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束展是什麼?

形意拳的束展發力,到底是指什麼。


瀉藥。束展說白了就是,束,和展。哈哈!比如說,彈簧壓縮的過程就是束,彈出的過程就是展。在拳中,蹲就是束,頂就是展。是縱向的。形意拳中講的束展擰裹,一個是縱向的。一個是橫向的。橫向的就是擰裹。束展的概念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形意拳要整,要求節節貫穿,就不是說身體一蹲一起就做到要求的束展了。這只是局部的束展。

這裡講的束展不只是要做到局部的束展,是整體要求上的束展。在身體束展的同時,手的束展、腿的束展要同步做到,而且還不能破壞重心。

手的束展,引用拳譜的話就是,出洞入洞緊隨身。出洞入洞就是束展。腿上,就是剪子股。手腳要同步,手腳齊到方為真。

整體上的表現,束身而起,藏身而落。這個起落就包含了束展的過程了。也包含有擰裹。

那麼怎麼才能不破壞重心呢?

試想,如果束展做的猛烈,人不就跳起來了,腳底下是不是就拔根了…向前打擊的太過,腳停下來了,上半身有慣性還在前沖,那重心不也丟了…這是上下分節,手腳不同步。自己都不穩,該怎麼發力打人。說,用力量控制住不就行了?那這勁兒是要打出去啊還是要和自己較勁兒吶?這只是其一,別的不多說。

想要不拔根,就需要頭打落意隨足走。那手腳同步,擰裹束展,缺一不可。橫豎斜纏,擰成一束,這是十字勁兒。擰裹就不說了。

把上邊的都同時做到了,各個關節一動而俱動,節節貫穿,自然可以做到整體上的束展了。當然,擰裹也是。

還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內在間架結構得有。

很多東西展開篇幅太大,沒明白的地方可以去我主頁或者形意講武堂專欄或者公眾號里看看


謝邀。

束展是老譜說法,古人作拳譜的特點是跟「立德」「立功」之後再「立言」一樣的,會儘可能把方方面面都照顧到,把體用內外一句話都罩進去。束展就是這樣一個提煉得特別精確的詞,「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從身法到打法,從內練到外練,兩個字都描述了,是「起落」更具體的一種發展。練的時候靠這兩個字提煉自己,動筋骨,練脊柱肩胯的根節,養丹田之氣,都在裡面,用的時候,縱躍之能,變化之精,近身之法,發力之勇,乃至抗擊打的能力,也都能包括了。拳術上精細起來,一個詞能當一萬個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過雖然練用合一,但總體上看這裡還是更偏向於打法應用的一句譜,「束展二字一命亡」,從開始交手到擊中結束,「結合上下文理解」,都算有所交代。

當然此處也有人記作「舒展」,正是錯有錯著,也能描繪出功夫的特點,也有練法打法上的價值,只是「束展」側重於外形,「舒展」則更照顧習者的心證和體感,外形基礎似有不及,內勁變化卻描述獨到。拳術上是功大欺理,再離經叛道的觀點,只要本質上符合拳理,外延都是細事,練到了總能自圓其說,自成其功理。


謝邀。

  1. 拳術的理論一直在發展,伴隨著理論發展,同一個名詞,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解讀。
  2. 束展早期的意思指的是身勢的收束和舒展變化,這個是外在表現,本質的束展指的是骨節的漲縮變化。
  3. 後來理論進步了,束展含義更進一步,指身體球形漲縮。
  4. 無論哪種,束展都不是蓄髮概念。束也是發,展也是發。形意有長身勁,也有縮身勁。


首先,我們要明白力量的方向,形意拳是調動體重發力的功夫,例如以下視頻

視頻封面形意爆發力之密-催身如炮youku.com視頻

失去了調動體重發力,不足以談力量,因為如果我們只是胳膊,腿的力量,是不足以戰勝對手的

然後,我們細分一下,形意拳的五行拳是練習什麼的?

崩拳如箭,顧名思義,他練習的是前後的力量,在我們尚雲祥一脈流傳的拳法,配合趟步,會更好的練習前後的力量

鑽拳扭腰強腎,自然是練習左右,上下的力量;而劈拳,自然是上下力量的練習方法

如此,這樣上下,前後,左右,三個方向我們都有了專項練習

最後通過橫拳,把他融為一爐,所謂的整勁兒

而形意拳的束展,則體現在炮拳上

顧名思義,拳如炮形,如何才能做出像鞭炮爆炸,四面八方擴散的能量?

炮拳兩手一撲,一裹,一放

前撲盡量遠,擰裹盡量縮身子,縮的越緊,打開的速度也就越快

這也就是所謂的束展

例如彈簧崩裂,弦斷反弓

在心意六合拳中,束展主要通過蹲猴式來完成,同樣壓縮身體,這種身體壓縮,放開的能量,叫做束展,可以發出極大的爆發力

歡迎關注專欄:實用形意


謝邀。我想說個不好理解,但自己確實是這麼理解的話。展束在自身感覺上來說其實更像是膨脹和收縮。這跟階段有關,最容易先有點體會的會是肩肘,然後它會往根節延伸。到腰了,就全身都有了,跟外形無關。自我感覺是根本不會有發力,接觸前是收縮,接觸後是膨脹。從收縮到膨脹,是通稱的打擊過程。其實是力量來源改變了,自我感覺是從體內脹出來的,展束說的是這個,歸根結底回到起點,要換勁。


終於有技術問題了,但是這個很難解釋清楚。

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理解陰陽。中國人都明白陰陽不是簡單的陰和陽。

要了解陰陽首先要知道陰和陽(相生相剋)。深入一點它們可能是對立統一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再深入一點陰陽是始終變化的(日月更替,四季更替)。再深入一點這個變化有一個趨勢(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再深入一些就是了解了這個勢再加以演化(日有長短,月有圓缺,以及曆法,或者五行八卦都是陰陽的演化)。。。

對於展束,最初的認識就是伸展和收束。伸展可以更松活,收束更穩定。

出拳擺拳架,要整中有松,才能即穩定又靈活,用展束開說就是束中有展。出拳伸展時只展不束用不上勁力,所以要展中有束(出拳的中間過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束來控制勁力)。出拳的過程是由束中有展,向展中有束變化。

對於展束的勢,展就是積累束的勢,束就是積累展的勢。對於拳頭的收放變化也是一樣,打出去要收回來,收回來可以打出去。。。

基本的輪迴:起式,出拳,收式,起式,出拳,收式…

當掌握了這個勢以後,一拳的勁力就可以,虛實虛,實虛實,虛實實,虛虛實等,這樣演化。要知道能打到人是前提,之後才是打到的部位以及所用勁力最大化。一般來講實力相當對方全力防守,直接用實勁走直線是打不到對方要害的。這樣虛虛實實的變化才是正途。

。。。前面說了解釋不清楚。如果對陰陽有一定了解,或者有所經歷感悟,或者在某術藝上有一定造詣。對上面寫的展束的認知過程層次可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是現代科學觀來看就是一點有用的實際操作也沒有,更多的是陰陽思想的描述。

武術就像繪畫音樂需要磨練,拳藝則更需要去悟。

對於出拳來說,勁力一出一收含勁於身,再鬆掉收勁發勁於外,這是三回,而進步出拳三節齊動這是九轉。這一內一外,一收一發的變化很難描述清楚!

出拳時以胯為核心手腳齊伸,四肢裹轉。就是分別一展一束。

在現代詳細說明的話也是可以的,找一個拳術高手,記錄他所有肌肉關節的狀態,打一拳所記錄的數據就是。

對於練拳者而言,不可能控制的那麼細,實戰時也容不得多想,能控制的只有勢,鍛煉控勢的能力就是練氣,即所謂的內家。其展束更多的是一種拳意拳勢的描述。


謝邀,束展是起落的一部分。

起落不是兩種動作,而是兩大類動作。

往上、往外、開、的動作是「起」。

往下、往內、閉、的動作的是「落」。

起落的具體要求,前輩人的書不厭其煩的講過,極其詳細,大家可以參閱。

形意拳的任何動作,都是全身在動,從下巴到腳趾、指尖都有安排。而所有動作又都能分為起落。

那麼多細節,但是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專註到一個動作上,用一個動作引導全身,一起無不起,一落無不落,這就是「一氣」的概念。

而這一個動作,可以是擰腕,也可以是束展。

起落具體到尾椎上,就是束跟展。這個動作具體如何,我是不能講的,不過是有人講的。


形意練的是內里一氣之開合,開合的外現就是束展


束展就是一個能量蓄髮的過程。

束為蓄力,具體方式就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展為發力,就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在兩腿之間的轉換。

形意拳習練的是力而不是拳。形意拳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蓄髮能量,周身處處都是拳,都能打人。所以束展就是周身整體在蓄髮能量。

所以形意拳只習練打出剛猛的拳是錯誤的,周身整體不能夠蓄髮能量,拳力是不可能很大的,只是看起來很猛,實戰中就不行了---------我想大家都有體會吧,平時習練時打得很猛的拳,怎麼在實戰中就用不上吶!

原因就是拳打得再猛,也只是腰胯胳膊的肌肉緊張發力而已,與外家拳一樣---------還趕不上外家拳,因為外家拳的動作就是給肌肉緊張發力預備的,而用肌肉緊張發力打形意拳是非常彆扭的。

因為形意拳是用心意抽合控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就是束展是心意抽合出來的,不是用肌肉緊張收縮一下身體的。

了解心意抽合發力請看我主頁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傳統實戰太極拳,裡面有具體習練方法。


沒多麼複雜,束展就是一緊一松而已。

具體而言,像雞拍打翅膀的樣子,振翅而張是展;舒翅而收是束。根節始終是松的,軀幹身勢極其細微的動作調動了重心,這個變化經中節槓桿作用的放大,傳到稍節上就是一個很凌厲的勁力。

束展就是是方向不同的勁力,一個中節一緊往裡收,一個中節一松往外放。兩個勁相互鋪墊,相互助益,能形成更強的打擊力。


肌肉的收縮伸展明白吧。當然還有筋,說簡單點,就是全身的肌肉向中軸,向丹田收縮就是束,之後腰胯擰轉,肢體沿中軸面伸展開就是展。丹田為根節,為發力的源點。


不請自來!

就我所學的內容和理解簡單談談。

形意拳的束展就勁力變化而言其實就是身體蓄力和發力過程,要完成打擊都會有蓄髮,形意拳的蓄髮過程不是一條線段,而是一個頭尾銜接的圓。

如果把身體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形意拳的束展體現在身體重心的起落也就是身體的起伏上。重心下落時會有一個向下的力量,重心上起時也會有一個向上的力量。好比籃球砸在地上彈起來一樣,下落為束,彈起為展,換到人體身上,就是落為束,起為展。而這個過程反過來看也可以,起為束,落為展。

心意拳的鷹捉很好的體現了這種勁力銜接成圓的束展變化。

鷹捉把的前半段,也就是束身下蹲到直立雙手高舉的動作可以看作一個束展變化,這個時候的蓄力發力過程是落為束,起為展。而鷹捉的後半段,雙手高舉下抓,重心下砸的過程中勁力的蓄髮變為了起為束,落為展。

而如果從形意拳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形意拳將起落變化藏得比較深一下。

把把不離鷹捉,勢勢不離虎撲。能明白形意拳是通過重心位移變化,以身體結構為根基而打出勁力的風格。也就明白了什麼叫束展,就是蓄髮而已。

八卦叫擰裹,太極拳叫開合。


贊成那個匿名同志的說法,不要解釋的太複雜。說多了都是套路。「束」就是收起來,「展」就是放出去。拳頭要打人,常識是部分肌肉骨骼收縮。

形意拳的束展,是個綜合性的,很多輔助性的參與其中。


不要說的太複雜了。

當然,功夫到了高層次,束展也可以體現到稍節的細微變化上……但是首先要從基礎做起。

一般出拳擊打的動作,人們都習慣轉腰蹬地發力帶動的模式。但實際上任何一個擊打的動作都涉及到開合和束展。

開合,就是擴胸運動。

束展,就是彎腰直腰的運動,立定跳遠的運動。

特別是貼身近打的時候,往往這兩個運動模式來帶動的多。

或者說,拉近距離,入身,還有一些摔法,是束展多,貼身以後開合多吧。

所以要抽出來一些束展的動作,著重練。比如挑領什麼的。

用這兩個模式帶動,和轉腰帶動一樣,也要做到三頂三扣三抱……那一堆。周身順遂。

由於形意拳抱架並不是像南拳那樣正身對敵,而是側面45度為多的,所以束展開合之中自然也有轉腰。


束:人間大炮。。。不,動力鏈一級準備!!!

展:人間大炮。。。不,。。。發射!!!


伸縮,開合,隨便怎麼叫。

跟人立定跳遠和三級跳的時候全身彈出去是一個勁,只是著力點不一樣,所以動作小很多。


推薦閱讀:

來,我們聊聊劈拳?
《囚徒健身》能否與形意拳配合練習?
請問形意拳中,「前後稍望眉」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形意拳中講的 「明勁 暗勁 化勁」?
形意拳里的無極太極陰陽三體四象五行六合都是指代什麼?

TAG:內家拳 | 形意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