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不一定會有正確決策,那麼實行民主是否必要?

我們用概率論知識可以構建一個最簡單的數學模型,假設在一個決策過程中有兩個可選項,其中一個比另一個好。如果共有N個選民,每個選民做出正確選擇的概率基本相同,都為P。那麼當P大於50%時,N越大,選出好選項的可能性越大。而當P小於50%時,人越多,選出好選項的可能性越小。具體推導過程不說了,這裡不是一個數學問題。我的疑問是,當選民政治素養比較低下(即P小於50%),是否還有讓所有人決定,即實行全民民主的必要?還是我們更應該把投票權交給那些少數P值高的人,來提升我們正確決策的概率?謝謝


既然這麼想,那當年幹嘛要推翻皇帝呢?帝王家不比老百姓水平高嗎?


事實上民主能夠正常運行的一個前提是同質化,即有選票的公民應該具有儘可能一致的立場和價值觀。如果選民因為文化、種族、信仰、立場、利益等矛盾,撕裂得越嚴重,民主也就越難運營下去


難道專制就一定有正確決策?

————————————

建模型還有個基礎問題,什麼是正確的決策?現實中只有對某類群體有利的決策,基本不可能對全體有利的決策,民主本身就是爭奪利益的工具,專制則是只保證z家利益的工具。


正好又和我的博士論文相關,是關於財政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的,順手答了。不想看過程的話直接跳到最後,過程如果不懂沒關係(研究了好幾年的東西讓人隨便在知乎上幾分鐘看懂,那我還用出來混?)。

附兩篇值得一看的論文,是用契約論方法討論投票規則的。目前主流是功利主義的方法。

  1. Rae, Douglas W. "Decision-Rules and Individual Values in Constitutional Choice." The American PoliticalScience Review 63, no. 1 (1969): 40-56.
  2. Giuseppe Attanasi, Luca Corazzini, Francesco Passarelli, "Voting as a lotter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ume 146, (February 2017): 129-137.

首先,答主打算用概率論來解決這個問題是正確的,因為如果將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概念引入公共選擇理論中的話,公共選擇過程中個人的理性計算就會以概率的形式表現。當然,這只是布坎南等契約主義者的觀點,阿羅用來論證不可能性定理的是功利主義方法,與這個屬於不同範疇。其次,答主錯誤的地方在於,在人們投票選擇前,就先設定了「好」的政策是什麼。如果用經濟學的「方法論個人主義」的思維來看,根本不該作此假定,因為正是由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是好的政策,才需要投票機制將公認的「好」的政策顯示出來。

給個小模型感受下,這個問題在方法論個人主義的思維下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小模型僅僅是一個附錄中的一部分,抽象的具有一般性的模型我是不會放在這裡的。)其中w是個人在人群中的收入比例,T是計劃的公共支出,p是立法機構中選擇出收入比例稅的概率,s是政治參與成本:

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表述,結論是:民主制度確實不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決策,但是民主制度給了每個人獲得「想要的決策」的可能。如果你選擇獨裁製度,想當皇帝壟斷一切,但別人也是這麼想的,在無知之幕後,沒有人事先知道誰會成為皇帝,因此對每個人來說,我為成為皇帝支付的代價,就是允許別人成為皇帝後剝奪我的一切。投票制度也是這麼決定的——如果我選擇民主制度,我為成為具有決定性的「大多數人」,支付的代價是當自己成為「少數人」時,服從大多數人的決定。答主假定了掌握真理的精英在模型中存在,問題是:誰來決定「精英」是些什麼人?在無知之幕後,你為了成為「精英」需要支付的代價是:當別人成為「精英」時,你不能覺得自己應該是精英就反抗他們的統治,而必須服從。因此,歸根結底,這是和所謂選民素質沒有關係的,僅僅和另一個人是否願意和你達成「政治交換」有關,即承諾不管誰成為投票中的大多數人,成為少人數的那個,都必須遵守規則,服從結果。因此,我們通常聽到有人指責說某人A素質低下,不該賦予他投票權力,說出這種對人不對事的話,原因只有兩個:①某人A根本就是個不會遵守規則的騙子;②說出這句話的人本質上就是個有獨裁者心態的人。


也沒哪個號稱民主的國家是這麼做決策的……全民公投這種事情也就選個總統/政黨執個政,或者決定一下脫歐這種麻煩事情。別的都是議會或者政府部門做決定。

最後,你忽略了一大類決策問題里,難點並不是「已知問題,求最優解」,而是「定義什麼叫做優」。人均GDP上升但是貧富差距擴大,是好還是壞?人均GDP上升而且貧富差距縮小但是環境變糟糕,是好還是壞?

EDIT: 另外,構造一個P&<0.5的「弱人」是違反常理的……比方說已知一個人預測股價漲跌的成功率是遠小於0.5的,顯然你是可以通過反向操作來賺大錢的。事事都猜錯是一種超能力,應該在小說而不是數學模型里出現。


民主的本質是整合社會的共同意識,實現多數人支持的幻想。

當今成熟的民主政權,背後都有一個穩定的權力集團,維持整個社會的穩定,這個集團是超越政權的。

美國剛過去的大選就是典型的成功後案例,而台灣則一直是反面案例。

對於民選政權來說,治國的不是民選總統而是幕僚,這是代表權力集團能力和共識的關鍵。


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必要。

題主考慮的問題,幾百年來的政治家都考慮過了。

目前大多數名義上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都是實行代議制。就是全體選民選舉一部分有代表性或有參政能力的人,在一個有限任期內代表他們直接參政議政做決策。這就兼顧了民主的普遍性和效率性。

比如我國的人大代表,美國的議會議員,就是題主所說的P值比較高的人。


似乎有個謬誤是假設了民主制度一定比中國現時的制度優勝,而中國必需「經過」民主才能進化到西方國家的水平。 其實這套說法本身就來自西方優越主義對東方的批評。

首先,所謂「君主獨裁」在中國已經隨著袁世凱終結了,但很多中國人仍然慣性地將共產黨視為一個「朝代」 ,其實是國民的質素追不上時代的進步。

其二,中國政權內部其實也有民主選舉,雖然很多人批評這制度腐敗,但他們忽略了,即使在西方,民主制度其實也是腐敗的,很多時名存實亡,就像最近的美國大選,表面上有選擇其實差不多沒有選擇。 法國的大選也是一樣。

其實我個人覺得,民主 = 少數服從多數的暴政,它類似於無產階級的專政,二者其實非常相似,都含有某種謬誤。 所以我們毋須妄自菲薄地覺得我們國家現時的體制非常糟,這等於誤信了敵人的宣傳戰,而且這種心態令我們先入為主地不能看清問題。 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官僚貪腐問題其實和西方要面對的貪腐問題也很類似,連西方也解決不了。

共產主義其實是一種極端的民主化的革命,在這場革命之後我們比起西方的民主化進程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又怎會需要再來一次民主化? 中國的問題似乎不是沒有民主,而是太民主了,什麼都由群眾扯回到平均線上,令經濟和科技的進步受阻。


當然有必要,大資產階級可以通過控制媒體給群眾灌輸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的思想。

再通過控制群眾的價值觀以及輿論來掌控政權。

民主搭配多黨制,效果更佳哦~


不存在什麼一個決定比另一個決定好。每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對你好的政策不一定對我好。民主就是我們兩個可以在一個法制環境下面大家協商,看看怎麼弄,是不是各退一步還是利益交換。獨裁就是我替你決定,我認為這個政策就是對你好別協商了我說干就干,你不敢我滅了你


威權國家,有可能國家能力很強,比如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因為沒有反對派,所以可以迅速做出重大決策,這個是民主國家難以比擬的。福山稱美國為否決制政治,就是美國政府要做出一個重大決策,由於會受到否決制的阻撓,通常會有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不過威權國家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缺乏糾錯機制,比如納粹德國,軍國主義的日本,以及斯大林時期的蘇聯,由於沒有反對派糾錯,他們往往會犯下可怕的錯誤,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誰說選票是為了正確選擇的?如果有明確的正確與錯誤,那還選什麼?


民主就是讓民眾覺得國家有他一份的統治方法。


民主決策有助於反應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民主決策有助於集中民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民主決策有助於增強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首先你這個概率相同就不行了,當有決策的時候人們都會商討,辯論,最後可能達成共識。這個概率怎麼算。再說了,民主就是選個當家的或者重大事件,決策其它都是當家的事,也沒有看見霉帝航母來南海逛逛需要個投票


順其自然吧


我記得有一個公共選擇理論。


有必要,因為民主是政治正確。

對於政治(政治涉及社會的各個角落),人數越多的集體做出正確的決定的可能性越大,因為,每個人的知識量是有限的,每個人觀察社會的角度也不同,而集體可將每個人的見識整合到一起,這樣一來,集體的見識就大於個人的見識,所以集體做出正確決定的可能性越大,進而有,人數越多的集體做出正確的決定的可能性越大。

另外,民主國家的政治決策著重考慮全國民眾的利益、更符合國家利益,而專制國家的政治決策著重考慮專制集團的利益、更不符合國家利益。

最後,我想說,坐汽車不一定安全,那麼還有坐汽車的必要嗎?有。


推薦閱讀:

「民主」一詞在當代已經過時了嗎?
如何理解人民民主專政?
假設:當獨裁者的遠見以及其政策對社會財富和效率的提升,均超前於其餘群眾智慧的總和時,應該民主還是獨裁?
美國民主入侵多國製造災難為何還是人類燈塔?
世界上有哪些較成功的新興民主國家和地區?

TAG:政治學 | 法學 | 政治哲學 | 民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