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新加坡關係如何?
大國的世界觀,和小國的世界觀很不一樣。
舉個例子: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和中國關係不錯,但大部分中國人都對烏克蘭失去領土無動於衷。在我周邊大部分人眼裡,世界政治是大國博弈,小國只能是某個大國的棋子附庸。烏克蘭跟著俄羅斯混不挺好嗎,幹嘛要倒向歐洲?活該倒霉。類似的例子還有對北朝鮮的看法,雖然普遍同情朝鮮人民,但是我們需要個緩衝區不是?那就對不起了。我們認為自己背負崛起、復興的天命,而小國就是踏腳石。人們常說李光耀冷酷無情,我覺得強國人對小國的態度個個都李光耀。小國最好是我們強國的棋子,如果不肯做我們的棋子那肯定是別的大國的棋子咯。其實你對小國無情,憑什麼要求小國對你有溫情?而如果你是個小國國民,只想過自己的安穩日子,也沒有主導世界的野心,比如立陶宛人、波蘭人,看到毛子的行徑就會汗毛倒豎,盼著老毛子有多遠滾多遠。你會要求國際正義,呼喚國際警察。你也會儘力擺脫作為踏腳石的命運。聰明的小國,不會做任何大國的棋子——如果真的全面倒向某個大國,那肯定是被另一邊逼得走投無路了。----------
如同這個題目下一些答案所說,中新關係沒那麼重要,或者說沒有中印關係、中馬關係重要。這就是從中國人大國博弈的角度看的。而新加坡所擅長的,就是在關鍵時刻提醒那些大國,它很重要。你喜歡它也好,不喜歡它也好,新加坡是繞不過去的。新加坡的一個重要政治工具就是東盟,它始終是東盟的核心國家、活躍成員。李光耀對世界局勢、區域政治有很多真知灼見,很多大國領導人都願意聽取李的見解。但這些見解的直接受益人是誰?是東盟十國。這十國按中國的尺度都是小國,它們跟中國不會有同樣的世界觀,儘管中國是它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很多時候,是新加坡為東盟十國的發展指引方向。可以說,新加坡第一考慮的是自身利益,第二就是東盟利益。
東盟十國外長每月聚一次打高爾夫球,交流信息聯絡感情。中國的一個目標就是分化東盟,而新加坡的目標是要團結東盟。在這個問題上雙方會有衝突。比如南海問題,中國願意與相關國家舉行一對一的雙邊談判,而東盟國家要求集體談判。中國如果想在東盟內部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的話,就會發現如果不取得新加坡的同意和協助,或至少是不反對的態度,就很難奏效。泰國開鑿克拉海峽這種事就是YY,我很難想像泰國會為了賺錢去開罪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重要的東盟夥伴和鄰國。以後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地打球了?在大國關係中,大家知道新加坡喜歡玩大國平衡。我想補充一些大家容易忽視的:
首先,新加坡是一個英聯邦國家。90年代末我記得,海峽時報(英文報,新加坡精英階層看的)的頭版是新加坡要聞,第二版就是英國新聞,倫敦哪兒著火了哪兒發生了交通事故都在這版上,接下來的版面是英聯邦國家新聞,澳洲紐西蘭加拿大什麼的,再往後才是東南亞、中國美國。我當時很驚訝,沒想到在某些國家裡,倫敦仍然是世界的中心,而這些國家有50幾個。雖然英國勢力已經式微,但它在本區域留下一個重要遺產就是五國聯防: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軍事聯盟。從70年代起五國聯防就是新加坡國家安全的外部保證。美國在越戰後逐漸將勢力撤出東南亞,現在又重返,以後也說不定又會離開,但五國聯防一直在這兒。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起確保澳新這兩個國家成為東南亞的利益相關者。其次,在所有大國中,新加坡對中國用力最深。70年代末起,李光耀幾乎年年訪華,而且一呆就是一個月。幾十年間他跑遍了所有的省,認識所有的省級領導幹部,甚至到市一級。蘇州工業園區就是李光耀和蘇州市長章新勝聊天聊出來的。有其他外國領導人能做到這一點嗎?或者他們的駐華大使能做到這一點?李光耀對英國、對美國也沒有這麼用力過。所以從新加坡的角度看,中國是特殊的,中國是重要的。李光耀過了40歲開始學習普通話,37年間33次訪問中國,你說李光耀對中國一點感情沒有?但作為政治家,感情歸感情,生意是生意。為了自身利益,新加坡不可能為了中國而背棄東盟,也不可能讓東盟10+1僅僅帶著中國玩。為了新加坡也好為了東盟也好,它必須引入更多的玩家,包括美國、印度、歐盟、日本。玩家越多,對新加坡對東盟就越有利。李光耀深深知道政治家的價值是由他在權力結構中的地位決定的,而不是是否討選民喜歡。首先你得有權,別人必須借這個權力達到其目的,你才有價值,才會被尊重,扮人畜無害的可愛狀沒有用。這一思想適用於從政者,也適用於這個國家。所以李光耀以直言不諱著稱,行使他的話語權,哪怕他的話令某些人不快,但他一開口,全世界都會聽。同樣,新加坡也不是個曲意迎奉的國家,它差不多得罪過所有的盟友,例如:
- 1993年鞭打美國少年邁克菲,不理會美國的壓力。事後兩年里,總理吳作棟幾次想見柯林頓,白宮都不理他。- 2004年在聯合國反對台獨,台灣外交部長陳唐山罵新加坡「鼻屎大的國家,po中國的卵葩」。(從1975年開始,新加坡軍隊就在台灣訓練,參與演戲,代號星光計劃)。- 2005年處死澳洲籍毒販。澳洲舉國震怒,前總理惠特蘭公開罵新加坡是個「流氓華人港口城市」。新加坡也多次得罪中國,但還沒有到中國領導人破口大罵的地步吧。再說罵就罵吧,罵完這些國家還得和新加坡合作是不是?以上幾件事都發生在李光耀卸下總理職位之後,相信新加坡已經繼承了李光耀的政治思想,在國際政治的舞台中為自己編織了複雜的權力網並努力居於比較高處的位置,不屈服也不過分倒向某個大國,從而取得了超出這個國家實力的影響力。(有位新加坡的部長說過,從新加坡起飛,6小時航程能到達的範圍都是新加坡的經濟領土。這個範圍包括了北京、班加羅爾、悉尼。知乎上有題目比較新加坡和香港,新加坡的面積只有香港的一半大,人口也沒有香港多,但你不覺得這兩個城市的領導人,他們的視野不是一個量級嗎?)
對很多國家來說,可能不喜歡新加坡,但很難繞過新加坡。中國會認識這一點,或許已經認識到了。從新加坡的角度看,中國是最重要的大國夥伴之一,它肯定會認真對待,但不會通過刻意討好的方式。習大榮登大寶之後,訪問了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唯獨跳過新加坡~~坡縣人民很緊張。
這裡面的前因後果很有意思~~
======來吧,展開說========
中新關係其實很值得玩味,通過中新關係,能窺到中國外交策略的走向,以及第五代領導人的執政風格和策略,要展開說,估計幾萬字都說不完,我先說點簡要的。
首先,新加坡對於中國是又愛又恨,又敬又怕,又想親近,又怕附庸,一直是在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距(ti)離(wei)。一方面,中國近三十年改革開放,經濟迅猛發展,新加坡也沾了不少光,越來越多的大陸豪客投資新加坡,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新加坡開設分公司。就我比較了解的房地產行業,國內包括萬科在內的不少企業已經在新加坡拿地開盤了。其他領域,國內的電商以新加坡為試點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京東商城之前在新加坡開了分店(現在好像關了——找錯合作夥伴了:()淘寶的廣告已經出現在新加坡的計程車上,08年新加坡開了兩間賭場,創造了十萬個就業機會,佔新加坡就業人口的差不多3%。那這些賭客,尤其是VIP廳的大賭客,多是從……我不說你也知道。同時,新加坡也在刻意避免和中國走的過近,經濟上想佔便宜,又不敢過度依賴,文化上,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在避免新加坡華人(佔總人口的70%,祖上三四代都是廣東福建的)對中國的認同感太強。國民教育一直在灌輸「我是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感……好吧,這裡面其實挺矛盾的,但是迄今為止,平衡的還算很好,年輕一代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對於新加坡的認同感明顯強於父輩對祖籍的認同感。
新加坡知道自己的國土小,人口少,明白自己的長處短處,對自身的定位非常準確(英明的精英政府啊),不做大夢,不忌諱自己的小國身份心態,依靠而不依附強國(中美),政策務實而很少打腫臉充胖子講面子,權衡利弊可以妥協但不亢不卑不損國格。總的來看,作為一個遊走在強國之間,被穆斯林國家包圍,身處戰略咽喉要地的彈丸小國,新加坡不僅生存下來,而且還發展的很不錯,不能不說,這挺牛掰的。
也正因為如此,新加坡必須借勢生存,軍事上依靠美國,但是也不敢完全倒向美國,新加坡的態度就是絕對不在美中之間二選一,因為明白二選一不管怎麼選,自己都沒好果子吃,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和兩強都作朋友。對雙方都有貢獻又都有所保留……寫到這裡覺得這簡直是鄉村女神養備胎腳踩兩隻高福帥的策略阿……對,你這麼理解就好了。
從中國來說,新加坡也是個挺不錯的朋友,小朋友。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小平同志也有很不錯的私交,兩個高瞻遠矚的偉大政治家,這才叫偉大的友誼,比馬恩的基友情不知道高大上了多少倍~~~開放之前,咱們犯了不少錯誤,幹了不少沒頭腦的事兒,在外交和政治上都是大忌,比如說支援各國的……那個……我就說無產階級運動吧,不然又和諧了……知乎的節操不比詹姆斯哈登的防守好多少。正因如此,咱再國際上很少朋友,新加坡這個還算面善的,跟咱們一樣能寫方塊字說漢語的,又是東盟國家最富的,就成了咱們和其他國家的橋樑,一直以來,新加坡在中國和東盟各國的關係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新加坡兩大族裔華裔和印裔在國會中也佔有大量的席位,新加坡也成了中印關係的最好的第三方調解者和撮合者。在全世界範圍,中國政府肯於承認的公開的學習的對象就只有新加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一直開辦中國市長學習班,第五代領導人上台之後治貪腐奢靡之風,公費出國「考察」,「學習」明顯下降,新加坡雖然也受影響,但相對來講影響還是較小的。除了政治上,經濟領域新加坡作為全球前五的金融中心,對人民幣國際化起了不小的幫助,總的來說,新加坡這小朋友還是幫著咱們幹了不少實在事兒的。
但是,新加坡的這種玩兒法,是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魅力的。小李的個人魅力和政治手腕比他爹差了不止一個數量級,不說國際事務,就自家內的威望,都已經大不如前了。新加坡11年大選,PAP 慘勝,反對黨煽動國內民粹主義抬頭,開始漸漸不知天高地厚了……11年大選最關鍵的一個轉折點,就是反對黨第一次拿下一個集選區——阿欲尼。從一個層面,這確實是新加坡民主政治的一個進步,但是,有得必有失,PAP在阿欲尼集選區的領軍人物,就是自吳作棟時期就任外交部長的楊榮文。
這個楊榮文,可以算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不說別的,04年的時候公開嗆台灣泛綠陣營搞獨立是「危險舉動」。就這麼一個態度,給足了我朝面子,太對咱們的胃口了~~~
所以楊榮文敗選,外交部長換人(Oh My 鳳凰傳奇!換了個印度裔……),對新中兩國關係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再加上小李在某些國際會議上一些欠妥的言論,間接造成了中國第五代領導人對新加坡的臉色非常不好。不至於直接翻臉,但是,敲敲打打還是有必要的,所以……我沒說任何直接聯繫,咱們也不會承認,但是政治這東西,自己慢慢品吧。
結論,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應該還會長時期的保持這樣一種曖昧,冷是冷不到哪裡去,熱也不會太熱情,中國充分利用新加坡拓展自身在亞太區的影響力,同時希望偶爾能有個小兄弟替自己說句話長長臉,你可以有綱,但不能囂張。新加坡希望搭上中國騰飛的順風車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絕不過分依賴,低調務實,悶聲發大財,同時也得觀察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臉色,繼續以小國的身份周旋。總之雙方各取所需~~挺好的。
接下來怎麼個走勢?我對2016年新加坡大選充滿期待~~~~
2015年3月,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去世。從此以後,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簡而言之,這些變化包括:
1)2016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南海問題」海牙仲裁案出台後公開表示,仲裁庭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有力的定義(A strong statement)」。此言論被很多人認為傾向美國,對中國不友好。
同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訪問美國期間,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稱讚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這種做法再次讓人感覺新加坡親美疏中。
2)2016年9月,新加坡駐中國大使羅家良和《環球時報》就新加坡在不結盟運動首腦會上提南海仲裁一事大打口水戰。
3)2016年11月,新加坡武裝部隊的九輛泰萊斯(Terrex)輪式裝甲運兵車在香港過境時被扣留。此事引發新加坡和中國之間的一場小型外交風波。 2017年1月,在經過外交交涉後香港放行新加坡裝甲車。
4)2016年11月,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在當上美國總統後,立即宣布美國退出TPP。2017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5)2017年5月,中國政府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峰會。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義大利總理真蒂洛尼、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等29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受到邀請參加峰會,但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沒有出席。代表新加坡參會的國家發展部部長黃循財表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沒有受到中方邀請。
如果我們把上述這些事件串起來,就不難發現,新加坡的外交策略遇到了一定的挑戰。對於這個挑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並不諱言。
Sour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L5PVmi3LM
2017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英國廣播電台BBC的專訪。下面是兩人對話節選翻譯。
BBC記者Steven Sackur:最近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好像很緊張。你們的裝甲車也被中國政府扣留。你對中新關係擔心么?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我們和中國沒有任何大問題,只是一些小摩擦。裝甲車被扣屬於小摩擦,已經得到妥善解決。
BBC記者:你之前支持海牙國際法庭對於中菲南海島嶼爭端的仲裁判決,是不是因為這個而惹怒了中國?中國對於你的聲明感到非常憤怒,感覺你背叛了和中國的友誼。
李:我被誤解了。我沒有說支持法庭的判決,我說的原話是,該仲裁是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判決(A strong statement)。這和所謂的「支持判決」是完全不一樣的。
BBC記者:2015年,你們新加坡和美國(奧巴馬政府)的軍事合作關係進一步加深,簽訂了一項更為具體的國防合作條約。在我看來,這是不是代表你們親美疏中?
李:我們(新加坡)和美國的軍事合作有很長的歷史,超過了30年。我們從美國購買了不少軍火。我們的空軍在美國接受訓練。當美國的航空母艦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時,他們可以在新加坡靠港。我們覺得這是正確的決定,因為美國的存在對於本區域(指東南亞)的安全能夠起到正面作用,能夠讓本區域更加穩定,讓各個國家和平發展。所以我們覺得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
BBC記者:但是現在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後,強調「美國第一」,奉行保護主義,中美關係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在這種局勢變化下,新加坡的處境是不是更加困難了?
李:如果中美關係變得更加緊張,那麼新加坡的處境會更加艱難。因為新加坡會被迫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要麼和中國做朋友,要麼和美國做朋友。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
===============
在過去30多年,新加坡的國策基本上是在軍事上依靠美國,在商業上和全世界各國做朋友打交道。由於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個人魅力和遠見,新加坡是東南亞諸國中和中國關係最親密的國家。中國每年都會派大量政府官員去新加坡學習考察,新加坡每年會從中國擇優入取高中和大學生來新加坡求學,並為他們提供獎學金。新加坡也是中國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國之一。
但是由於本文開頭提到的一系列情況的變化,中新關係正在面臨一些挑戰。這其中最大的變數是:
1)美國的策略變化。特朗普政府在TPP,《巴黎協定》等事件處理上向全世界發出強烈信號,美國要走「孤立主義」路線。因此其他國家能否像以前那樣繼續信任和依賴美國,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在這個問題上,受衝擊最大的是美國傳統的盟友,比如日本和西歐。
2017年5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發表公開演講時指出:「我們能完全依靠別人的時代從一定程度上說已經結束了。這是過去幾天的經歷給我的啟示。」 她表示,歐洲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加坡和美國的同盟關係不如日美/歐美那麼緊密,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加坡也面臨和歐洲/日本類似的棘手挑戰,即美國這棵大樹可能靠不住了,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2)中國變強大了。中國的國力在過去30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中國的人均收入還不能和發達國家相比,但是從總量上來說,中國的實力不容小覷,甚至可能是目前唯一有實力和美國叫板的國家。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在亞洲區域的利益訴求也逐漸明顯。
3)具有台獨傾向的民進黨上台了。新加坡和台灣有多年的軍事合作,每年都會派軍隊去台灣進行訓練。之前,中國政府由於多個因素(比如李光耀的面子,台灣執政黨國民黨在台上等)對此事不加計較。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因此新加坡能否繼續在台灣進行軍事訓練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4)新加坡能否像菲律賓那樣,背棄美國,完全投向中國?
就像李顯龍總理在BBC訪談中說的,如果新加坡被逼到在中美之間選邊,那麼這將是一件非常頭痛的麻煩事。不管選哪邊新加坡都是「輸」。因此新加坡絕無可能像菲律賓那樣,從一個陣營「跳槽」去另一個陣營。
這背後的邏輯也不難理解:首先從歷史經驗上來看,得罪美國的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被彈劾的,被搞出國內革命的,被暗殺的,簡直不計其數)。其次,中國有沒有實力和意願像美國那樣,和新加坡簽訂國防合作協議,承諾在新加坡安全受到威脅時出兵相助,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再次,美國的「孤立主義」在口頭上喊得很兇,但是他們的航母群和海軍部隊還在亞洲,其軍部發出的聲音也經常和總統自相矛盾,因此如果現在就把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抹除,顯然為時過早。
這就是新加坡面臨的「兩難處境」,也極大的考驗著新加坡領導層的政治智慧。很多時候,歷史大潮的變化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也不以小國的意志為轉移。在大國的博弈之間,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想要獨善其身非常不容易。就像李光耀曾經說過的:大象之間打架,他們腳下的小草總會無端遭殃。
在筆者看來,新加坡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小紅點」,可能不得不在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中調整自己的策略,甚至做「牆頭草」。有時候,小國家是很難講原則和獨立性的。是否講原則,講什麼原則,到最後還是要看實力。而在這方面,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的話語權是非常有限的。當然,從新加坡領導的角度來看,國際環境最好是一個大家都「講理」的文明場所,有什麼糾紛和爭端通過協商解決。但很可惜的,這只是大家美好的願望,而非現實。
從基本面來看,新加坡作為中國以外唯一的華人為主的獨立國家,在文化上和中國有很多相通之處。中新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和糾紛,同時兩國的雙邊貿易以及直接投資量都很大。如果向上追溯三代,新加坡的華人幾乎都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在今天每年也有不少中國人移居新加坡。這些都是維繫中新友好關係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個老百姓,我們能指望的,還是世界局勢以和平為主旋律,這樣大家才都能比較安心的追求更好的生活。
這個就涉及到新加坡的歷史及現實考量了。新加坡處於馬來半島,被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所包圍。自從新加坡從英國手裡獨立以後,就面臨著國家發展的問題。一方面新加坡多種族,華人佔比七成,馬來人與印度人次之,最後是一些其他國家的移民。新加坡獨立之時是先有政府,再有國家的。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獨立之初,新加坡華人印度人以及馬來人等等均對自己的母國有國家認同,而對新加坡無所謂的認同感。那麼李光耀上任之處就需要建立一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制度優異穩定的新加坡,以此來達到新加坡各種族人民對新加坡的制度認同。(一般來說國家認同包括族群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新加坡不可能有族群認同及文化認同,那麼就只剩下制度認同。制度認同強調的是未來。說白了就是你能讓我過上好日子,不然怎麼可能認同你這個國家)。同時外部環境看,印度尼西亞以及馬來西亞均對共產主義有著強烈的戒心,認為新加坡占多數的華人就跟紅色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對他們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威脅。因此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無論處於國家內部的考量,抑或是國際政治環境特別是周邊反共國家的包圍態勢,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都不可能在剛開始就和中國有著良好的關係。同時李光耀本人的成長經歷及受教育和政黨理念也決定了他與共產主義的距離。李光耀之所以能成為新加坡總理,就是把人民行動黨的左翼共產主義者壓制下去的。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在政治上與中國的關係在剛開始十幾年是沒有溝通的,不過在經濟上倒是跟大陸有著不少的聯繫。隨著國際局勢的穩定,新加坡與大陸在政治上慢慢有了交流聯繫,於是便有了李光耀訪華見到了偉大的毛澤東同志以及以後的鄧小平訪問新加坡。但即便有了兩國的領導人會晤,兩國的見交也是到了九十年代其他東盟國家都跟中國建交以後,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原因還是一樣,印尼和馬來的反華反共思想,早早跟中國建交不利於印尼馬來對新加坡的信任,影響新加坡的國家安全。兩國建交以後,新加坡與大陸的關係倒是越來越緊密,無論是留學還是兩國經濟交流都越來越緊密。天津中新生態城以及蘇州都是很好的例子。政治上,李光耀保持著每年一次訪華的頻率,與大陸頻頻互動。與江澤同志胡錦濤同志和習大大都有著良好的交流。習大大曾去新加坡和李光耀共同出席鄧小平同志銅像的落成。同時,新加坡在大陸及台灣關係上一直扮演著中間者的角色,無論是汪辜會談還是習馬會都是在新加坡舉辦。新加坡在兩岸關係上一直扮演著溝通者中立者的重要角色。
李光耀是個令人尊敬的華人,領導著新加坡建設成為世界有名的發達國家。同時他也跟世界各國領導人有著較好關係,影響力巨大。他對世界各國的局勢都有著清晰獨到的認識。推薦大家看看《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同時網上關於新加坡的視頻也挺多,我比較喜歡央視製作的一個名叫《下南洋》的紀錄片,給人感觸很深。鳳凰衛視也有專門對新加坡的介紹的連續視頻。最近在youtube上也看過台灣對新加坡報道的視頻。
第一次用手機碼這麼多字,累啊。可不可以求幾個贊。目測來看,特別是聯合早報最近喜歡標題黨來看,獅國明顯開始遠中親美了。因為這次中國勢大,搞不好對中太好,惹大家都不高興(好歹是英文國家)。大家都對中國不高興,你想成為主流國家,就要符合潮流的趨勢,且,你想在東盟或者其他地方有話語權,你就不能偏向中國了。。。
中國跟華人國家歷來不和。華人只是cctv4吹水用的,真上升到國家這,就成了二鬼子
在北海道千歲機場遇到過幾個新加坡人,我很熱心地給他們翻譯完機票改簽事宜之後,跟他們交流了一下,發現完全就是會講中文的外國人,去過很多國家,沒去過中國,覺得中國髒亂差,沒興趣…我不以偏概全,但是我想這樣的新加坡人不會是少數
主要是還新加坡對自己的位置認識不清,把領導人同李光耀私人關係,作用,理解成對新加坡的關係作用了。
看幾則新聞:1 李光耀:只有美國能抗衡中國 2011年05月28日 2 2012年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1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發表了題為《美國對亞太的再平衡》的演講,正式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3 拜登將訪問印度新加坡推美亞太再平衡戰略 鳳凰網 2013-06-25
4 美軍瀕海戰鬥艦部署新加坡 強化"亞太再平衡"戰略
在我國外交黑話里,李家坡這個小夥伴,明顯是低級夥伴,同級有比利時,低一級有東帝汶,馬爾地夫,保加利亞,高一級有厄瓜多,哥斯大黎加,塞爾維亞。
政治不評論,我只知道商業關係越來越緊密了
如果了解歷史就知道,冷戰時期小國親中或者親共產黨 都會被美軍推翻或者被cia推翻,新加坡和美國好是最聰明的選擇,不然怎麼父傳子,子傳孫啊?
中新關係有一個核心點,就是新加坡現在全靠中國吃飯。扯這個答案,必須放地圖。從西邊過來的海運必須過新加坡,而且經濟上來看,從新加坡補給是最划算的,因此,新加坡成為了洲際級別的物流中心,就好像你家開了個小店在全市最繁華的十字路口一樣。這跟什麼體制什麼政府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那麼現在,中國說,要捐錢給泰國,造一條運河?這條運河一起來,新加坡就是再民主,再自由,也馬上衰落成勞務輸出國,信不?連10年都用不了。所以現在泰國越鬧,新加坡心裡越穩當。但是,若是以高鐵直接連通歐亞大陸,打造新絲綢之路?中國崛起是個大趨勢,像新加坡這種國家,最好眼光放長遠,不要以為在大國之間玩平衡很nb,人家攥著你的生命線呢。同理香港,佔領中環的全是sb不解釋。腦子也不動一動,如果香港變成中國崛起的阻礙,中央是要一個繁榮的香港還是貧窮的香港?不要懷疑我黨的執行力,整垮香港分分鐘的事情。
不要以為新加坡華人多就自認為新加坡應該跟中國關係更加親密,雖然說當時立國的時候是因為馬來西亞國內對華人不滿要分家,李光耀祖籍也是中國的。
但是,可不會考慮到自己是華人血脈,要和中國站在一條戰線上,他們是獨立的國家,危機意識比中國人強多了,非常務實,一切以利益為重。大家可以去看看李光耀的傳記,也是新加坡從立國到發展的縮影,其中有談到新加坡與亞洲各國歐洲各國以及美國的關係,他們的立場是不一樣的。總之一點,新加坡奉行精英主義。他們的第一國語是英語,教學語言也是英語,其次是閩南語,然後是中文和馬來西亞語,他們的思維是偏西式的思維。如果沒有意外,中國會像一個發展的黑洞,對周圍的華人社會產生巨大的吸引。不論周圍的台灣、新加坡等華人地區如何抗拒,它們總有一天會融入到這個黑洞。除非這個黑洞在能量場足夠強大前,從內部爆炸。
現在它們的欲拒還迎,惺惺作態短期內是有意義的,可以為它們爭取最大的利益。但對中國大陸來說,我們現在基本選擇無視。
新加坡是一個同時和中美兩個高富帥周旋的村姑,能從兩邊都撈到不少物質上的好處,但想贏得平等和尊重,斷無可能。
中新關係遠不如中馬關係,中印尼關係。中國對馬來西亞,印尼的定位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和新加坡只是做做生意而已。
其次,新加坡是美國在東南亞遏制中國的橋頭堡,是重返亞洲的戰略基石。
新加坡很有無賴國家的范,無節操可言,備受其他東南亞國家鄙視。和新走得太近其實是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的,也會造成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提防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