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比繁體字書寫更方便,為什麼台灣人不改用簡體字?


樓主說得很有道理。

如果大陸沒有簡體字的話。我想台灣也會將簡體字提上議程的。。。可是奈何有大陸先行一步。現在台灣一提簡體字就讓人聯想到政治。這事情就很難成了。。令人心疼。。

不說別的。你看世界各地的華人。。現在自己就慢慢轉向簡體字了


幾位說了當下的原因,我簡單說說這問題是怎麼來的。

最早想推行簡化字的是誰?中華民國教育部。

為什麼沒推行下去?1935年頒布,遭到國民黨內激烈反對,兩年後全面抗日爆發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國民黨敗退到台灣,蔣公一心要搞漢字簡化,因為從士兵到學生學起繁體字太痛苦。當時又遭到以廖維藩和胡秋原等人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階層的強烈反對。理由不用想也知道,無非中華文明要斷了要滅亡之類的。國民黨內部爭執不下,國民黨打娘胎出來到今天還是這樣的一個性格,在國家重大決策面前內部必須先沒完沒了吵一頓,不行再互相打一頓,火燒眉毛後悔了...

扯遠了,在島上吵吵的時候共產黨先走一步56年在大陸推廣普及簡體字。此後台灣出於意識形態原因就沒有人再提這事了。黨國心態:「你搞簡化是吧?娘希匹,五偏不搞,老子才是正統。」

說到底還是個政治問題與所謂的文化無關,那為什麼台灣可以保留?就一個原因:太小!太小!太小!(必須說三遍)

國民黨在大陸執政的時候,30年代也意識到了對四萬萬民眾普及教育必須從文字改革開始,也註定了中國想快速追趕世界這是必經之路。今天吃飽了撐著沒事還可以說簡體字不美 沒有靈魂 殘體不全.......浪漫點說這是偶然的歷史原因,如果國民黨在台灣率先推行,今天台灣人還有臉罵殘體字...。


既然題目說的是「書寫」,我就單從寫字的方面講,電腦打字不論。

我講一句難聽的話,前面的回答絕大多數都是意淫,一個真實的繁體環境書寫工整與否,取決於用途而不是筆劃。

直接上例子,以我寫我的名子為例,在不重要的地方(比如簽收快遞)我是這麼寫的

在正式場合,我才會這樣寫

寫字第一要務寫的是「形狀」,筆畫什麼的是根據場合,簡單講就是寫的潦草跟寫得端正。

我草寫的姓名筆畫不比簡體字多多少,我不認為這樣寫會比寫簡體字還慢。

當然,要認真寫,繁體字一定比較慢,但是自從我離開學校不用寫考卷以後,要這麼認真的場合也不多,甚至於如果不要臉一點,全程草寫也沒怎樣,頂多就是被說字醜。

我不知道大陸教育怎樣,或許你們筆記也要批改?所以要認真寫?但是在台灣,筆記是自己在看的,我從來都是草寫。還是說,你們說的筆記其實是作業的意思?

繁體的問題從來不是筆劃,所以古人的書法也有若干根本看不懂的字,那是古人自己在書寫中自行轉換,就如同我草寫的姓名,在繁體環境中自行轉換寫法太正常了。

草寫或正寫其實還是其次,最重要是,我不會寫簡體字。

所以即便簡體字再好寫,在台灣還是不太可能這樣寫

第一:普遍不會寫簡體字。

第二:要速寫就是草寫,不比簡體慢到哪。

補充點資料吧,正好這兩天有實在的例子。

8/18台灣發生總統府憲兵被砍傷事件,嫌犯呂軍憶在隨身包包內有五星旗與遺書,他的初衷是想去總統府升五星旗。即便是立場如呂軍憶者,遺書也是繁體字。

就一個台灣人手寫出來的東西,太容易理解了,不寫簡體1:不會2:沒必要,就這麼簡單。


首先我們承認簡體字比繁體字書寫更加方便,而且台灣人在日常書寫中也會偶用簡體字,我想題主所指的主要是為何台灣當局不推行使用簡體字。(本文暫不探討政治領域的避嫌和人為區分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尤其是文字,是具有高度傳承性的。除非遇到巨大的外力衝擊,不會發生突然或大規模的改變,比如繁體改為簡體,這是使用者的教育習慣和物質遺存等多方面原因所決定的。歷史上出現的文字的改革和演進,大多是高強度的政治外力所決定的。為了更符合討論內容,我們僅從東亞文化圈中舉例。1948年起,朝韓兩國政府都開始了廢止漢字的運動,一方面是韓文本身有自己的發音,另一方面漢字與韓語發音對意不對字,認別較難。使用不便是文字發生演進乃至廢立的根本前提。同時要注意朝韓所處的國內環境,都是被日本強行殖民多年,推行日本文字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斷層。這使得韓語、漢語的使用出現了青黃不接,喪失了民眾基礎,這才使得政府有能力改換文字。所以,政府推動是文字廢立的直接原因

下面討論簡化字的出現。簡化字是滿清滅亡後,在反思中國傳統文化過程中進行文字改革的直接結果。它歷經多個政府(民國政府、共和國政府)的推動和多個版本的施行與廢止,是本著簡化漢字,提高識字率,降低認讀和書寫難度的原則制定的。這都很好地改進了繁體字,已經滿足了上文中說到的「根本前提」。

接下來就是簡化字的推行。簡化字在民間早已有之,賬房先生、速記員等需要簡化字的職業和商業加密、草書行書等領域早已在簡化字方面各放異彩,它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成為了簡化字設計的依據。但政府的推動能力相對於民眾使用習慣始終較弱,無非是兩方面原因:執政力弱和使用習慣過強。如果執政力弱,無論民眾有多少文盲需要直接學習簡化字,都將難以推行,從軍閥混戰起到新中國建國前的情況即是例證。如果使用習慣過強,顯然也無法執行,例如經濟發達時民眾、出版業、基礎設施等諸多領域的抵制和修改不便,即港澳台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現狀。而假若一個執政力強的政府面對一批文化基礎較差的民眾,和一個物質文化發展程度都較低的社會,文字的演替將得以執行,如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開始在大陸推行簡化字,就滿足了上面兩個條件。

綜上,台灣人不改用簡化字的原因,主要是過於強大的使用習慣和較高的社會建成度,使得民眾不願改變,當局亦無力推行。

1月8日補充

什麼是較高的社會建成度呢?我們可以假想一下,把鎮政府東邊的某小村落里的圖書的文字從繁體改成簡體的難度,再想想把北京地鐵系統里所有的簡化字標誌牌都改成繁體字,哪個更難呢?


唔我是台灣人我來試著回答看看。

我想應該是習慣了吧,說真的寫起來也沒有特別麻煩,反而是如果不熟悉簡體字的人要寫簡體,那還得再想想才能下筆。

一個書寫方式而已,喜歡什麼就用什麼吧,不必多做文章。


簡體字比繁體字書寫更方便,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對於完全不懂漢字的前提下。像港台這些地方,一直習慣書寫繁體字,讓他們寫簡體字,反而需要重新學習,重學的過程一點也看不到方便。好比都說五筆輸入法的打字速度最快的,讓我放棄拼音輸入法改學五筆,打死不願意!


秦統一各國文字時。估計其他國家也有這個疑問。

不過自此以後,這個疑問就越來越少了……

如果大陸重新恢復繁體的話,一樣一堆人有這樣的疑問,不過自此之後,這個疑問也就越來越少了……


民近黨黨首表示不服


堅持用繁體字是一種情懷。


二簡字書寫更方便,大家為什麼不用?

大陸政府有意簡化漢字,台灣一開始約定俗成不去干涉,後來在民間用字的基礎上參考字源定了標準,都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大陸簡化字不算「約定俗成」「自然發展」,因為約定俗成、自然發展不會將草書楷化字變成印刷體。我舉個例子,這類字就像「我手寫時常把三點水連寫成一豎,有一日印刷體的三點水變成一豎了」,也不會有那麼多合併,就像「有一些人圖方便或文化不高把『韭菜』寫成『九才』,有一日『韭』『菜』二字合併到『九』『才』了」。既然不是完全「約定俗成」「自然發展」,台灣也不會自然去用它。


保守和改革從來就是對立的,中國的改革能順利進行,得意於我們執行力,按照自然規律,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最好的效果,就是最好的方案。就是用簡體字的大陸,民間還在不斷的簡化,餐字寫成歺,感字寫成上於下心,人類是不斷進化的,進步創新才是王道。


啊呀,很簡單,大陸跟台灣都做過一套簡化字方案,當時大陸跟台灣都有足夠的執行力執行各自的簡化字方案。最後忽然發覺大陸的跟台灣的方案大同小異,而且大陸率先推出(畢竟大陸有廣大人口的脫盲需要,而且當時大陸的執行力顯然超過對岸許多),那麼為毛方案大同小異呢,因為踏馬國學都是一個(或者一批)老師教的嘛,思路不謀而合顯然不足為奇。然後台灣一看踏馬tg居然跟我們一樣搞簡化,尼瑪勞資不搞了,勞資才是正宗,然後就用到現在。。。。。大概是這樣吧


1.在台灣,一有人寫簡體字,別人就會說

寫簡體字,你大陸人哦

2.簡體字的最初推行是因為那時候國家希望可以快速掃盲,這個背景在台灣不存在

3.他們覺得繁體字才更能體現中華文化


現在倒是說用簡化字了,哈哈哈。在幾十年前,不管大陸港台的人說的根本都是拼音化、拉丁化!都認為漢字是沒前途的文字,計算機時代要埋葬漢字。現在倒說起簡化字,不說拉丁化了,哈哈。


其他不說,考試的時候你看簡體字和繁體字哪個更好?


對於寫慣了的人跟本就不是一回事


對於那些說,現在用電腦,這個問題不重要的同學。

我想問一句,你們從幼兒園學習就是用電腦嗎?

上課要從來不用寫字?

不要忘記自己是怎麼學習漢字的,而不是現在已經學會了,可以用電腦打了。


改習慣一點都不方便嘛。

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學習簡體呢?這個原因就很長了……


文化正不正統與文字沒有直接關係。

如有人說,繁體字是文字的正統,是文明的延續,

OK, 那應用甲骨文,它才是最正統,是原版,最象形的文字。

我們都來寫它吧?


我覺得,這個問題跟,普通話全國人都能聽懂,然而很多地方的人還是說方言一樣


借個地方說點稍微偏題的話。

簡體字是閹割的文字,其實並不利於對中國過去文化的理解和傳承,畢竟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但簡體字書寫簡化了,省事一些。

正體字,也就是俗稱的繁體字更利於文化的傳承一些的,至少省事很多。

但正體字書寫筆畫多,相對麻煩些。

我挺贊同以前李敖的建議:書寫用簡體,印刷閱讀用正體。

ps:感恩當初建國時沒通過廢除象形文字漢字而採用拉丁文字這樣的建議,只是把漢字閹割了一下。沒死,殘了而已。


當時GCD真實目的就是去中國傳統文化. 漢字簡化是政治產物而不是自然的進化. 毛最推崇的魯迅痛恨漢字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1956 GCD討論文字改革說漢字是一種落後的字體, 所以必須要改革成像拉丁文那樣, 有人說GCD受蘇聯影響而制定消滅漢字的步驟, 中蘇決裂, 漢字沒廢, 不過弄殘了.


推薦閱讀:

工程師Coding的時候聽什麼音樂?
為了節約時間你都有過哪些奇妙的創意?
既然任何器械都不能省功,那麼為什麼步行比騎車要累?
這個世上有什麼一勞永逸的事?
35 歲以後的學習效率會大大降低嗎?

TAG:中國歷史 | 文化 | 台灣 | 效率 | 簡繁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