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人口總量有多少?

本人知乎新手,提的這個算是處女問吧。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對自己閱讀中見的現存觀點有所疑慮,同時也有自己的一點想法,故來知乎請教大神。在此提前謝過將給予我幫助的人.

請原諒我首先將自己的看法以大段的文字貼出來,因為以前閑時已經寫了一些零碎的觀點,現在急需請教各位。

我注意到這個問題歷來頗有爭議,我知道現存最早的全國人口統計是保留在《漢書地理志》當中的西漢元始二年的記錄,而秦及秦以前所有人口數據早已不存,這應該是此問題爭議巨大的核心所在,現代對於秦代人口的認識只能基於推斷的基礎之上。

但我有一種感覺,長期以來流行的兩千萬觀點並不合理。讀了葛劍雄教授《中國人口史》中關於先秦人口數量的論述,我覺得他的估算雖然未必非常準確,但他提出的理由是比較充分的。他在書中介紹了前幾版《中國人口史》中關於先秦人口數量的計算方法,經過對比我個人感覺前人的推算有失嚴謹。

他提到王育民版人口史中計算春秋時期人口的方法,即是簡單的使用兵車數量做個乘法。首先他估算春秋後期全國有兵車25000乘,其次假設每乘兵車有士10人,徒25人,接著假設每5人中有1人服兵役,從而得出春秋後期全國總人口450萬的結論。我認為此方法的每個環節都值得商榷。

1. 認為各國共有兵車25000乘,這個數字本身值得懷疑。依靠什麼數據能夠得到當時諸侯國的兵車數量?如果依據「千乘之國」這類描述的話,戰國時縱橫家言論提到齊秦楚趙等國也說「車千乘」,七國則不過7000乘戰車,總人口豈不是比春秋還少得多?

2. 認為一乘兵車從員35人。各國制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3. 認為5人當中有一人服役。我覺得這樣大的一個比例並不現實,很可能只是縱橫家誇張的言辭。蘇秦說齊緡王時說臨淄城七萬戶,戶一兵。可是這個比例如果不是後人附會,也應該指守城時臨時徵召的部隊。如同「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在西方古代一個國家供養的常備軍很難超過人口的4%,春秋各國的兵力豈能長期達到人口的20%?

張儀說韓王時提到: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廝徒在其中矣。這就說明即使這些號稱的兵力有真實性,那也應該包括後勤人員在內,不應該認為春秋時期隨戰車作戰的一線部隊能達到這樣的比例。

以上是我對於這種類計算方法的懷疑,而對於戰國時期人口規模的推算也長期存在類似的問題,比如前人習慣使用七國所謂「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一類的說法來進行計算,而且也都使用了類似五人一兵的不合常理的參數設定。這些都為葛劍雄老師所指出,我覺得他的批評很有道理。

德國的希臘羅馬史專家克勞斯布林格曼在《羅馬共和國史》中這樣寫道:「公元前189/188年的情形反映了兵役最沉重時期的狀況,當時有60000人在12個軍團服役,人口普查在冊的人數卻只有258000.」 雖然表面上看60000人已經超出了1/5的比例,然而事實上258000指的是普查人口,而當時羅馬進行普查的對象僅限於擁有一定財產的成年男性公民,並不是公民人數更遠遠不是羅馬治下的總人口,可見即使是古代地中海兵役最重的羅馬在最大程度徵召軍隊時也遠沒有能夠動用之下人口的1/5.因此我認為傳統計演算法不可取。

現在我想說說我的觀點:我感覺迄今為止對先秦人口的估計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思維定式的影響,尤其是受到皇甫謐《帝王世紀》所記載數字的影響。在沒有明確可靠數字的前提下,對先秦人口的估計難免帶有想像成分。我倒覺得人口圖像並非簡單的直線,比如近代以前埃及人口的峰值並不是出現在中世紀晚期,而是公元2世紀前後(《古代埃及史》劉文鵬),再比如羅馬共和國的人口密度比羅馬帝國時期更大等等。

根據文獻記載,戰國後期糧食的畝產量並不比西漢晚期低,考古材料也已經證明鐵制農具在戰國中期就已經普及,平陽君趙豹說趙孝成王時說:秦以牛田,水通糧,死士皆列於上郡。《雲夢睡虎地秦簡》有關耕牛的規定一定程度上也能佐證這一條吧。 那麼從戰國後期到漢代的人口增長就不會受到生產力太大的影響。而西漢也出現過破壞性巨大的戰爭,《漢書昭帝紀》說:承孝武奢侈余弊,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具體到秦代,我非常贊成以秦代縣的規模和數量分別與漢代進行對比的方法。根據史念海老師的《秦縣考》可以大致判斷出秦代置縣數量並不低於漢代太多,後曉榮等學者也都認同秦縣當在一千個左右。在主要的地區並未見到增設太多的縣,如巴蜀和關中等地。至於每縣的規模,現存史料並不足夠做出非常準確的判斷,但是從殘存的零星記錄並未見到秦縣規模小於漢代的證據。比如曲逆縣,臨淄城,宜陽城。秦獻公時集諸小鄉為縣,得四十一縣,就已經規定縣滿萬戶置縣令,這個規定一直被漢代所沿用,漢末時全國各縣的平均人口不過7831.73戶,三輔地區京兆尹195720戶,左馮翊216377戶,右扶風216377戶,共57縣,平均每縣也不過11354戶人家。

從考古發掘成果來看,戰國臨淄城人口達到35萬是符合事實的。研究秦咸陽的專家王學理先生在《咸陽帝都記》里估計戰國後期咸陽人口在32萬左右。武陽燕下都從城址面積上已經超過了漢長安,因此我認為戰國時期大城市的規模並不小於西漢時期。而西漢元始二年的人口記錄也不是當時人口的總數,而是在籍人口數量,並不包括隱匿人口。

考察文獻記載的秦代戰爭及移民行動,規模也並不遜於漢代。秦統一後一次性徙關東富豪十二萬戶於咸陽,後又徙五萬家於麗邑,三萬家於雲陽。遷徙人口「皆復不事十歲」,秦始皇三十二年徙黔首三萬家琅琊台下,甚至「復十二歲」。可見秦代應當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否則一次性免除八萬戶十年的賦稅和徭役是不可能不影響到國家的運轉的,而如此大規模的遷徙在漢代也未見到(除了董卓攜漢室西遷)。

綜上所述,我猜測秦代人口不應該低於4000萬太多,因為漢末大概有1400個縣,秦代約有1000個,如果秦代縣的規模和漢代縣相當的話,人口總數可能會是漢代的5/7,大概4300萬。漢末在七雄故地設縣1200個左右,人口超過5000萬,則秦人口數也可能是4200萬,這兩個數字相差很小。

人口發展是一個長期且不穩定的過程,對任何時期人口的估計都不能「意合」。而通過聚落規模來估計人口似乎也是常用的辦法。比如西方歷史學家根據底比斯,阿爾瑪納等遺址估計古埃及人口規模,中國學者根據考古發掘的商代遺址估計當時的人口。我認為,結合歷史地理學,文獻學和考古學研究方法來推測秦代人口或許是相對合理的。

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各位高手是什麼看法?


先佔樓,順便消滅零回復。。。

最近在寫畢業論文,關於城市發展的,正好寫到城市人口這一段,在找秦朝人口數量,剛百度了一下沒找到準確說法,我決定自!己!!算!!

明天晚上之前如果能算完,就把計算過程貼上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08.20更新

重說三:

本文非科研論文,僅為興趣所致,所做分析,且資料數據來源有限,不對正確性負責!!!

本文非科研論文,僅為興趣所致,所做分析,且資料數據來源有限,不對正確性負責!!!

本文非科研論文,僅為興趣所致,所做分析,且資料數據來源有限,不對正確性負責!!!

分析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1:人口承載力

關鍵詞2:科技發展指數

關鍵詞3:戰爭

關鍵詞4:封建社會

表格數據來源為網路,人口數量為其鼎盛時期最大人口數量。

在分析之前,先弄了三張表出來。

第一張:各個朝代的人口走勢圖

第二張:各個朝代建制縣的數量圖

第三張:各個朝代每個縣的人口最大承載力

到此為止,前期工作準備完畢。

然後進行分析時發現,人口的數量的增長與縣城數量的增長,不應該是與朝代有關,具體說來,應該是和年份有關。於是把第三張圖的縱坐標換了一下。

圖形走勢基本正常,但是有個異常的地方啊!!!怎麼還會有負增長的情況出現?還有公元1500年左右咋回事?外星移民??怎麼增長這麼快!!!!!(我找了好久沒找到原因,有大神有見解可以說說,我個人看法放在最後了)

對照時間點與時間段分析,負增長的時間段為元朝。元朝發生了什麼?元滅宋,蒙古南下,戰爭、屠城。

註:其他朝代也有屠城,但是沒有元朝屠城那麼兇狠。根據現代學者研究資料對比,宋宣和三年,全國人口一億多。到元初至元十一年,人口僅剩887萬。損失率高達91

瞎侃完畢。別忘了一開始提到的關鍵字三:戰爭!!

戰爭是會死人的好不,死人了經濟會倒退,科技會倒退,社會會倒退,歷史發展會倒退的好不。。。

回到原表:X代表了該朝代每個縣城的最大人口承載力。

秦朝實行的是郡縣制,秦朝有多少個縣?秦公元前213年,756個。

阿磊?啥子?公元前????!!!!!!!負213??????

我恨歷史紀年法!!!!!!

好吧,重新制定X坐標的數值,我自己制定歷史紀年表好不好。。。從啥時候開始呢?將河姆渡聚落的出現,公元前7000年定為數值的0起點,以後所有的數值都是公元後的所有年代為公元紀年+7000。重新制定擬合表,依舊以漢代與清朝兩個年代人口為定點。(注1:為了使擬合的函數更準確,且為了計算簡便,將表格中的「萬人」換算為「人」。注2:數值的元年定的越遠,對於公式的擬合越準確,其實我是想將0起點定為元謀人發現的時候的。。。。。。。。。。。不過那樣得出來的公式是准了,但是圖,,,看不到,所以想要更准,就自己試試吧)

應該沒問題了吧?帶入公式計算就是,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底數小了。忽略時間跨度,以極值法重新擬合公式

得到 。

秦朝人口承載力Y=43705人/縣城.

秦朝總人口數:43705*756=3304萬。

這是指繁榮時期,經過良好的修生養息之後,才有的可能結果。

但是!!!滿打滿算。

秦朝只存在了15年!!!之前全部是戰亂!

秦朝只存在了15年!!!之前全部是戰亂!

秦朝只存在了15年!!!之前全部是戰亂!

所以秦朝總人口絕對不會超過2500萬,不會再多了。絕對不會再多了!!!!!

文中有提到1978年時中國的人口數,縣城數與人口承載力的計算,但是,這個數據並沒有參與到公式的擬合中。下面用這個數據進行驗算。

1978年中國縣城承載力:Y=486859人/縣城。

1978年中國總人口數應該為:486859*2153=1048207427(當時中國實際人口約為9.6259億)。

不準!!!但是呦,別忘了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到底經歷了什麼呦。

如果沒有XXX和XXX,而是像古代帝王一樣,打下江山後就是幾十年的修生養息,你覺得中國人口在1978年能不能到10.4億?

PS :關於元朝之後人口的大爆發,個人猜測是經過「人口大滅絕」之後,土地與資源處於富裕狀態,這時候的人口增長,是不受資源限制的,隨著後期人口增長到了接近飽和的階段,增長趨勢開始變緩。

PPS:之所以用單位縣承載人口作為擬合目標,其實是基於關鍵詞2.城市的容量是和科技的發展呈正相關關係的,之所以出現曲線,是因為。。。。戰爭真的會死人的。所選取點為每個朝代最大人口數,也既是該朝代人口最大承載力。至於為何會出現最大值之後的繼續上升曲線,因為發展趨勢的確如此,但是盛世之後的統治者,,,,總是昏庸無能的。。盛世之後,基本就是戰亂的開始了,人口開始下降,所以達不到理論的最大值。。。。。

PPPS:允許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PPPPS:文章寫完發現,很多地方邏輯有問題,算了,不改了,就這樣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宮》與《步步驚心》情節有很大的出入?
中國有沒有從別的國家的史料里發現關於中國的重要的我們沒記載的歷史?
「一步夾一騎團陣滾進」是種怎樣的戰術?
假設你是武大郎,你會如何處理潘金蓮的紅杏出牆事件?
諸華、諸夏、宗周,誰能大致說說華夏族的形成和來源?

TAG:歷史 | 人口 | 中國古代歷史 | 秦朝 | 秦漢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