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中到底哪些生活設施是必需的,哪些是不一定要有的?

現在我們身邊,各種生活設施都很齊備,尤其在大城市,商業、服務、文教、體衛,一應俱全,但我們到底急需的有多少?當人口密度降低、居住環境和資源不這麼充分的時候,我們怎樣才能分辨哪些生活設施是最重要的,哪些是多餘的?

比如健身設施真的必要嗎?還是需要的時候,純天然的森林漫步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大片的人工綠化區、商業購物區究竟是帶給我們更多便捷,還是在我們與大自然之間豎起了一道看得見卻摸不著的屏障?

另外想知道,在社群環境不那麼發達、資源有限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成本會因為沒有多餘的設施而減少多少?在足夠發達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成本又會因為具有了多餘的生活設施而減少了多少?


謝邀……看到這個話題我好感慨。

先說正題吧。生活設施的概念比較寬泛,按照現在的標準來區分,可以分為基礎建設設施和服務類設施。給我的感覺,事關生存的基礎設施最重要,服務類設施並非必需品。

基礎設施當中,個人認為首先是排泄物物處理設施,很多人也許意識不到排泄物處理設施有多重要——生存環境當中最難以建立而且又是最需要建立的一定是排泄物處理。一句話,能讓你的基本生活感覺「正常」的設施,都是必要的。

這個「正常」的概念被壓得很低,我大學時在鄉下呆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於那裡的生活標準仍然記憶猶新。就是因為當時很多地方很痛苦,但總體上又很快樂,所以根本難以忘記。

先說最低標準。

知乎有人答過掉到糞池裡是什麼體驗(我就不亂圈人了),暑假我在大學同學的家裡,也就是鄉下見到過,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幾乎一模一樣,排泄物還要循環利用,所以必須收集起來。我曾經也有過整天吃不下一粒米的經歷,就是因為近距離見過了糞池。

居住設施——房子是典型的剛需,在哪都是基礎設施。在南方的鄉下,房子建得非常有講究——普通的民居在防水、防潮、通風好、採光充分這些不說了,主要的細節在於:

防蟲蟻。這裡的蟲蟻主要是有大到蜈蚣、蜘蛛爬到房間里來的(人生最恐怖經歷莫過於見到過巴掌這麼大的後者離自己只有20厘米,當時血氣方剛的我能直接嚇哭)。

防鼠蛇。就算是二十年前,要找豺狼虎豹這樣的猛獸在我同學家的鄉下也屬於不可能的任務,但老鼠和蛇就不好說了,特別是蛇,那時候半夜牛棚里的牛叫了,同學的老爹說有蛇,問怎麼辦,只能用草藥熏,而且無論大人小孩,都不能貿然走到牛棚里去。至於進家的,那也不少見。

公路和醫院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和房子平起平坐,醫院至少要是個藥品齊全的衛生站;

至於煤氣水電這個就不好說,煤、燃氣以前有別的東西可以代替(燒柴);

水就沒轍了,生命之源,在沒有淡水的地方,淡水凈化設備萬金不換;

水源充足的地方,有很多方法可以濾凈雜質——我在鄉下跟同學學的蒸餾濾凈和燒石頭濾水,而且南方鄉下水源真的很充足;

電其實未必是必須的。我已經逝世的祖母在60多歲的時候,還能就著煤油燈穿線,我去過真正不通電的地區,家家戶戶用煤油燈就是預設狀態。

從我的實際經歷來看,基本上還是房子、公路、醫院。供水和供電的定義比較模糊,介於服務類設施和基礎設施之間。

因為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今年1月騰訊有個《我們15個》的節目,我竟然自信滿滿地報名了,但就是回想到大學時的經歷太過慘痛(其實我還是怕蜘蛛),加上不一定會把實際的生活地點放在南方,所以初試的時候我打了退堂鼓(好丟臉)。

回到現在的城市標準,我對比一下,很多生活服務類設施都是為了生活質量更美好。當然也在增加我們對於生活的惰性。【以下設施不包括上述最低生活標準當中提到的。】

必須:

幼兒園、小學、中學(教育)

醫療站、醫院、藥房(醫療)

青少年活動站、老年活動室(個人生活空間)

糧油店、菜市場、副食店、百貨店(飲食健康)

銀行、變電所、供暖站、物資回收/維修站(其他方面)

非必須:

飲食店、郵電局、電影院、文化館、公共體育鍛煉區域、書店、旅館、照相館、髮廊、公共浴室、洗衣店、公共綠化區域。

這些我都不認為是必須的。社會在發展,有了更豐富、更完整的供需體系,才有了更多提供服務便利、滋養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服務類設施,能夠從各個方面滿足我們的日常需要:

首先是縮減時間成本;

其次是提供身體和精神的愉悅度;

第三是技能互補,因此產生服務類的商業用途和行業需求。

我很矛盾地看著這些設施形成龐大的商業化體系,和身邊的人一起被動地接受,卻每時每刻都在感受到它們的好處。然而,我一直在憧憬,哪一天,我能在馬爾地夫的海邊無所事事看日落,只過那種「餓了一甩鉤、困了一倒頭」的生活。

貼一張當時報名的截圖。我煞有介事地填了烹飪和農業種植兩個業餘愛好,當時信心滿滿,初試那天臨時縮了——有誰能猜到右上的那句話出自哪裡?


原始的時候, 人類的生活必需品只有食物與配偶,相對應的生活設施同時也是利用的工具,只有木棍,火(不知道那時候人類通過什麼設施讓自己更吸引異性)。

進入石器時代,人類的能力變得更強,需求更多,學會使用大量工具,並且能改造簡單的原始工具,但是那時候,人所需要的也還只是食物,一切工具設施,都是為了獲取食物服務。

到了有統一政權的社會,人類文明向人類文化演進:人類對於權利、私慾、性慾的需求演變得多樣化;主體資源的擁有者和剩餘資源的被分配者,一個是經濟基礎構建起來的上層建築,一個是為別人的上層建築構成經濟基礎:在這個時候,生活設施就已經產生了區別。

但這不是生活必需設施的區別。

生活設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也就是說,人的需求沒有了,或者沒有那麼高了,所需求的設施也會減少。

要滿足生理的需求(食物與配偶)只需要食物與生殖;如果要滿足這個時間段的不同精神層次需求,我們的生活設施可能就會涉及基於慾望而建立起來的「文化「:宮殿、監獄、飯館、絲綢店、怡紅院……

資本主義,就是讓奢侈品成為必需品。這裡說的不僅是整體慾望的膨脹,同時也是每個人變成了需求的個體,以及在這樣龐大的需求之下,製造與轉換工具的大範圍改革:輪船、地鐵、公交、KTV、酒店、旅遊奢侈品、天上人間……

對於個人生活設施必需品,我覺得得有一個標準:

最低的標準是:沒有了這個設施,我會餓,可能會死。

比如農民,有田,有及時雨,有冷時坑上火,就是最低必需設施。

第二層標準是:沒有了這個設施,我會相比原有生活水平下降很大。

比如沒有了網路,自媒體產業鏈就死了;沒有了手機,移動端產業鏈就死了……

第三層標準是:沒有了這個設施,我失去,但可以彌補。

比如你今天不穿10K的西裝了,覺得沒有昨天那麼自信和帥氣了。

對於國家而言,生活設施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這個區域內的有思考能力的生物能夠滿足一定程度的需求(基本生理需求、經濟需求,精神需求),不一定是必需,但大部分是有意義的。

比如福利院、圖書館……

從以前的時代來看,今天的設施都是非必需設施;今天的設施是為了滿足今天的需求;當需求不存在時,設施就會被——拆。

這就相當於在問: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慾望是必需的,哪些是不一定要有的?


謝邀~~

公廁少不了、路燈不能少。 公用電話亭現在可以退出歷史舞台了。


問題問的不好。

我們的生活中到底哪些生活設施是必需的?

個體是不能決定整體的需求的,或許你可以問「對你而言,你生活中哪些設施是必需的?」

如果回答你這個問題,那我會這麼說——

社會裡這些生活設施,基本都是必需的。只是受眾範圍各有不同

下水道、公廁、路燈,這些對你而言是必需的,但是路燈對盲人不是必需的,盲道對他們是必需的。電話亭、指路牌對你而言是不必要的,但是對於學習能力差、未適應現代生活的人是必需的。

so,社會的一份子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決定整體的需求。

某些你認為不是那麼必需的東西,對於少數群體是至關重要的。


「請勿隨意踐踏草坪」這個牌子沒用,因為大家都不遵守


我一圈看下來覺得廁所的地位真心被大眾低估了


電腦是必須的,變電站是不一定要有的。

手機是必須的,基站是不一定要有的。

網路是必須的,機房是不一定要有的。

加熱座廁是必須的,化糞池和污水處理廠是不一定要有的。

健康身體是必須的,醫院收費是不一定要有的。

漂亮衣服是必須的,px工廠是絕對不可以有的。

自助法餐是必須的,食品添加劑是絕對不可以有的。

其實我只想說,按時發工資是必須的,上班是不一定要有的。


除了吃喝穿衣住房,基本沒有必備品


生活設施必須不必須是隨著人的慾望來的。

要是放在以前一日三餐不能溫飽的時候,或者條件巨艱苦的地區,誰會想著今天看啥電影,明天看哪個綜藝,後天去哪兒K歌……解決好肚子再說。那種情況下的生活設施有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燒熱食物的爐灶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人人吃得飽穿得暖,古語說:飽暖思淫慾,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的慾望也日漸膨脹,但人本身卻被各種人性化的飲食、出行,休閑方式養的越來越懶,反正吃喝不愁生活無憂,大把大把的無聊時光得想想怎麼打發,隨之而來的,健身房、KTV、高爾夫球場、游泳池、遊樂園、遊戲廳,等等等等都變成了大家重要的娛樂消遣場所,這類設施對於大大部分人來說根本就是不能更重要。

所以,哪些生活設施是必需的,得分不同情況來看

(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我要表達的,就這樣吧,車上讓人昏昏欲睡,基本都是閉著眼睛打的字……)


自來水、下水道和便具,下水道更是被稱為對人類健康作出最大貢獻的發明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好奇盲道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發揮作用。比如這樣的


沒有網你能活么!


很多公共空間的設施不是根據需求來的,是根據政績來的。


右手?


我一直認為 在這方面 沒有什麼設施是不一定要有的

你認為不重要 是因為你不是他的目標用戶群 或者 還沒到要用的時候和必要

比如健身設備 我每次都能看見很多老人和小孩搶著玩

你想要和自然清凈 那你捨得放棄城市的便捷和現代化嗎

我們沒那麼多選擇 我們的選擇餘地比我們躺在床上想的要小多了

而且 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每次想要發出「這東西存在有必要嗎 」之類的問題時候 請盡量換位思考

在這種情況下 存在即是合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人寬容孫楊,而劉翔卻被黑的體無完膚?
如何看待李娜2014年法網一輪游?
為什麼沒人覺得孫楊厲害得過分?
如何看待李娜和其教練卡洛斯結束合作這件事情?會對她今後的職業生涯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寧澤濤的商業價值是否將超過劉翔?

TAG:生活 | 健身 | 體育 | 生活方式 | 基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