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多,知識淵博的人自己什麼感覺?

覺得自己要學的很多,要看的書很多,無從下手。很想知道學富五車,知識淵博的人對人對事對世界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比如:周文王,東方朔,好像很有學問的高曉松? ?


不敢說知識很淵博,但從大學開始,自己就從來沒有間斷過讀書。

看到這個問題,想來談談自己的閱讀心得體會。

最開始讀書是在初中,當時正值叛逆期,韓寒很火,為了虛榮心,不停地讀書。那時讀書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裝逼!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讀書的時候只注重速度,讀完之後立馬想讓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讀了一本書,變現慾望很強烈。

欲速則不達,那時候都是囫圇吞棗。

完全不懂品書。不懂什麼思想,什麼表達方式,知道的只是故事情節。

所以初中自己顯得很浮躁。很讓人討厭。

高中學業壓力很大,閱讀也就擱置了起來。

但沒有間斷,為了不讓自己思想波動起伏太大,在老師的指導下看了卡內基系列的所有書以及當時很火的《誰動了我的乳酪》。

所以高中的自己完全就是老農民的形象,勤勤懇懇,唯命是從。

在後來去上大學,時間突然多了起來,多到人不知所措(當時的感受,現在好後悔啊)。

所以沒事的時候就去圖書館轉轉。

最開始只是在看雜誌消磨時間,奈何學校的雜誌更新的很慢,經不起我天天來。

索性就去找了一些小說來看。

慢慢的,思想開始獨立,獨處開始變的美好。

當書中某件事,或者某個人物深深地衝擊自己的心靈的時候,自己不顧一切的去跟室友分享。

現在想想也可笑,自己只顧說,室友哪能體會得到呀。

所以那時候的自己真是個瘋子。

一種類型的書,讀多了,會膩!

所以我就開始交替著讀,這本是小說,下本是哲學,在下本是醫學。

書讀的很雜,所以自己知識面越來越寬,思想的也開始變的有深度起來。

知識的寬度和思想的深度會讓你變的與從不看書的人格格不入。

最初會有爭論,會去辯解;時間久了,沉默就成了常態。

所以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愛獨處,話少,清高,悶騷。

在後來,不知是書的作用,還是生活的磨鍊。

自己更願意去傾聽。

分享也變的謹慎起來!

所以自己在別人眼中就變得平和起來。

其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只是學會了尊重。

所以我覺得現在讀書只有兩個目的:

一、消磨時間。私以為這是一件很有品質的事情。

二、保持內心的平和。

讓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清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想去追尋的。


看看錢鍾書


看書越多,就越想看書。

知識有一種魔力,能夠把你深深吸引住,達到欲罷不能的感覺。

另外,看書越多,就會發現自己很渺小,也會讓自己越謙卑。所以為什麼說,很多大師都比較平易近人!

喜歡民國的一些大師,如陳寅恪、傅斯年、胡適等大師!


謝邀

我怎麼知道


謝邀

我並不是那種人


謝邀!

我看的比較少


會覺得對這個世界的所知更少,會對很多東西充滿敬畏,會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會知道自己什麼能做到什麼做不到


謝邀。

我書讀的少。

但從小到大,越是讀書越是覺得世界廣大到難以想像,越是讀書就覺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了,越是讀書才發現原來自己原來普通到可怕。

以上。


我看書比較少。



不敢說自己學識淵博。但是平時看書還是挺多的。我是屬於intp型人格,對知識的獲取有強烈的慾望,幾乎成為一種本能。我對很多領域感興趣。包括哲學,文學,歷史,理論物理學,邏輯學,音樂,繪畫,社會學等等。

當我偶然碰到悖論一個詞,我便會去百度。了解它的意思後,我會去找一本專業的邏輯學書籍《悖論――思維的魔方》,去深入學習它。我懂得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悖論,包括芝諾悖論,羅素悖論,由語義模糊引起的悖論。當我看了邁克爾·桑德爾的公開課《公正》之後,對倫理學有了很大興趣,於是就研究了邊沁的《道德和立法論原理》以及密爾的《功利主義》甚至西季威克的關於行為功利主義的著作。我會去了解西方的各種倫理學流派。雖然專業是中文,但是又跨考世界歷史的研究生,花了一年的時間自學世界史,看了很多學術專著,對世界史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對史學理論也有了解,還有自己關於歷史研究的一些看法。我愛聽歌曲,順便又學習了音樂的各種流派的特點和歷史。能感受出藍調,鄉村,搖滾,雷鬼各自的韻味,也能解釋給朋友。

看到這裡,可能有知友會說,我是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其實,我對歷史學是抱有極大熱情的,並且這也是我的終身事業。我之所以涉獵其他領域,歸結起來還是因為我無法容忍無知。而這樣的天性使我對這個世界好奇心十足。

淵博的學識帶給我的,最重要的是獨立的思考能力。人的思考是建立在數量龐大的數據基礎上的。思維過程就是對數據進行加工的過程。思維能力的高低就體現在是否能從龐雜的材料中組建起邏輯框架,發現規律。一個無知的人不可能成為思想家。當別人因為泡麵吃到肚子三個月消化不了這種謠言,而畏之如虎時。我卻因為知道泡麵的發展史和製作工藝,以及泡麵能夠上市是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這類的常識,而大膽地把它當作點心。


書可以概括的分為經史子集,平常愛看閑書,多而不精,什麼都愛看一點,稱不上看書多和學識淵博。我倒是可以推薦一個人,我爹,一個逍遙遊的神人,我倆坐而論道,一壺酒,一根煙,順嘴瞎聊,很是嗨皮,一直沒覺得他讀書多。(我是有多嫌棄他……)

一個月前的深夜,我閉眼假寐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因為跟我聊天的人,一般都是我說,他們聽著,雖然雜亂無章,但是一個問題談深了,他們就接不上話了。只有我爹,無論我說什麼他都能接住,(我問的問題都比較刁鑽古怪)

比如說:黨史軍銜的改革?

做太監的高發地是哪兒?

京杭運河周邊歷史城市的沒落是因為什麼?

人為什麼活著?

他滔滔不絕一直說到我煩……


我覺得大多數真正看書多的人可能不太會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吧,因為可能他們真的覺得自己看的書還不夠多


就想再多看點書


覺得自己是傻逼!

雖然身邊的人都覺得這小姑娘知識淵博。


你是性感的《管錐編》,《人間詞話》,還有多情的《貨幣通論》,在《坎特拉伯雷故事集》的唇邊,一個香吻,印在《失樂園》書頁上。一往深情的回憶里,《夜鶯頌》的幽趣,動情的少年,在《哲學的慰藉中》祈禱安放心情。相思的酒,在《全球通史》的樹蔭下歇息。記憶《菊與刃》之間,寄託夢幻。《論語》《道德經》《鬼谷子》的心裡,生出的草,吸著陽光。《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引起河流,《惡之花》《狄更斯》《狄金森詩集》觀望著《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醉過,《聖經》《名人傳》透過玻璃,《似水年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靜默在陽台。《埃舍爾》《透納》《安東尼奧高迪》隱著靈魂。離開《文化苦旅》《美國的民主》《烏合之眾》《太平洋戰爭》的腳步,《納蘭容若詞集》《豪放派》《花間集》睡在《雅典民主政治》《文藝復興》《霍布斯政治》《社會契約論》《拿破崙憲法》的身邊。

呼吸《再別康橋》《巴黎的鱗爪》《春秋》《左傳》的氣息。花開一世。知識就是天堂。晚安。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