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哈比、薩拉菲等幾個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派別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如題,「都應該打擊」這種話就不用說了。


謝邀,這是一個好問題,希望知乎伊斯蘭教話題下以後能有更多這樣專業性的問題。

薩拉菲派約可等同於遜尼派原教旨主義,「薩拉菲」得名於Salaf,即先人之義,特指穆罕默德及聖門弟子,二傳,三傳弟子這三類人。因為根據聖訓 「儀姆蘭·本·候遂因傳述:使者說:『最好的人是生活在我這個時代的人(聖門弟子);次之.則是生活在他們之後的人(再傳弟子);再次之.則是接下去的那一代人(三傳弟子)。』」(布哈里聖訓:2651) 薩拉菲派據此認為這三代人可為穆斯林榜樣,他們信仰的是最純正的伊斯蘭教義,而後世的伊斯蘭教則受到污染。穆斯林應當效法先人,堅持古蘭經和聖訓規定的純正教導,清除其他混入宗教中的非伊斯蘭成分。

瓦哈比派,得名於十八世紀的教法學家瓦哈卜,他與沙特家族聯手掀起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他的學說日後也就成了沙特的官方教派。因為瓦哈卜也宣揚凈化伊斯蘭教,回到古蘭經和聖訓的原初教導,因此可以將瓦哈比派視為」沙特的薩拉菲派」。瓦哈比派一般自稱為「認主獨一者」(muwahhidun),因為瓦哈卜的核心思想是堅持」認主獨一「,反對什葉派和蘇菲派的聖墓/聖徒崇拜等具有以物配主性質的行為。一般只有派外人士才使用」瓦哈比派「這一帶有貶義的稱呼。

瓦哈比派的一大特點是它把攻擊的矛頭指向什葉派,蘇菲派等伊斯蘭教內部的其他教派,卻並沒有過多提及如何對待非伊斯蘭教勢力,這是因為在瓦哈卜的時代,他本人並沒有與西方列強有過多接觸。而十九世紀末期在埃及也興起了薩拉菲運動,因為當時埃及已淪為英國殖民地,所以這一支薩拉菲派把重點放在清除西方文明對埃及社會的影響上。這個特點也體現在中國的瓦哈比派----伊赫瓦尼身上,該派由馬萬福創始,他在1886年去麥加朝覲,受到瓦哈比思想影響,回國後即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其學說代表為」果園十條「,主要抨擊當時中國伊斯蘭教中盛行的蘇菲派聖墓崇拜(拜拱北)和沾染漢速(葬禮上披麻戴孝,哭喪,婚禮上唱宴席曲等),主張」憑經立教「,即回到古蘭經去。伊赫瓦尼在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敵人是虎夫耶等蘇菲門宦,和教外衝突較少。後來伊赫瓦尼中分裂出一派」三抬派「(他們禮拜時抬三次手,區別於其他教派的一次),該派即自稱為「賽萊菲耶」。

目前薩拉菲派主要可以分為三派:其一為傳統派,或曰寂靜派,這一派一般全身心投入宗教事務中,堅持傳統生活方式,對政治事務興趣不大。沙特的瓦哈比教法學家們即屬於這一派。其二為政治活躍派,通過積极參与政治來推行本派的教法主張,甚至不惜採取組建政黨這種會被傳統派視為「不清真」的方式(因為政黨有分裂統一的穆斯林集體umma的傾向)其代表為埃及的光明黨。第三派就是曝光率最高的聖戰分子,這一派又可細分為兩派,一派注重對西方國家發動恐怖襲擊,其代表就是基地組織;另一派把重點放在國內恐怖襲擊上,志在推翻伊斯蘭國家中帶有世俗主義色彩的政府。因為聖戰分子把主要精力放在暴力上,對於教義細節就不太堅持薩拉菲主義的極端傾向了,有時會和蘇菲教團合作。


我就談談關於伊拉克薩拉菲的問題吧

據多家媒體報道,6月13日清晨,一名宣稱效忠「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持槍歹徒在一家人頭攢動的同性戀夜店殺害50人,傷53人。這起「獨狼式」的恐襲已被定義為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大規模槍擊案。

這起事件除了讓公眾再次探討美國是否應該控搶外,「沉寂」許久的「伊斯蘭國」也值得讓我們再次探討。

中東劇變中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聖戰薩拉菲派崛起,佔領了伊拉克與敘利亞北部的大片領土。曾作為阿拉伯世界中世俗化最徹底的國家之一,伊拉克境內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蔓延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討論,為豐富這一主題的討論視角,筆者將在本文中對伊拉克的薩拉菲運動發展作一個簡要的梳理。

薩拉菲還是瓦哈比?

關於伊拉克的薩拉菲主義起源,伊拉克的薩拉菲謝赫阿布杜?哈米德?納迪爾認為,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期之前。這也就意味著,伊拉克薩拉菲主義的出現早於沙特的瓦哈比主義。

對此,伊拉克學者阿巴斯?阿扎維認為,在第一沙特王國(1745-1818)崛起與瓦哈比運動興盛前,該運動在伊拉克就早有發展,其之所以沒有形成大的影響,一方面是由於傳播形式局限於宣教者個人層面,另一方面則是受到了當地遜尼派烏萊瑪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直接打壓。

更有學者考證稱,伊本?瓦哈卜青年時期在伊拉克的遊學生活期間,就受到了摩蘇爾謝赫艾哈邁德?庫蘭的薩拉菲思想影響,成為其隨後著書立說的基礎。

據稱最早接受瓦哈比思想的伊拉克人為阿卜杜勒?阿齊茲?貝克?沙維,相傳其在朝聖麥加的歸程中途經德拉伊耶,在會見了伊本?沙特之後接受了瓦哈比派的思想主張,從而將瓦哈比主義帶入伊拉克。

需要指出的是,瓦哈比主義在伊拉克雖有所傳播,但並不構成主流,第一沙特王國崛起時對伊拉克多地發動的軍事掠奪與征服行動,早就招致伊拉克境內的不滿,引起精英與民間的反抗。

更重要的是,雙方在對待「定叛」問題的立場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地處奧斯曼帝國腹地與波斯交匯處的伊拉克,歷史上早就形成了文化多元的社會:遜尼派、什葉派與蘇菲派穆斯林基本上維持了三者間和諧共處的局面。當時的宗教學者阿布杜?拉赫曼?蘇維迪在與伊本?瓦哈比的通信中回應道:「我只對那些理解宗教卻阻礙他人信仰的人進行定叛,但就『烏瑪』大多數而言,則沒有定叛的必要。」

身份覺醒

歷史上,伊拉克的薩拉菲運動未發展成主流,一種合理的解釋是,除了阿魯西派的薩拉菲人士系統性地接納了瓦哈比主義的理論外,其他人士的行動都僅限於個人宣教的層面,沒有建構出成體系的理論足以將其發展為社會性的運動。

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這種局面才開始發生變化。受1960年伊拉克穆斯林兄弟會成立「伊斯蘭黨」的鼓舞,伊拉克的薩拉菲主義力量也開始謀求自我身份認同,成立了「認主獨一者薩拉菲組織」。

70年代中期,受鄰國沙特的暗中支持,這種意識更為顯著,「組織」開啟了機制化建設,成立了「舒拉」委員會這樣的內部決策機制,並從軍事學院中吸納了大批的青年軍人,組建屬於自己的軍事組織。復興黨軍官薩阿敦?卡迪和馬哈茂德?馬什哈迪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二人也因軍事上的激進傾向而於1979年遭到逮捕。

兩伊戰爭期間,由於沙特對於伊拉克各方面的資助,使得沙特對薩拉菲勢力的支持變得更加直接有效,戰爭狀態下的「組織」開始被軍人所主導,變的更具軍事與政治意識。

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沙特與伊拉克關係惡化,薩拉菲力量受到薩達姆政權的打壓,「組織」成員遭到逮捕並隨後被取締。但長達13年的國際制裁,使得國力衰微的伊拉克政府,在90年代中期發動了一場宗教氣氛濃厚的「信仰運動」,試圖從宗教上彌補其合法性空白,大量酒館和夜店遭到查封,甚至背誦《古蘭經》也成為復興黨黨章中的一條。期間,薩拉菲力量側面得到成長,並從中控制了大批的清真寺。

更為有趣的是,由於國家職能部門的衰退,人們開始重新啟用舊的社會習俗來填補這一空缺,宗派主義與部落主義得到國家的鼓勵,薩達姆也於1991年月接見了各部落首領,承認了他們的權利。部落開始成為捍衛國家邊境的主力,模糊的邊界意識與平行的走私經濟,使得沙特瓦哈比主義傳播從中漁利,滲透如履平川。

此外,海灣戰爭中被俘虜的部分伊拉克士兵,據稱在沙特軍營中受到了「特殊的」教育,刑滿釋放也後將瓦哈比主義帶回了他們的故鄉。

新世紀以來的聖戰薩拉菲

新世紀伊始,在對「伊斯蘭戰士」、「認主獨一運動」和「庫爾德伊斯蘭抵抗運動」整合之後,馬拉?法提赫?凱里凱勒於兩伊邊境組建了以庫爾德人為首的薩拉菲力量「伊斯蘭輔助者組織」,成為伊拉克聖戰薩拉菲團體的首例,並借2001年底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吸納了大量除庫爾德人外伊拉克與阿拉伯的薩拉菲主義者。例如2001年,該組織四名成員就對巴格達瓦齊里亞區一座清真寺對面的夜店發動了爆炸式襲擊。

但需要指出的是,該組織在薩拉菲旗幟下所追求的政治實質,是借伊拉克社會中業尚存的薩拉菲力量,打破庫爾德民主黨與庫爾德愛國聯盟之間達成的脆弱和解,尋求政治上的重新洗牌,謀求其在庫爾德勢力範圍中的地位。

隨後,美國於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與「伊斯蘭輔助者組織」運動的鼓舞一道,催生出了一批以「伊斯蘭軍」、「遜尼支持者軍」與「聖戰軍」為主的伊拉克本土聖戰薩拉菲武裝,抵抗美國的侵略行徑,打擊逐漸上升的什葉派力量。這三股勢力最終還於2007年5月成立了「聖戰與改革陣線」,共同打擊在伊拉克亂局中崛起的「基地組織」分支。

2004年由約旦籍聖戰者扎卡維成立的該組織同屬聖戰薩拉菲派的「基地組織」分支,並非伊拉克的本土性組織。2006年1月,在聯合了一批小型伊拉克本土薩拉菲武裝後,分支易名為「伊拉克聖戰者舒拉委員會」,隨著武裝勢力的進一步擴大,分支於同年10月再度易名,宣布建立「伊拉克伊斯蘭國」,成為伊拉克境內最具影響力的聖戰薩拉菲武裝。

2011年,敘利亞局勢作亂,「伊拉克伊斯蘭國」借勢而起,形成了以敘利亞北部與伊拉克北部為核心的勢力範圍,遂三度易名為「伊拉克與沙姆伊斯蘭國」(ISIS),並最終於2014年6月宣布成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成為全球臭名昭著的IS。與本土武裝不同的是,「伊斯蘭國」更加註重定叛,手段更為激進殘暴。

安靜的一面

戰場之下,薩拉菲力量也在謀求其長遠的發展。面對在上世紀「認主獨一者薩拉菲組織」建制化的失敗局面,直到2003年「宣教、指導與法特瓦最高協會」成立時才有所改觀。2004年,部分薩拉菲人士也開始有意識地與其他政治勢力結成聯盟進行參政,薩拉菲宣教士法吉爾就曾加入「愛國力量議會聯盟」,參選2005年的眾議院議員選舉,馬哈茂德?馬什哈迪則成功當選了該年選舉後的伊拉克眾議院議長。

隨著美國逐漸從伊拉克撤軍,部分聖戰薩拉菲與宣教薩拉菲人士再次謀求薩拉菲的建制化,並於2012年與2013年年初在伊斯坦布爾召開會議,商討成立「薩拉菲協會」或「伊拉克薩拉菲大會」等議題,謀求戰後薩拉菲力量的長遠布局。

2013年5月,包括部分薩拉菲力量在內的遜尼派力量在埃爾比勒宣布成立「善行與改革烏瑪運動」,「伊斯蘭軍」領導人艾敏?賈納比出任領導人,共同發布聲明稱,將致力於「傳播中正溫和的伊斯蘭思想」,「保障伊拉克人民與遜尼派的利益。」

伊拉克薩拉菲意識的覺醒,與其說是薩拉菲力量本身的興起,更為恰當稱之為遜尼派的自救。事實上,為了遏制亂局中什葉派與庫爾德人的勢力坐大,薩拉菲派、穆兄會與蘇菲主義力量早已淡化了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共同組建政党參與政治。

真實的狀況是,包括薩拉菲力量在內的伊拉克遜尼派,在維護自身與其他勢力的均衡乃至優勢時,無意中加劇的,是伊拉克的教派衝突。這與伊拉克遜尼派自1921年以來所構建的伊拉克民族主義身份,形成了意識形態上的矛盾對立,成為影響未來伊拉克局勢走向的一大不穩定因素。


不謝邀。

先做名詞解釋題瓦哈比派,也叫瓦哈比(派)運動、瓦哈比主義,是興起於18世紀中的一股原教旨主義伊斯蘭遜尼派的一脈,以首倡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比(1703-1792年)而得名,但信徒不喜歡這個稱呼,一般自稱一神論者(也譯認主獨一者)(Wuwahhidun),意即稱自己為唯一真神教徒。該派在教義上極端保守,信徒主要集中在沙特和卡達。

看一看只要主張:

主要主張

  1. 回到穆罕默德時代,回到《古蘭經》中去
  2. 凈化信仰(唯一神論)
  3. 反對異端行為(如世俗化、聖徒聖墓崇拜、什葉派、蘇菲派等,日常生活中音樂、舞蹈等娛樂活動皆為禁忌
  4. 使用伊斯蘭教法
  5. 摧毀黑石和卡爾白,消滅偶像崇拜
  6. 對異教徒進行聖戰,以伊斯蘭之名征服世界。

第一點,什麼是穆罕默德時代?三個時間點。公元610年,穆罕默德認為自己得到了真主安拉的啟示,選他作為佈道的使者(你要知道,宗教的創始者都這麼說),他奉命宣揚以「認主獨一」為核心的伊斯蘭教。其中就包括「認主獨一」,反對偶像崇拜;勸善戒惡,末日審判;天堂、地獄,各得其所等等。622年,從麥加遷徙麥地那,在那裡建立了伊斯蘭政權。630年,光復麥加,清除卡爾白(卡爾白是麥加的中心)裡面的全部偶像。之後,伊斯蘭的影響遍及半島,最終各政權紛紛歸順穆罕默德。632年,穆罕默德卒。可以說,穆罕默德時代就是伊斯蘭興起和傳播的時代。關於原教旨主義,後面說。而《古蘭經》作為神的啟示,是伊斯蘭最重要的經典。其中需要提到的是,一神論也即安拉是《古蘭經》的主要議題。末世論及末日之說或許被認為是《古蘭經》第二大的學說。其中還涉及了大量的宗教和倫理說。指導伊斯拉政治,宗教,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點,凈化信仰。也就是一神論要信仰和侍奉安拉。

第三點,所謂異端行為是指任何背離信仰的行為。世俗化和現代化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從中世紀開始,穆斯林幾度入侵歐洲,基督教的疆域和文明受到威脅。所以發生了十字軍東征,(東正教和穆斯林都被看成異教徒,他們的行為被當作異端行為,當然,你站在伊斯蘭這邊,別的宗教那也是異教,異端。)派別間的衝突,一般都始於創始人哪裡對於教義的解讀上產生的分歧。音樂,舞蹈被作為禁忌,誰禁止伊斯蘭歌唱?披著伊斯蘭外衣的列寧主義似乎也不見怪,畢竟伊斯蘭總根本上說,具有極端的形態。

第四點,使用伊斯蘭教法法,這個所有舉原教旨主義的派別和伊斯蘭主義的都提倡,因為這是根本大法。

第五點,摧毀黑石和卡爾白,消滅偶像崇拜(其實也是要求主神唯一)。[文明衝突]克爾白的歷史真相(轉載) 談伊斯蘭產生背景(轉載)_國際觀察

第六點,對異教徒進行聖戰,以伊斯蘭之名征服世界。這個從伊斯蘭產生伊始到現在,它一直處於擴張階段。對歐洲的侵擾,產生了後來的十字軍東征。現在的聖戰,看似是維護伊斯蘭,其實是伊斯蘭擴張的一種形式。

解釋完了,來談一下影響

第一,最重要的莫過於瓦哈比後與沙特的紹德家族領袖穆罕默德·伊本·紹德合作,促成了後來沙特的成立。所以沙特在世界各地推廣瓦哈比派信仰,耗巨資建學校和清真寺。第二,瓦哈比派崇尚暴力色彩,他們高舉伊斯蘭聖戰的旗幟,被認為是宗教極端主義,容易產生恐怖分子。本拉登是瓦哈比的信徒。瓦哈比也傳播和影響到了新疆地區,我國的東突分子,這兩年駭人聽聞的疆獨分子暴力事件無不與瓦哈比有關聯。

第二個薩拉菲。

還是名詞解釋先。薩拉菲是遜尼派穆斯林中一種以薩拉菲主義學說為基礎的極端保守正統運動。該學說可以概括為伊斯拉信仰中的原教旨主義和伊斯蘭復古主義,效法先知穆罕默德和他早期的追隨者-「虔誠的祖先」(al-salaf al-salih),拒絕宗教上的創新或「異端」,支持實施「伊斯蘭教法」。

該運動通常分為三類:最大的群體是純粹主義(或靜修主義),不接觸政治;第二大群體是活躍分子,參與政治;最小的群體是聖戰者(jihadists)。其實薩拉菲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堅持祖先傳統。這個跟保守主義還不一樣。它也是原教旨主義的一種,反對創新,堅守祖先留下的,從古蘭經里去尋找生活的道義和方式,成為堅守祖先傳統的人,秉持堅守祖先傳統主義。

區別和聯繫嗎?

哈瓦比其實是薩拉菲的形式之一。有意思的是,歐洲議會在一份報告中宣布,薩拉菲和瓦哈比組織是世界恐怖主義的根源。至於薩拉菲,瓦哈比以及穆斯林兄弟會之間的聯繫請移步,http://www.answering-islam.org/chinese/topic19/tc-19-135b.html。區別看前面的解釋。

總之,伊斯蘭和穆斯林真的好複雜,要理解清楚,不是一兩篇論文能搞定的。伊斯蘭在國際政治研究中估計是最複雜的區域。但是,由於它的宗教性,擴張性使得它不斷成為研究的焦點。下面談一談原教旨主義或者伊斯蘭復興主義吧。解讀材料和思路大致來源於之前讀過的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後面,我會把電子書附上。

首先我們來理解,「伊斯蘭」是何意,伊斯蘭是阿拉伯語(al』islam)的音譯,原詞來自(salam),是順從的意思。其信徒「穆斯林」(al』musilm)是派生於詞根「伊斯蘭」的主動名詞,是順從者的意思。但是如果順從的對象不是唯一的上帝而是別的什麼,問題就會很多。所以你從這裡就能看出,宗教其實是一種極端,但它卻是得道或得救的信仰。

第一個問題,原教旨主義是什麼。

原教旨主義是一種思潮,是指某些宗教群體試圖回歸其原初的信仰的運動。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都存在「原教旨主義」。不要只以為只存在於伊斯蘭教。1500年前後開始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使西方逐漸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並成為世界的領導。它們創造的文明,也就是西方文明和現代化改變了整個世界。在西方文明中,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從文藝復興後普遍提倡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世俗化等,這些思想雖解放了大眾,但在宗教看來,這是偏離的。所以從19世紀開始原教旨主義已經抬頭,對西方和現代化作出回應。但一定要區別,原教旨主義和恐怖主義,這是不同的。

第二個問題,什麼促進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爆發以及伊斯蘭存在的問題。

首先,伊斯蘭復興運動就其廣度和深度來說是伊斯蘭文明向西方作調整的最新階段,它是在伊斯蘭教而不是西方的意識形態中尋求「解決方法」的努力。它體現了對現代性的接受,對西方文化的摒棄,以及重新把伊斯蘭教作為現代世界中生活的指導來信奉。正如抄特的一位高級官員於 1994年所解釋的,「『引進外國的東西』是好的,如閃光的或高科技的『東西』。但從其他地方引進的不可捉摸的社會和政治體制可能是有害的——伊朗國王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伊斯蘭教對我們來說不只是一種宗教,而且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沙特人想要現代化,但不一定要西方化。」 伊斯蘭復興運動是穆斯林為達到此目標所作的努力。它是遍及伊斯蘭世界的廣泛的知識、文化、社會和政治運動。復興運動影響到了所有國家的穆斯林以及大多數穆斯林國家的社會和政治的大多數方面。

其次,應該說上個世紀6070年代以來,人口的爆發性增長是主因,人口增加威脅了穆斯林政府和非穆斯林社會 。穆斯林國家人口的增長,尤其是15至20歲年齡段人口的膨脹,為原教旨主義、恐怖主義、暴動和移民提供了生力軍。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主義」通常被視為政治的伊斯蘭教,它只是範圍更加廣泛的伊斯蘭教觀念、實踐和辭藻的復興,以及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再作貢獻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三,在整個伊斯蘭世界,小集團和大信仰,即部落和伊斯蘭信仰,一直是忠誠和義務的中心,而民族國家則一直不太重要。作為一種革命運動,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摒棄了民族國家,而贊成伊斯蘭的團結,正像馬克思主義摒棄了民族國家,而贊成國際無產者的團結一樣。

第四,伊斯蘭世界是個很特別的地域,它不像西方文明的基督教,有美國作為領袖,不像東方儒家的大中華區,有中國作為領袖,不像東正教有俄羅斯作為領袖。然而伊斯蘭世界卻沒有一個伊斯蘭核心國家能夠領導整個伊斯蘭世界。因此,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沒有一個穆斯林國家有足夠的力量和足夠的宗教、文化的合法性來擔當這個角色,並被其他伊斯蘭國家和非伊斯蘭國家接受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 缺少核心國家是伊斯蘭內部和外部普遍發生衝突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它的一個特徵。沒有凝聚力的意識是伊斯蘭虛弱的一個根源,也是它對其他文明構成威脅的根源。一個伊斯蘭核心國家必須擁有經濟資源、軍事實力、組織能力和伊斯蘭認同,還必須承擔充當伊斯蘭世界政治領導和宗教領導的伊斯蘭義務。在最被看好的介個國家裡,比如,伊朗的面積、中心位置、人口、歷史傳統、石油資源和中等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得它有資格成為核心國家。然而穆斯林中90%是遜尼派,而伊朗是什葉派;作為伊斯蘭的語言,波斯語的地位遠遜於阿拉伯語;況且,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歷史上一直勢不兩立。沙烏地阿拉伯是伊斯蘭教最初的家園,伊斯蘭教最神聖的聖地都在那兒,它的語言是伊斯蘭的語言;它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量和隨之而來的金融影響;它的政府嚴格按伊斯蘭原則塑造了沙特社會。70和80年代期間,沙烏地阿拉伯是伊斯蘭世界最有影響的國家,它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支持全世界的穆斯林事業,從清真寺、教科書到政黨、伊斯蘭組織和恐怖主義運動,它這樣做時相對來說是一視同仁的。另一方面,由於它的人口相對較少,地理上易受攻擊,因而在安全上依賴於西方。 而土耳其,一戰中,凱末爾摒棄了伊斯蘭,全盤西化,逐漸成了一個形式上西方,而精神上伊斯蘭的國家,顯然,它已經背離了伊斯蘭。埃及,一蹶不振呀。

綜上所述,伊斯蘭是說不完的!

。。。。。。。。。。。。。。。。。。。。。

推薦個網站1.中穆網 - 最大的漢語穆斯林社區。

2.《文明衝突論》鏈接: http://pan.baidu.com/s/1i43TP7f 密碼: mvk3


Salafi jihadism(薩拉菲聖戰主義,就是基地組織,ISIS這樣的宗教極端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的世界觀+薩拉菲派(伊本泰米亞,瓦哈卜)的教法


未請自來,靦顏說幾句。

上面 姜委員長 的作答很好, 不才略補充一點。

需強調, 教派/學派/宗教運動, 是不同的概念.

教派, 大致就是遜尼與什葉. 很不恰當的做比, 類似孟子/荀子

學派, 大致有哈乃斐派/馬立克派/沙斐儀派/罕百里派. 很不恰當的做比, 類似朱子理學/陸王心學

薩拉菲與瓦哈比, 大致屬於"宗教運動". 很不恰當的做比, 類似"實學"/全盤西化/洋為中用/新文化.

瓦哈比與薩拉菲均為原教旨.

其背景是封建的伊斯蘭世界在現代化過程中被迅速殖民化邊緣化。

其本質,竊以為是以上劇烈的經濟-政治-文化-心理衝擊後的應激反應。

這樣劇烈的經濟-政治-文化-心理衝擊, 恰當的做比, 類似於鴉片戰爭之於天朝。

伊斯蘭世界也有識之士, 他們也在探尋落後的原因, 冥思苦想之後, 其中的一些聰明人認定, 之所以落後在於沒能完全遵循教義與聖訓. 當然還有諸如凱末爾的真?聰明人走上了另一條路.

瓦哈比: 只認一神, 其他都是渣渣, 穆聖本人都要靠邊站. 類似清教徒中唾棄聖人,只認Bible。

薩拉菲: 復古的, 言必稱古典, 任何創製修正都要靠邊站. 並混有當年康聖人的新學偽經考意。

可以這樣理解,因為瓦的思想來源於薩,分支於薩,並可回溯到罕學派。薩早瓦晚。薩規模大瓦規模小。薩講復古,瓦在做刪減。薩類似於十字教的宗教改革運動,還有今天美國的阿米什人。瓦類似於改革運動中更狂熱的加爾文派清教徒,還有炸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樓的等等。薩產生於思想領域,觸及各個領域,瓦的壯大得益於沙特王爺國內青馬。

其實有觀點認為薩瓦就是一家,沒必要劃分。

須留意,瓦不會自稱瓦派,所以綠世界內不會有如此說法,而是自稱只拜一伸,所以連穆聖的墓也可以扒,因為搶了啊啦拉的風頭;異端清真寺也可以boom。

蘇菲派的歷史要早許多. 嚴格地講, 其並非原教旨, 而是為了廣為傳播, 向教義中摻加了不少神秘主義的內容, 並強調師承與教團.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類似於十字教中的隱修士,光頭教中的藏傳,符籙丹鼎教中的天師.

轉眼回國內, 複製自本人另一答下.

國內和平教教派,幾乎全是遜尼派,大致可分為格底穆/虎夫耶/哲合忍耶/格底林耶/伊赫瓦尼。

格底穆傳入最早,相對於其他教派是老派。

虎夫耶/哲合忍耶/格底林耶/均屬於蘇菲派。

默念贊聖的虎夫耶傳入較早,著名人物有甘馬的馬占鰲,相對於哲合忍耶是老派。

高念贊聖的哲合忍耶俗稱血脖子教,新聞最多,前有回亂中被清政府處決的創教教主馬明心,後有1992年組織教眾拿刀動槍打群仗的教主馬烈孫

格底林耶比較有意思,其中參雜了不少佛家道家的內容,參見靈明堂。

伊赫瓦尼就是瓦哈比。民國時進入中國,受到青馬的馬麟馬步芳大力扶持。相對於伊赫瓦尼,其他均為老派。

國內另有賽萊菲耶,俗稱三抬,由伊赫瓦尼中分裂出,更瓦哈比更原生態。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可以團結的對象?這個問題是穆黑的首要問題.

根據上面的分類, 國內派別也可有大致劃分

  • "自古以來"的,樸素並探索中國化的格底穆. 參見內地古代清真寺建築風格. 其勢力範圍多在內地.

  • 乾嘉年間傳入國內的蘇菲派的虎夫耶/哲合忍耶/格底林耶(以及清朝新疆區的黑山派/白山派), 特色是神秘與組織性, 崇拜教主(類似藏傳的上師崇拜), 崇敬教主陵墓(拱北), 服從教主命令(口喚). 其中的派別關係, 不恰當的做比, 類似公司(蘇菲)-子公司(各"耶")-孫公司(種種"世襲門宦"收取天課的家族產業). 其對"組織"的偏執, 也形成了強大的動員能力(12年哲耶沙溝門宦馬烈孫葬禮, 送葬人數達到三十萬之巨!), 以及對搶地盤/搶教眾/搶生意的動力(參見大小和卓/同治事件/馬有德十條). 其勢力範圍多在寧甘青.

  • 民果傳入的伊赫瓦尼及從中分裂出的塞萊菲耶. 特色是復古與只認一神. 所以其上的派別可謂他們的教敵. (在伊赫瓦尼們看來, 以上都是該死的異端.) 所以馬果園當時喊出「打倒門宦推翻拱北」的口號.(參見目前國內各色海龜阿訇) 其勢力範圍正在滲透著....

  • 大致的一個劃分. 其間還有異類, 未能一應具全. 諸如在文ge中,上書中央, 認定馬教源出綠教, 要求全中華綠化, 結果被正法的陳某禮阿訇.(當然, 文ge後就被某邦平反昭雪了.)

遍觀國內教派的傳入與傳播,大致有一個從本地化到復古化,從「溫和」到「極端」,從"主動融入"到"刻意隔離"的變遷,其中緣由就不是吃瓜群眾能說敢說的了. 竊以為, 其心理背景, 與聚集地在「國家迅速崛起」過程中, 相對地,被迅速邊緣化有關。

其動力, 說到底還是一個錢.任你多虔誠,不掏乜帖繳天課,整日去寺里白吃白喝, 哪派阿訇都會吹鬍子瞪白眼.

其客觀條件, 民宗政策難逃其咎.


瓦哈比是白衣大食的後裔創建了,為了更好統治人民統一思想再來一次殖民征服周邊!

其他教派是被白衣大食用古蘭經和彎刀征服以後懦夫臣服者在其他地區開花的結果,但最終目的都一樣奴役人民,讓人民甘於各種宗教攤牌和交一輩子的宗教稅,不敢反抗,努力的承受神職人員和統治世家的極限壓迫!跟伊斯蘭里的女性甘受男人欺凌是一樣的意思!


簡單的說,莎拉菲是瓦哈比的源頭。或者說,瓦哈比源自沙拉菲。兩者有些細節之分,但大同小異,可視為一類。我個人認為,即使是瓦哈比內部,也有激進與不激進之分。例如沙特政府就屬於不激進的。而IS組織可視為激進的。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沙特與IS不合,就很好理解了。

實際上大多數伊斯蘭極端組織或政府,都經歷過創製之初的激進,發展壯大後又慢慢的平和這一階段。包括瓦哈比在內。典型的有沙特和伊朗以及哈馬斯。沙特政府剛建立時,也是很激進的,但目前已經平和下來。伊朗同樣如此,在建國初期嚴格實行伊斯蘭,目前有所鬆動,可以預計的是會有更多的世俗化表現。哈馬斯大家都知道,是反以色列起家,要建立嚴格伊斯蘭國家,目前在加沙已經「乖多了」,基本上不發動針對以色列的襲擊,也不推行伊斯蘭化生活。比較新的組織有基地,塔利班,這都比哈馬斯激進。但還有更新鮮的組織:IS。這又比基地更激進。 所以我認為,判斷一個穆斯林組織是否很激進,應先看看它的創建時間。假設同為一派,裡面新舊兩派大多數來說是關係不合的。用這個原理可以看清楚伊斯蘭內部各派別錯綜複雜的關係。

至於國內,本人不太同意有位網友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因為穆斯林都自認兄弟,今天或許可以這麼搞,,明天被拉的那一派就反過來想著替被打的那一派報仇。我認為國內宗教政策是成功的。回族沒有大規模的鬧事(但偶有小規模遊行,哪個國家又能沒點鬧的,所以不能因噎廢食),這就說明了我們宗教政策是成功的。至於新疆,注意這是涉及到民族,而非單指宗教。這就有更廣泛的問題需要討論。在此不深入。


引用一段《阿拉伯國家史》中的話作為回答吧,可能不太切題。

罕百勒及其學派在創製教法律例時,嚴格遵循《古蘭經》和聖訓,很少運用類比和公議,反對以個人意見推斷教法問題,尤其反對穆爾太齊賴學派的「意志自由論」,甚至拒絕接受艾巳爾里的教義學主張。同時該派還認為,源自經、訓的知識是不謬的,而源自理性判斷的間接知識是不可信的,因此它在四大教法學派中,素以經典派著稱。

由於罕百里學派還堅持正本清源、恢復伊斯蘭教本來精神,故而有時也被稱為「原教旨主義派」。

這就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起源,應該算是正統的「原教旨主義」,與很多給人恐怖印象的所謂主義是不同的。

伊斯蘭教所主張的復古,並不是一切固執於穆罕默德時代的伊斯蘭傳統制度和傳統風尚,而不顧及歷史的前進和時代的變遷。在伊斯蘭世界,復古的召喚從來就是作為一種動員和組織群眾的慣用手段,其真實目的則在於托古改制,自我更新,通過復古的主張和要求,達到自我調節、自我完善,以適應發展了的社會生活的需要。


推薦閱讀:

現代歷史學對信史的標準是怎樣的?對東西方文明的要求是否有差別?如果有,差別在何處,為什麼會有差別?
子夏對於儒家後世有什麼貢獻?
以下這篇文章關於「四大發明」的觀點是否客觀、準確?
為什麼一神教能打敗多神教?
如何評價大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

TAG:歷史 | 伊斯蘭教 | 中東 | 宗教學 | 伊斯蘭宗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