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大學取得教職(assistant professor)是怎樣的體驗?
citation這麼慘拿到教職的這是我見到的第一個。。。
這裡的討論已經很全面了。很多人的回答都提到了個很好的point,那就是美國的ap選拔(其實不止ap,還有postdoc,還有各種award,fellow評選)是個推薦性質的,而非量化性質的。
國內很多學校還停留在數paper數量index的時代(但國內現在一些top tier的學校也開始向北美的制度靠攏了)。而美國最看重的是推薦信,也就是這個行業的大牛對你的評價和認可程度。如果是最top tier的學校(比如物理sbchmp六大),那人比較多(caltech除外)涉及的領域比較廣,總有幾個教授的領域和ap candidate相關,他們可以評價candidate的水平潛力。
但是對於非1st tier學校,找的新人可能不是本系已有的領域的,那除了看他的publication以外,只能看推薦信了。而對於非一個領域的candidate,看committee看publication也不足以全面評價,比較不懂對方做的東西,即使發的journal比較top也很難說idea和原創部分究竟來自老闆還是一作。***************************************
所以看推薦信成為了最合理的評價方式,一個人的推薦信可以來自自己導師,合作者,也可以來自自己領域的大牛(沒合作過也行 只要對方了解你的水平和工作 比如有很多討論)。而有力的推薦信,需要1,推薦人同領域大牛,並且以外的推薦case都很可觀精準。只有大牛的comment才有可信度。但並非所有大牛的推薦信都可以。比如有的大牛對誰的推薦信都寫的千篇一律,那這樣的reference沒有存在意義。或者有的大牛曾經speak high的幾個人最後都很爛,大家也會對這個大牛的眼光和客觀程度作出質疑。2,推薦信的內容有經驗的recommender很清楚該怎麼客觀的寫推薦信。如果地方覺得你水平一般,那最多就寫寫一些無傷大雅的positive comment,寫個幾行就行了。覺得你很厲害的,推薦信寫個3頁大肆肯定。所以不是有個牛推薦信就可以了,還的看推薦人對你的認可程度。比如我知道很多教授寫推薦信會把這個人和之前(對方學校一般知道的人)做個比較。3.beyond reference letter光寫個推薦信不足以成為一個strong的reference case。還要推薦人大力在生活中推薦。比如在那找工作的時候到處打電話給對方學校通關。比如在開會以及和其他人討論作報告的時候大力讚揚你的智慧以及在工作中的重大貢獻。在開會期間拉著你介紹給別人並大肆當面稱讚你的水平讓你在別人那裡有個印象。***************************************
與此同時,推薦信對老闆來說相當於自己的credit history,如果大力推薦的人最後不咋地,或者不怎麼看好的人最後很成功,都會影響到自己以後的推薦信譽,所以多數教授們對待推薦信很認真謹慎,也會盡量做到客觀評價,不胡吹瞎編。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推薦性質這一套能夠持續那麼久,並且基本上有效合理的原因。***************************************
所以對於很多理科專業(其他不了解)推薦信的重量&>&>== publication。也就是說牛推很重要。看上面王昊翔同學的回答列舉的人。裡面除了shinsei做了2期薄厚才拿到ap,其他其實都只做了一期就有ap。(xiaoliang雖然去q做了一年不到,但是他在這之前已經敲定stanford job了,只是按照很多人的管理defer一年去q過渡。此外levin去ucsb屬於junior fellow on leave性質的。並且他其實在那時已經有stanford offer但自己因為一些原因decline(具體啥原因別問我)。。。。所以這2人其實屬於做了一期薄厚就有ap的)有人好奇shinsei水平不比這些人差,為啥要做了2期才找到呢?況且shinsei的2成名作都是在第一期薄厚期間完成的。
這裡除去個人原因,市場需求年份以外,還有個原因之一是shinsei是日本phd。雖然日本大牛多,但是日本的大牛教授喜歡自己內部玩,和美國connection較少。而找ap candidate競爭,reference letter絕對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比較不是所有招人committee的人都懂啥叫holographic以及這個工作重要性的)可shinsei才來美國做第一期薄厚,人脈還沒有完全建立,能找到的美國推薦人(以及推薦力度)總體不如那些米國的phd上來的人。尤其很多好學校極其看重phd導師的推薦信,可如果導師不在北美並且在這裡connection不多的話。。。。。。。。這裡有人會問那xiaoliang不也是中國phd嗎?沒錯,可人家phd期間被zhang看中作為訪問學生來stanford,張也算半個導師吧。何況zhang在qi找工作的時候大力推薦push forward。
由此可見推薦力度和connection的重要性。。。。。。
***************************************此外啊,很多人常常拿著某個case,說這樣的publication/index,這樣的學校出生為啥能夠拿到***學校教職?我想說的是,人家拿到只能說明人家個方面的profile達到了對方最低要求,而非平均要求。不代表你的某方面和他一樣你也能拿到了。這樣問問題,真ap都不敢亮真身了。哪有那麼多精力去任人討論啊。
感受就是累。我昨晚四點睡八點起,現在狂灌幾杯咖啡還是困得幾乎要坐化了,但今晚必須趕完一件事。因為這件事的deadline是上周末。。。樓上@王昊翔的回答啟發了我做一個類似的總結。有所區別的是,第一,我這個總結是針對高能物理。第二,包括了高能物理弦論,唯象,實驗三個大類。這個分類並不是很嚴格,因為有所謂的弦論唯象學,也有很多弦論家/唯象家用弦論里的思想,方法,工具來做唯象甚至凝聚態的東西。我所說的弦論,包含了弦論里所有範圍,formal,AdS/CFT,string cosmology等,而我所說的唯象,僅限於對撞機唯象。實驗僅限於LHC。第三,我這個總結有美國頂尖的名校,也有不頂尖的學校,甚至有在zhihu上完全不知名的學校。
王同學的回答里關於這個總結有什麼意義已經說的很全了。我就不重複,直接入正題。
1. 加州理工學院 (Caltech)
Clifford Cheung 以下簡稱CC。助理教授,唯象。
04年獲耶魯大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師從粒子唯象學領頭人尼瑪(Nima Arkani-Hamed),09年畢業後至12年在伯克利做博士後。12年秋季開始在Caltech任助理教授。CC的研究方向我了解不多。比較了解的是把weak gravity conjecture和natural principle聯繫在一起。最近他好像也有跟從尼瑪的腳步,研究量子場論里振幅和弦論的關係。
2. 哈佛大學
Daniel Jafferis 助理教授,弦論。
01年獲得耶魯大學學士學位,07年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師從F理論創始人Vafa。07-10年在Rutgers做第一輪博士後,11-13回到哈佛做第二輪博後。13年秋季起擔任哈佛助理教授。
3. 芝加哥大學
Liantao Wang 副教授,唯象。
LW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97至02年在密歇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威斯康星大學做一期博後,04年在哈佛進行第二輪博後。06年秋季拿到普林斯頓助理教授職位,11年冬季轉到芝加哥大學繼續擔任助理教授。13年成功tenure,任副教授。光看粒子唯象這一領域的話,我覺得LW已經和Nima是一個高度的了。
4. 哥倫比亞大學
Alberto Nicolis 副教授,唯象/弦論。
99年在義大利比薩高等師範學院獲學士學位,同年留校攻讀博士,03年畢業。至04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做了一年博後,04年至07年於哈佛大學繼續二輪博後。06年和Nima,Vafa等人共同提出weak gravity conjecture聲名遠揚。07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職位,12年起擔任副教授。AN去哥倫比亞後興趣轉到了早期宇宙學。最近在做流體的effective field theory。
5. 耶魯大學
Sarah Demers 助理教授,實驗。
99年哈佛大學本科畢業,05年獲羅切斯特(Rochester)大學博士學位。04至06在Roberts Wesleyan College(文理學院?)任助理教授,06至09年在斯坦福SLAC博後。同年拿到耶魯大學助理教授,14年起任副教授。
6. 紐約大學
Joshua Ruderman 助理教授,唯象。
06年獲斯坦福大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師從Nima和Liantao。11年畢業後至伯克利做博後,14年起擔任紐約大學助理教授。JR的風格像Liantao更多一些,都是只做對撞機唯象學。主要研究成果是stealth susy models...
Andrew Haas(蛤絲!) 助理教授,實驗。
98年畢業於布朗大學物理系,04年獲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04至08在哥倫比亞做一期博後,08至11在斯坦福SLAC以Panofsky Fellow的身份做二期博後。11年至今任紐約大學助理教授一職。
Matthew Kleban 副教授,弦論。
98年Reed College獲學士學位,00年伯克利獲碩士學位,後轉至斯坦福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師從Stephen Shenker,03年畢業。至06年於普林斯頓做博後,同年擔任紐約大學助理教授。12年起任副教授。MK在AdS黑洞,string landscape和string cosmology等領域中做過比較重要的貢獻。
7. 布朗大學
Jiji Fan 助理教授,唯象。
04年中科大學士,09年耶魯博士。09-12普林斯頓一輪博後,導師是Liantao。12-13哈佛二輪博後。同年任雪城大學(Syracuse)助理教授。15年轉至布朗大學繼續擔任助理教授。
8. 布蘭戴斯大學 (Brandeis)
Matthew Headrick 副教授,弦論。
MH是90年Intel科學天才少年搜尋的優勝者。同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學習,94年畢業後前往第三世界國家當志願者。96年回到美國,在哈佛大學跟隨Minwalla(12年什麼物理大獎得主)學習弦論。02年博士畢業後獲MIT Pappalardo Fellow,進行一輪博後研究。06年前往斯坦福大學進行二輪博後。08年獲得Brandeis助理教授職位,15年升副教授。MH在06年之後和提出Ryu-Takanayagi公式之一的Takanayagi合作密切,比如07年他們證明了strong subadditivity。前幾天在北京的弦論大會上,MH報告了他的bit threads改進RT公式的工作。(大衛格羅斯的閉幕演講點名表揚了MH!)
啊話說今年在Brandeis open house上我和MH聊天的時候他說他最近在做string cosmology。聽到這個之後Brandeis就被我划去了...要是當時知道他的bit threads的工作,我可能就隨他入坑了.
9. VirginiaTech
Lara Anderson 助理教授,弦論。
99-03在猶他大學攻讀物理,數學雙學位,以第一名優秀成績畢業。04年留校獲得物理碩士學位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數學物理博士,08年畢業。08-11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一輪博後,其中08-09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做訪問學者。11-13在哈佛大學二輪博後。同年獲得VirginiaTech助理教授職位。居然沒人提到王若度。著名星際爭霸玩家、三國殺權威教程出版人,三年Gatech PhD畢業,江湖上流傳著他的傳說的神人。
http://sas.uwaterloo.ca/~wang/估計回答的裡面沒啥人找過教職 看見有人說publication差的 天啊 你們以為publication 和他一樣就等於教職? 除非你文章比其他人多幾倍 業界新星 要不文章也就保證你能拿到面試 剩下的是看你老闆的關係 你畢業的學校 自己的方向 找你的系喜歡你的程度 和理工科拿經費的能力 還有你的種族 很多時候很難量化的 說句不好聽的 你甚至可能太強了 二流學校不喜歡你 招進來讓大家壓力太大 反而不要你 一流學校變數一大 然後全聚德
今天剛上了她的課,表示挺不錯的。調理清晰,有側重,有幽默,有顏值(逃( ′??? ` ))。當然遇到說一周三篇reading目前感覺壓力有點大_(:3」∠)_先聽兩周試試
經歷過系裡面試AP的過程,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難度非常大,百里挑一的競爭,目測比工業界難得多,所以我個人理解是去工業界的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是不想做學術,而是被迫去工業界謀生的。我打算去工業界也是基於此,不是不想做學術而是認識到自己實力不足,讀phd的說實話如果有條件沒幾個不想做學術吧。我不信大多數人最初讀phd是抱著畢業了去工業界謀生的目標去的。
今天又有一位了啦,那就是做機器學習的王威廉(微博:王威廉的微博_微博;CMU 的主頁:William Yang Wang, CM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他加入了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有誰請他來答一下嗎? PS:計算機方面的好像真心不太看學歷背景啊,就看實力啊!!!王本科畢業於深圳大學(CV:http://www.cs.cmu.edu/~yww/cv.pdf),沒做博後(不太懂你們計算機專業的……經過半年準備,三個月面試,走遍北美8家名校面試,與160多名教授的面談,我終於獲得了全部8家計算機科學系的教職。我很激動的宣布:我即將加入UC Santa Barbara擔任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很期待加入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從事AI/ML/NLP研究,很榮幸與中村先生、張益唐先生成為同事。
看到好幾個高票答案不止一次用亞裔女性來解釋為什麼人家能拿到ap,我就只能呵呵了。特別是「2. 她是female(CS EE領域 男性女性是兩種生物,根本不在一個次元競爭,你懂的),亞裔,最最重要的是顏值高,顏值高,顏值高。」 把這點放第二位,我實在是不能理解。(請不要說您不知道寫文章重點放在前面)
僱傭一個人當然是綜合方面的事情,相當於一個KPI SYSTEM,每個部分都有不同weight,作為亞裔女生,比例來說,肯定會對某一方面的評分有影響,可是這個是不是可以起決定性的影響?那些沒拿到ap的,是覺得自己的性別導致自己沒拿到offer嗎?我也是亞裔女生,在紐約當金融民工,我的team裡面也是男生佔80%,但是我從沒覺得我被hire是因為我是女生,是因為其他和我同時做candidate的男生沒有我強。
有感而發。可能其他答主並沒有這個意思,不過在職場上,很容易聽到一些人說到一些被promoted的女生,很容易就會說還不是因為她會flirting,特別bitchy,我也聽過其他組招人的時候只招男生,因為女生不好管,或是找工作的時候盡量只找男老闆。這種職場的偏見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消除。承認一個美麗的姑娘學歷高 有能力 有機遇 很成功是那麼難的事嗎
「顏值高 顏值高 顏值高」那行字你刪掉吧 何止女權癌 女權主義者 我一個普普通通的理工狗都看不下去 就事論事 她確實有那個能力 哥大普林ee念完去ucr當個ap怎麼了?以上不是」你行你上「的邏輯 而是」不是你長了屌她沒長屌她所獲的一切就是賣笑賣胸賣來的「我相信如果你是andrew ng 丁姐夫那個層次的researcher 你一定不會對jiasi chen有這樣不尊重人的評價 而你流於表面 帶著loser語氣的那麼評論,讓很多人都很。不。舒。服。最可悲的是啊 我是一個eecs專業的女生 點進這個問題的時候是想膜一下 看到高票回答忍不住要反駁打完這些字,還是膽怯的點上了」匿名「在北美做博後都被虐哭了的默默地仰望北美AP大神——深深滴無力感……
一篇mobicom一篇conext,一般。我們系新招的比她publication好很多,mobicom好幾篇加一堆journal,我們系在香港。
樓主舉的例子一般,但確實留在北美做AP的都很強,華人更不容易。這個mm明明是加拿大halufax出生,只是華裔而已,不是國內出去讀博然後找到ap那種了。
有興趣可以看看jennifer rexford組或者amplab里從國內過去的博士生,那才是真的做得頂級,只發頂會和hotnets等workshop。。。講真……今年正好拿到UCR的CS PhD offer,就是她作導師來著 +_+樓上的各位大神覺得這個學校加這個AP的方向(Network / Wireless),讀出來以後想進工業界大公司(Google之類)做Research Engineer之類的職位靠譜嗎?如果博士階段做這個方向想轉Quant呢?
University of chicago 的zhiguo He
看了這姑娘簡歷,感覺一起打羽毛球的一基友也可能拿到同檔次學校AP啊,等他拿到了邀他來寫評論,嘿嘿
說publication少的看看統計AP的profil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