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是不是穿越者?

如題,天皇在日本當了幾百年的吉祥物,到了近代,一個明治維新立馬變成全國最大的實權人物,還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又死忠的政治家,而且縱觀日本近代到二戰前的每一步都走的無比正確,國運也有如天助,甲午,日俄,一戰,從一個蕞爾小國一躍成為世界列強。


他不是,彼得大帝是。

明治啥也沒幹,下面怎麼說他怎麼說,這要啥能耐?

五條誓約這種高大上的東西,是他能想出來的?那是由利公正起草的,福岡孝悌修正,經過木戶孝允添加,岩倉具視排板決定的,具體書寫是明治的叔叔棲仁,因為寫字好。明治的作用,就是掛了個虛名。

五條誓約第一條,有利草案中第五條,福岡挪到第一條,但福岡又改公議為列侯會議,木戶認為不合適,列侯不包括木戶這種出身低微的,又改回公議。

這第一條的要點,就是把下層武士,日後的藩閥的政事決策權給合法化了。王政復古,古時候是個什麼樣誰知道?攝關政治時期日本才有正式歷史記錄,從前都是傳說。中國帝制是萬機決與聖意,日本這種情況都得追溯到傳說時期。

公議和絕對君主權威就是矛盾的,明治要是自己能做主,絕對不會寫這種東西。公卿們也不會,但當時下層武士和岩倉這種公卿叛徒已經控制京都,他們怎麼說就怎麼寫唄。

破舊來之陋習,求知識於世界,這就已經決定西化的方向了。

然後還強迫小皇帝去發誓,這東西不是」詔敕「,而是」誓約「,說白了它是限制小皇帝的憑據,不是小皇帝的意圖。

明治要是不想發這個誓呢?沒關係,天皇暫時只有一個,咱們往歷史上看,好幾個天皇並立的時代也不是沒有過,你不想乾的事,有人想干。反正新政府打的旗號是復古,古代天皇法皇上皇一塊住京都的事好多咧。

總之,明治最多是配合新政府。


是什麼穿越眾,王莽才像是穿越的,明治天皇頂多算是個位面之子。

日本明治維新一氣呵成,比較清政府有幾大優勢。大抵民族衰亡日久,若不興盛,必將衰落。而日本終於借著近代民族國家的東風,一躍而上,成為了亞洲的另一政治中心,避免了民族淪亡的命運。

第一,無民族矛盾,只有黨派之爭。

日本只有一個大和民族,搞起改革來,這一點向心力就比中國強。

滿清有漢族滿族矛盾,又有漢回,漢蒙,漢藏等多個地區民族問題。

而日本呢,雖然幕府將軍號稱是征夷大將軍,其實壓根就沒什麼夷讓他們去打擊。因為是純一民族的緣故,菊花王朝反而延續了很長的時間,自帶神性加成。

比如在幕府維新中,日本死的也有西鄉隆盛,小栗忠順等精英。但西鄉隆盛的弟弟兒子還是身居要職,民族國家的凝聚力要大於清廷。

第二,日本壓抑日久,民族熱血一旦引燃,便不可阻擋。

日本從漢唐時候便開始向中央王朝折服,雖說有恭順王化之心。千年以來,未嘗沒有擺脫中華帝國陰影的意圖。前有唐朝白江口之戰,一戰滅國,打得倭國心復,終唐朝之世畢恭畢敬。

平安王朝結束,日本的攝關體制瓦解。新上台的幕府將軍們,可要比那群關白老頭子兇險多了。

前有倭寇侵明,擾亂江南。後有豐臣秀吉要霸佔明國四百餘州,結果豐臣家族絕嗣,身死家滅。新上台的德川幕府,還算是比較老實。

不過日本人先是看著元朝打下了江山,肆意妄為,以為天下無敵。後又是滿清入關,逐鹿山河。中原大地的文明淪喪,遍地血腥。封建王朝到了末代,第二性的游牧文明必定強於農業文明已經是個不可解的死結。

華夏河山反反覆復,日本高麗心中未必沒有覬覦之心。燦爛的文明,悠久的王道終究淪亡。北國的鐵蹄,肆虐的彎刀,帶著胡腥的黃金家族又一次征服了中原大地,神州沃土。華夏的王道起起落落,哪有什麼四百年不滅的王朝。反而是日本和高麗,吸收了中國的王道思想。又以為民族純一,沒被異族凌辱,便以為自己才是悠久文明的繼承者,一個比一個瞧不起清朝,只是攝於淫威不敢造次。

朱舜水的學說在日本廣為流傳,日本破以王道傳人自居。可惜心高國弱,只是沒有良機而已。什麼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全是日本人給自己塗抹的完美塗料而已。

鴉片戰爭爆發,來自遠方的烽火驚醒了日本國人。遠東第一大國的力不可支和淪亡可是遠遠超出日本的想像之外。

日本終於發現,原來在近代,國土大小並不是驗證國力的唯一法門。只要跨上近代化之路,未嘗不能戰勝清廷,成為亞洲文明的唯一代言者。

脫亞入歐,民族國家,全員開化。日本是以萬眾一心的力量在謀求發展,是在以日本千百年的衰薄國運為積蓄髮力。

少年日本,老大中國。

這時候的日本,其實不管國君什麼事,國君擺好自己的神主位置,和樂安民就行了。自然有赤心死力的一幫老臣出謀劃策。

第三,日本的開化程度遠比清廷為高,善於學習。

日本又兩項能力是很值得稱讚的。第一是學習能力,第二是匠人之心。做一個小玩意,非要做到完美的地步,執拗專著。比如茶道,以及他們現在做出的一些工業產品,確實精良。。

其實鴉片戰爭以前,日本就有不少的西洋玩意傳入。

戰國時期的三巨頭,織田信長就是個擅用火槍隊的老手。天主教在日本也有所傳入,後來德川幕府甚至有禁除天主教的號令傳出。

不少西洋傳教士來日,傳播西洋的學說思潮。其中以荷蘭人為多,有一門關於西洋醫術思想的學說便叫做蘭學,傳播很廣,影響也很大。

德國的一個科學家和日本的一個女子生下了一個相貌很好的女兒,醫學專家楠木稻子。這在中國,可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赴歐美留學,中國視為虎狼,日本連大臣都坐著小船出去看世界了。

由此可見,當時的日本開化程度和學習熱情是要比清國高的多的。

學習能力強,做東西又專業執拗,近代教育體制下的鐵血黨徒。尤其是做的地圖軍器。以及撒網而來的間諜,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不是偶然啊。

這是一個壓抑了千年的島國在發出自己的怒吼,我們的民族也是優秀的民族,我們的文明才能代表亞洲。

借著民族國家脫亞入歐的東風,日本終於嘗到了在亞洲為王的滋味。

老朽而又孱弱的清國,不再是我們的對手,而是我們的一塊肥肉。

所以說明治維新的勝利,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勝利,是一個民族的勝利。

而明治天皇,只是沒有辜負他的責任而已。日本奔涌而上的熱血,是沒有什麼能擋得住的。

天命沒有拋棄這個島國,而成了華朝的惡鄰。

當然,後來燒昏了頭,天天天誅,軍國主義是後來的事了。

坂上之雲,西鄉隆盛,走向共和都有所描述了。。。


穿越的可能性不大,被調包的幾率很大。據說真正的睦仁在即位前後就已經被暗殺,理由是睦仁和他親爹孝明天皇一樣都主張公武合體,而反對倒幕。


我不太懂 ,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君王(暫且統稱君王)應該是很多的,「到……為止做的都是很正確的「應該包括很大範圍吧。比如說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隨意舉的例子)在馬戛爾尼來之前做的都比較正確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委內瑞拉選舉反對黨獲勝?
真的就是好的嗎?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名對聯?
「四個現代化」為什麼不提了?
為什麼馬來西亞和印尼不接收羅興亞難民?

TAG:日本 | 歷史 | 政治 | 戰爭 | 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