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產業為何停滯不前?

文化部曾經禁止很多日本動漫上架網站,當然我們就事論事,日本動漫確實不錯,這無關於種族問題。

在此想問大家對於廣電局封殺日本動漫一事怎麼看?是閉關鎖國,還是動漫有些我們認為還可以的卻應該被查封。

缺乏競爭機制的中國動畫市場未來是否還有進步的可能?


不能說停滯不前,基本上還是在進步的。但這就像一個神仙被貶落凡間後重新開始修仙的過程,道阻且長。

其實天朝的動畫產業歷史悠久,還曾經一度輝煌過,只是在最近十幾年裡嚴重衰落。有關部門的幫倒忙、不成熟的產業鏈、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創意人才的流失等等都是天朝動畫一蹶不振的原因。以下是我以前根據網路信息畫的一幅圖,大致概括了天朝從上世紀以來的動畫產業發展史。

可以說,在21世紀以前,就同時代的作品,天朝動畫無論從創意到技術上而言都是相當優秀的,不僅廣受人們喜愛,而且從藝術鑒賞來看也是極富價值的。尤其是五六十年代那些水墨動畫,頗有風韻,比現在所謂的中國風不知高到哪裡去了。而《大鬧天宮》等動畫更是啟蒙了許多創作者,包括日本漫畫鼻祖手塚治虫。即便到了八九十年代,天朝的動畫和日本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頂多是風格題材各有千秋罷了。那時正是日本熱血動畫盛行之時,如《北斗神拳》、《龍珠》、《聖鬥士星矢》等等,而天朝則上映了《魔方大廈》等等如今想起來竟然細思恐極的深刻動畫。其實天朝從來不缺乏創意,千年歷史的底蘊和遠比日本美國慘烈而深刻的思想總能給作品帶來別具一格的色彩,可惜的是當年自由萌發的土壤早已被剷除,創意失去了大環境的支持只能走向死亡。

最近這十幾年,政府出台了許多動漫扶持政策,但治標不治本——或者說連標都沒治,反而把市場拖進了更深的泥潭。許多人都知道各省市出台的政策往往是產業園這種變相地產項目或者畸形的按量獎勵規則。這就導致各種土老闆紛紛上馬動漫企業,動用抄襲或者粗製濫造等等種種手段,騙取政府獎金。我記得最近幾年中國的動漫產量(分鐘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們有印象的作品除了喜羊羊、熊出沒等等就沒了。而同時,天朝的大部分所謂動漫企業的收入基本來自於政府補貼,從來不曾市場化運營過。

當然,難以市場化的原因除了政府的瞎干預還有產業鏈的不健全。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包括從上游內容創意到下游衍生品開發的一整套機制,日本、美國早已走在前列。除了最近有妖氣和騰訊上了許多漫改或者小說改變的動畫作品,以前我們應該很少聽說有IP改編的動畫吧?各大動畫公司往往喜歡原創一個還未經市場檢驗的IP,放著許多大紅大紫的小說以及優秀的漫畫不用。有時候是因為版權費實在太高,有時候僅僅是因為產業鏈沒打通,中下游的玩家根本不知道上游這些事物怎麼操作。動畫化以後的盈利就更難說了。在天朝互聯網尚未完全普及之前,電視台的話語權是如此之高,以致於動畫公司根本無法將作品賣出一個好價錢。再加上衍生品開發市場也還未成熟,變現手段之少,令企業難以為繼。即便到如今,動畫公司最賺錢的手段還是培養好一個IP,將之開發為遊戲賺錢,實在讓人惋惜。今年《大聖歸來》的成功,應該給投資人注入了一發強心劑,也為真正良心的動畫公司指了一條明路。

此外,就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觀念問題和審查問題了。觀念問題我覺得隨著教育水平的提供和這一代年輕人的成長,應該會逐漸解決。而審查據說也是有寬有緊,有時候其實不是廣電總局或文化部的意思,而是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確實有一股保守的民意,政府也是迫於無奈才如此的——也許只能等他們被開化了。

這十幾年來,動畫產業其實也不是完全停滯不前的。所謂量變產生質變,儘管沒有什麼好作品,但技術積累還是有的。之前和搞動漫的一些人聊過,他們認為目前來看,技術上與美國儘管還有差距,但已經不是那種難以逾越的鴻溝了。我們如今和美日早就在第一梯隊了,只是第一梯隊內部還有一定距離。《大聖歸來》和即將上映的《小門神》已經反映出天朝的動漫工作者能做出不亞於夢工廠和皮克斯質感的動畫電影了。特別是去看一些工作室製作的概念短片,更是令人驚嘆,只是困於成本壓力,在真正做長篇連載時無法保證最完美的質量。

另一個比較可喜的改變就是互聯網帶來的力量。互聯網打破了原來電視台、廣電總局等的壟斷。有妖氣、騰訊、阿里等開始打通產業鏈,土豆、搜狐、愛奇藝、AB站等視頻平台開始打破電視台的壟斷,互聯網內容的審查又遠遠寬鬆於電視院線,全新的變現模式也給動畫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先不說這麼多了,至少未來可期。


先說結論,近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回暖,審查也阻止不了動畫產業的發展。

巨大的市場容量,出色的製作體系,低廉的人工成本,不斷擴展的傳播渠道,如果沒有佳作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個行業不思進取。

行業的不思進取主要有兩個體現,

1.壟斷

2.投機

不巧的是前幾年動畫行業全佔了。

歸根到底,這是體制問題,一是廣電把握電視傳播平台,壟斷了傳播途徑,二是只重視量的獎勵政策,讓投機者泛濫。

所幸近年改變了,

網路和影院的擴展打破了壟斷,

獎勵政策的減少讓投資趨於理性。

現在是15年了,「廣電不倒,中國動畫永無出頭之日」「中國動畫都是幼齡向的,只有喜洋洋這樣短平快的項目,傻子才看」

這樣的架設,只可能是某些對廣電充滿了恨意,又對中國動畫一無所知的日本動漫愛好者在借題發揮。

面對沒有邏輯沒有依據的一個粗暴結論,題主請保持自己的判斷力。

中國的現實是,不跟土共談節操,跟著土共做事,有肉吃。

三十年來多少人看衰中國經濟,可事實證明,流氓政府也可以發展經濟,創業者和大資本家是絕對不會在一個蒸蒸日上的形勢里抱怨體制的。君不見周凱旋女士在「港人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問題下,發表了一套比新聞聯播還新聞聯播的回答,和其他答案產生了鮮明對比,「如果說十年前中國大陸經濟還只是有潛力,那麼今天...」

資本家的話,既是假大空,又是最真實,最具體,最有遠見的。

轉載兩篇投資者的採訪,內容來自網路,侵刪。

13年,土豆網創始人王微辭去土豆ceo職務,投身動畫行業,以下,就是虎嗅對王微關於此的訪談。

———————————-訪談的分割線————————————-

虎嗅:你剛才是在電話開追光的董事會?

王微:哦不是。是優酷土豆的董事會。這應該是我在優土的最後一次董事會了。

虎嗅:還真巧。

王微:哈。上次在新加坡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是3月12日,我一看時間,正好是宣布土豆與優酷合併一年。哎挺巧的啊。很多事情是巧合。

追光的定位

虎嗅:決定放下土豆之時,你腦子裡有動畫這事嗎?

王微:沒有。起初還想著先退休一段時間,想想接下來應該干點什麼,是不是寫些東西,或者出去轉一圈,或者做點公益?諸如此類,想人生的意義。我清楚的知道,我該造出一些東西來,但到底是做什麼,不知道。我昨天還開玩笑說:那時才38歲,就提前進入中年危機了。最終決定還是在今年一月份,決定做一個公司,做與科技、影像有關係的事情,那就是動畫。

動畫屬於行業發展非常快、但觀眾對中國動畫電影的品質還是有很多抱怨的行業。當一個產業被寄予巨大期望,但是用戶又覺得產品還沒有達到大家的想像中的那樣水平,就有痛點。手機是這樣,汽車也是這樣。我覺得還有很多的可能性去改善它,去創造些新的東西出來。

從商業角度說,動畫電影票房在美國能佔到電影總票房15%,在中國,只佔到3~4%。

另外,動畫電影像做程序一樣,每一個東西都是寫出來的,每一筆都是畫出來的,都是算出來的,都是憑空造出來的——就像網站一樣。這個比真人電影更適合我。而且還會與科技有很多結合。

虎嗅:有別人對你做這件事產生過驅動,或提出什麼意見、建議嗎?

王微:是我自己驅動的,有什麼想法都是我自己先定的。但非常多的人給我建議與幫助。我一月份去舊金山和洛杉磯呆了蠻長時間,見了Pixar在內的很多電影公司、工作室,再加上後來三月份又去一趟,見的人總數算下來有三四百人。

有人說動畫電影不靠譜,有多少人搞死在這上面;有人說只能在在美國做,在中國沒有動畫前期創作的產業,只有代工;還有人說中國市場弱,要做就得做全球市場,投足夠多的資金進去,全球發行……

但我最後的決定,和大家的建議不太一樣。我最後決定的方式是:第一,所有創作、包括前期必須在中國進行,因為放在美國會面臨失控與半途而廢,美國人不會把它當回事。其次,作為一個初創工作室,第一部電影就把自己放到跟夢工廠和Pixar去競爭全球市場不太現實,還是集中精力攻中國市場。在中國能夠接地氣的電影比較缺乏,而且預算也能得到控制。

這個決定意味著我們失去了海外的市場。帶來的問題是:製作預算不可能太高。那麼,怎麼能用大約1000萬美金的美金做出國際水準的製作、在中國市場市場立足?要知道,1000萬美金,在動畫電影是相對低的預算。這是一個大的難題,但我寧可嘗試解決這個問題,而不願去追求全球發行。如果決定全球發行,貌似很容易地解決了市場小的問題,但從實際的角度說,將來會有很大的問題。

虎嗅:你這是由市場倒推回來進行產品定位,很商學院。

王微:畢竟受了那麼多年的訓練。我覺得做決定的時候那一瞬間比較衝動,就像當年做土豆,也是突然間覺得應該做些什麼。而當你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具體怎麼執行一定要靠譜。每個人都是矛盾的,很多想法和行為都是矛盾的,而最後最了不起的想法都是矛盾撞擊出來的,太順暢的東西一定是有問題的。

虎嗅:在得出這個定位結論之前,你曾經有過什麼大膽想法、後來被否定的?

王微:我曾想過我們要花5000萬美元做第一部電影,一下子把我們的氣勢立起來,我們請最好的人才從美國回來,做國際市場發行……當時就有人覺得這事兒不太靠譜,說你能不先做個特效公司,先接外包的活,至少先混口飯吃。

我也把特效公司這事去問導演田壯壯,他說這主意好。他說中國沒有好的特效公司,市場這麼大,你也知道技術怎麼回事,完全可搞。我說考慮考慮。但後來研究深了,發現一些有名的特效公司都破產了,唯一一個沒破產的是工業光魔。我們就跑去問為什麼工業光魔沒破產,那些傢伙說要不是有盧卡斯《星球大戰》養著我們,我們早就不知道關門幾回了。我意識到,特效公司這生意聽上去很好,但它的核心問題在於:它的需求起伏太大,但供應這一方的成本是持續的,需求一停,沒有現金流支撐,公司馬上難以維繼的。用相對穩定的成本去接一個起伏相對大的需求,商業上來說不靠譜。電影圈的人說這主意好時想不到商業的問題,他們只是作為需求方覺得這樣的公司有市場。

虎嗅:最終追光的定位是什麼時候定下的?

王微:應該是四月底五月初。3月份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時候,我說,我們有幾千萬美元,可以投到電影上去……但其實並沒有想好具體怎麼做,還是很含糊的。

電影的定位

虎嗅:第一部電影會是什麼題材?

王微:門神在現代人間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新與舊、變化與傳統的喜劇,又會讓人有一點傷感。

虎嗅:商業上有什麼預期?

王微:投進去7000萬人民幣,在中國市場最終做到2.5億,這樣才能回本。

虎嗅:怎麼定位這部電影的目標受眾呢?拍給誰看?

王微:現在中國動畫片市場的目標受眾主要以小孩為主,小手拉大手。美國的動畫如夢工廠是:小手拉大手,大手也拉小手。大家都說我們也應該做小手拉大手。但我相信我們應該走大手拉小手模式,我不相信「小手拉大手」可以成功。小孩吵著要看這個那個,要很多東西,但最終還是大人覺得這個東西適合他,才帶Ta去看、才給Ta買。所以這個關鍵還是大人。5~10歲的小孩,其實沒有什麼能力去分辨故事情節的,更多的是他能體會到動作和畫面的衝擊。但目標定位於父母的話,製作者一定要給他們稍微深入的、複雜的、兩面的東西,但也不能太多。就是有比較簡單故事線,有一點打動人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的目標觀眾、80%的是三四十歲的人,讓大手拉小手。

資本規劃

虎嗅:現在追光是已接受了一家基金的投資嗎?

王微:對。

虎嗅:具體哪家?

王微:不太方便說(不過據虎嗅打聽到,是IDG,IDG的高翔也是最早投資土豆的人)。包括估值,也就是拍腦袋、憑感覺定下來的。現在我們的融資一部分是在追光動畫電影公司層面進行,一部分是為頭一部電影做項目融資。

虎嗅:既然你也不缺錢,為什麼不就做項目融資就好了?

王微:公司融資可以不做。但一說電影,名聲就不太好啊,玩票的說法就出來了。然後我還作為編劇、導演、製片人去推動各種過程,公司CEO也是我。這就會給人感覺: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因為個人玩票啊?我覺得有必要請一個基金進來,讓大家看到,這不是我在玩玩,是一個很嚴謹的過程,是一個公司在認真做事。

融資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問題是說怎麼讓是讓大家覺得這是很認真的、很靠譜的一件事,而不是王微突然想玩票。尤其中國動畫行業也沒經過一個嚴謹的工作流程與規範。在我跟一些小孩打交道過程中,我感覺他們特別有才華,但是特別不靠譜。所以我們得把這個公司化,讓團隊成員更規範些,而不是「哥們是藝術家,想怎樣就怎樣……」

5月初,把產品、模式、預算確定之後,就敲定了資本。而電影的項目融資,要到明年年中、下半年再來確定。我還是希望做出個眼前一亮的東西再說,你弄個垃圾,也不好意思說讓別人來投資。我們的名聲還是很珍貴的。

與當年初創土豆的不同

虎嗅:第二次創業,與初創土豆相比很不一樣吧?

王微:做土豆的時候,最難的時候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做,也沒什麼可參考可學習的,只不過是腦子裡的一個想法,也不知道能不能做、靠不靠譜、未來寬頻使用率會怎麼樣、普及過程要多久。特別迷惘,特別焦慮,自己在慢慢找,一頭霧水。經常要做各種沒有參照、卻影響巨大的決定,比如是讓用戶直接點播放按鈕靠譜,還是下載靠譜?這些都不知道。

現在做的這事,大的模式還是蠻清楚的,只是說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做。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遇到像土豆當年那樣的困難。

虎嗅:你覺得這兩次創業在時間次序上可以顛倒嗎?比如讓30歲的你做動畫,而讓40歲做土豆那樣完全一無所知的事情?這兩次選擇跟年齡有關嗎?

王微:30歲做動畫電影不太可能。中國市場這麼小,人才什麼的也找不到,要求資源能力都比較高,我覺得我沒有任何能力去說服身邊的人。大家在沒有任何能力的情況下,那時候做肯定死路一條。

但是40歲去經歷一無所知的創業,一樣可以。現在我們做動畫,會碰到有關人體科學、人體感測上的東西,我就會想將來,每個人其實都是個數據載體,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讓人能夠探測搜集到這些數據,然後匯聚到一個巨大的雲端。喬布斯說得對,技術趨勢都是早就知道,但很快發生的。我在讀書的時候,1990年代時,大家就在說「雲」了,但這東西得大家慢慢使用起來,被大眾所接收。我現在想,怎麼能讓人的數據進入到一個東西里,讓人變成雲的一部分?現在的可穿戴的裝置,還差一些。

虎嗅:你的意思是說追光將來可能不單是動畫?

王微:嗯不光是電影。我們的收入也不光是票房。凡是能想到的衍生品,包括道具、手游,我都會去研究一下。但還沒有去實施。差不多在今年九月或年底,這些就開始要起步。至於是授權還是自己做,還沒有規劃。

――――――――――――――――――――――――

以下為對歌舞青春,碟中諜製片比爾的採訪。近年來,此人把大多精力放在了中國動畫的投資上。今年,他為一部動畫作品融資了3億人民幣,立圖走向世界。

談《龍之谷》與中國元素

M:這已經不是你第一次與中國有交集了,為什麼對中國如此感興趣?

B:第一次來中國是在香港和成龍合作,我去香港是因為哥倫比亞公司想要拍本土電影。哥倫比亞公司隸屬索尼影業,索尼影業想走向國際化,認為哥倫比亞公司不僅要在美國拍電影,還應該在世界各地拍電影,所以他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不同的國家,拍攝以當地語言為對白的本地電影,幫助推廣索尼的品牌,所以我第一次去香港就是去拍攝本地電影。後來我還去了阿根廷、馬德里、莫斯科各地拍電影,但我是通過香港接觸中國市場。 在中國的時候我結識了周星馳,我們投資了他的《功夫》。有趣的是,當年我和美國電影公司談論中國時,每個人都說拉倒吧,在中國沒錢途,那裡有審查機制,有電影配額,我們在中國賺不到錢,我們也不在乎中國。我覺得這種想法太愚昧了,中國市場正在崛起,很多人都在探索中國市場,於是我開始在中國拍電影。

M:製作《龍之谷》之初,有考慮過加入中國或是東方元素嗎?

B:製作《龍之谷》的目的是拍一部國際化的電影,《龍之谷》遊戲中的中國元素本來就沒多少,所以為了忠實於這款中國遊戲……韓國遊戲,我們決定不加入中國元素,而是忠實原作。但電影里還是能看到中國元素的,你看那些場景,中式的角色,但至於主要角色,我們還是忠實於遊戲原作。

M:所以本片的目標觀眾是全球觀眾? B:目標群的是全球觀眾,這是中國電影難以跨越的一大障礙,中國電影通常在海外表現不佳,比如,《功夫》的海外票房還算不錯,但《泰囧》在海外根本沒賺到錢,周星馳上一部電影《西遊降魔篇》在海外沒賺到錢,但這兩部電影在中國本土都很火,所以我們的目標是拍一部在國內外都賺錢的電影,我們希望能打響名聲,好萊塢的電影在世界各地都有上映,我們也想拍出在世界各地上映的電影,而不僅限於中國。

M:你覺得中國動畫與國外合作會是走向世界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么?   

B:合作是把中國電影推向世界的捷徑,因為動畫電影裡面看不到中國演員,裡面的角色可以是兔子也可以是人。另外,動畫的觀眾群體既有兒童也有成人,你拍一部動畫你可以說這是一部中國動畫,但如果我把他帶到洛杉磯換成英語配音,它又成了一部美國動畫,沒人知道它是中國動畫。如果是真人電影就不行了,觀眾會說看那個中國演員在說英語,這樣就很麻煩。

M:但是中國觀眾會不會更希望在一部國產動畫中看到更多本土元素?   

B:《功夫熊貓》就有中國元素,我的下部作品《無敵乒乓兔》是改編自中國十二生肖,裡面也有很多中國元素,而且這部電影的背景就是設在中國,所以裡面會有中國元素。你很民族主義啊,我們在美國拍電影從來不會考慮我們應該怎麼融入好萊塢元素,我們不會這樣。電影產業這種現象真的很有意思,我們去俄國拍電影,俄國人說我們要拍一部有俄國特色的電影,但這片子又不是只在俄國上映,如果要賺錢的話,就不應該這樣,我們從來不會說「我們來拍一部有美國特色的電影」。

M:但是很多人會說《龍之谷》很像《霍比特人》?   

B:沒錯,是很像《霍比特人》,但遊戲本身就很像《霍比特人》,我們要忠於遊戲,講述屠龍之旅,那就會很像霍比特人,這點我同意,但其他很多方面都和霍比特人不一樣。

M:據說《龍之谷》第三部要用真人演出? B:沒錯。 M:全部採用中國演員嗎?   B:是完全國際化的陣容,採用來自中國、香港、澳大利亞、美國等世界各地的演員,所以裡面會有中國演員,但也會有美國演員。 M:有想好的演員嗎?   B:沒有,現在談這個太早了。 M:2014年你們還帶著這部電影去了戛納影展,當時國外媒體是什麼反應? B:我們去戛納的時候,影片還沒完成,他們沒有看到全片,而是看了大概三十五分鐘的片段,他們的反應非常好,每個人都想要看到最終的成品。我們相當於放了一部超長預告片,大概三十五分鐘。因為我們只完成了一部分,要讓他們知道這部片子大概在講什麼。中國電影的問題在於在海外沒市場,法國人不想看中國電影,德國人不想看中國電影,我們想讓他們看到中國電影也可以國際化,而不是自產自銷。

談遊戲改編電影風潮

M:怎麼看待好萊塢以及全球「遊戲改編電影」的風潮?   B:這樣的電影有群眾基礎,就好像變形金剛系列,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背景,《龍之谷》有上千萬的玩家群,那些遊戲改編電影,《極品飛車》好像有兩億玩家群,這樣營銷會更方便。

M:好萊塢也有越來越多漫畫改編電影,你覺得這對好萊塢原創電影產生影響么?因為人們會覺得拍攝遊戲或漫畫改編電影會更容易。 B:我覺得沒影響,因為其實並不容易,各種原因,很不容易,而且很燒錢。你去看《蜘蛛俠》、《X戰警》,這些電影都改編自漫畫原作,但一定要有優秀的導演和編劇,才能把它拍成一部優秀的電影。《龍之谷》我覺得就很不錯,我們有很優秀的製作團隊。最重要的是我們能把一部中國電影國際化,這是一個很好的中國故事,一部很好的中國動畫,一款很好的網路遊戲,我覺得其中的很多東西都能得到外國觀眾的理解,我覺得這很重要。我們採用了三段式劇情,非常典型的西方電影敘事,不像《三國演義》、《西遊記》有著截然不同的故事結構。我們在《龍之谷》中用到的故事結構是所有人都能輕鬆理解的。

M:你覺得遊戲改編電影最重要的是什麼?   B:遊戲裡面的角色是沒有靈魂的,我們要做的給角色注入靈魂,因為如果角色沒有靈魂和情感,你在觀影過程就不會去關心他。你不能只靠角色有把大劍來吸引觀眾,你必須要找到能展現他們靈魂的瞬間,體現角色性格的台詞,所以最困難的是給已有的角色注入個性。這塊很難做,所以我們進行了很多討論,他們會說遊戲中阿爾傑塔已經是這樣,所以我們不能對她進行那樣的改動,但她在遊戲中的那種屬性又不適合我們的電影,所以我們要決定這些角色到底是什麼樣子,你要改變他們的角色來服務電影。 萊塢製作人的中國電影觀察記

M:感覺你最近的興趣好像都轉移到動畫領域上了?   

B:沒錯,米粒影業是由盛大投資成立的公司,我們希望米粒公司能專門製作家庭電影,類似於迪士尼的作品,我們想拍家庭電影,動畫就很容易做成家庭電影, 我們也會拍真人電影,但會歸入家庭電影的範疇,我們的電影要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因為我在自己就有孩子,所以我想拍我的孩子也想看的電影。

M:你以前製作的電影中,有動作片、歌舞片、動畫片等等。你是如何把握好各種類型的影片的?   

B:首先我對各種類型片都感興趣。我喜歡音樂劇也喜歡動作片,我是看著港片和中國電影長大的,我很喜歡那些電影,中國影人我都認識,比如徐克。我很喜歡和陳嘉上、馮小剛一類的導演合作。他們都是導演,如果我只是一名導演,我可能沒法製作這麼多類型的電影的,但作為一名製片人,我就可以和宋岳峰合作,推出這部動畫,因為他有這方面的才能。如果我和周星馳合作,那我就要想辦法充分發揮他的才能。我所能提供的就是敘事和創意上的幫助,作為製片人這就是我的工作。我找到周星馳,然後告訴他我們試試這個怎麼樣?然後讓他發揮他的才華。

M:在和這些導演合作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到中西方導演身上的差異?  

 B:我覺得好導演就是好導演,我不覺得他們之間沒什麼區別,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才。比如我在和宋岳峰討論的時候,我會告訴他這個場景應該像某部電影那樣,他就能反映過來說哦就像那部電影一樣啊,我們有著相同的語言,那就是電影,我們都懂這種語言,這樣很好。你和陳嘉上在香港或是北京拍戲,你告訴他你記不記得我們在那部電影里的曼哈頓場景用到的方法,很有效果,我們怎麼把它變一下?這很有意思。

M:比起好萊塢,在中國拍片時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  

 B:中國電影人,即使是周星馳,也可以用很廉價的攝製組,這樣我們的拍攝時間可以更長。在美國就沒這麼好了,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中國很幸運,因為它的攝製組費用不貴,而且這裡的電影體系和世界其他地方也不一樣,不管是上海電影公司還是北京電影公司,亦或是央視,他們有自己的內部攝製人員,你可以拍攝很長時間,因為這些員工都是公司編製人員。好萊塢曾經也是這個樣子,但後來每個人都變成單獨的合同工,所以攝製組費用很昂貴。但在上海,我們發現在這裡可以拍個一百五十天,這在好萊塢是不可能的。

M:那你覺得哪種體系更好?  

 B:我很想讓美國、法國、西班牙、墨西哥電影人都來學習中國的體系,因為這種體系更好、更自由,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花上三四天思考一場戲,然後在一天內完成拍攝。

M:很多好萊塢電影人來到中國,你覺得他們在中國面臨哪些困難?   B:我覺得有很多好萊塢電影人都願意來中國工作,但中國的審查制度是個問題,但我們沒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拍的是家庭片。不管你是美國導演、英國導演還是法國導演,到了中國,這裡的演員能不能說你想要的語言,英語、法語或是德語、義大利語,能不能找到說外語的演員,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我是在好萊塢長大的,我認識義大利導演,法國導演,他們都會來好萊塢拍電影,那麼中國導演沒有理由不能去好萊塢拍片,當然已經有很多中國導演,比如吳宇森已經去了好萊塢,北京有這麼好的體系,外國影人沒有理由不來中國。而且很多電影人已經過來拍片了。比如昆汀塔倫蒂諾就來了。其他人為什麼不能來?我和他合作過《殺人三步曲》(昆汀有參演),我認識他。外國導演應該來北京和上海,你想要拍什麼都可以。

M:好萊塢電影人當下都怎麼看中國市場的?   B:我覺得他們震驚了,因為這麼多年來,只要我去電影公司說「我們去中國拍電影吧」或是「我們去中國做合拍片,發行電影吧」,他們都會說拉倒吧,賺不到錢的。

M:那是什麼時候?   B:2008、2009年的樣子,我找不到任何人對中國感興趣。我在製作《飛龍再生》時,一家大電影公司的營銷主管對我說,中國的市場只有五萬到十萬美元,還是算了吧,我們不在乎中國,那是七八年前的事。《變形金剛4》在中國賺了超過三個億(美元),你以為好萊塢那幫人會不知道這事兒?相信我,他們會說:「什麼?他們在中國賺了三億票房?」《變4》大概一半的票房是中國貢獻的,它在美國都賺不到這麼多。相信我,他們會說:「哇,中國!」米粒影業當下狀況很好,我們拍英語電影也拍中文電影,我們在中國發行電影,不受配額限制,我們拍攝的是國際水準的電影,我們會把它帶去好萊塢,贏得奧斯卡。

M:你覺得中國電影為什麼在海外紅不起來?

  B:紅不起來,中國不缺人才,鏡頭也很好看,但在敘事上,中式、東方式敘事和世界其他地方是不一樣的,西方敘事都是三段式,但即便是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它的敘事也很散,所以他在海外沒票房。如果能對劇本做一些改動,把它做成三段式,那它才能在海外賺錢。若果中國電影人想要賺錢,他們可以學學三段式敘事,好好檢查一下自己的故事,如果他們說我不鳥海外市場,我只想在中國賺錢,那就沒有必要。但是拍電影是一項生意,電影投資者的目的是要賺錢,你必須面對這個問題,他們把錢投出去了,就希望能把錢收回來。


也不能算進步的阻礙吧,畢竟搞動畫和關注動畫的人依舊能從某站某站看到被禁的動畫不是么,被禁到的人只有小盆友吧


我個人認為是中國動漫的競爭機制出問題了。據我所知,中國動漫補貼是按照時間給的,不注重質量。這導致了有的公司用那些低質量的3D製作了表情僵硬的角色,同時劇情也很爛。更有甚者,直接抄襲。我覺得應把補貼標準與收視率掛鉤,同時鼓勵改編漫畫與網路小說。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現在國產動畫的劇情問題?比如《秦時明月》《納米核心》都被人吐槽劇情差?
愛歐的漫畫《血族bloodline》有沒有可能動畫化?
《獸娘動物園》能不能在中國製作出來?
《魁拔》為什麼不做成每周更新的動畫片?
如何評價由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製作的《魁拔妖俠傳》?

TAG:動畫 | 動畫產業 | 中國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