑戰性的環境中,有疑惑時候向高手討教或者自己思考,記錄啟發並將啟發化為實踐來檢驗,在實踐有產出時轉化為文字分享。

我自己覺得這是個不錯的路子,寫作可以幫助理清思路,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都可以記錄下來。

最後,總結一下

這本書的優點主要是:

(1)既有運營思維,又有運營技能,可以幫助運營新人全面了解運營是什麼,怎麼做好。

(2)作者熟識運營大咖、企業招聘人才多,對運營人的職場成長進行了接地氣的指導。

(3)行文風格十分個性化,不枯燥,穿插很多經典案例,可讀性很高。

不足(可能略吹毛求呲):

(1)有些重要的地方有的說了不止三遍,略啰嗦。

(2)案例部分偏用戶運營,偏微信公眾號運營,平台類產品運營尤其是千萬級以上產品的運營案例較少。

(3)結構上,有些內容有交雜重合之處,圖書的結構不是特別清楚。

總得來說,優點和缺點八二開吧,非常推薦,尤其是推薦運營新人看,相信你看了以後,迷茫會減少至少一半!

@黃有璨,以上說得不好的地方請指正,期待續作。

題外話:

這篇文章是作為運營的衚衕學,第一次寫書評,真是萬事開頭難。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Xjs-JxnE3ESjrV1E925M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下本書會看張亮的《從零開始學運營》,期待與你分享。

附《運營之光》思維導圖


嗯,一本誠意之作,更多地是給了運營人一份信心。運營,在於道,非術也。

在這個寫作門檻減低、粗製濫造、套路滿滿的年代,我並不太熱衷看新書,絕大多數時候逃不出互聯網概念炒作、表演的噱頭,能遇到帶有驚喜的良心之作,純屬難得。

其實互聯網產品的概念要比運營早熟得多,一度藉助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喬布斯傳》的風,產品經理成為互聯網求職中很熱門的崗位,關於產品經理方法論的書也有很多。相反,同樣跟產品策劃發揮著重要作用的運營,就沒有那麼幸運。「運營就是打雜」,一度成為運營者的自嘲,顯然這種偏見跟互聯網的發展進程有關,老黃在他的新書就是這樣一個顛覆的觀點開篇:為什麼我覺得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將是運營驅動的?在他看來,互聯網從最早期的概念驅動,過渡到移動互聯網的產品驅動,接下來是運營驅動以主。他在知乎上發起的產品汪和運營貓華山論劍,「作為一個互聯網人,在未來 5 年內你覺得做產品更有前途還是做運營更有前途?」也很有看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知乎上看下。

再看它的副標題,運營方法論和自白。如果是方法論的書,我覺得張亮的那本《從零開始做運營》也算是不錯的。在我看來,老黃的這本書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他在把運營的「術」寫得很透徹的同時,更是 把運營的「道」融進去了。術即方法論,道為本質,為思想層。以道統術,以術得道。此外,還雜夾著他個人的世界觀,文字里有他的調。在他的自白裡面,帶有一種信仰在裡頭,正是這些是給了正在迷茫的運營人一種信心。相信。

作為運營界的大咖,難得可貴的是,他用的最多的詞是聊聊,並沒有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很接地氣。

下面簡單列下這本書的大綱,和一些自己感興趣部分的不完全筆記。

大綱:運營是什麼,運營與市場、產品的區別與聯繫;運營之光,涵蓋運營人的競爭力與信仰,思維,工作方法;運營的宏觀規律;運營人的職業發展規劃;運營人的自省與思考。

不完全筆記:

四個運營思維

1、流程化思維:界定目標,根據目標梳理整個流程與環節,然後在每個環節上進行操盤。

2、精細化思維:把自己關注的大問題拆解為無數細小的執行細節,同時自己對這些細節要有掌控力。

3、槓桿化思維:以小搏大。

4、生態化思維:搭建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

參與感的八個指導原則

1、物質激勵

2、概率事件:僥倖心理

3、營造稀缺感

4、激發競爭意識

5、賦予用戶炫耀的可能性

6、營造強烈情緒與認同感

7、通過比較營造超值感

運營的客觀規律

1、帶著短視的線性思維投入運營工作中,往往很難做好運營。

2、一款產品在早期(核心用戶價值沒有明確)過於關注用戶增長,往往反而會加速其死亡。

3、早期的產品運營,要圍繞「口碑」展開。

產品在不同階段的運營重點

1、探索期產品

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大量用戶,而是為將來能夠服務好大量用戶做好一切必要的準備

手段:

一、挑用戶,典型用戶。

二、邀請圈子的KOL。

三、對種子用戶額外關注。

2、快速增長期產品

目的:以一切可見的手段和資源,儘可能迅速佔領市場。

手段:

一、推廣層的建設

二、製造話題,增加曝光

三、培養用戶習慣

四、面向用戶的運營從粗放到精細

3、成熟穩定期產品

目的:提高用戶活躍度,商業變現路徑。

手段:

一、樹立品牌形象

二、大量面對特定用戶開展周期且相對固定的活動

三、圍繞收入的運營

4、衰退期產品

目的:老用戶的維繫以及用戶的轉移。

運營路徑的規劃:不同業務類型的產品運營方法不一併,但都可以從三個維度去評估,分別為商業邏輯、典型用戶頻次、產品中用戶的關係。

社區社群運營路徑

一、創建與初始化,定位

二、信任感與價值確定

三、社區的去中心化

四、社區自生長

UGC優質內容如何被生產

一、內容初始化

二、少量用戶加入生產

三、內容生產者的激勵

四、更多新用戶加入生產

PGC優質內容如何可以持續被生產出來:基本款+爆款

一個好的運營應該具備的條件

一、基礎素質和思維方式:目標導向意識、效率意識

二、至少一項拿得出手的、能直接帶來產出的運營硬技能。

其他

一個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道,非術也。

回報後置理論:要思考先給用戶提供什麼,而不是我這樣做能給我帶來什麼回報。

運營的做局與破局,找到影響全局的那個破局點。

好的運營一定不會一直在消費用戶價值。

精益運營:找出最核心的不確定因素以及用最低的成本儘可能去搭建一個真實的用戶應用場景,並且去驗證這個場景下的用戶行為是否符合預期。

運營是套路?如何與你的用戶成為彼此可依賴可依靠的朋友。推動與觸動,兩種不一樣的運營方式。

------------------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精髓,我可能說的是:運營,是道,非術也。跳出運營,生活中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方法論,只要在這個行業里混上一兩年,誰都會懂。但是,顯然,道更為重要。或者說,思維方式很重要,信仰很重要。


雖然沒有什麼成績,但做產品也很多年了。近兩年因為創業,開始負責運營這塊。最近看完黃老師的《運營之光》,對於裡面的東西感觸頗深。

一是. 運營和產品的界限在某些方面是挺模糊的,例如在數據分析這塊其實做產品和運營的都會需要接觸,根據數據結果去驅動優化,這可以說是一個產品人的事也可以說是一個運營人的事。

二是道,我的理解是思維,悶著頭趕路不如停下來思考為什麼要做件事,在鍛煉運營方法的同時,要多往深的層面去想。

三是價值觀這方面的。始終要站在給用戶帶來價值的角度去思考,誘導的內容可能會帶來短暫的成績,但是良好的價值觀才利於長遠。(這其實不僅僅是運營應該堅持的,簡直就曾經是產品經理的終極理念)

市面上其實關於方法論的書已經不少了,但是對於我來說,有上面幾點就很值得向別人推薦。


看了大家的回答,剛天貓買了一本,不知道對電商運營網站運營有沒有指導作用,期待。


初讀時覺得興奮

讀完一半覺得雞湯

讀到最後發現噱頭大過內容

我需要的是一本更為沉靜,更為專業的書。

不是充滿套路的文案。

也許有一天,最受歡迎的文案標題不應該是

充滿套路和數字的。

平鋪直敘的幾句話,就能直指人心。

這才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至於所有可套路的技巧

慢慢都會被人工智慧所替代了。

所以真正有才,並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沒,沉下心精耕的人,遲早會有所收穫。

而滿滿都是套路的書籍和銷售方式,服務技巧,都會被大浪淘沙,逐漸湮沒。

這也符合心理學的邏輯,套路用了三次,就似乎和狼來了沒什麼差異。

我才發現無論是名人,還是親歷者的評論或者感言。

都不能全信,主觀的評價太容易影響我們的客觀判斷。

以最後一句話結尾:但願我對身邊的事物都保有清醒的判斷力 才不至於在時勢巨變中 失去方向 。

也惟願我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精細耕耘 越真實 越純粹 越不套路 越無法模仿 便無可替代。


關注黃老師很早了,是從他的文章開始。可以說,我的運營sense是看黃老師的文章養成的——之前以為運營是門藝術,後來發現運營是門科學。黃老師的文字有種魅力,帶你從一個表面現象/活動/事件入手,層層深入,一氣呵成讀完,發現自己已然到達另一個境界。

小黃書還沒出,就一直盼著,上市馬上入手一本,現在已經看了大部分。如果有運營喵跟我一樣,相比理論知識,更注重方法論,特別是凡事喜歡追求「深度」,那你一定會愛上這本書。

p.s.我真的不是托,但黃老師人真的很nice,參加「三次元」活動,黃老師一直都在靦腆的笑~


公司的同事在《運營之光》這本書第一批預售的時候就預定了,上幾個禮拜拿到了真書,用了2天看完,對目前的運營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路途都做了詳細的闡述,裡面也有很多關於一些運營的方法論比較實在實用,不過如果你是一個關注三節課以及老黃的運營人,書中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前三節課或者老黃之前在一些平台上發不過的內容,只不過比起前面的稍作改動以及更豐富了。

我相信,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運營驅動的互聯網世界是很快到來的,加上有更多的互聯網運營人的努力,運營的曙光將會綻放在每個運營人的身上。


京東買的,說9月25日後才發貨,我可是在三節課9月9日第一次推送時點進去就付款了,都不帶再看第二遍的,後知後覺發現自己竟然已經為「內容商業」以汲取者的身份做出了一份貢獻。

我覺得我買的原因可能有這幾點:

1. 我看過一篇黃老師的文章,那篇主要是寫他自身從事八年互聯網的經歷和感受,看到令我如痴如醉的跪舔。

2.知乎在我心中的形象是一個高質量的問題百科,在尋求解決運營的問題時,能常常看到黃老師的名字,包括在網上閑逛也是,於是一次次的加深了我對黃老師的品牌印象。

3.書皮顏色與天蠍本性很符合……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在運營部門的數據分析從業者,以及一個半調子的寫作的人,這本書啟發我很大,尤其是重點推薦第四章,論運營的一些宏觀規律和邏輯,提到的不同階段的運營重點,和不同頻次產品的針對性運營策略。

具體的評價如下

1能幫做數據的更好與運營溝通

對於搞數據分析的人,往往被要求要對業務有很深刻的理解。然而市面上基本沒有教怎麼讓一個腦子裡有各種工具模型數據的人去了解業務的詳細方法,所以這段學習業務的過程往往是艱辛痛苦而且迷茫的。而運營之光這本書珍貴之處在於,它基本以一個運營人員的角度,詳細概括了市面上大多數產品的運營之道,講述業務人員在運營(或營銷或客戶關係維護)過程中所遇到的苦惱,以及關注的細節。所以對我而言,閱讀這一本書,尤其是讀完運營的各種苦惱,再經過第四章的思維擴散(通過分析不同產品的特徵目的,決定運營的方法),我比以前更加理解我的同事,和我同事面對的客戶的心態,能夠更加感同身受,彼此之間的溝通成本降低,而不是總是提出一切對他們來說「似曾相識」「難以執行」的分析方案。

從這一點來說,我感覺我比以前更貼業務地氣了,擺脫了曾經過於以技術為尊的思考,更關註解決一整塊的業務問題而不是解決某部分的技術問題,更多考慮人和行業的因素。這一點一定程度上給我帶來了職業瓶頸上的一些突破,解決了困擾我很久的關於數據分析無法落地或者沒有影響力的很多問題

2 能提升自己的邏輯性,和行業視野

黃老師在書里展現的邏輯性非常值得學習。包括書本身章節的劃分,包括在列舉例子時面面俱到,多層次思考,包括對不同行業不同運營階段,特定情況特定分析特定解讀,以及包括對熱點(如簡書活動)的解剖分析等。基本上每次回顧都會發現老師在某些內容上的取捨和思考,信息量很大,跟經典的營銷課本相比,又與互聯網,實際比較相切,更能夠代入思考。

至少對我來說,看前和看後,改變了我看新聞看行業動態以及看公司內部運營情況的視野。還有就是改變了自己對於寫作的一部分看法和技巧吧

至於其他的,如裡面傳授的一些快速成長的經驗,和積極面對問題的態度,還有真誠交流等,其實是黃老師和三節課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感覺整本書寫的挺真的,只有真誠才能打動人啊,更別論這個真誠還是非常積極向上的真誠

最後再說一句謝謝!謝謝寫作這本書!


八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讓黃有璨對運營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這本書是他階段性的總結。

我個人覺得收穫很多,看後憑藉印象總結了一些,不一定對,但用自己的話語表述出來的,才算是自己的收穫。

黃有璨經歷
美國一家KOL專欄撰寫平台http://about.com 任職
2012年和小馬宋等人一起創辦第九課堂並擔任運營總監
到新浪微米任運營總監助理
以合伙人的身份發起三節課,並擔任周伯通半年顧問,後全職投入三節課

運營是什麼?

黃有璨認為運營要做的是兩件事情:

1.想法設法的讓用戶接觸到產品併產生購買行為

2.通過一些列的方式保持用戶與產品之間的黏性,維護好用戶與產品的關係。

運營將越來越重要?

黃有璨認為運營人才在互聯網公司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原因有二:

  1. 目前互聯網產品及用戶交互都已經非常的成熟,有一定的設計規範,大多數的互聯網產品誕生之時可以直接取來用,因此好的產品經理已經沒有那麼的重要;
  2. 既然在產品門檻大家都差不多了,那麼互聯網公司比拼的就是運營能力了。

運營需要什麼樣的意識?

定義也即目標,如何達到這樣的目標,黃有璨認為運營應有兩種意識(或者說方法論)

1.任務拆解及流程規劃意識

即將一個目標值拆分成單個的小目標,然後分別就各個小目標進行SWOT分析並制定策略,集中優勢兵力予以達成,小目標的完成即整體目標的達成。

2.投資回報比意識

運營的任務操作行為都需要有收益比意識,這樣在運營行為的分配上才會有所取捨。

同時,通過對MVP的數據分析才知道運營行為是否有效。

運營如何具體落地?

有了目標,有了方法論,那麼便是具體的落地執行策略

基於此,黃有璨按照活動運營、內容運營以及用戶運營等分類

並分別予以舉例說明,讓你知道原來有這樣的一個套路可以用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內容運營方面,黃有璨提出了長短線這一概念

  • 短線即一篇文章短時間內能觸及到儘可能多的用戶,實現方法有追熱點或標題黨.
  • 長線即運營本身的定位或者說調性,即產品要在用戶心目中的定位,調性的確定能獲取用戶心智,長期來看是降低獲客成本的方式。因此內容運營要注重長短線的問題。

這一觀點應該值得很多公眾號運營者的注意,不要圖一時閱讀量的爽,而忽略了運營的長期目的。

更多具體操作指南,建議詳讀書籍。

沒有什麼能輕易將人打動,除了有策略的真誠。

黃有璨雖然認為運營有一定的套路,但更多的是掌握經驗後對用戶的真誠

他提出運營的兩個理念我覺得蠻有意思:

第一個是推動,即通過各種方式推著用戶達到你想要的運營目標,典型的行為是關注微信公眾號後可投票等等

第二個是觸動,即讓用戶與你產生情感共鳴,獲得用戶的價值觀認可,在此基礎上產生購買等轉化。

天天講情懷的人都在忙著忽悠人,而真正講情懷的人都在忙著做事情。

看完這本書,覺得黃有璨應該是第二種人。


先提醒大家這種問題不要看非匿名的答案,多為捧!

認識作者,看過很多他的文章和觀點,客觀的說下。

運營是一個看天吃飯看地幹活需人捧場的活計,可以說是一個工種,也可以說是一個領域,甚至是一種方法論。現在很多運營都是指的移動互聯網的運營,因為互聯網的工具屬性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尤為明顯。而移動互聯網的運營又包括應用市場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基於產品的數據運營及廣告投放,這些都屬於運營範疇之內,所以,想寫好一本有關運營的書殊為不易,要懂得多想得多還要幹得多,最後還得是幹得多。因為做過運營的人都知道,紙上談兵的大有人在卻又絕對能說出花來,應付大多場合都是綽綽有餘,但是真到實際運作的時候絕對毫無頭緒。因為運營存在偶然性,存在唯一性,存在運氣。而很多人把運氣歸結為方法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事後諸葛亮馬後炮。

這本書應該是黃先生平時寫的東西總結到了一起,裝訂成冊。所以,在書里看到很多熟悉的文字。那這本書作為一個不知道什麼是運營的人懵懂的了解下運營到底是啥東東,我覺得倒是可以參考一下下,但不能盡信。就好比,一個不會駕駛的人可以去遊樂場玩玩碰碰車找找感覺。

但是,不要把這本書當做工具書。

重要的是,其實黃自己的運營職業生涯中都沒成功案例,居然教別人,可笑了些。

工作忙,寫到這。


剛看完這本書,想說的是這本書不僅適合運營看,強烈建議公司老闆們也看看,尤其打算創業的,對於思路很有啟發。

來說說優點和缺點:

優點:作者近10年的親身經歷,也就是實戰經驗,其中思維層面以及大局觀、設局和破局講的尤其贊。就像作者所說的目前從事運營工作的大部分都不知道運營是做什麼的,本書可以系統的回答。作者很有誠意。

缺點:語言不夠簡練,有的意思一句話可以表達清楚,缺用幾個詞語堆砌出來,還有排版,可能我有強迫症。書中講了各種運營的工作種類,但是現在的運營工作範圍太大,作者的觀點也只能在書中列出的範圍內適用,超出作者認知範圍內的的無解,例如:現在移動互聯網公司基本靠廣告盈利,而廣告運營就沒有講到,像這種還有很多。關於三節課的廣告太多,用作者的意思來說就是這本書本身就是「三節課」的轉化型文案,讀者看完也許就奔著去上課了。

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在word中記的,現在都粘過來,想提前對書中內容做一了解的可以看看。

——————————————————————————————————————————

自序:

1. 一切運營手段無非兩個導向:

  • 拉新、引流、和轉化
  • 用戶維繫

2. 是什麼曾經拯救過你的,你最好用它來更好的拯救這個世界。

3. 對於一個運營人來說,要是認知和思維意識都還沒有跟上,

直接蹦著方法和技巧去,那你很快可能就走火入魔。

4. 三種不同維度和層次的運營:

5. 微觀的運營具體的運營手段,做好一個活動、寫好一篇推廣文案、做好一次推廣投放、管理好一個用戶群

6. 宏觀的運營:N多具體的運營手段,具體被如何串聯和組織起來,以便更好的作用於一款產品

7. 作為一種藝術而存在的運營除了面向數據和指標之外,運營的另一大導向,是要面向用戶,我們需要控制用戶的預期,需要建立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繫,還需要不斷去加深和鞏固類似的 情感聯繫,不斷的打斷用戶和被用戶打斷(所謂的用戶7建立起來的)。

引言

在如今的互聯網世界,很多產品的體驗和業務流程,可能都會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差異不大。

01:

1. 互聯網的三個階段概念驅動時代、產品驅動時代、運營驅動時代。

2. 對於重服務的產品,運營的重要性大於產品的。

3. 產品經理:一個產品從設計到上線再到功能的反覆迭代打磨的過程

4. 好的運營:至少3~5年的工作經驗,熟悉內容、用戶、活動等各個模塊的運營,熟悉各類產品的形態,有能力通過各種運營手段的組合拉升一個產品大部分的主要數據,同時還可以做到跟產品間的溝通無障礙,甚至可以出一些簡單的產品方案。

5. 運營的最大樂趣:你在創造一個小世界,並令人在其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能夠以自己為槓桿去撬動起來成千上萬人的愉悅和滿足。

6. 唯有愛和用戶不可辜負。

第一章:運營是什麼

1. 四大運營職能劃分: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產品運營。

ü 內容運營:圍繞著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搭建起來一個良性的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內容相關的數據,如:內容數據、內容瀏覽量、內容互動數、內容傳播數等等。

ü 用戶運營:核心是圍繞著新增---留存----活躍----傳播以及用戶之間的價值供給關係建立起來一個良性的循環,持續提升跟用戶有關的數據

ü 活動運營: 圍繞活動的策劃、資源確認、宣傳推廣、效果評估做好全流程的項目推進、進度管理、執行落地

ü 產品運營:通過一系列運營手段(比如活動策劃、內外部資源拓展和對接、優化產品方案、內容組織等)去拉伸某個產品的特定數據,如裝機量、註冊量、用戶訪問深度、用戶訪問頻次、)

2. 其他一些特別的互聯網運營崗位:

新媒體運營、APP商店推廣運營、SEO/SEM運營、廣告投放運營/流量運營、淘寶店鋪運營、編輯、QQ群,小組運營、其他運營。

3. 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產品的區別:除了設計驅動的產品功能和體驗,用戶參與也是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傳統產品的價值=功能+體驗

5. 互聯網產品的價值=功能+體驗+用戶參與價值。

6. 運營和「推廣」「銷售」不同,更有一種「養」的感覺,通過你的一系列行為為一款產品添加了更多的價值,並令其可以面向用戶良性運轉起來。

7. 運營是什麼?

ü 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讓一款產品或一個事物能夠良心運轉

ü 任何一項業務存在3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產品、用戶、運營。

ü 所謂運營就是幫助產品和用戶之間更好地建立起來關係,我們所需要使用的一切手段。

運營手段劃分:

ü 拉新、引流、轉換:第三方渠道推廣、病毒營銷、活動、新媒體、廣告投放、品牌傳播。

ü 用戶維繫:客服、用戶體系建設、用戶激活、用戶召回、運營機制設計、活動。

8. 運營工作流程:

9. 傳統行業從產品到用戶的過程:

10. 互聯網產品的流程則如下:

為了連接產品和用戶,你可能會使用一切手段。

11. 產品和運營的關係:

運營思路

產品 運營

迭代

第二章 運營之

1:想要做好運營,需要:

1) 一些必備的基礎素質和思維方式、工作習慣(投入產出比意識、流程化精細化意識、回報後置意識。)

2) 至少一項可以拿得出手、能直接帶來產出的運營硬技能。(文案、內容包裝生產、活動策劃、用戶互動維繫、數據分析策略制定等。)

2:目標導向意識和效率意識

3) 在客服這個環節通過自己設計一套有趣的表情,做了一堆搞笑圖之類的冷不丁在網上形成了小几萬傳播。

4) 初級選手和高級選手的顯著區別是,初級只會被動做事情,或者在方向不明的情況下靠拍腦袋去行動,但是高級選手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標和更容易有所產出的地方,才會開始行動。

3:在過去某些時候的付出和積攢下來的用戶許可,總會在某個你意想不到的時刻迎來突然的爆發,反哺到你身上為你帶來出乎意料的巨大價值。

4:回報後置:專註於給用戶創造價值,並相信,當你創造的價值足夠多的時候,用戶一定會願意給予你無條件的認可和回報,有時會超出你的預期。

5:在複雜不確定的環境下做好運營的基本理念

1) 在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時候,往往存在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他可能會成為整件事情可以順暢發生的核心前提。

2) 在一個不確定的事情或假設面前,運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來一個真實的用戶應用場景,並去驗證在這個場景下,用戶是否會真的產生你所預期的行為 。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帶著這種「找出最核心的不確定要素」和」先以最小的成本搭建起來一個真實的應用場景「思維去工作,很多時候可以剩下巨大的成本。

6:做局和破局

這個意識,不止適用於運營工作,還有比如找工作和追女票。

7:做運營的3個底層工作方法:

1) 讓自己擁有對於新鮮事物的高度敏感---追熱點和借勢。

2) 讓自己擁有對於用戶的洞察---深入群眾

3) 學會更有打動力和說服力的表達。----加入你需要短時間內獲取對方的注意力,需要先拋出一個讓對方大吃一驚、膛目結舌或十分好奇的觀點,瞬間擊中對方

8:四個關鍵的運營思維

1) 流程化思維

例如一場活動:

2) 精細化思維:你必須要能夠把自己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拆解為無數細小的執行細節,並且要能夠做到對於所有這些小細節都擁有掌控力。

3) 槓桿化思維:先服務好一小群種子用戶。

4) 生態化思維: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為價值、和諧共存、共同驅動其發展和生長的一個大環境。

第三章 運營的一些核心技能工作方法

一個特別靠譜的運營在著手解決問題開展工作的時候,會儘力讓70%以上的事情變得對自己是可控的,只留下30%不確定。

3.1:如何才能找到掌控運營指標的感覺

1. 如何才能讓事情對自己更加可控:把圍繞著一個大目標的所有工作任務都拆分到極細、極具體。

例如:銷售額=活動流量*付費率*ARPU值(客單價)

2. 當拿到一個運營指標的時候,都應該遵循如下幾個步驟進行思考:

1) 你需要界定一下這個指標是由哪些分支指標或哪些要素構成,把目標指標和這些要素間的關係界定出來,最好變成一個公式的樣子。

2) 這些被你提煉出來的分支指標或要素是否還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間?

3) 具體來思考,如果要提升某個分支指標,我們需要將其拆分和落實為哪些具體的運營手段。

3.2:運營必須具備的數據分析方法和意識

1. 在回答問題時喜歡用「起因-經過-結果」 「案例-問題-分析原因-解決辦法」 ,框架不是為了約束思想,而是用來整理思路。

1) 方法:嘗試在所有可能會經歷的相關場景都持續強制自己使用相應框架進行思考和表達,這樣持續幾個月,通常會有些效果的。

2) 《思考的藝術》《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方法》《創新者的思考》《學會提問》

2. 維度和度量:

1) 網站的UV是一個數據指標(度量),而我們看待它的時候可以型日期的維度去看,以便評價一周或一個月那幾天流量偏高或偏低,是否存在規律。

2) 作為一名運營人員,應該對每一個關鍵性的用戶行為都定期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分析,做到對每一個關鍵用戶行為的用戶習慣和當前產品指標中的問題點瞭然於胸。

3) 很多產品往往都是20%的重點用戶給改產品帶來80%的價值。

3.3關於內容的運營

必須明確內容的邊界(如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並給你的內容打上風格化的標籤。------定位和調性

可以在用戶心目中牢牢佔據一個位置,並進而大大降低你以後要去建立用戶認知的成本。

1.

a) 必須給自己的內容調性找到顯著的不同和差異所在,人們記住一個東西永遠是因為他的不同。---只關注,,,,

b) 「調性」這個詞落到實處,要找到具體的發力點---原創、有實例、有態度、有情趣、有溫度。

2. 內容運營有3個點要關註:內容生產、內容的組織包裝、流通

3. 內容生產:

1) 好的內容往往都是有自己主線的,

2) 在一篇內容中邏輯教複雜、需要對比、需要傳遞某種特別感覺的部分,盡量用圖標表達出來。

3) 圍繞用戶的感知進行表達和敘述,所以生僻的內容,需要通過大量事實來做好鋪墊和引導。

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型的內容生產

1. 典型的:知乎

2. 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實現:

1) 產品和文案的各種層面加強引導

2) 不斷製造話題,藉助話題引發用戶參與的意願

3) 「造典型、樹標杆」的方式來為用戶樹立榜樣。

PGC(專業生產內容模式)型的內容生產

1. 選題策劃(權重最高)---資料收集整理---內容加工生產---內容組織和呈現

2. 選題:

1) 對知名對象的吐槽《微信這麼NB的產品,有沒有哪裡做的不對》

2) 對經典案例/對象的專業深度分析《獨角獸是怎樣煉成的——,,,,》

3) 顛覆認知式的觀點、論點《為什麼我覺得互聯網的黃金10年已經結束》

4) 熱點事件的差異化視角解讀、分析《papi醬2200萬拍賣會的始末思考,羅振宇的造勢與做局》

5) 數據、盤點、語言類的《2016中國互聯網產品經理生存現狀盤點》

6) 共鳴性問題的解讀《ta說:不花錢。給我從0做到20萬。你怎麼辦?》

7) 與星座八卦等大眾話題結合的娛樂類內容《沒想到,最適合做產品經理的星座居然是ta!》

8) 精彩故事、段子類等消費娛樂內容:

《老闆讓我3天內搞出來一個有爆點的NB活動,於是。。。》

3. 內容的加工與生產

a) 學會尋找靈感—-閱讀、與人交談、獨自思考、得到某些特殊經歷後的觸動

b) 先明確內容框架,再逐次填充細節

c) 如何做到長期的供應:常規內容保底、爆款內容重點突破

例如:電商網店的「爆款」策略---通過少數很有吸引力的爆款商品拉動用戶進入自己的店鋪,再通過相關推薦等各種運營手段把店鋪中的其他商品推薦給用戶。

3.4:轉化型文案的常見寫作方法

1. 所謂轉化型文案----就是被寫出來唯一的意義就是引導用戶完成特定的行為

2. 核心原則:只有先幫助用戶建立起來認知,才有機會激發用戶的興趣

3. 短文案的寫作:

1) 傍大款---通過關聯者更高更強的影響力刺激用戶的點擊訪問意願。

2) 顛覆認知---有意識的拋出有可能顛覆用戶常識的認知。

例:(常規型)《火辣健身app深度產品調研分析報告》

(傍大款型)《同樣的健身APP,它相比keep到底NB在哪裡?》

(顛覆認知型)《改了兩個版本就成功融資1500萬,這款產品是如何做到的》

4. 中長型文案寫作:通過一點點的信息外露,逐步把用戶的興趣和慾望烘托勾引出來,並最終形成轉化

a) 引起注意---激發興趣---勾引慾望---促成行動

b) 帶入情景---引起矛盾---提出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c) 把用戶在一個轉化行為前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思考一次列出來,然後一一對問題解答和說服。

3.5 為何說「標題黨」和「段子手」們都很難成為內容領域的頂尖高手

1. 大部分內容從業者:

它們幾乎都只會基於短期來考慮我可以在內容上玩點什麼小花樣或小技巧,以讓其可以有助於我短期數據指標的拉升,而很少有人能夠真正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在做的內容長期而言對於用戶有何價值。

2. 一個內容能不能火,本質上上越來越取決於用戶是否願意認可他、傳播他,而不是核心渠道是否能夠推薦他。

3. 內容價值的回歸,給了那些有能力做好內容的人一個機會——今天,人們真的是有可能僅僅只通過持續的優質內容輸出來給自己建立起強大的影響力,讓自己變很牛、很強大。

4. 作者有什麼堅信的東西能帶來巨大的回報:

a) 面型用戶構建起來強烈的「責任感

程苓峰---媒體(或稱內容)即陰陽

在所有行業當中,只有內容或媒體是陰陽,而其他行業比如房地產商、電商都不是陰陽。獨有陰陽能生化萬物。

b) 內容的核心打動力來自於內容生產者不同於他人的極度細緻入微和深度的經歷、體驗和思考。 例如下面;

「我覺得,人活著,總是需要先能夠打破邊界,然後再找到邊界。前一個邊界是外界給自己設定的限制和束縛,後一個邊界,則指的是自己的能力、野心和慾望可及和應及的範疇。打破前者,為的是找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和可能性,打開眼界和格局。找到後者,則為的是找到自己個人的局限和使命。獲得謙卑、專註和平靜。

c) 應該把內容當做一鍾「與讀者交朋友」的形式。與用戶建立信任是長期的事情。

d) 做發自內心相信的、喜歡的東西來做內容

3.6撬動用戶互動參與意願的8個指導原則

1. 物質激勵

2. 概率時間(抽獎)

3. 營造稀缺感---老黃新書《運營之光》正式上市,限時兩天搶購八折,兩天後立即回復原價!

4. 激勵競爭意識---佛洛依德-「一個人有三大硬性需求——求生本能、性衝動和渴望偉大。」 如:微信運動排行榜。

5. 賦予用戶某種炫耀、獵奇的可能性。

6. 營造強烈情緒認同感。

7. 賦予尊崇感被重視感——例如邀請函上寫上客戶姓名。

8. 通過對比營造超質感。

9. 有時候在運營上,除了把事情想明白,其實更多時候,拼的就是執行力,這種執行力,精準到每一分鐘的消息推送,每一張圖片的設計,每一條文案的雕琢。

運營,就是通過很多看似瑣碎無趣的事情,最終賦予了一個產品閃耀的光芒。

第四章 運營的一些宏觀規律和邏輯

1. 運營背後的規律:

1) 帶著短視的線性思維(只考慮單一結果導向)投入運營工作中,往往很難做好運營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

2) 一款產品在早起過於關注用戶增長,甚至出現「爆紅」等現象,往往反而會加速其死亡。

3) 早起的產品運營,一定要圍繞著「口碑」來進行。 例如:對於用戶的感染力、服務態度、產品理念、產品改進速度和優化的能力、在其他方面給用戶創造的價值(例如送一些意外之喜)

4) 所以,要把你早期的用戶當做你最好的朋友來看待。

2. 四鐘不同階段的產品及其運營側重點的差異

1) 探索期產品---必要的準備:產品功能上的、產品使用體驗上的、產品風格和氛圍上的、服務能力上的

a) 挑用戶

b) 儘可能找小圈子內有影響力的名人

c) 讓種子用戶覺得在這裡做一個用戶和背的地方是不一樣的。

2) 快速增長期產品——各種渠道上量、圍繞產品的各種事件、話題層出不窮、大量補貼拉動用戶、面向不同類型的用戶採用不同的運營策略。

3) 成熟穩定期產品——品牌形象樹立、用戶活躍度、商業變現

4) 衰退期產品——強化運營手段,延長生命周期、流失用戶的召回、

(假如你負責的正好是這樣的產品,我最大的建議就是,能找到空間自己做點有產出的事就趕緊做吧,至少將來履歷上會好看。)

3. 結合產業業務類型規劃運營路徑

A. 一個初級運營和一個高級運營間最常見的分水嶺,在於前者只關注執行,後者則具備能力去完成策略制定,更長線的運營方案規劃,以及運營操盤。這基本也是一個所謂「運營經理』和』運營總監」之間俄區別.

B. 如果讓自己具備策略制定和操盤能力,需要滿足哪些前提條件:

1) 對各類運營手段非常熟悉(從寫文案做做傳播、從活動策劃執行到廣告投放、從運營群到管理一個社區、從線下地推到線上的用戶維護)

2) 有過一些複雜度較高的運營項目操盤經驗。

3) 能夠理解一款產品在其不同發展階段的運營側重點會有何不同。

4) 更據產品不同的業務類型和商業模式,尋找運營上的核心突破口和核心要點。

C. 絕大部分的產品運營都可以從一下3個維度來評估;

1) 商業邏輯:

a) 直接面向用戶售賣某種商品或服務獲得盈利。---是否能夠找到足夠好、足夠多的商品、以足夠低的成本、足夠順暢地將其售賣出去

b) 免費+增值服務---例如印象筆記

c) 免費+流量or數據變現---知乎

2) 典型用戶行為頻次

a) 用戶使用一次---獲客渠道的鋪設和廣告投放、銷售轉化的有效性、客單價

b) 用戶中低頻次的使用---例如求職網站

c) 用戶高頻次使用---例如美團外賣

3) 用戶是否通過產品結成某種關係(淘寶電商)---產品中的相關用戶體驗可能是無法掌控的,因為他們很大程度決定用戶在上面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經歷什麼樣的事情。所以:

a) 氛圍打造很重要

b) 建立和完善起來一些規則、邊界、約束條件。

4. 如何搭建一款成熟產品的運營體系

1) 保證基礎業務的順暢運轉

樹立出一款產品的主業務流程

結合該流程思考——為了保證核心業務流程運轉起來需要運營端至少完成哪些工作(所謂核心業務,有了它你不一定會變得更牛,但如果連它都沒有,那你一定會死。)

2) 盡量把產品的」開源和節流「變成一些固定動作

3) 確保」最關鍵用戶行為「的發生幾率——任何一款產品,往往都存在一個」最為關鍵的用戶行為「往往是圍繞著產品的核心功能和服務的。

4) 核心用戶的界定和維繫機制的建立——20%的用戶創造80%的價值。

5) 階段性的通過活動、事件、營銷等實現用戶增長。

5. 理解社區/社群的典型運營路徑和邏輯

1) 創建和初始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一個主題,並且有普世價值觀,最終能體現在規則上。

2) 信任感和價值的確立——從「不確定在這裡可以得到什麼」到明確知道「這裡可以給我提供什麼價值」

a) 社區的去中心化——培養和發覺追隨者。

b) 通過引導,幫助社區內的用戶間建立起關係。

3) 社區的自生長

第五章 一個運營的職業發展和成長

1. 頂尖運營和普通運營的區別

1) 一個頂尖的運營知道滿足了一些什麼條件會更容易受到用戶喜歡,也知道主要抓住哪些點能迅速調動起用戶的參與意願和積極性。

2) 作為一個有大局觀的高級運營,應該有能力去梳理出一個框架或體系,把所有這些支離破碎的點逐漸串聯起來,最後讓這些節點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可良性循環的生態。

2. 互聯網運營的能力模型和成長路線

1) 新人入行:

a) 多學習接觸新鮮事物

b) 多發問多思考

c) 通過一切方法磨練自己的行動力和執行力

2) 初級經驗者

a) 多受虐,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運營需要強大的逆商。

b) 多接觸用戶

c) 積累專業只是、磨練專業技能、該學習學習、該實踐實踐、該總結總結。

3) 骨幹型運營

a) 不要局限於自己的工作多體驗相似或不同類型的產品

b) 學會更多站在業務層面甚至行業層面去思考去分析判斷

c) 找到自己的特長點聚焦去積累---知道因為某些事情被大家刮目相看

4) 專家型的運營

a) 多餘行業牛人高手交流、學習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b) 多試著分析和分解成功的業務流程和體系

c) 試著讓自己從「業務精英」到「領導者」的轉變

d) 學習更多行業知識和產品運營方法。

e) 要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和理解,能夠講清楚產品、運營、市場、PR、研發、等職能之間的關係。

5) 高級專家

a) 跟頂尖高手們交流請教

b) 多開拓視野,學會從大格局(如:資本面、技術革新、市場動態)等層面去判斷、理解事物。

c) 至少參與或負責過2~2款完全不同類型的產品的成長和運營規則。

3. 運營人的擇業

1. 運營的工作崗位分為以下幾類:

1) 內容生產維護型工作——核心能力是要對內容敏感,對於什麼樣的內容容易引發點擊,什麼樣的內容容易帶來傳播,擁有八九不離十的判斷,

2) 創意策劃,創意營銷型的運營——創意策劃能力,懂傳播,熟悉傳統媒體的傳播邏輯傳播路徑

3) 渠道推廣型的運營——熟悉推廣渠道和推廣手段

4) 用戶互動維繫型的運營——比較優秀的溝通能力善於線上把事情說清楚,說服別人贏得信任。

5) 銷售型的運營——銷售能力

6) 強執行、項目推動型的運營——雷厲風行的行動力

7) 策略型的運營——數據分析挖掘能力 邏輯思維+大局觀

2. 不同產品類型的運營:

工具類、內容類、社交類、社區類、平台類、電商類

3. 需要避哪些坑

1) 新人小白沒人帶

2) 一味追求大公司的光環而淪為一顆螺絲釘

3) 團隊不靠譜

4) 靠譜的運營無法扮演重要角色

4. 在一個新的行業內獲得一項紮實的新技能很可能需要你滿足兩個條件

1) 你此前已經擁有了某項具體相關技能,且對之換算熟悉

2) 你需要把自己置身於實踐該技能的真實環境中去

4. 所以,新進入一個行業後,第一要緊的事情就是,你一定要儘快建立起來幾項自己在這個行業內的核心技能,它們可以讓你成為這個行業中成長和發展的基石,甚至是將來你在行業內的安身立命之本。

5. 如果已經擁有了一技之長,卻不知如何更好的成長,最好的建議:盡一切可能在公司內部去為自己爭取或創造「可以去獨立負責一些項目的機會」

6. 給自己搭建一個良性的成長循環

1) 把自己放入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比如選擇投身創業),這個環境本身會給你帶來很多待解決的問題。

2) 當你面臨哪些不確定或者有疑惑的問題時,千方百計找到一些相關經驗高手去進行交流討教。

3) 當在交流討教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發時,把它記錄下來,並經可能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和語言。

4) 最終把得到的啟發付諸實踐,通過時間進行檢驗,並持續去調整和優化解決方案。

5) 當實踐有新的產出時,把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得到的啟發和收貨寫出來,並分享出來, 一方面寫作的過程往往會得到新的啟發,最終可以讓我們把很多東西融會貫通。另一方面,這個過程也往往讓我們認識更多高手。

6) 當實踐進展到一定程度,有一些新的產出時,此時新的問題往往又會出現,把我們帶入新的循環。

7. 工作三五年後,一個互聯網人的未來在哪裡?

1) 建議一:如何讓自己擁有更多機會和選擇

任何時候手中都應該有三個計劃:A計劃、B計劃、Z計劃

a) A計劃:當下你覺得去持續投入,並獲得部分產出和安全感的計劃,好比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

b) B計劃:A計劃之外,你給自己培育的某些機會,對其存在興趣和長遠看好,值得去長期投入和關注的事情,它們在經過你長期沉澱和積累後,很可能會在某一天可以讓你以之為生了。

c) Z計劃:Z計劃是一個用來應對最糟糕狀況的備用計劃,保證自己生存底線的計劃

更多傳遞或貢獻價值,一定會為你帶來更多潛在的機會和資源。

2) 建議二:關於如何完成個人能力的提升和進階。

a) 有兩條需要提升的能力曲線;

i. 行業技能曲線

ii. 思維/認知模式曲線

b) 一個人30歲以前往往跟其他人拼能力,而30歲以後更應該和其他人拼思維,也就是戰略戰術層面的東西。

3) 建議三:面臨各種不同選擇是該如何選擇

關於創業的選擇:

a) 有巨大野心想要獲得創業成功的。

b) 創業就是一心為了尋求些新體驗,將之視為另一種成長路徑,完全可以坦然接受失敗的。(尤其二十六七歲上下的年輕人)

c) 對於某件事有極強的信念和執著,覺得這件事自己非做不可,即便為此付出一切也值得。

d) 自己多年隱忍積攢了一手好牌,自覺已經有了充裕的資源、人脈和能力儲備,做好準備大幹一場。

第六章 一個運營人的自省和思考

1. 未來十年,互聯網需要什麼樣的運營?

1) 需要能夠懂業務的運營

2) 需要有更多宏觀視角,能對產品的成長負責的運營

3) 需要懂產品的運營——至少懂得「用戶、需求、場景」

4) 需要能夠贏得C端用戶發自內心喜愛的運營。——換句話說「用戶自發』的傳播開始越來越取代了」渠道「的作用,成為了一款產品生命里的源泉。

2. 運營觀和運營倫理

1) 很多電商網站,為了促進一部分商品的銷售,往往都會設計一些」托「型的產品,只是為了襯托該網站真正想推的那款產品是多麼超值。

2) 在成功的」觸動』,中,你可能要與用戶去創造某個結果,且這個結果可能開始並不明確,只有當你與用戶們產生了某些有趣的互動後才能慢慢讓他清晰起來,知道最後得出答案。

3. 幾個建議:

a) 在於用戶的溝通中找到一種「不卑不亢」的感覺,及不要把用戶當上帝,也不要把用戶當傻子。

b) 在一個不太靠譜的產品推出之前,應該認真告訴用戶,這個東西哪裡有問題有風險,建議什麼人考慮使用,以及強烈不建議什麼人使用,而不會一味地把它包裝的高大上,牛吹的天花亂墜。

c) 甚至,主動和用戶溝通為什麼會推出這樣一款產品,背後的想法,理念是什麼,希望達成什麼目的。

d)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用戶完整的理解了這些想法後,它們是能夠給你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反饋的。

4. 互聯網行業的一些建議和思路

1) 每天為了KPI疲於奔命,但到頭來,無論對於自身成長還是對於用戶所提供的價值,都很薄弱。

2) 一個運營的軟文寫的再牛,活動搞的再有創意,通常也架不住老闆產品方向沒想明白,或者產品架構、產品規劃一團混亂。

3) 一個真正優秀的運營往往骨子裡就是一個有趣、有想法、有追求的人,它們自身也往往極度渴望去做一些有趣、性感的事情。

5. 互聯網的未來

1) 被普遍認同的觀點:真理並不存在,既定的回答也不存在,我們必須要在行動和嘗試中去得出最接近於真理的答案。

2) 若想在互聯網時代做點真正有意思的事情,要麼,你去帶給一群人自由,你就藉助一個平台讓自己自由起來。互聯網,本來就是一群自由人的自由聯盟。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