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UK是多個國家的說法?

問題中的「國家」,指的就是國家,而不是 Kingdom 之類。

我的一個英國朋友告訴我,UK 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威爾士、蘇格蘭、英格蘭、北愛爾蘭組成的4國合體,真的是個聯合的王國,而且每個國都有首都,所以我搞不明白。我問她,「所以你認為,中國是一個國家(country),英國是4個國家(countries)?」她居然回答是的。然後我就很迷惑,因為我英語不好,跟她講怕她覺得有點煩,所以想來問一下。

還有,如果她講的是真的,那麼倫敦到底是 UK 首都,還是英格蘭國首都?


希望介紹一個更全面的關於英國的故事:

其實「國家」這種概念很抽象。。。沒有絕對的「國與不國」。過去的好多地區也都認為自己是國家。

就算是英國,也曾經出現了好多好多小國家。。。

如圖,羅馬走了以後,留下了這麼多小國家。這些小國基本上每個不到十萬人口。非常混亂。

我們或許認為這些國家都是「屬於」「英國」的,但是這種思維其實不對。不能根據現在暫時的政治狀態來主觀分類這些概念。至今,這些地方的民族意識還都存在,不同程度而已。

英國的早期統一,完全依靠鎮壓土著。紅頭髮的原住民(凱爾特人)也都被壓到邊遠山區:比如蘇格蘭、威爾士、康沃爾。日耳曼人比較旺盛,其它各種小國慢慢滅絕,有的現在只遺留下了一些地名。

這些小國也都保留了自己的獨立運動,不過只有撒克遜人盎格魯人過去的小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不要嫌棄他們,現代世界上許多國家比這些還要小,仍然能獨立出來,不要隨意忽略)

日耳曼人成功佔領了大半個英國。不過,現在還剩下多少個紅頭髮的人呢?比例不多。

總之這七國都是有意義的,至少獨立存在了好幾百年。英國之外的人大多數都不知道,但是這些地方的當地人都有記住這些。就算是一個單獨的約克國,那還反覆造反起義了至少一千年。他們的存在意義能追溯很久,至少比蘇格蘭久多了。這幾個不列顛少數民族的獨立歷史很可能要追溯到更早。

英格蘭的統一,很多都是巧合(比如一些恰好發生的家族事故吧)。哪來的合法絕對性?另外,雖然我想表達的是「英格蘭從何而來」,但是那時候的英格蘭政權根本不是現在的英格蘭政權,更不是現在所謂的「英國」。

自己曾經的國家約克國,因此滅亡了 :(

大多數現代約克人也都是維京人後裔,跟盎格魯薩克遜無關啊。約克人至今還說自己是「God"s own country」(上帝自己的國家)。雖然聽上去很二吧,我只想說約克國沒有忘掉被英格蘭吞併的事。歐洲那麼多小國家人口面積不如約克,歷時也沒有約克悠久,何必就得默默接受英格蘭的存在?約克的歷史比蘇格蘭還久。。。而且人口比蘇格蘭丹麥之類的還大一倍。。。怎麼蘇格蘭獨立比約克獨立的關注度高辣么辣么多啊。。。

如果要說不列顛島第一次統一是什麼時候,那可能要歸功於1100年左右的諾曼人。不單單是不列顛島被他們全佔了,愛爾蘭島也差不多。要是想辯護英國的存在價值,找證據,最好從這個時候開始辯。

(不過,這只是諷刺;當時的英格蘭沒統一多久,到處反抗。蘇格蘭那邊的控制就更加不穩定了)

到了這個時間段,你才能看到一個蘇格蘭王國!他們很霸氣,雖然人口只有英格蘭的十分之一,還一直過來搶劫。每各50年,就又要過來。打來打去好幾百年,如果不是獨立國家是什麼?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約克周圍的幾十個城堡也都是為了抵抗蘇格蘭人入侵。至今約克還有提條舊法律:「如果城內發現蘇格蘭人,射之無罪」。。。

到了這個時候,兩國形成政治性統一。之後兩三百年也不太出現矛盾了。主要是蘇格蘭人獲得了英格蘭,而不是英格蘭人侵略了蘇格蘭。但是實際政治控制權還確實都是屬於一幫倫敦人,其它地區的人偶爾感到不爽一下。其實很好笑,想到蘇格蘭之前還那麼多小國,他們一起對英格蘭不爽之後,好像就忘記他們內部小國與小國之間的矛盾鬥爭了。。。

(不過換個角度,此刻才是英國政權的誕生,至今300年,無論換了多少黨派,一樣都是這個概念保留到了現在。大家討論「英國」也不太針對之前的「英格蘭」政權吧。兩者不同)

在這個帝國時期,人家澳洲加拿大印度都屬於英國了,蘇格蘭人約克人愛爾蘭人哪還有說話權?政府高呼大家都是不列顛群島的人民,一起奮鬥等等。諸國傳統意識還是存在的,但是不會再明明造反了,沒那個空間。

愛爾蘭的獨立,也是非常重要了。重點是愛爾蘭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或統一)的國家。英政府因為一戰的一些妥協和答應,所以最後只能這樣做。發生了這件事後,不僅是一個小愛爾蘭獨立了,全世界所有地區所有殖民地也都找到了理由。國家可以合法和諧獨立,現在有個渠道。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很快就拜拜走了。47年,印度走了。60年代,非洲許多殖民地也跟著獨立。97年,香港還給中國,也是最後一個大規模的海外殖民地了。99年,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都被允許擁有自己的政府。。。開始走向工投獨立。所以。。。這個政權的瓦解還沒有結束呀,還在慢慢瓦解中。

就算最後只剩下一個英格蘭,其實還沒完!

英格蘭裡面還有許許多多的"country」被忽略了還更久。

---

理論上,聯合王國指的是四個國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如果叫做「英國」也不適當,因為英格蘭只是其中一個。這「英國」一詞很可能是東亞特有的正式稱呼吧。

關於"Britain",這只是島名,所以不包括北愛爾蘭。然後British Isles指的是不列顛島+愛爾蘭島等等,不相當於當前任何政權。

所以Britain, UK, England等等要分得清楚。至少,如果在英國亂用,會傷感情的。

比較有趣的一些細節:

1)不列顛島周圍的Man、Guernsey、Jersey這些小島,每個才十萬人口左右,也都不屬於聯合王國。倫敦政府統治不了,他們也不能投票英國的事。其實也不屬於歐盟。而且,也可能不算主權國家。他們只是屬於「皇冠集團」。皇冠是個什麼樣的集團,不好一言概括,反正大概是女王所屬的意思了。

2)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以及十幾個小國,也屬於「皇冠集團」,或者說他們的主權跟英國的主權一樣都屬於女王什麼的。但這些地方的國家獨立身份更明確一些,就不說了。

3)還有大概二十幾個小地區是"不列顛海外屬地」,比如百慕大。都是世界某角落的一些小島等等,留下來的小小殖民地。有的實在太小了,才幾千人,可能無法獨立(或者說獨立不划算)。這些地方雖然有自己的法律,但沒有自己的完整政治體系,所以很多方面是英國政府直接管的,也都有投票權之類的吧。也一樣屬於「皇冠集團」。

4)這一堆皇冠所屬的地區,有個總體稱呼:「Commonwealth Realms」,可能得翻譯成「英聯邦王室屬地」。總人口大概1.5億,跟俄羅斯或日本人口差不多吧?這又跟"Commonwealth」(英聯邦)不一樣,因為聯邦還包括很多不認王室的國家,比如印度等等。英聯邦加起來大概24億人口,主要因為印度。但是毫無意義。他們每幾年有辦自己的小奧運之類的吧。

(也有一些前殖民地沒加入英聯邦,比如美國)

---

根據評論補充:這算是文化差異吧。中國相對而言是比較看重大一統的。

有人無法理解西方人的國家概念是什麼?我只能這樣比喻:

有些人眼中的「國家」或許是這樣整齊明確的:

實際上是這樣複雜的:

---

值乎鏈接: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如果說的話,很大一部分是歷史遺留問題和定義的問題。

首先放一下UK也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米字旗的由來。

圖 UK的國旗,其實就是英格蘭的紅十字加上蘇格蘭的藍底白十字加上愛爾蘭的白底斜紅十字組成了這個神奇的國旗。

好了開始從頭說,我們如果退回到歐洲剛被「印歐部族」控制的時代,這個地方是這樣的。

圖 廣義上從伏爾加河一帶跑過來的的幾個大印歐群體的分布(當然了,祖先是一家人,就在斯基泰那裡。),可以看下出這個凱爾特人(Celt)絕對是這個大陸最大的霸主,歐洲的伊比利亞人之類的土著的地盤越來越小,這幾個印歐人群體里相對最落後的就是北歐的「日耳曼人」和東歐的「斯拉夫人」,按照後來的考古這些小同志都是和豬住在一起的。

所以凱爾特人在擴張的時候,也沒把比自己更落後的日耳曼野人放在眼裡,他們關注的是南方更富饒的希臘以及後來崛起的羅馬,凱爾特人不斷騷擾地中海周邊的城邦,這麼一個後來被命名「偉大」的國家,差點就夭折了。

圖 典型的凱爾特人長相,紅髮綠眼。

凱爾特人最終還是打不過科技碾壓的希臘,但是卻逐漸驅逐了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現在西班牙的土著,而還有一波就漂洋過海而去,突然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島嶼,這群征服這個島嶼的凱爾特人主要是兩個部落,一個是自稱「布列吞」(Briton)的部落,另一個是自稱「蓋爾」(Guel)的部落,尤其是這群蓋爾進入了更西邊的小島,他們看這裡土地肥沃,蓋爾人稱這裡Eriu」也就是肥沃的土地的意思這個詞也就是後來的愛爾蘭(Irish)。他們不斷在這個島上發展,一直以來也算和別人相安無事。

圖 凱爾特極盛時期的大征服,西北的大島被凱爾特的布列吞人佔領,小島被凱爾特的蓋爾人佔領。

  • 結果這群人沒想到,留在大陸的凱爾特兄弟就要遭殃了,在北歐一帶的「日耳曼人」不知道是不是經歷了個啥諸神黃昏,總之幾個大部落「汪達爾(Vandals)」、「勃艮第(Burgundy)」、「哥特(Gothic)」開始南遷,這些凱爾特人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蠻族,這群人不斷地侵蝕凱爾特人的地盤,硬是給他們趕到了萊茵河以西(現在德法界河),不久後,「條頓(Teutonen)」、「辛布里(Cimbri)」等部落也開始南遷,這群人沒往西跑,而是直接跑到了現在的奧地利一帶,翻過山可就是羅馬了。這個時候南邊的羅馬正在蒸蒸日上,他們已經幹掉了北非霸主迦太基和曾經叱吒風雲的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那個),結果就碰到了這哥倆,條頓辛布里的軍隊和羅馬軍隊同時感到很意外,這次怎麼沒有熟悉的凱爾特人了。

總之兩方在完全不知道虛實的情況下就打了一仗,這一段我在專欄「祖先」里也講過,多虧了羅馬的執政官馬略還挺能幹,算是解決掉了這群人的威脅,但是對於他們到底是個什麼玩意羅馬人完全不清楚。

  • 後來就是羅馬的內亂,馬略和小弟蘇拉互相爭權,後來就是龐培、克拉蘇、凱撒的「三頭同盟」,當然了,這個凱撒本來就是個羅馬市容管理委員會主任,被商人出身的克拉蘇當個棋子制衡將軍出身的龐培,凱撒這樣也很尷尬,就帶著一票人去高盧了。

高盧(Gaul)基本上在現在法國地區,算是凱爾特人最大的一個部落聯盟了,日耳曼人打了很久也沒打過來,而羅馬雖然強也僅僅控制了高盧的南部,而凱爾特還有一個很大的部落叫做比利時(Belgium),這名字大家比較熟悉了。

總之凱撒一路過來也沒抱那麼大希望,結果他發現這群當年那麼強悍的部族如今可是被日耳曼人折磨的戰鬥力下降極快,最終打來打去高盧凱爾特人都不想打了,最後和凱撒直接約定,如果能幫自己搞掉東邊萊茵河對面的那群蠻族,自己就徹底歸順。

據說日耳曼(German)這個名字就這個時候過來的,認同度比較高的一個說法是這個是凱爾特語里*ger-,臨近和*mani-人組成的,意思就是自己的鄰居,總之凱撒破釜沉舟把比較囂張的日耳曼人推了回去,羅馬就像那個時候的漢朝一樣,雖然體格可能不如蠻族,但是科技碾壓確實厲害。

總之這麼一來凱撒得到了高盧全境,凱爾特人除了對面那個島嶼,算是徹底從這個大陸的歷史舞台里退出去了,志得意滿的凱撒自然也不是當年那個棋子了,所以凱撒想進一步佔領這個孤島,因為上面居住著凱爾特的布列吞部,從此這個島就因為布列吞"Briton"有了個名字Brittania ——不列顛尼亞,也就是布列吞人的土地的意思。

前55年,凱撒兩次攻擊不列顛尼亞,全部失敗,凱爾特人算是勉強保住了自己最後一塊土地。

圖 凱撒征服之前的高盧地區。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凱撒因為高盧戰爭一戰成名,克拉蘇因為瞎打仗死在了安息帝國,龐培被凱撒渡過盧比孔河追的到處跑,凱撒就這樣成了羅馬一支獨大的執政官了,等到凱撒養子屋大維的時代,實際上就等於廢了共和制,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可以說這個國家就越來越強了。

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斯(Emperor Claudius)徹底攻破不列顛,不列顛正式成為羅馬的不列顛行省,但是羅馬主要就是在不列顛駐軍,因為不列顛畢竟比較遠,再加上羅馬一門心思的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和對付東邊的安息帝國,也就懶得管不列顛這邊。

圖 義大利起家的羅馬和北歐起家的日耳曼蠻族瓜分了歐洲大陸,凱爾特人越來越慘。

所以這個時期的不列顛的主要語言,基本還是那兩個部落,生活在愛爾蘭的蓋爾人凱爾特語言的蓋爾語(Guelic),而剩下基本就是布列吞人說的布列吞語(Brythonic),而這個時候,不列顛島的西部山區還有一些當年被凱爾特人趕走的伊比利亞人那種的土著,布列吞人叫他們「威爾士」(Welsh)也就是「異族人」的意思,而不列顛島的北部生活著一種被稱作皮克特人(picts)的神奇族群,現在對這個族群到底是什麼玩意也是眾說紛紜,但是一般通過對皮克特人的一些地名分析,還是認為他們是布列吞人的一部分的可能性比較大。

圖 這個時候的不列顛和不列顛周邊。

總之羅馬時代的不列顛島里,皮克特人有事沒事就騷擾下羅馬控制的不列顛地區,最後羅馬皇帝哈德良沒轍還修了個巨大的哈德良長城

後來羅馬在日耳曼人的威脅和內部矛盾激化的壓力下開始內亂,最終在結束了「三世紀危機」後,羅馬已經有了分裂的傾向,基督教這個猶太人的異端宗教開始在衰敗的羅馬生根發芽,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作為第一個皈依基督教的皇帝頒布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這個原來被視為邪教的東西正式合法化,君士坦丁遷都希臘北部的拜占庭,羅馬的經濟文化政治重心都開始向東轉移,而日耳曼人也逐漸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結果日耳曼人也沒想到,東方過來的匈人(我們的說法是匈奴人)一路無差別的吊打了日耳曼人和羅馬人,直接差點征服了歐洲。

圖 匈人對歐洲的侵擾,紅色是匈人入侵路線,橙色是日耳曼人逃跑路線,綠色是羅馬撤出不列顛路線。

這樣的後果就是,雖然日耳曼和羅馬都被打了,但是羅馬不僅僅分裂,西羅馬還基本滅了國,但是日耳曼蠻族明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而且跟著匈人大哥混的日耳曼部落還越來越強大,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法蘭克」這一波日耳曼人,同樣跟風的還有盎格魯人、弗里斯人、薩克森人、倫巴第人等等,這群人的勢力就越來越大,等到匈人老大阿提拉死了之後,匈人帝國分崩離析,最終徹底滅亡西羅馬帝國。

也就是這個過程的時候,410年,西羅馬帝國迫於壓力,將駐守在不列顛尼亞的軍隊全部撤回歐洲大陸,羅馬對不列顛將近400年的駐軍宣告結束,不列顛的凱爾特人終於解放了出來,被管了這麼久的布列吞凱爾特人簡直就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啊,但是他們忘了這個時候羅馬人雖然走了,但是北邊的敵人那是絕對不好惹啊。

  • 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愛爾蘭島的部落「蓋爾人」,這群人趁著羅馬人撤走,也就想活動筋骨,進入了不列顛島北部的皮克特人地區,自稱「Skots」,這也就是後來「蘇格蘭」(Skotland)的來源了,一般認為這個名字本來來源於羅馬人對凱爾特人的一種蔑稱,總之這群蓋爾人進入皮克特人的地區和他們混住,逐漸他們可就成了布列吞人最大的一個威脅了。

皮克特人和這群「蘇格蘭」蓋爾人從北邊不斷騷擾布列吞人,布列吞人羅馬時代就打不過他們,於是他們就學了西羅馬人一向愛乾的事——收僱傭兵,我們都知道滅亡羅馬的就是日耳曼的僱傭兵,所以對面虎視眈眈窮的要死的日耳曼的四個部落,有三個也是前面提過的——盎格魯人(Angles)、薩克森人(Saxon)、弗里斯然人(Frision)、朱特人(Jutes)就愉快的跑到了不列顛尼亞。

圖 羅馬滅亡的前夜,英國這個孤島也被日耳曼人進入。

  • 蘇格蘭人和皮克特人是毫無懸念的被壓制了,但是你不列顛連蘇格蘭都打不過,還能打過這4位日耳曼大哥么,所以四個日耳曼部落徹底控制不列顛,並且不斷兼并,這也就是英國歷史上的——七大王國時期。

圖 英國七大王國時期,我們來看一下,盎格魯人控制的有——諾森布里亞王國、麥西亞王國、東盎格魯這三個地盤,薩克森人控制的是埃薩克森、蘇薩克森、威薩克森這三個國家,其實這也就是音譯問題,本來的意思就是Wessex(西薩克森)、Essex(東薩克森)和Sussex(南薩克森),還有一個就是朱特人的肯特王國(Kent),有人說那個弗里斯然人哪裡去了,嗯,他們回老家了,也就是現在的荷蘭弗里斯蘭(Friesland)省。(Mercia打錯了。)

  • 以盎格魯薩克森為首的四個日耳曼部的入侵導致布列吞人一點一點的被趕走或屠殺,曾經因他們得名的「不列顛」島很快要容不下他們了,他們最後只能躲在那個曾經被他們稱作異族土地的「威爾士」的西部山區苟活,而還有一批布列吞人進入對岸的一個半島,這也就是現在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 Brittany,當然這地還有個外號叫「小不列顛」。),也就是說除了愛爾蘭、威爾士還有北部的蘇格蘭還有這個半島,凱爾特人幾乎沒有生存空間了,曾經一直在英國通用的凱爾特語言,也就僅剩下這三個地區。

而廣闊的不列顛除了Thames(泰晤士)、Avon(埃文)、London(倫敦)這樣的幾個現在也搞不明白什麼意思的凱爾特語地名之外,只剩下蠻族日耳曼的廣泛統治,這也就是所謂的「盎格魯薩克森」時代的英國,而日耳曼人佔領區也就有了個新名字——Engla land ,也就是——the 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魯人的土地)的意思,其實在古英語裡面有?(盧恩字母,開口前母音。)這玩意的存在,出現EA這樣的變化也就很正常了。

而歐洲大陸上,畢竟是蠻族征服先進民族,如果不想完全被同化,宗教就只能是最好的一個武器,所以從日耳曼的法蘭克人開始,日耳曼人其他部落也都陸續的基督化,甚至最終法蘭克人的查理大帝幾乎統一西歐,結果還是日耳曼人鬧心的傳承製度讓法蘭克帝國分裂成三個,但是西法蘭克王國也就是後來的法蘭西王國已經從內到外的羅馬化了,最後他們說的日耳曼語也變成了通俗拉丁語,也就是法語的前身。

最終通過肯特王國,基督教也傳入了不列顛,而這個時候的英國也開始了大一統的路線,威薩克森國王愛格伯特(Egbert)統一不列顛上的其他6個國家,「英格蘭」的雛形正式出現。

圖 愛格伯特以攻打麥西亞作理由控制東盎格魯,然後和埃薩克森擊敗肯特王國,埃薩克森蘇薩克森歸附後,統一南部的威薩克森打敗麥西亞和諾森布里亞的聯軍,統一英格蘭,英格蘭進入威薩克森王朝時期。

但是艾格伯特晚年的時候卻發動入侵威爾士的戰爭卻沒怎麼起到作用,而且這個時候一個叫做「諾爾斯人」的部落出現了。

789年,盎格魯薩克森編年史記載,一群「商人」殺死了向他們徵稅的不列顛官員,諾爾斯人(Norse)正式進入了英國的視線,Norse這個詞我們現在也能看出來,就是古英語稱呼「北邊人」的意思,其實這群人就是留在老家——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日耳曼人。

  • 這群人雖然也是日耳曼人,卻和已經逐漸文明化的日耳曼兄弟們不太一樣了,這些人人高馬大沒文化,戰鬥力極強,最終成了歐洲日耳曼邦國的巨大威脅,隨著四個西日耳曼部落入侵不列顛,諾爾斯人里的「丹麥人」逐漸控制了「日德蘭半島」,這地方也就有了一直被叫到現在的名字「丹麥」了,丹麥和老家的挪威、瑞典的時代到來了。

諾爾斯人又被稱為諾曼人,這群人不斷地騷擾不列顛還有法蘭西,一波諾爾斯人的老大「羅倫(Rollo)不斷入侵法蘭西,最終這倒霉國王沒辦法,簽訂了「聖-克萊爾-埃普特」條約,這樣西法蘭克的北部沿海區域就成了諾爾斯人的——諾曼底公國了,而羅倫也就成了名義上效忠法蘭克王國的「諾曼底公爵」。

圖 諾爾斯(諾曼)人的征服,藍色都是日耳曼系控制區,綠色是僅有的凱爾特區(好可憐),法蘭西是個拉丁化的日耳曼國家。

前面說過,畢竟是落後民族,所以這群諾爾斯人在諾曼底這個區域迅速的法蘭克化,他們的語言也就變成了古法語,很快就和法國沒什麼區別了,等到第三代公爵的時候,名字都成了法國化的「查理」了,也就是「查理一世」。

自然英格蘭就更慘了,到了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的時候,最終丹麥諾爾斯人的「斯凡八字鬍王」(Sweyn forkbeard )兼并挪威擴大勢力,最終徹底擊敗了英格蘭,等到他兒子克努特的時候直接建立了個兼有丹麥、挪威、英格蘭、瑞典南部的「北海帝國」

所以英格蘭的倒霉國王沒有辦法,突然想到可以投奔自己媳婦家的諾曼底公國,結果這一下又是引狼入室了,最終諾曼底公國公爵威廉一路推回到了英格蘭,這下我們大英格蘭就成了歐洲最神奇的國家之一了,貴族階級的諾曼底人根本就不會說日耳曼系的英語,而且作為英國國王的諾曼底公爵名義上還是法國國王手下的小弟,所以這個矛盾越來越深,最終引發了轟轟烈烈的「英法百年戰爭」,當然了,其實兩邊的上層都是法國人,爭奪的也都是法國的領土o(╯□╰)o。

當然了,在百年戰爭之前,這群法國的老大可就沒有薩克森人對凱爾特人那麼客氣了。

1171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攻打一直不怎麼聽話的愛爾蘭蓋爾人,最終征服愛爾蘭首府都柏林,建了一個——「愛爾蘭領地」,但是就和我們西周的分封制一樣,他把這地盤交給了兒子約翰,結果後來約翰直接繼承了英格蘭的王位,他就直接在愛爾蘭設立了個議會,但是大部分的權利都放到了自己手裡了。

1282年,國王愛德華(英國一堆愛德華)迅速征服威爾士,最終頒布「羅德蘭發令」(Statute of Rhuddlan),英格蘭王徹底控制威爾士,但是威爾士人還是想負隅頑抗一下,最終愛德華冊封他在威爾士出生的兒子——威爾士親王,這貨也是後來的愛德華二世。所以這麼一來威爾士徹底合併,而英王室也有了個規矩,就是王儲一般都給封成威爾士親王,所以這一塊也就是現在UK裡面最聽話的一部分了,就這樣又一塊凱爾特人地盤沒了。

最終英格蘭被法蘭西給吊打,英國上層的這群法國貴族們丟掉了在歐洲大陸的所有地盤,所以就越來越孤立,並且逐漸和盎格魯薩克森人融合,最終導致了英語這種四不像語言的出現,而英國的孤立主義也越來越強。

後來和法國打仗的「金雀花王朝」(諾曼底威廉的外戚建立)也分裂了,「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王朝打來打去,最終還是亨利六世的蘭開斯特王朝更勝一籌,亨利七世開創「都鐸王朝」,總之這個時候的英國就是你們歐洲怎麼鬧都好,和我關係可不大。

都鐸王朝是英格蘭本土文化大發展的時期,我們熟知的英國國教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伊麗莎白一世、莎士比亞都是混這時候的,但是這個伊麗莎白一世信仰太虔誠了,一輩子都沒結婚,最後只能讓自己的表親蘇格蘭國王——斯圖亞特家族的詹姆斯六世來當國王。

  • 這個斯圖亞特家族本來是法國(又是法國)跑到蘇格蘭去的一撥人,後來當上了皇宮大總管(蓋爾凱爾特語:Stiubhartaich也就是斯圖亞特),最後憑著聯姻成了蘇格蘭的國王,所以說這麼一來蘇格蘭的斯圖亞特家族也成了英格蘭的國王,後來兩邊的王室就是一家人了,實際上就已經給兩國合併打下基礎了。

斯圖亞特王朝發生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1623年國王詹姆斯一世允許設立專利權並且設置保護新發明的規定,手工業開始迅速發展,同時貴族資本家也開始發展,國會開始限制王權,等到查理一世的時候,這人娶了個天主教的公主,到處搞宗教改革,本來就搞得英格蘭人很煩,而且因為看不慣國會貴族權利太大處處給人家穿小鞋,後來這貨還總拉動蘇格蘭搞個大新聞,最終和國會放爆發了著名的英國內戰,失敗之後又在第二次內戰中被徹底擊敗,這國王就直接被砍了腦袋。

圖 查理一世被砍腦袋。

所以內戰的領導者克倫威爾就成了老大,後來又成了「護國公」,1658克倫威爾去世,他兒子確實沒他爸那點本事,很快就被推翻了,1660年,查理二世看到機會了趕緊從法國回到了英國,他肯定恨克倫威爾恨得牙根痒痒,克倫威爾被鞭屍斬首,腦袋在西敏寺上掛了20多年。

但是等到查理二世弟弟詹姆斯二世繼位的時候,又想搞天主教和君主專制,倫敦主教和貴族們非常恐懼,就趕緊聯繫嫁到荷蘭去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和他老公威廉,威廉一看這是好事啊,而且也是不想英國和法國聯手對付荷蘭,這對夫妻就把詹姆斯二世給擠下去了,這也就是——光榮革命。隨後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共同執政——著名的《權利法案》簽署,英國開始走向君主立憲制,資本家貴族控制的島國開始走向海權的全心全力的爭奪。

所以英格蘭發展的越來越好,可是北邊的蘇格蘭越來越慘,最後都要接近破產了,本著兩邊國王都是一家人的原則,最終英格蘭的安妮女王批准著名的——1707聯合法案,把雙方「王國」和議會全部廢除,重新把「不列顛」的名號搬出來,更名——「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設立「大不列顛議會」,自己是就是第一個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國王。但是畢竟蘇格蘭的主體民族還是凱爾特的蓋爾人,民風也比較彪悍,所以蘇格蘭的法律和習俗依然保留、貨幣也是分開發行的,所以還是說,歐洲人的統一總是搞的不徹底,最終也就埋下了隱患。

1801年,愛爾蘭的所謂議會也已經沒什麼能力了,英格蘭越來越強大,最終和蘇格蘭一樣,愛爾蘭也成為了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凱爾特人算是徹底完了。

但是很多愛爾蘭人尤其是信仰天主教的那一波,是非常不喜歡英國的控制的,畢竟不同於接壤的威爾士和蘇格蘭,這群人也和台灣的綠綠一樣搞了個「新芬黨」,最終在20世紀初愈演愈烈,1918年新芬黨(Sinn Féin,凱爾特蓋爾語「我們」的意思)獲得多數席位,這群人開始大搞「愛獨」,而愛爾蘭北部的阿爾斯特省基本都是新教徒,他們很厭惡這個新芬黨,是堅定地聯合派。但是還是說英國人沒有中國人會玩政治,到了1920年,UK政府搞了個「愛爾蘭仲裁法」,把阿爾斯特省裡面的6個郡組成「北愛爾蘭」,剩下的地區被稱為——南愛爾蘭,這可就是UK政府自己玩的分裂了,終於到了1921年,轟轟烈烈的愛爾蘭獨立戰爭爆發,南愛爾蘭獨立,這也就是後來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前身,但是阿爾斯特省的那6個郡仍然選擇留在UK,這也就是現在聯合王國的北愛爾蘭部分。

所以講到這裡,現在UK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這幾個部分基本就說完了,我們會發現這個過程和我們國家軟硬兼施的擴張有很大的不同,似乎每個過程都過於「平等」,雖然是一個英格蘭主導的「聯合王國」,但是幾個部分都有很大的自主權,並且聯合的方式往往還是王室內部問題,所以埋下的禍根也就一直存在,尤其是歐洲文化裡面「國家」的定義和我們有很大區別,甚至有點類似我們西周時候的800諸侯的味道,所以大一統思想在各個區域都幾乎沒有,更何況英國這邊作為曾經「凱爾特人」的最後保留地,複雜的歷史導致出現獨立意識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貴國的歷史實在是太短了。

以上。


UK = England + Scottland + Wales + Northern Ireland 是主權國家概念

GB = England + Scottland + Wales 是地理概念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 UK = GB + Northern Ireland 目前來看

另外,王冠領CD和海外領BOT不屬於聯合王國,但主權歸於英國君主。

UK 即英國是主權國家,英蘇威北愛是非主權國家,可以翻譯成封國也好。蘇威北愛有一定內政權而無外交權。UK is a sovereign state but england, scottland, wales or northern ireland is only a country.

我覺得country翻譯成「封國」比較有助於理解。倫敦同時是UK首都和England首府。

類似的,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 Netherlands + Aruba + Curacao + Sint Maarten


首先,這確實是真的。究其原因是中文裡面國家的意思包含太多。之前有人詳述過我就不再多說。具體就是Nation、Country和State的區別。

但是請注意,英國是個Kingdom,United Kingdom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即國人熟知的英國。這個英國是國際社會承認的那個英國,具有獨立的外交、郵政等特權的那個英國。

這個Kingdom由三個組成國(Country)和一個省(Province)組成,分別是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省即北愛爾蘭。其他將北愛爾蘭稱為「國家」(Country)的回答,在北愛爾蘭如果敢說會被聯合派弄死的。因為從Country來講,北愛爾蘭也是愛爾蘭,愛爾蘭是個Country,雖然人家在聯合王國裡面但仍然是愛爾蘭。

這是英國歷史的原因。不列顛島上原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都是獨立的國家。後來英格蘭吞併了威爾士,注意是吞併,所以威爾士不是一個王國(Kingdom)而是公國(Principality)。蘇格蘭之前是獨立的王國,跟英格蘭打來打去後來在1603年由蘇格蘭國王King James VI繼任英格蘭國王(稱為King James I),二者成為共主聯邦,意思就是這個人同時是蘇格蘭的KJ6也是英格蘭的KJ1。再到後來1701年兩個國家議會協議,二者合併為一個國家Kingdom of Great Britain。再到後來,聯合王國又兼并了愛爾蘭,國名變更為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再到後來,由於愛爾蘭鬧獨立,北愛爾蘭由於有很多新教的蘇格蘭移民的原因,宗教和人口的構成和愛爾蘭本島不同,在1921年的英愛條約簽訂以後,北愛爾蘭Ulster省的6個郡(County)成為北愛爾蘭並留在聯合王國內,南部的三個省和Ulster省的剩下的部分成為愛爾蘭自由邦,後獨立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在英國,對於聯合派(親英國政府反對北愛加入愛爾蘭的人)來說Ulster和Northern Ireland是可以互換的,他們使用Ulster省的紅手旗和標識;對於民族派,他們盡量不使用代表Ulster省的徽章和稱呼,他們更趨向於使用愛爾蘭共和國的旗幟。所以北愛爾蘭經常你可以見到住宅上掛國旗,有的是愛爾蘭國旗,有的是Ulster省的紅手旗,基本你可以判別這裡住的人是哪個派別的。在北愛玩的時候,逗逼的大巴司機說,如果你在貝爾法斯特迷路了,大可以問當地人,不要因為貝爾法斯特曾經族群仇恨而不敢問,貝爾法斯特人很熱情,歡迎旅遊者,他們只是恨彼此而已(They love tourists, they just hate each other)。

當然,英國人精分到自己也糊塗,有時候,他們也說北愛是Country,但是官方統計文件裡面都指出NI是個Province。大家出於折中的考慮,稱NI為Province的場合是比較多的。

另外,倫敦是聯合王國首都,同時也是英格蘭首都;蘇格蘭首都在愛丁堡Edinburgh;威爾士首都在卡迪夫Cardiff;北愛首府/都在貝爾法斯特Belfast。雖然蘇格蘭人自我民族認同很強,他們只掛聖安德魯斯旗,有自己的所謂國會,不過實際上只是他們自我陶醉,除非公投脫離英國,否則跟我國的省一樣,沒有外交司法郵政等國家權力。

如果你問英國人他們是哪裡人,通常會回答English/Scottish/Welsh/Irish或者簡而言之British,即他們的民族認同是停留在組成國上的,通常不大會上升到聯合王國的層面上。當然,英國人的傲嬌加上互相瞧不起已經在蘇格蘭公投和脫歐公投以後顯示得淋漓盡致,族群間的分裂已經不可避免了。我會告訴你如果你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的話,你有可能會在英格蘭被歧視么?

此外,對於一個回答中提到的語言問題,整個UK是說英語的,威爾士有威爾士語,是凱爾特語的一種。蘇格蘭有高地蘇格蘭語,和北愛的愛爾蘭語一樣都是蓋爾語。蘇格蘭還有一種跟英語混合的,叫做低地蘇格蘭語,也叫蘇格蘭英語。英格蘭也有非英語的存在,是威爾士語的親戚康沃爾語等,不過當地不怎麼支持這種語言的保護。

順便說一句,不列顛島本來是凱爾特人的地盤,後來來自北歐的海盜們帶來了古代的日耳曼系語言,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了法語的強烈影響,形成了現在的英語。


就是多個國家好嘛。YouTube上面有很搞笑的視頻我看看能不能找。兩個愛爾蘭哥在商量GB/UK,England與EU的關係。 UK包括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與北愛爾蘭 (南愛爾蘭是獨立的)

http://wapbaike.baidu.com/item/英國/144602?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844buid=0pu=usm%401%2Csz%401320_2001%2Cta%40iphone_1_7.1_3_537bd_page_type=1baiduid=25569B43F58C9AC934211398B471CA95tj=Xv_4_0_10_l1


英語里指「國家」的有三個單詞:

country 偏向於地理概念

nation 偏向於民族概念,比如「聯合國」就是 United Nations

state 偏向於政治概念,由於我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所以我們也是同一個state

country並不完全等同於我們漢語里的「國家」,它的意思更接近於「州」。我們都知道country還有一個意思是「農村」。country music的意思是鄉村音樂而不是國家音樂。

漢語里的「州」,可以指一個城市比如「鄭州」、一個省級行政單位比如「貴州」、一塊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比如「歐州」(註:「州」以前是「洲」的通假)、一個有獨立政權的地區比如「加利福尼亞州」或者整個獨立的國家比如「神州」。不管怎麼樣,只要是一個以地理概念為劃分標準的地方,都可以用「州」。

任何語言中,都有這種以地理概念劃分的詞語。比如突厥語中的「斯坦」就是這個意思,名字中有「斯坦」的可以是獨立的國家也可以是一個省或者一個城市。我國古漢語中的「國」其實也是一種地理意義的劃分,帝國、王國、公國、侯國、野蠻民族的部落政權,都可以被稱作「國」。

所以英國人說自己是四個country是正確的。事實上在英國這是公認的,你要是說英國是一個country反而會有人說你傻逼。

基於以上,英國人說台灣是一個country也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新疆、西藏都可以被認為是一個country,因為這僅僅是一種地理上的劃分而已。就好比 俄羅斯到底算亞洲還是歐洲?西部土耳其人到底算不算亞洲人? 這些都不重要。當然如果他們要是說台灣是一個independent country,那就是有問題了。


我只想說,七年前,當我在倫敦被警察攔下來檢查身份的時候,當時英語很差的我抗辯道,「I am a foreigner」

(現在的話,會學習聯邦民事程序法的用詞,自稱為I am an alien)……233333

回答的是,「So am I, I am from Scotland.」

另外我上英語外教課的倫敦土生土長,甚至大學讀的都是威斯敏斯特的老師表示,她完全不知道北愛爾蘭首府叫貝爾法斯特,因為他們一般不認為這是英國的(話說倫敦市中心的河上還停著 HMS Belfast呢)


uk整個國家都聯合的特別鬆散,除了威爾士,北愛爾蘭,蘇格蘭以外還有康沃爾也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康沃爾人也不喜歡英國人。另外還有澤西島,澤西人也覺得英國人很陌生。

剩下的英格蘭也有南方北方的區別,互相看不上。當時羅馬帝國的時候英國北方是沒有被佔領的,被一個黑頓牆隔開,南邊的算大羅馬帝國,北邊是野蠻部落。所以北邊包括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北方其實從來都沒有在羅馬大帝國的體系裡面,所以整個的文化,衛生習慣,飲食習慣都特別原生態。很rough。南邊稍微sophiscated一點,所以整個英格蘭南北的風格真的是完全不同的。

北邊確實比較rough,就說婦女的身材吧,南邊(倫敦,肯特,牛津等富裕郡)是12.北邊是16. 中國是6. 所以北邊真的是非常豪邁,非常不拘小節,飲食也是挺隨意的。


聯合王國,就是王國的聯合。

只不過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現在的最高領袖也是伊麗莎白女王大人,換句話說老佛爺一人頂著四頂王冠。

這也是英國君主製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女王是聯合王國得以存在的重要依據,如果英格蘭改成共和制,其他幾個地方不想改,還想做王國呢?那就只會分裂了。


其實是翻譯問題。英語和中文不一樣,蘇格蘭英格蘭和威爾士都是Countries,但UK是一個State。英語里這兩個詞意思不一樣,Country是一個政治實體,State則是一個主權。這也是為什麼有西方人會覺得港澳台是Country(因為同理他們也覺得波多黎各、格陵蘭、蘇格蘭這些也是),或者有些中國人覺得英國是聯邦制國家(其實是單一制的,只有一套憲法,只有一個State)。與United Kingdom相反的United States美國就是個Country,但美國有50個States,所以美國是個聯邦制國家,是50個有主權的地區共同組成的一個更大的主權。


打了挺多字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視頻。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970689


本就如此,中世紀歐洲一個國王兼任兩國君主非常常見,如今的英國就是一位君主兼領四塊領土組成的聯合王國。

中世紀時,各國皇族通婚,彼此之間都有血緣關係,一旦一國國君男嗣斷絕,又不承認女性繼承權的話,或者雖然女性有繼承權但連個女兒都沒有的話,王位就落到外國親戚那兒去了,如果這個親戚恰好是個國君,那麼這個國君同時領有兩個國家,這就是君合國。

封建時代,君合國不僅發生在國與國之間,如蘇格蘭與英格蘭。也發生在國與邦之間,如英國與漢諾威(德意志的一個諸侯),也發生在邦與邦之間,如勃蘭登堡選帝侯(德意志諸侯)與普魯士(波蘭諸侯)。

十六世紀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是著名的童貞女王,終身未嫁,死後繼承權歸侄子,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英蘇兩國共戴一位君主至今。這就是繼承引發的君合。

與之相對應是征服產生的君合,愛爾蘭,十二世紀教皇承認英格蘭王為愛爾蘭領主,襲至亨利八世時與教皇交惡,教皇收回領主敕令,使得英格蘭國王對愛爾蘭的統治失去法理依據。作為應對,愛爾蘭議會通過1542愛爾蘭王位繼承法,承認亨利八世為愛爾蘭國王。愛爾蘭大部分雖然獨立,但北愛爾蘭的人民仍遵英王為君,北愛爾蘭作為愛爾蘭的一部分,與英國君合。

威爾士情況特殊,威爾士被征服時,英格蘭國王向威爾士貴族承諾,威爾士的君主會是出生在威爾士說威爾士語。之後把王妃接去威爾士生產,封王子為威爾士公爵。之後每一代英王都封王儲為威爾士公爵,威爾士在法理上是一個公國,英格蘭國王都不是威爾士的統治者,英格蘭只在該地享有宗主權。

故愛爾蘭和威爾士可以理解為,英王征服了新的土地,但沒有併入英格蘭國,而是自己(威爾士是派兒子)兼任了該地的君主的方式來統治。


這是三個國家和一個地區,各自有獨立的議會和行政機構(北愛好像沒有),只是這四個政治實體的君主「恰巧」是同一個人罷了,就是所謂的聯合統治。

UK可以看作是一個由四個主權國家(地區)組成的聯邦,既所謂的共君聯邦。(北愛比較尷尬,雖然沒有獨立的議會,但是也不屬於三個王國中的哪一個,因為他理論上就是愛爾蘭的一部分,打個比方,北愛就好像是香港回歸前的狀態,當然這個香港住滿了英國人)

倫敦既是英格蘭王國的首都,也是聯合王國的首都。

聯邦制在歐美是很常見的國家形式,這項制度脫胎於歐洲的封建制度,他們國家的各個組成部分理論上都是有獨立主權的,只不過共同尊奉一個國家元首,向中央政府讓度了部分外交財政國防的權力。

就好比周朝,諸侯向天子效忠,共同尊奉天子,但是天子同樣不能對諸侯治理自己的領地隨意指手畫腳。


你知道中國漢朝那會兒,有個制度叫做郡國並行制嗎?跟英國這個不完全一樣,但類似。還有蘇聯,全稱是什麼你知道嗎?


英語的country比中文國家的概念要廣,country不要求指代的地方是獨立自主的。所以country相當於中文的「國家和地區」。


英國人都覺得UK是四個國家組成的。初中時英格蘭外教讓我們想W開頭的國家,大家都知道Wales,但都不認為Wales是個國家。外教看我們想不出很震驚地說難道你們不知道Wales是個國家嗎?United Kingdom是聯合王國,又四個國家組成。當時大家十臉懵逼哈哈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