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輕音樂的停刊有什麼內幕?
01-22
這種不敏感的雜誌沒什麼內幕可言,就是經營不善。hit停刊一方面因為網路,但更重要的是沒經營好,沒有順利的度過轉型期。網路的發展僅僅是一方面,目前的確是網路時代,不少紙媒被淘汰下來了,這是歷史發展必然規律。但即使這樣有的紙媒經營的也不錯。雖然網路在近些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紙媒還是有不可代替的地方。像看天下,伊周,看電影,知音漫客這類的雜誌也都是發展了很長時間,但為什麼生存的時間要比hit長,因為有相對固定的讀者群。反觀hit,不僅丟了老讀者,連新讀者也沒吸取到。為什麼,就是換了風格和策略,本來自己是靠科普性和大眾的東西起家,後來變得越來越小眾,文風也越來越酸,你說誰還會去看呢。打個比方吧,在中國,你覺得開在鬧市區里的大排檔掙錢還是在公園便的安靜文藝小咖啡館掙錢。本來歐美音樂在中國就是一個偏小眾的東西,就應該把這些人都爭取過來,形成讀者群,或者是努力讓一些人成為潛在讀者群。聽獨立的雖然逼格甚高但這是小眾中的小眾,然後hit的一些偏向獨立音樂的風格和高冷的營銷策略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我個人從初中買到大學,其中不乏網路發達的時代,尤其是訪問外國網站方便的時代,但這並不是我不買的理由。真正讓我少買甚至不買的原因是2007年之後,風格轉變太快,讓我接受不了,彷彿一個親切,性格開朗的鄰家小妹變成了一個整天撅著嘴的大怨婦。大學網路更加方便,但我也會追一些雜誌,像psp玩家,重型音樂,愛搖,甚至是知音漫客,我幾乎都是期期都要買,但是很少買hit了。總之就是一句話,hit停刊的原因是作大死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受眾的減少。從個人經驗來說,我認為雜誌停刊和音像店減少都是受到網路時代帶來的影響。2006 年上大學以前生活在三線城市。在網路並不發達的時代,如果想了解歐美音樂(甚至非大陸華語歌手),所有的渠道幾乎全是出版物。首先還是嚴肅、古板和無聊的喉舌電視台對非華語流行文化關注度本身就極少。更何況音樂。國內電視台和電台受管制,國外電視台被屏蔽,國外廣播電台……還聽不懂。有廣播節目即使調幅可以收到質量也很差。地方電台本身主持人水平有限,打開收音機永遠可以聽到 Yesterday Once More ... 比較起來,娛樂雜誌預備很強的時效性,對於了解新聞,獲取歌手樂團信息不可或缺。尤其是當某擁有粉絲樂隊收到採訪後(或者贈送專訪小冊子之類),發行量少的雜誌脫銷也挺常見。(相對來說,在湖南廣電的籠罩之下本地娛樂節目還是做得有聲有色。)以前買雜誌的動力:獲取信息、查看榜單,在這個光纖/銅線連接的時代變得輕而易舉。iTunes 和 Billboard 以及其它流行音樂榜都極易查詢,對於信息還有 Google、各種論壇和微博傳播。相對雜誌來說獲取信息更方便,而且也更精確。於是讀者紛紛放下了手中那本薄薄的雜誌,拿起滑鼠去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我中學時候每月一本《Hit 輕音樂》,兩本《看電影》的習慣在大二就蕩然無存。高中時候城裡在放學時段擁擠的連鎖音像店,2007 年也幾乎全部關閉。還記得它們叫蜂星音像和晨鐘音像,頭一本《Hit 輕音樂》就是在蜂星買的。想想雜誌轉為嚴肅音樂評論或許還能獲得一些人的青睞,可歐美音樂和中國還是八杆子打不著吧。強烈同意目前最高票的答案(雖然目前只有10票),短短几年時間,幾乎就快被忘記了啊。
我只說一個故事。
0708年的時候我本科,在濟南坐公交車回家,手裡拿著剛買的請HIT輕音樂。一個女生看到後,主動過來跟我搭話:你也看這個啊。我虎軀一震,宛若地下工作者接上了安好,開心的跟妹子聊了一路。聊到最後回到對雜誌的評論上,姑娘說:雜誌以前挺好的,但是現在的文章讓人看不懂了。買的也越來越少了。我沉默,然後重重的點了點頭。
作為一個時間有限的人,HIT這樣的雜誌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方面從浩如煙海的專輯中精準找到質量高的,從而節約時間;另一方面看看樂評,看看八卦,也能娛樂兩發。我相信我這樣的人並不是少數。十塊錢也不算是多麼大的數目。
可惜市場不算小,又沒有競爭對手,還是自己把自己做死了。
另外,當年沒有要妹子的手機號,實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hyukoh的音樂?
※弦樂器拉半音階,音總是不夠准。請問大家有什麼好的練耳方法?
※唱歌總會出現音準問題?
※為什麼V家的黑化曲/恐怖風的曲子容易火?尤其是現在的中文曲圈子
※如何評價みきとP,及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