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公屋制度是怎樣的?和中國的公租房制度有哪些異同?
看到一篇文章 雄安房地產新模式:美麗新世界?_觀點頻道_財新網
這一制度的實施,幾乎是「居者有其屋」理想的現實體現,到目前為止,大約有80%的新加坡居民生活在公屋之中,公屋有良好的設施、寬敞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同時也是很多新加坡居民的「跳板」——在擁有自己更好的、高端的私宅之前,住在公屋裡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可以有 80% 這麼高的比例?對於國內的公租房制度有哪些借鑒意義?
詳細說明新加坡組屋發展史的文章網上都有,我就不重複了。想指出一點就是,在這80%住在組屋的人口中,約90%是自己擁有組屋的,只有10%是租房。新加坡推行的是居者有其屋,而不是居者租其屋。大力推行公租房本身和新加坡的概念就不同。
另外,不管是建了房子賣還是租,新加坡政府都是賠錢的。看建屋局的年報,這一年乾的事情越多,賠的錢就越多,當然這些錢是從財政部撥款的。也就是說新加坡組屋是一項政府福利,而不是說政府賺錢,百姓省錢的雙贏經濟行為。就算所有的政策和執行都能到位,政府用黃金地段做賠錢買賣的覺悟也是成功實施的基礎之一。主要還是人口太少了。
幾個寫過無數遍的事實:
新加坡面積大概相當於北京五環或者上海外環
但是這個面積類的人口只有600多萬
扣除沒有居民身份的外勞之後,有資格買組屋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只有不到400萬。
這400萬還要扣除住私人住屋和沒有房產的人口,剩下的需要解決組屋問題的人口也就200多萬頂天300萬。
這個市區人口數量級,大概相當於南昌或者唐山的水平。
住房問題在任何國家都是大問題,房子的消費是居民消費的最大一塊,會佔到居民消費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個人不太喜歡用新加坡小,或者新加坡人少來說明那裡的政策不適用中國。
新加坡的組屋能夠做好,不僅是地方小人口少,香港也小啊,住房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好。
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會讓政府損失短期GDP的,我們假設政府未來三年不再建祖屋了,建祖屋的地都用來建商品房,那麼新加坡的商品房需求一定大漲,GDP很快上去,政府財政也會上去,多大的誘惑啊,但是長遠來說,香港就是反面教材,現在大陸的幾個一線城市也在面臨房價過高的問題。
新加坡的組屋跟中國的公租房根本就是兩回事,組屋有產權,公租房沒有產權。用實用的話說,就是一個可以落戶,一個不能落戶,一個小孩可以上學,一個不可以上學,說到這裡,有孩子的父母都應該知道了差別到底有多大吧。
首先謝邀
有關於新加坡政府組屋的制度 可以網上查閱
說一些福利和生活中實際情況
1.購買政府組屋可以向建屋局或者銀行貸款 還可以向建屋局申請額外津貼 今年的財政預算里就有調高政府津貼 去年政府調高了購買組屋家庭收入的頂線 這樣讓更多的人都能購買組屋
2.「跳板」這個到不一定 新加坡有錢人往往也住組屋 大多數人先買組屋後買公寓是因為投資賺錢 二手房屋市場一直都很有生氣的 在組屋區也能看到很多跑車豪車 有些也買EC(建屋局建的公寓 不過要居住滿5年才能轉售 轉售價和公寓不相上下 當然新房賣價卻比公寓便宜很多) 也有買DBSS(design build and sell scheme)這是和其他承建商購買 購買方式和福利一樣 不一樣就是價錢地段和設計
3.公寓不一定更好或高端 公寓大多數房間面積設計得比較小 當然最近5到10年 組屋房間面積也是偏小 公寓只是多了很多設施 游泳池,燒烤架,網球場,健身房,免費短程班車各種 然而物管費停車費也跟著上 公寓的好處是拎包入住 裝修家電都是配套的 現在新的組屋區都是朝著自動化方向規劃的
4.為什麼80%都有房 這個要從李光耀政府也就是新加坡建國初期說起了 這個可以先去了解一下新加坡的建國史 當然也和政策分不開 年輕人購買新房的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小 如果兩夫妻都是大學畢業 或者家庭收入在4,5000新幣以上 基本首期貸款之後是不需要付很多現金的
5.就算是租房的 上學也不是問題 因為新加坡沒有戶籍制度 不存在什麼落不落戶的問題 只要是在你登記的地址2km範圍內的學校 都可以報名入學 不過去年開始要求租屋地址實際居住的年限 因為有出現為了給孩子上名牌小學謊報住家地址的案例
6.購買政府組屋 單身要到35歲以後才能申請 一般都是兩個人以上申請購買 比如夫妻,父母與兒女,訂婚夫婦,直系親屬親兄妹。在新加坡買房不難 只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晚婚或不婚
組屋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首先夫妻雙方是PR,一個月家庭的總收入在一個限額之下,就可以申請。
好地段的組屋,也是挺多人去申請的,我不大記得是哪個區域了,有塊組屋被稱為「」有錢人」的組屋:設施各種一流,甚至能和高級公寓比。可惜申請到這個地方估計也和國內搖號差不多,學區房啥的。
重要是,組屋本身肯定是比公寓洋房別墅要便宜。而且升值潛力是很不錯的。有不少新加坡人,在住房改善住進高級公寓甚至別墅後,仍然會把過去的政府組屋進行租售,利潤也是不錯的。
打比方,我有一對朋友夫妻,女方PR,男方還未申請到的過程中想在新加坡購房,如果他們當時先採取租房結婚,在一年後男方拿到PR在一起申請組屋,預計就一般來說二三十萬新幣是可以買到一套兩室一廳的。 但是他們選擇了不等,首付貸款購買了150平的高級公寓。住的基本就是「五環」,很偏遠的地方了,整體房價是120萬新幣,每月還房貸4500新幣,貸款三四十年吧,雖然說日後工資也是會慢慢漲的,但現在兩人養一個孩子,總收入幾乎一半以上拿去還房貸,還是挺艱難的。
這個例子就是隨便舉一舉,意思就是組屋是一種很經濟的考慮。
對於新移民,或在新加坡有長期居住工作打算的人來說,這種方式在住房問題上,能比較好的幫助新移民過渡。同時,對於本國低收入人群,也是一種保障。
其次,由政府統一進行建造和管控,質量各方面是保證的。我讀書時期,住過高級公寓,也住過組屋。我感覺除了組屋沒有一些高級公寓的設施高級外(比如物業門衛、健身房、游泳池),其實還是挺好的。樓下及周邊便利店,食閣,交通,購物中心都很完善方便。而且新加坡整體治安環境不錯,住組屋安全問題相對不用擔憂。
另外我發現,以組屋片區為中心的發展的社區文化,很有意思。比如一些各民族的節日慶典,經常能看到以組屋片區為單位組織的活動,小繁榮的味道。
推薦閱讀:
※新加坡的高薪養廉是否是變相貪污?
※怎麼看新加坡還保有「鞭刑」?
※如何評價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新加坡的黑店真的很多嗎?
※到新加坡,有哪些不能錯過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