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有什麼區別?

三自愛國教會屬於哪宗哪派?


先讓大家看一組圖

再看一組

那麼請問哪一組是天主教,哪一組是新教

按照所謂的「常識」,天主教莊嚴華麗,新教輕鬆活潑,那我們可以得出第一組是天主教,第二組是新教

可是這是錯誤的

事實是,第一組是新教,第二組是天主教。

新教與天主教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承認教宗的地位,是否與羅馬共融

新教的教派多的數都數不清,他們自己就能在聖餐,聖母,偶像,主教制這些問題上撕的沒完沒了,高派聖公會和北歐的高派路德宗的禮儀比天主教還天主教,甚至有些高派聖公會的神學也基本上採用天主教神學,公然與聖公會的《39條信綱》不符,比如念玫瑰經,承認變質說等。但是,他們不承認教宗的地位認為羅馬主教沒有高於其他的主教的權力,故沒有與羅馬共融。他們與天主教的教理只有這一條不同,與主流福音派新教的教理幾乎沒有相同的,可他們仍然是新教

反觀天主教在梵二後,因為現代主義者對梵二別有用心的曲解,導致教會內部亂象叢生,比如我發的第二組圖片就是如此,但是他們無論多麼「烏煙瘴氣」,可他們沒有公然違抗教宗,沒有被絕罰,那麼他們仍然還是天主教,這隻能被稱為「禮儀流弊」而已。

再看一組

這些人雖然用的是東方禮,沒有和子句,不用立體聖像,使用發酵餅

但是因為他們與羅馬共融,承認教宗的地位,他們就是天主教,他們一般被稱為「東方禮天主教」, 隨著拜占庭衰亡,很多正教徒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皈依天主教,但是他們仍然保留了東方教會的傳統,於是形成了這個組織

同樣,在西方還有一些採用羅馬禮但是和莫斯科,君堡等牧首共融的組織叫「西儀正教」,不過影響力很小(如下圖)

所以大家明白沒有,外在的東西不是最主要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最大的分歧在於教會的組織結構

天主教:羅馬主教(教宗)有首席權,你們都需要聽我的

東正教:羅馬牧首(東正教對教宗的稱呼)只是「first among equals」,你沒有權利號令其他牧首

新教高派:有點類似於東正教,但是他們的血統不太高貴純正,於是編出了「天主教,新教高派,東正教同屬大公教會」的理論

新教低派:聖經寫主教制了嗎,沒寫你們瞎搞什麼主教制,聽人的還是聽神的?你們真墮落!


在羅馬帝國把基督教確立為正統之後,基督教基本上是統一的,雖然有極個別的支派。

但是隨著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基督教也就分裂為西方天主教和東方正教兩部分。東正教有一個特徵是國家元首兼任宗教的最高領袖,也就是政教合一。天主教和東正教的主要分歧,大多都是關於宗教儀式和戒規的。比如發酵餅在條件不具備時能否從簡。

新教是天主教內部的宗教改革的產物。根本分歧是新教認為人可以自己和上帝接觸,而不需要神父代勞。因此,只要一個人自己信仰主,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必須去教堂向神父訴說則並不一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宗教改革主要是在歐洲大陸。雖然英國也在宗教改革之後開始了新教,但完全不同。英國的新教純粹是因為國王想離婚,但是天主教會不同意,所以國王乾脆拋棄了天主教自立為英國新教的最高領袖。

========中國特色分割線=====================

天主教和新教都到中國來傳教,但是新教傳播的時候就把自己成為基督教(實際上基督教是一個總稱)。悲催的天主教被人搶走了基督教這個名頭,只能說自己是天主教。

所以今天華人信徒普遍說的基督教,實則是新教。

中國政府討厭信徒被國外的教會管理,所以要求中國的教會自己玩自己的,包括對經典的解釋和對主教的人事任命等等。

所謂三自愛國教會,是一個總稱,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機構。三自愛國教會是指認同政府的要求,被政府承認,在中國自己玩的教會。

新教方面: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中國基督教協會

天主教方面: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東正教方面:中華東正教會(僅限於中國東北地區)


無論東正教還是天主教都屬於基督教。

  • 關於東西方教會分裂的來龍去脈

11世紀中葉以前,基督教是一個完整的宗教,並無天主教和東正教之分。當時只是由於地理、語言、文化等原因自然地分成兩派:西部使用拉丁語的拉丁教會或者西方教會,東部使用希臘語的教會稱為希臘教會或東方教會。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迪奧多西一世將羅馬帝國分給他的兩個兒子,羅馬帝國就分成了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首都,慢慢的,羅馬教會就成為了西部教會的領導中心,和東方教會日益分離。

因為教會特權越來越多,所以教會內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也加劇了。羅馬主教聲稱羅馬教會是有使徒彼得和保羅創立的,所以羅馬教會在基督教會中應該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他教會應該歸他領導和指揮,其他教會當然反對這種主張。

早在公元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規定,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具有牧首榮譽,對此羅馬主教是不服的。

公元445年,西羅馬帝國陷入癱瘓,羅馬主教利奧一世乘機慫恿西羅馬皇帝發布詔令,規定一切人均需服從羅馬主教,並且自封為教皇。實際就是宣布凌駕於東部教會之上,東部教會當然不幹,聞訊後爭鋒相對,於公元451年召開查爾西頓公會議並決定: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在教務上於羅馬主教享有同等的權力,而利奧一世對此拒不承認,東西教會分裂由此發端。

到9世紀,東西房教會在君士坦丁堡牧首任命問題上關係進一步破裂。公元858年,東羅馬皇帝米歇爾三世任命佛提烏為君士坦丁堡牧首,要求羅馬主教尼古拉一世承認,但遭到拒絕。羅馬主教尼古拉一世更是在公元863年開除了佛提烏的教籍。這下惹惱了佛提烏,佛提烏認為君士坦丁堡牧首的權位不在羅馬主教之下,在公元867年以傳播異端的罪名,開除了羅馬主教尼古拉一世的教籍,東西方教會分裂正式開始。

11世紀中期,東西教會的鬥爭白熱化,公元1050年,羅馬主教利奧九世禁止義大利南部屬於東派教會的教區行希臘禮儀,君士坦丁堡牧首凱魯拉里立即下令西羅馬帝國境內的拉丁教會一律使用希臘禮儀。公元1054年,利奧九世拍紅衣主教洪貝爾到君士坦丁堡談判,但雙方互不妥協,相互指控。最後,洪貝爾將宣布開除凱魯拉里的諭令放在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祭壇上,返回羅馬。凱魯拉里立即召開東派教會的主教會議,譴責羅馬主教並宣布革除羅馬主教及其使節的教籍。這一事件導致了東西方教會的最後決裂。

  • 東西教會名字的由來

西方教會強調自己的普世性,自稱公教,因為教廷設在羅馬所以也稱羅馬公教(即天主教);東方教會標榜自己的正統性,所以自稱正教,因為其教區在地中海東岸,所以又稱作東正教

  • 東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區別?

1.從經典上來說,除了新舊約,東正教還尊奉 聖傳,所謂 聖傳即是基督教分列前前七次基督教大公會議決議、《尼西亞信經》、教父亞達納西、大巴西勒、金口約翰等人的著作等,而天主教的經典主要就是新舊約。

2.從教義上說,東正教主張聖靈只來自於聖父,不同意天主教關於聖靈既來自於聖父又來自於聖子之說。

3.宗教儀式上一系列的不同。這就不詳細說了,還有點,天主教一般規定一切神職人員不能結婚,而東正教准許除主教意外的一切神職人員結婚、離婚、再婚。

4.祈禱是畫十字的區別。天主教用整個手掌劃十字,而東正教在改革以前是用兩個手指劃十字,現在則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指頭劃十字。

5.教堂樣式的區別,東正教的教堂多為拜占庭式或斯拉夫式,而天主教的教廷多為哥特式或羅馬式。

6.神品(教階)的不同,東正教會的神品按修士未婚和已婚分為黑白兩種:黑神品有修士、修士輔祭、修士大輔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都主教、牧首 ;白神品有誦經士、副輔祭、輔祭、大輔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長等。黑神品教士不能結婚,但能晉陞主教以上的職位。白神品無權晉陞主教。牧首,又譯宗主教,是東正教最高首領。

而天主教分為神父階和執事階。神父教階為:神父、主教、助理主教、教區主教、教區大主教、總主教、樞機主教七品,稱為「聖品七階」;執事教階為:初等執事、總執事、助理執事、教區總助理執事、理事執事、總理執事七品,稱為「助祭七階」。天主教全體教士不能結婚。神父能晉陞主教和主教以上的聖職。執事無權晉陞主教,但可晉陞助祭七階中的所有聖職。樞機主教和總理執事是兩個教階的最高級。其上是整個羅馬教廷的最高領袖教皇。

  • 三自愛國教會屬於哪宗哪派。

無論新教、天主教在國內都有獨立自主的愛國教會。如果我們看看東正教在國外i的例子的話就知道實際東正教很多教區早就獨立了,也就是說不聽牧首的了,所以東正教在國內的教會也可以稱作是三自教會。所以新教、東正教和天主教在國內的三自教會也是各自獨立的,當然從現實來看,似乎國內天主教教會某些教職人員還是挺想回歸教廷懷抱的,不過以十年為單位來看這也就是想想而已。


媽蛋,我長圖看不清楚,截圖出來。


法新社報道,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於2月12日在古巴進行歷史性會晤,這將是自11世紀基督教分裂後,東西兩個分支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實際上,天主教會一直在向東正教會伸出橄欖枝,雙方的低級別人員也多有會面。但是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和西方世界保持著距離。本任教皇方濟各對於東正教的態度一直相當友好,曾多次在公開和私下場合表達了願意和大牧首見面的想法。

在本次時隔千年的會面中,中東和非洲基督教徒受到的迫害將是他們談論的中心議題。

「目前在中東、中北非,以及其它另外幾個地區,極端主義者正在對基督教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種族滅絕,這種局勢需要兩間教會採取緊急措施,進行真正的合作,」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東正教在聲明中稱,「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存在障礙,(我們)還是決定組織大牧首基里爾和教皇方濟各會面。」

羅馬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

雖然倆人都在歐洲,還是要跑到遙遠的古巴去見面

然後,這同出一門的兩個基督教流派的首領竟千年未曾相見,實在是令我團感到迷惑不解。兩大教派之間這「千年等一回」的首領會面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等待?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時間倒推上千年,回到宗教氛圍極為濃厚的歐洲中世紀,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觀察這一場東西教會大分裂。

基督教起源於巴勒斯坦,基督教創始人拿撒勒的耶穌三十歲開始宣揚「天國即將降臨」,耶穌所宣揚的正是當時很多猶太人正在期待的消息。猶太人的國家在公元6世紀正式被羅馬帝國吞併,正處於混亂之中,有許許多多派別,他們都希望有一個早就許下來的彌賽亞(即救世主)來解救他們。群眾追隨耶穌,認為他就是這位彌賽亞,可是猶太人當權者表示懷疑,將耶穌抓捕並交給羅馬人地方官,耶穌做為一個革命者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儘管創始人早死,新的信仰依舊頑強,並在他的門徒們的努力下傳播到羅馬帝國的各個地方。

羅馬帝國極盛期

巴勒斯坦地區的拿撒勒

比之羅馬原有的從希臘文明繼承過來的具備人性的多神論宗教,基督教上帝關愛眾生的教義對於普通民眾更為友好。只需要崇拜上帝一個萬能神的簡化型禮儀和教義也對希望有信仰的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儘管羅馬當局對基督教持續打壓與迫害,但在近三百年的漫長過程中,基督教逐步在羅馬帝國佔據重要地位,到君士坦丁發布米蘭敕令時,很可能羅馬帝國的一半人口都是基督徒(反對半數人口是不可想像的),在軍隊中基督教更是佔據壓倒性優勢。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合法化和國教化

米蘭敕令事實上只是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化,真正成為羅馬帝國國教是狄奧多西大帝通過任命基督教五大牧首(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條克,耶路撒冷)擔任羅馬帝國大祭司來實現的。基督教從此成為了歐洲最為重要的宗教力量,同時成為了西方文明生長的一塊基石。

君士坦丁大帝雖然對於基督教在西方文明的發揚有著奠基的作用。但是同時,他也為後來東西方教會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君士坦丁大帝將帝國影響力儘力向東推進,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今天的土耳其、敘利亞等地,完全將偌大的地中海包在自己國境內成為了一座內湖。為了加強對於帝國新增疆域的控制力,君士坦丁大帝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座新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爾),並且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划出了一塊基督教的教區。這個教區主教的宗教事務影響力很快上升,直至威脅了遠在羅馬城內教皇的權威。雙方對於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

(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的戴克里先已將羅馬帝國的防務劃分為四大管區,兩個奧古斯都+兩個凱撒,凱撒為奧古斯都副手,實際將帝國防務分為東西兩大指揮系統,東都君士坦丁堡對應西都羅馬,至狄奧多西大帝死後,帝國分給兩個兒子,正式分為東、西羅馬帝國)

東、西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堡教區的人們認為,羅馬教宗之所以堪稱為教宗,是因為他所主持事務的地區是帝國首都。而既然君士坦丁堡現在也是帝國首都,這裡的主教理所當然地應該和羅馬教宗具有平起平坐的地位。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在大公會議上被提升為僅次於羅馬教宗的地位。公元451年,君士坦丁堡牧首更是被任命為和教宗平起平坐的宗教領袖。

而羅馬教廷的主教們認為,羅馬教宗的地位應該高於任何其他地區的主教。羅馬是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散布開來的發源地和福地。而教宗本人是羅馬教會的開創者——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聖彼得的合法繼承人。既然是聖徒的繼承者,自然就比所有的神職人員都要具有更崇高的地位。因此,羅馬城內的教會對於公元451年的這次大公會決議感到非常不滿,拒不接受其結果。東西兩邊的日後的巨大矛盾在此時被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正式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蠻族國家——神聖羅馬帝國。這一轉變影響巨大,原本維繫東西兩個基督教會的血脈親情漸漸彌散在歷史長河中,而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多得與民族矛盾和地緣矛盾結合在一起。東西兩個羅馬帝國的疆域面積以當時的交通水平來看實在是相差著千山萬水,互相的積怨得不到肅清,新的矛盾又疊加上來。

公元七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里奧三世借用東方阿拉伯世界的勢力獲得皇位,並且對基督教進行了迫害。大量聖器、教堂被破壞,教士被遣散回羅馬,伊斯蘭教也開始在東羅馬帝國傳播。宗教上的矛盾已經以雙方的國境為界限,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由於伊斯蘭教的入侵,東西兩個教會有過短時間的和睦,甚至還達成了關於崇拜聖像是崇拜其所代表的神明而不是神像本身的一致結論。公元857年東羅馬皇帝米海爾三世驅逐了與他政見不合的大牧首,任命自己的臣子佛西亞斯擔任東羅馬的宗教領袖。東方的教會經過這一番折騰徹底和西方羅馬教會失去了聯繫,羅馬教皇下令革除了大牧首的教籍。

拜占庭最強海軍兵種——噴火戰船

伊斯蘭教的崛起與東正教傳入斯拉夫民族

但是隨著北非穆斯林對於西方世界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羅馬教會不得不倚重東羅馬帝國的海軍。於是雙方暫時達成了和解,西方暫且承認了東方教會的合法性,東方則把保加利亞劃歸羅馬教會並且提供兵力對抗穆斯林。這個佛西亞斯大牧首也不是個吃素的,試圖把東方正教勢力繼續向歐亞大陸的東邊拱。隨著傳教的腳步,他的傳教士們把東正教的教義和儀式傳進了以俄羅斯為首的斯拉夫國家。東正教的勢力開始上升,逐漸和西方羅馬教會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另外,身處東方教會的信徒心裡也開始懷疑羅馬教廷的合法性,有人公開指出羅馬教宗更改《聖經》教義。

在佛西亞斯分裂之後雙方有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然而,在教義上,關於聖父聖子聖靈究竟是三位一體還是有繼承關係的這個問題雙方始終無法達成一致。這在今天的人看來簡直就是無理取鬧的辯論,在當時人看可是涉及意識形態的最高問題。其重要性相當於上個世紀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對抗。但是社會形態的對抗會因為實驗結果的不同而最終得出結論,宗教上的詭辯則無法證實或是證偽,一切都存乎教士們的口若懸河。更何況這涉及了兩位宗教元首的地位高低問題,哪裡是這麼容易就能夠和解的。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終於開始行動,把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堂全部關閉,並且致函質問羅馬教廷篡改教義、採用異教徒的祭祀儀式。羅馬教皇還是不希望雙方決裂,於是派出了一支主教團作為使者跟牧首談判。結果主教團還沒到君士坦丁堡,羅馬主教死了。使者團長的身份合法性就受到了雙方的質疑。脾氣暴躁的使者直接就把絕罰令拍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內,氣呼呼地離開了君士坦丁堡。牧首也毫不示弱,把教皇開出了自己的教會。

羅馬天主教廷和東方正教廷在分裂之後,互相仇視而老死不相往來。西方教會組織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還借著為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籌款的名義攻佔了君士坦丁堡。甚至當1453年君士坦丁堡受到奧斯曼帝國的進攻時,羅馬教廷都不願意出兵幫助這個倔強的同門師弟。以至於君士坦丁堡派去主教團向羅馬教廷討救兵時,雙方又爆發了一次涉及宗教禮儀的大辯論。東正教一方人才偏少,自然就輸了,但還是死不肯認輸。最終西方國家的援軍在教皇有氣無力的召喚下零零散散地趕赴君士坦丁堡,最終也沒有能夠抵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東正教退守希臘和北方的斯拉夫國家,尤其以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宗教氛圍最為濃厚。從名義上來看,東正教的最高領袖是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但是治下人口1.6億的莫斯科大主教才是東正教的實際領袖。天主教會和莫斯科方面才是千年來從未接觸過的冰封局面,君士坦丁堡大牧首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會晤過天主教教皇。

當代東正教的歐洲分布

俄歐周邊亂局

東正教與天主教分道揚鑣的故事開始於羅馬帝國的分裂。從此,地緣和政治上的矛盾使兩者漸行漸遠,但當地緣和政治要求兩者團結在一起時(如伊斯蘭教的迅速崛起),兩者也會重新統一於基督教的旗幟下。與歷史的每個時期同理,如今兩派關係轉暖的現實背景不可忽視。

兩者的此次見面被認為是俄羅斯和西歐社會和解的一個前瞻性事件。普京面對虎視眈眈的西方社會,手裡又積攢著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想必也思考過很多辦法試圖繞過美國達成和解。據報道,此次雙方的會談將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辦,其暗中的操盤手是在美古邦交正常化過程中受到教皇方濟各照顧的卡斯特羅。這一面,雙方將就中東混亂的局勢和基督徒人權問題進行討論,並共同呼籲國際社會一同努力解救這些水深火熱中的信徒。在探討人權的外殼之下,兩位精神領袖對於世俗事務真正的影響尚有待觀察。

歡迎關注我團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http://weixin.qq.com/r/BTr95TzEhmH5rXiG928X (二維碼自動識別)


……請原諒我滿滿的不友善

基督門下流派萬餘,這三系的分類是非常概括而粗疏的

本質就是爭奪「對聖經的解釋權」

天主教是梵蒂岡系,自認正統,教皇和紅衣主教(及其私藏的小男孩)站在塔尖,任命各地牧首,封建地盤,收租子。

東正教屬於南北朝式的,實力足夠自立門戶,何必看你臉色?金正日vs李承晚,印度vs巴基斯坦,南越vs北越,感覺都差不多。這一系自認東羅馬帝國法統,崇拜洋蔥。

新教是孤魂野鬼……好吧,新教就是「不服鳳凰轄,不歸麒麟管,跳出三界外,一心讀聖經。」不想給梵蒂岡付費,也不想給洋蔥上香,沒有法統,屬於「旁門」。

腐國是新教最有名的一支,但並沒有獨佔這個知識產權。總的來說只要不是天主系和東正系的,都可以叫新教。

簡單類比吧:

基督教vs快餐業

天主教=麥當勞

東正教=肯德基

新教=必勝客+漢堡王+賽百味+吉野家+和合谷+鄉村基+沙縣+東方宮+煎餅攤+……


最近,很多小夥伴都發現了這個在不聲不響成為了埃菲爾鐵塔新鄰居的洋蔥頭。什麼情況?它到底什麼來頭?....這個洋蔥,如果我們的眼神能夠為它片刻的降臨,如果我們願意一層層剝開它的心,我們會流淚嗎,我們會壓抑嗎,我們會發現什麼秘密?

雖然它看起來自帶苦情bgm,但是!它的來頭可是不小!法國當局情報機構甚至把它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不過也有很多法國人搞不清楚這玩意兒究竟是什麼。不少人在接受街頭採訪的時候回答說,覺得這個洋蔥頭是清真寺。

好啦,謎底揭曉!這是俄羅斯出資建起的一座東正教教堂,叫做聖三一教堂(Le d?me central de la Sainte Trinité)。2007年秋,時任俄羅斯東正教會大主教的亞歷克西斯二世訪問法國時,就表達過在巴黎新建一座東正教教堂的願望,法國總統薩科齊也表示準備將這一計劃付諸實施。這是1054年基督教分裂以來首次有俄羅斯東正教會大主教訪問法國。直到2010年,俄羅斯政府斥巨資買下了法國氣象局原來的所在地。

這項工程耗資上億歐元,建設計劃包括新建的教堂、庭院和一所法俄雙語學校及俄羅斯大使館用來舉行兩國文化交流活動的大樓。所有空間被一個巨大的玻璃雨篷所覆蓋。新建教堂純正簡潔,為了突出宗教中心的開放性,這是東正教教堂第一次在教堂中使用透明的玻璃圍牆。

洋蔥頭,也就是這個37米高的東正教堂頂部,在三月的時候完成了搭建。根據巴黎城區規劃,37米是該區域建築高度的上限。按照計劃,這座教堂還將有另外四個球頂,給全部五個球頂「上色」一共需要大約九萬張金箔紙。整體建築預計將在今年十月左右完工。

其實在巴黎之前也有一些東正教教堂。不過規模一般都很小...

所以再過不久在塞納河上玩耍的時候,可以觀賞的就不只是埃菲爾鐵搭了,還有這個大洋蔥!!

以下是科普時間,(敲黑板!!

東正教是在羅馬帝國分裂後產生的,主要的建築特徵有圓頂的屋頂,這個不起源於俄羅斯,而是拜占庭風格,比如聖索菲亞大教堂,不過在土耳其人攻佔了拜占庭後把他改成了清真寺。

還有希臘愛琴海邊上的那座眼熟但叫不出名字的東正教教堂。

現在在我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俄羅斯的那顆洋蔥頭。俄羅斯的莫斯科的救世主大教堂,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再來一個特別洋蔥頭的東正教教堂,莫斯科紅場邊上的瓦西里大教堂。

事實上,如果不是對宗教很感興趣,對於基督教的教派教堂最簡單粗暴的分辨方式可以是這樣的:

東正教堂-大多是洋蔥頭房頂上有個十字架

天主教堂-大多採用巴洛克或哥特風格;

新教教堂-大多是簡約風格(16世紀以後才有新教)

本文資料來源於 &,知乎

更多關注(搜索公眾微信號:TOP巴黎人)


所有教義上的分歧,都不過是權力鬥爭的工具,類似兩個手指或三個手指、長十字架或短十字架、發麵餅或死麵餅、葡萄汁或葡萄酒等等,歷史上往往就因為此類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問題而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死去。


新教(Protestantism), 是由馬丁路德中世紀宗教改革後興起的一種基督教流派。

從它的名字中可以看出,Protest-一定程度上是與天主教派教義相剋的。

新教主張信,而不是一定要通過參加禮拜,彌撒等形式來得救贖。新教相對思想較開明,所以目前在美國、英國等國家佔主導地位。

天主教是比較傳統的,源起羅馬帝國,在教會統治歐洲時尤其盛行,頗有權威感,貫穿了整個歐洲中世紀史,是研究歐洲文化和發展的必要元素。教宗地在梵蒂岡。目前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佔主導地位。

在全世界的基督信徒中,天主教徒差不多過半。

在美國的基督信徒中,新教徒佔2/3。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歷史上天主教是對猶太教徒進行迫害的,並視為異教徒。

始由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在拿破崙時期,推行人權、理性的拿大帝使 猶太徒首次得到了解放;

當今的美國,對阿拉伯世界和猶太世界的態度上也是明顯偏向猶太的。此傾向可從巴以衝突及美國對阿拉伯世界(伊斯蘭世界)的態度略知一二。總體而言,新教徒偏重於人權、自由。

其他主要教義的區別如對聖經的態度,對教皇的態度、聖事等 都可以在百度或wiki上搜到,就不詳術,只是點出比較重要的區別以供參考。

東正教的區別上面已經敘述的很好了


聖經其中一卷上, 傳福音的使徒保羅所說的,說到傳揚福音的時候如此說:

歌羅西書一章28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所傳講都是這個福音;同一個福音就是耶穌,以及為世人釘十字架,並且復活,讓人可以不再做死亡的奴僕.可以在今生和來世的永生的應許.

Oops,

郵件收到邀請通知,回答copy過來才發現,以前已經答過。作為補充吧。 10 July 2014

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

三自愛國教會屬於哪宗哪派?

謝謝邀請。
歷史的事情,留在歷史中吧。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從歷史中,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某個群體都能學到很多東西。在歷史中,我們能看到神在列國列邦,各種族
各文化中的帶領、復興、審判、洗牌。文化發展如此,人類思想哲學、認識世界、各樣的知識發現、科學發現,愚昧和智慧,世世代代都是一樣的。

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人內心深處的良知,良心,是非之心卻是共同的。微笑無國界,善良也是無國界。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是我們常說的christianality,其形成現今的局面有其歷史的原因,同樣的中國的自治、自養、自傳三自愛國教會也有其存在的歷史原因。

有信仰的地方,有人的地方都會落入教條主義或者當面一套背地一套假冒為善的情形。當外在的形式行為,外邊的表演取代了人內心裡邊良知和向善的心的時候,人就活在黑暗中了,人內心昏暗了,全身也就昏暗了。


督教,我們現在稱的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是使用同樣一本聖經新約二十七部書,四部福音書,歷史書和教牧書信等等組成。其核心就是講到耶穌基督,兩千多
年前,猶太的先知和先祖的預言最終都落在耶穌身上,而耶穌傳道講道,講愛和天國的道理,自己言如其行,真實的活了出來,最後被猶太百姓釘死在十字架上,並
且三天後如預言所說的,從死里復活,被接上天去。
從聖經記載上看,早期的基督徒就是基督的門徒,這也是一幫衷心持守耶穌教訓的人,見證耶穌從三十歲左右出來傳道到受死、復活和升天這段真實事情的人。基督
徒所信的,所傳的就是如此。若是耶穌沒有復活,基督徒所信的所傳的就是枉然。

所有信耶穌的,做基督徒的人都會被蒙蔽。不管是
在哪裡聚會還是在自稱宗派或是不自稱宗派的地方,都有一個事實,就是耶穌基督降世拯救罪人,讓人因他得救,得到永恆的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話是可信
的。我想無論是天主教的人,東正教的人還是基督教新教的人,無論是中國家庭教會還是三自教會的人,都是因為自己活在黑暗中,看到耶穌基督這生命的光起來跟
隨這光。

行在光明中的就知道自己該怎樣行,該怎樣做是,該怎樣愛人如己。恨人就是殺人,人也會自欺,人會假善,但是人渴望被
愛,渴望被接納,借著耶穌,人可以與上帝和好,挪去天良一切的虧欠,與上帝和好,與萬物合好,與人和好。這話是可信的,也是我日日所切身體會的,我雖沒有
犯過刑事罪,但是我卻知道我是個最最敗壞的罪人,卻白白的蒙了生命的恩典。我為之感恩,也為之作見證。

願你平安!


天主教,就是羅馬教廷,東正教,本來就是君士坦丁堡教廷,本來這倆是一家。但是自從西帝國滅亡之後,開始出現分歧,東正教教廷嚴格秉承的是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以弗所,三次公會議的精神,以及拜占庭帝國聖像破壞運動的結果,信仰一堆經書。天主教則是在中世紀一直發展的,只信仰聖經和教理。我認為他倆最根本的分歧在於兩點,一是聖母瑪利亞的地位。天主教認為聖母瑪利亞童貞受孕,所以升天因而崇拜,東正教是不承認聖母地位的,所以無此崇拜,咱們不信的人看來這是一個無所謂的事情,但實際上是聖母地位的問題。二是聖靈的問題,東正教認為聖靈來自聖父,天主教認為聖靈來自於聖父和生子,也就是兩家的分歧在於三位一體。

新教則是在天主教基礎上通過宗教改革去繁就簡誕生的,我國三自教會就是新教。


我今天遇到到基督教的姐妹和兄弟,像我傳達,但是他們傳達的內容,感覺既不是天主教,也不是現在印象中的基督教,也不是東正教,因為他們說:

1:聖誕節是錯誤的,不存在的,世人應該遵守逾越節

2:第7個日子才是安息日,即禮拜日,應該是周六

3:男人做禮拜不能戴帽子,女人做禮拜應該帶頭巾

4:羅馬信奉太陽神,他們認為耶穌=太陽神,所以定義周日為禮拜日,12月25日應該是太陽神的誕生日,耶穌的肉身不可能在冬天這麼寒冷的時候包裹著布放在馬廄里,直接被凍死了...

5:他們不掛任何十字架,據說上海和北京有很多他們的教會,表面上都看不出來

6:他們不是從天主教中分裂出來的分支,基督教本來跟天主教就是一體,是羅馬那邊後來產生了分裂產生了基督教和天主教,並認為耶穌已經在聖經中預言了這一事情的發生(聖經原文就講的時候給我看了一下,沒記住)

諸如這些等等,然後我聽了3個小時,他們也是很嚴格的遵守聖經裡面的教義,一直在翻聖經給我講解,並把自己講的東西形成一個邏輯閉環,聽起來無懈可擊

不過我很困惑,希望各位解答


東正教如今並沒有愛國會。現在大陸承認的官方宗教(道、佛、伊、天、基督教新教),東正教並不在列。如今東正教在大陸頗為式微,境內應該沒有主教之職的人。

另外,「三自」屬於基督新教。

基督新教有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以及中國基督教協會(通常合成「全國兩會」)。

天主教有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即「兩會一團」)。


東正教沒有雕塑,教堂里都是油畫。

新教教堂了只有十字架,其他任何雕塑都沒有。

天主教的教堂里,雕塑最多。


早期Jesus Messaihist,也就是說耶穌的門徒(比如保羅伯多祿這些人):Jesus is Prophet 1.0

羅馬天主教:Jesus is Prophet 1.1

正教:Jesus is Prophet 1.2

基督新教(路德宗,加爾文教派,英國國教...etc): Jesus is Prophet 1.3

伊斯蘭教:Jesus is Prophet 2.0


聽羅馬教皇的是天主教,聽幾個牧首的是東正教,什麼都不聽的是新教


都喜歡小男孩小女孩


其實我認為現在普遍的基督宗教三分法本來就是不準確的。原因很簡單,這麼分沒法涵蓋所有的基督教會。舉幾個例子,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亞美尼亞國教,還有傳入中國的景教,是在大約5世紀的時候從原始教會分裂出來的。分離的主要原因是關於基督神性和人性的關係,他們因為不認為基督同時具有完滿的神性和人性而分離。現在在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依舊是主要教會。另外一個例子是在歐洲德語區存在的一個獨立教會,名叫舊公教會,是因為1869年梵一大會,教宗無謬誤信條,也就是說他們是不承認羅馬教宗首席權的公教會。這兩個教會很明顯不能被分在其中任何一支。但是按三分法是沒法被歸入任何一類。

目前我所知的幾個比較常用的分類方法,一個是東方禮基督教,另一個是西方禮基督教。東方禮基督教可以包括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東儀天主教等;西方禮基督教就天主教、舊公教會、聖公宗等新教教會和西儀東正教。

再或者可以按照信條組成分,也就是傳統基督教和新教,傳統基督教信條包括聖經和聖傳,新教就只有聖經。

還有就是大公教會和獨立教會,這個和上一個比較像。基本上獨立教會就是15世紀左右大分裂產生出來的教會。不過我認為大公教會除了天主教之外更多的像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性質,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幾個大公教會共融體系包括:羅馬天主教會共融、東正教共融、烏特勒支協進會共融,聖公宗(英國國教)共融等。這些教會都從某種意義上具有普世性,也就是說可以被理解為廣義上的大公教會。

再來就是主教制教會和非主教制教會。主教制教會的制度比較像中央集權、按層級管理,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的。非主教制教會就像是個邦聯,各自為政,名義上互不從屬。

其實造成分類複雜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15世紀左右大分裂時期及其後出現的各種改革派教會及其再分裂的教會,這些教會互不從屬,信仰細節各有差別,無論是內部還是相互間。這就造成了有的教會,比如聖公宗,內部有產生了高派和低派的差別。

當然教會間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個人或者整個團體的改宗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聖公宗里就經常會有人改宗天主教會。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代表人物就是真福約翰·亨利·紐曼樞機,他原來是個聖公宗牧師,在牛津運動中是高派方面的代表人物,最後改宗天主教,成為天主教神父,並被掇升為樞機,現在更是列入真福品。他的神學思想也滲透到梵二會議中,對當今全世界的天主教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至於團體的話,就不得不說一下教廷在英國、美加和澳大利亞的三個特別教長轄區,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澳大利亞)、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美國、加拿大)。這三個特別教長轄區就是為了能夠讓從聖公宗改宗至天主教的信友可以在保留聖公宗特點的基礎上完成自己作為天主教教友的信仰生活。相應的聖公宗牧師和主教在這三個轄區內也可以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被祝聖成為天主教神父,可以繼續牧養。也開創了拉丁禮的一個新的禮儀分支-安立甘習例。

綜上所述,由於現代基督教會各分支的複雜性,如果單一用一種分類方法就難免會有遺漏或者偏頗。所以我個人更傾向於綜合使用各種分類方法來定義。比如天主教會可以分類為與羅馬教宗共融的以西方禮為主的傳統主教制大公教會。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點看法。上文所有信息均來自於各種教會內部材料、宗教學文獻、網路文獻及本人在英國的走訪、和各教會神職人員的探討。具體來源就不一一列明了。本文用語盡量遵守學術中立的態度,不帶有任何派別傾向。


褚漢雨: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之異同[J].中國天主教,2002年03期

原文鏈接:

道客巴巴: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之異同

百度文庫:天主教_東正教_基督教之異同_圖文_百度文庫


這是公教的

這是正教的

然後是新教的


節選自 正教與異端

在752年,匝哈里亞教宗給矮子丕平——法蘭西眾國王中的領導者行了敷油禮,使之成為國王。並且憑此賜福於丕平,准他用武力顛覆和取代合法的法蘭西國王。因此,丕平於755年將日耳曼的倫巴底人從被他們佔領的義大利領土上趕走,並交付給了教宗二十二座城市的鑰匙,還有拉文納城的大主教職位,這些先前是屬於拜占庭帝國的。因此,教宗從隸屬於東羅馬(君士坦丁堡)變成了一個獨立世俗的君主,不依賴於任何勢力,且擁有獨立的領土和對其領土內擁有絕對權利。

這迅速打壓了羅馬教廷的士氣。禁欲主義和世俗的權力之間的內在矛盾,成了教宗道德純潔性的危險敵人。這不僅需要羅馬教宗在身份上,也要其在行為、目的、志向和行動方式上的完全改變。自負、傲慢、圖權和渴望統治所有地方上的教會,這些現象教宗以往只是有傾向和偶爾地流露出,而現在教宗則完全地表現出來。

起初,教宗們致力於鞏固他們在非洲、西班牙和高盧地區的西方教會的權力,這些地區先前並不是羅馬教會的一部分。儘管在部份的非洲教會裡有一定的抵制,但教宗們還是相對容易地成功控制住了這些教會對於他們的服從:在其從前所轄的省份,羅馬在教會中可謂位高權重。

至於由羅馬主教的傳教士們剛剛建立起的不列顛、德意志及其他西歐國家的教會裡,教宗們更是輕而易舉地讓他們服從於自己的權威之下,這是由於教宗在傳播基督教的同時,也在教內反覆灌輸其在教會內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當他們在西方教會內使人民順服他的時候,教宗們同時也採取措施,為了能用事實來證明他們的權力,如果在教義上做不到,起碼在法制上要做到。正因為這個,在九世紀初,以權威的西班牙神聖導師伊西多爾的名義,在西方教會內編纂了一個教會審判的法令集。由於編者和集子中的內容正如以後證實的那樣是偽造的,它有了《偽伊西多爾教令集》的稱號。這部集子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有五十篇使徒書信和六十條羅馬教宗的教令。在六十條教令中,兩條部分偽造,而另外五十八條則完全是偽造的。第二部分,在眾多的偽造材料中,還捏造了君士坦丁大帝向羅馬教宗西爾維斯特爾捐贈羅馬城一事。

這部集子到了十六世紀末才首次出版,然後學者們毫不費力地就證明了其文獻中的虛假性。現在即便是天主教的學者也無法承認它們的真實性。但是在那時,這部集子是當時西方教會之間關係發展的權威基礎,因為它不加懷疑地被接受。在整個中古時期都確信其權威的真實性。教宗們開始直截了當地引用這部集子中的教令,為了證實他們在整個教會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從教宗常尼科拉一世(858-867)尖銳、武斷地首次構想出教會內教宗權利至高無上之時,他就開始引用《偽伊西多爾教令集》中的內容。但在東方教會,很自然地,不承認教宗的至上權力。教宗尼科拉一世曾試圖以突然襲擊來讓東方教會臣服於他,但他沒有成功。這次失敗的必然結果是:教會分裂出現了:第一次出現在九世紀,在十一世紀(1054年)教會最終分裂了。

羅馬教會分裂的客觀歷史是這樣的。因為皇帝彌哈伊爾三世年幼,從842年開始拜占庭帝國由他的母親,德奧多拉和叔叔,巴爾達斯統治。君士坦丁堡的牧首是伊格內納提(從847年開始)。在巴爾達斯的教唆下,皇帝把他的母親囚禁在一所修道院;然而牧首在此之前因為巴爾達斯和他兒媳同居的行為而譴責過他,當時反對皇帝這麼做。巴爾達斯廢黜了伊格內納提(在852年),並把學識淵博和傑出的佛提提拔到了牧首的職位。伊格內修斯和佛提的追隨者們之間的仇恨上演了。在巴爾達斯的建議下,皇帝麥克爾決定召集一個龐大的會議,其間他也邀請了教宗尼科拉一世出席。教宗決定利用這次時機並且以東方教會的審判者的身份出現。兩名教宗使節被派去參加會議,並給皇帝帶去了一封信。

在這封信里,他寫道,皇帝做得不正確,與教會法典相悖,因為他在教宗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了牧首的委任和罷免。君士坦丁堡會議(861年)認定了伊格內修斯被罷免並且佛提合法地就任了牧首。要不是他看出佛提強烈地反對他自詡在教會內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教宗尼科拉一世本來很可能承認佛提為牧首。為此他寫信給皇帝,宣布免去佛提的牧首職務,恢復伊格內修斯的職務。在862年,教宗在羅馬召開會議,宣布佛提被免職。在君士坦丁堡,這個宣判並沒有得到承認,然後教會之間的決裂開始了。

保加利亞教會的管轄問題加劇了教會間的敵意。作為對教宗和他的教士們對保加利亞的獨裁行為的反應,佛提組織了一個當地的議會,在這次會議中他聲討了羅馬教會的種種劣跡,在867年一個新的委員會在君士坦丁堡成立了,其中有那些東方牧首派去的代表,他們再一次譴責了羅馬教會的錯誤和教宗尼科拉一世在東方教會中的特權。

此時,皇帝彌哈伊爾被他的統治夥伴馬其頓的瓦西里密謀殺害了。瓦西里篡奪了皇帝的寶座,並且尋求到了教宗的支持。869年,在君世坦丁堡召開有教宗使節在場的會議,會上免去了佛提的職務,承認了教宗至高無上的權利以及東方教會臣服於教宗之下。但在879年,伊格內修斯死去了,皇帝瓦西里在那時不再需要教宗,而恢復了佛提的地位。在同年,在君士坦丁堡召開了會議,會議中有教宗約安八世派遣的使節出席。教宗的條件沒有一項被會議承認;而且教宗也不承認大會的規定。

從九世紀中葉到十一世紀,教會之間的關係是很模糊不清的,而且除了少量皇帝和教宗之間的通信,彼此的接觸是很缺乏的。在十一世紀中葉,關係被重建了,但不料是以最終的分裂為結局。萊翁九世是那時的教宗,彌哈伊爾·瑟如拉留是那時君士坦丁堡的牧首。教宗本來想到要使原來服從於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南部義大利教會服順自己,然而後者當時卻關閉了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修道院和教堂。為了調節相互的關係,教宗使節被派到君士坦丁堡,他們在牧首前粗暴無理。阿爾塞尼主教在《教會大事記》中是這樣描述教宗使節的:

「因此,教廷使節,如他們自己所說,『對於牧首的反抗已經感到厭倦』,決定作出極度無禮的行為。在七月十五日,他們進入了聖索斐亞大教堂,當時眾牧者正在準備禮拜六第三時辰的事奉聖禮,當著在場牧者和所有人的面,他們將開除教籍的教宗詔書放在主祭壇上。他們走出來後,照福音書[1]上面所說的,拂去腳上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還大聲叫喊說:『讓上帝鑒查吧!』」

紅衣主教亨伯特本人是這樣描述此舉的。在教宗詔書中唐突地提到:「就帝國的棟樑和榮耀、睿智的居民而言,這座城市(即君士坦丁堡)教會氛圍最濃、教義最為正統。但說到被不合法地稱為牧首的彌哈伊爾,和他愚蠢行為的支持者們,可以說在這座城市到處可以看到無數的異端行為。讓他們被革除教籍吧,讓他們被革除教籍吧,吾主,來罷![2]阿民!」從這之後,並在皇帝和他的貴族面前,他們口頭上宣稱:「不論是誰,固執地去反對神聖的羅馬信仰和使徒的王權以及其祭儀,就讓他們被革除教籍,讓他們被革除教籍吧,吾主,來罷[3],並且不讓他被稱為普世信徒,而是異端的普羅西米特[4]。就這麼決定了,就這麼決定了,就這麼決定了。」這教廷使節的傲慢激起了整個首都人民的反對;由於皇帝尊重他們作為使節的身份,他們才得以自由地離去。

作為對此事的回應,君士坦丁堡議會決定革除教廷使節。從這時候起,在所有東方教會的中的事奉聖禮就不再紀念教宗了。

因此,從九世紀至十一世紀的教會分裂的起因是一樣的:教宗不合理地要求所有地方教會都屈服他的權威,同時,正如我們將會在下面看到的,羅馬教宗又在教義、規範和禮儀方面與正教離經叛道。這才是事事的本質,而另外那些導致教會分裂的事情只不過是簡單的巧合而已。這不僅僅是個體事件,而是當時羅馬教宗集團集體的想法和強烈慾望。對貪圖權力的靈魂而言,導致了極其危險的謊言,讓教宗在普世教會內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

一個從屬於帶罪原則的教宗職位只是從公元9 世紀開始的。但是當九世紀的羅馬教宗第一次提出對特權的要求時,他們並沒有把這種權力當成是改革,而是相反的,他們順水推舟地證明他們的權威本來就是應得的,這種權力不論是哪裡的普世教會都是永遠承認的。

所以,自九世紀起,東西方教會已經分道揚鑣。那些他們自吹自擂的稱呼正好說出了他們的狼子野心:東方教會開始稱他自己為正教,強調他們的主要目標是保護基督教信仰免受傷害。西方教會開始稱自己為普世教會,著力走在羅馬教宗的權威下實現全體基督徒的合一的路線。


男靈性與父火陽光男孩關係,希臘神話宙斯父親總是要把生齣兒子殺死吃了,這要提到太陽神產生藍色和雷光,十二大元素周期表星宮中火元素,而宙斯父親就是火神元素太陽,稱火父要把兒子宙斯殺死焚燒萬物地球粉碎大地,就等於電腦格式化粉碎刪除幾千萬億億TB容易。宙斯火父親也指導兒子宙斯兄弟互相殘殺再讓兄弟男兒子去殺死太地之母蓋亞,所以萬物消失災難四起於火化,就像遇到購物風險商品運輸破裂,物流要做商品賠償包括買家運費損失.社會保險負擔,天主教有世界末日人類要下火坑火海煉獄這要提到遠古恐龍時代猛荒時天降火雨,人類登月球上幾千萬個不明坑洞,土星隕石環,木星雷電颶風。中國火神水神共工祝福大戰不周天山倒塌冰天熔化,黃帝大戰蚩尤遺傳說歷史記錄

當燃燒藍光太陽神父親要吞吃了焚燒兒子宙斯時.大地母親救了宙斯給蜜糧植物甘露餵養飢餓乾瘦兒子宙斯

為什麼道家稱男人屬火陽,女人懷胎屬陰,首先戰士打架男人最先鋒,我見過學校里學生結幫和學生打架幾百上千都有拿刀槍全部男人,開車搬運工全部男人工廠電工機械全部男人,而且銷售貿易辦公室女人醫院護士數幾個億。所以女人常說男人三把火,女人懷胎是大地之嫡系。救男就等於放油點火燭,救女人懷胎長命百歲。天主教以聖母瑪利亞為主,因為耶穌是聖母誕生的聖誕快樂生命,佛教以觀世音菩薩寶瓶聖水蓮花。中國唐朝提到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佛教,但是一樣被男人父權太陽神推翻,

歐洲羅馬天主教當時被排斥因為當男人領袖光明會知道將來女人要在大地遍布生根發芽女人越來越多當家,男人越來越少。大部份男人反對天主教瑪利亞聖母。所以世界家庭父親總是把財產留給兒子一個父親必須要生一個兒子才值得,所以出現拜火教世界火教男人父性為最高導師,很快羅馬帝國和聖經預言,燃燒太陽火光會讓男人與男人交往發生爆力打鬥人眼睛發光的拳頭四肢手腳撞擊彼此撕裂粉碎對方。羅馬帝國衰亡史因長年累月在戰爭爆發打鬥爆力度過月亮黑暗睡眠晚上沉睡沒有傷害身體,白天雙眼運動身體四肢手腳流血受傷出汗歐洲英法德百年燃燒閃電戰爭爆發


基督教分為 天主教,基督新教[貌似是你說的]還有東正教 這三種 天主教是羅馬公教他們不說上帝什麼的 說天主 於是就叫天主教 汗~~瞎說的 天主教主崇敬聖母聖人也叫信義宗[因信稱義]因為崇拜聖母而更崇拜耶穌。基督教完全是耶穌 他們不認為聖母有神性覺得聖母只是普通人而已。東正教到是沒什麼特殊的 這三類 受洗 告解 等等有些小小的不同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 不影響你說阿門...^_^


推薦閱讀:

怎樣區分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教堂?
受到無神論的蘇聯統治七十年,為何現在俄羅斯的東正教勢力反而越來越強大了?
沙俄和土耳其到底哪一個延續了東羅馬帝國的正統?
東正教的普世牧首(君士坦丁堡教會)在在今天的土耳其還有多大影響力?土耳其還有多少東正教徒?

TAG:信仰 | 基督教 | 東正教 | 天主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