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學中文會選擇簡體還是繁體?

中國在進行著繁轉簡的文字改革,但曾經脫離大陸已久的港澳台,卻依舊使用著繁體中文,而很多華裔,海外華人也是如此。那麼一個外國人會學習簡體還是繁體呢?簡體使用者和繁體使用者能否認識對方的文字呢?請求解惑。


謝謝邀請。

先說題主關於簡體使用者和繁體使用者能否認識對方的文字的問題。

可以。

我從小是學簡體字長大的,在六歲前根本沒有接觸過繁體字。來了加拿大後,我媽信了基督教,經常帶我去教會,跟他們讀讀聖經什麼的。教會的牧師是北京人,但他的妻子是台灣人。因此,教會裡的ppt,聖經,資料,詩歌等都是繁體字。我那時也不懂,大家都在唱詩歌,我也跟著唱。投影儀投在牆上的歌詞都是繁體字,讀聖經時也都是繁體字,一來二去,就這麼認了些繁體字。

你可能覺得我是因為小時候接觸到繁體字才會認的,其實這並不是必要條件。很多繁體字其實是靠連懵帶猜的。不過,因為很多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結構相似,再結合上下文,自然能猜出來。

在這裡的圖書館有很多中文書籍,不過大概一半都是繁體版的。我借過幾本,其中我碰到了這樣的一個詞:

憂鬱

當時我有點懵了。「憂」還勉強可以看出來跟「友」相似,應該是讀「you」的四個聲調中的其中一個,但「鬱」是什麼鬼?我連筆畫都數不過來你叫我怎麼查?這跟簡體字哪裡像了?

我琢磨了半天,實在沒轍,第二天把書拿到學校給台灣朋友一看,他立馬就讀出來了。

憂鬱=憂鬱

不好意思,這兩個字結構哪裡像了?!

類似的字還有「香菸」(好像也有「香煙」這種寫法,不過那本書里用的是「香菸」),我是沒猜出來「菸」=「煙」。

「鬥」=「斗」,你特么在逗我?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簡體使用者對於個別的繁體字是猜不出來的。但根據我的經驗,絕大部分都是可以的根據簡體字猜出繁體字的。

比如「學習」,簡化後為「學習」,「學」的上半部分被簡化成三畫,但下半部分沒有變。「習」則是保留了上半部份的兩個「習」中的一個,其餘的部分被剔除。因為兩個字中都有我們熟悉的部分,雖然和簡體字有所不同,但只要能捕捉到這些熟悉的部分,結合語境和上下文,不難猜出。大部分的繁體字也都屬於這類的。

我也曾經拿著我的簡體書,要我的台灣朋友試著讀一下。他基本上是可以猜出大部分字的,但也會像我一樣,碰到根本猜不出來的字。所以說簡體使用者和繁體使用者基本上是可以閱讀對方的文字的,但一般沒有專門學過對方的文字,是不能書寫的。

你能猜出來大部分的繁體字,可要你寫呢?給你放段錄音,要你聽寫繁體字,你想得起來那些字怎麼寫嗎?我是不行,就我所知,我周圍的人沒有一個可以。要繁體使用者聽寫簡體字也是一樣的道理。能看懂,寫不了。

接著說題主關於外國人學中文是選擇簡體還是繁體的問題。

我周圍鮮有學中文的外國人,大概是被嚇跑了吧。學中文的難度可是外國人公認的。不過很多老一輩的韓國人學的中文好像都是繁體的,可能是因為那時中文還沒有簡化吧。

因為我沒有碰到過,所以以下內容純屬猜測,沒有實例證明,大家看看就好。

外國人學中文應該是會選擇簡體的。簡體在英文里是simplified,繁體是traditional,只要外國人不瞎,應該不難看出哪個更容易。簡體和繁體的語法相差不大,最多就是遣詞有所不同,比如我們叫盒飯,台灣叫便當。我們叫地道,他們叫道地。我們叫熊貓,他們叫貓熊。所以說,為了能學會對他們來說最難的書寫漢字的部分,我猜他們應該會避開連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想學的繁體字,選擇學簡體字。當然,也有外國人學繁體字的,我只能說很佩服這些外國人的勇氣。

以上為個人的一點經歷和想法,希望能為題主解惑。


學簡體還是繁體這是由老外們學中文的目的決定的。

如果日後工作/學習在港澳台等使用繁體的地區,那肯定學繁體啊。

如果在大陸工作/學習,娶了個大陸姑娘,單純對中國文化嚮往,一般都是學簡體的。

根據Learn Chinese Online via Skype through One-to-One Chinese Lessons的數據看,還是學簡體的佔大部分。


認識的一個劍橋腐國小夥子學的就是簡體字,他說他們的老師大都是來自台灣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本科零基礎中文專業學生從繁體開始教。。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台灣人說國語時,語氣很軟,但說台語(閩南語)時,語氣非常鏗鏘有力?
為什麼很多國家都沒有一部中文詞典?
為什麼人們習慣用 paper 而不是「論文」?
有多少人把「解」和「姐」發成不同的音?
同樣是方言,北方話與南方話在聽覺上土不土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呢?

TAG:語言 | 漢語 | 簡繁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