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15年上半年而言,中國香港居民的審美大體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原問題描述引來了奇怪的討論,故刪除。請大家圍繞「審美水平」回答,盡量別扯容易搞出大新聞的東西。


與其用高低來形容香港居民的審美,就我的感受而言,不如說得體、高效、注重品質更恰當。因為在香港居住行走,目之所及很多東西普通而自然到不會讓你想到美醜,而就是這樣簡單的設計裡總是暗藏著許多人性化的巧思,讓你不知不覺地享受它的合理性。

排名最高的匿名用戶羅列的有嘲諷的意味,我認為並不能代表香港居民現時的平均審美水平(當然平均水平很難衡量),至少不都是2015年或近幾年的審美,一會兒逐個解釋。我將要例舉的也不能保證是絕對客觀的平均水準,但至少希望補充一些豐富的樣本可以提高準確性咯,再不濟就當遊記看好了。

  • 香港的招牌文化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形成,二戰後進入黃金時期,許多招牌年代久遠(政府每五年會進行一次安全檢核),其實仔細看看,用的字體還蠻有味道的,近些年出現的一些LED的電子招牌,字體反而比幾十年前的要醜。
  • (九龍寨城)貧民窟是70年代從華南湧入香港的難民和黑社會的審美,是居民私自建造的,也很難說反映了當時那一片香港居民的審美水平,因為有房子住就不錯了,哪兒顧得上審美,不管怎樣九龍寨城90年代已經清拆了;而香港現在最普遍的樓房是「井字形」的,70%-80%香港居民住在這樣的房屋裡,這應該不僅僅是出於審美了,而是高效審美。雖說是「現在」,其實大多是幾十年前建的了。另外,許多屋苑樓宇的名字還挺雅的。

這是港島某70年代初建的某大型中產屋苑的平面圖,雖然樓齡已經四十年了,仍然受到中產追捧,是香港人心目中的Dream house,堪稱四十年不倒傳奇。採用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普遍的井字形樓,這樣一層有八戶。

(圖片來源:北京物業)

外觀長這樣。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 馬賽克(紙皮石)牆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香港流行的,香港地鐵站的馬賽克牆面月台是1998-1999年車站現代化工程的時候翻新保留至今,而各個地鐵站專屬的中國書法站名至少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有了。現在部分牆身前幾年已經翻新成搪瓷鋼板。去年12月和今年新開的幾個地鐵站,以及正在建設的南港島線東段的設計圖及物料,作為港鐵文化特色保留了少量馬賽克牆和中國書法,但主要採用的是搪瓷鋼板和玻璃壁板,此外加入了文化藝術元素。不過,有人紛紛去西港島線拍照的時候,也有人覺得港鐵的設計越來越差了。

2015年才開通的西營盤地鐵站台已不見馬賽克牆,但仍保留中國書法站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西營盤站內浮雕壁畫,市井圖錄。

西營盤站是藝術作品面積是目前港鐵所有車站裡最大的。

電梯內壁也是濃濃的本土情懷。

  • 老夫子是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發表的;我小時候還看過一兩冊,現在已經是一個文化符號了。前幾天在711發現原來還有出新的,還看到我家隔壁一家舊雜貨店也貼了收舊老夫子的告示。
  • 十多年前春天花花幼稚園的麥兜按自然生長速度都到了上大學的年齡了,動畫裡已經變成了上班族、普通的負資產,其中濃郁的港味和溫情引起的共鳴才是超越時空的美。
  • TVB因為缺乏有力競爭才得以一台獨大,風靡內地的TVB劇集,雖然師奶們還是會習慣性地收看,但其實無論是化妝、到編劇、演技距離香港居民的審美已經掉隊太多。更何況還是CCTVB。相比之下,在2013年申領免費電視牌照失敗而引發最大規模居民自願「上街」的HKTV,自2014年底開台以來劇集大受好評,儘管這當中包含了一些政治等功利因素,新生事物還是能代表香港居民現時的審美趨勢的。對比圖後補。
  • 2014年港姐最不能代表香港居民的審美了,因為2014年CCTVB的港姐雖是全民投票選出來的,但是先由大會評選出三強再全民投票選出冠軍,最受觀眾喜愛的熱門港姐吳凱欣卻因此落選,不過被捧為民間港姐了,這更能代表香港居民的審美吧。2013年港姐的選舉機制是經過兩輪全民投票選出來的:第一輪是選晉級決賽的佳麗,由觀眾選5位佳麗、大會評選5位佳麗,總共10位佳麗進入決賽;第二輪是選冠亞季軍,觀眾和大會評委評分各佔50%。冠軍陳凱琳...的顏也是蠻美的(看圖就知道為什麼這樣強調了)。而且我覺得陳凱琳跟吳凱欣從名字到長相都是一款的,這麼一致的審美還是挺有代表性的的。

左邊是2014落選的民間港姐吳凱欣,右邊是CCTVB 2014正牌港姐乜乜乜

(圖片來源:愛圖片)

民間港姐吳凱欣

(圖片來源:花邊星聞)

2013港姐三強,中間是冠軍陳凱琳

(圖片來源:人民網)

2013港姐陳凱琳

(圖片來源:搜狐)

為什麼強調2013港姐陳凱琳「的顏」還是挺美的,並不是泳裝照什麼的,而是因為有一次參加活動見到她,才知道她腦袋和身架的比例真是驚為天人...

  • 街頭藝術之曾灶財的塗鴉作品是奇聞軼事/香港人的集體回憶,2003年的時候還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過,「行文講述自己以及家族的過往事蹟,以及「宣示」對九龍的「主權」,因此得「九龍皇帝」一稱號(已經駕崩= =)。(維基百科)」 社會輿論褒貶不一,不過2000年九龍皇帝還拍廣告了呢:九龍皇帝拍的藍威寶廣告

之前隨手拍的街頭藝術還有這樣的:

  • 看看出租屋的裝修好了,「靚裝」「豪裝」什麼都是房東寫的,會有誇張成分在,但在香港待久了就會覺得,也沒有太誇張...

靚裝

全新豪裝

二人世界/單身世界首選

單身貴族式住宅

會所名廈

(未完待續)


正經回答。

我認為,在亞洲,日本一枝獨秀。香港的平均水平次於日本,接近韓國臺灣,高於中國沿海城市,拋離大陸平均水平。

美學教育這種東西,下限是人均收入,上限是文化輸出。

文明五告訴我們,有錢才有文化。新興列強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經濟體,保證了人民創造的最低要求。

不知道題主如何定義一個國家地區的審美水平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評價:

  1. 市民接觸各種文化藝術的途徑的多寡(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歌劇院,志願者活動等等)

  2. 市民的參與度和接受度的高低

  3. 當地的文藝教育佔眾體教育比例的高低

  4. 當地的文藝產業的市場化水平的高低

  5. 文藝界人士的社會地位的高低

  6. 進行文藝創作的市民比例的高低

  7. 當地現代文化在海外的認知度和影響力

作為在日本工作多年的廣東人,每次在東京逛街或者去美術館我都會感嘆日本文藝教育的水平實在是讓亞洲各國難以望其項背。香港在上述七點我覺得都做得不錯,不如日本,但能達到發達國家地區的應有水平。中國沿海城市雖然經濟有了一定提升,但市場距離成熟還是還有一段距離,5和6我覺得是硬傷。

既然美學教育高,為什麼題主的港人隊員做PPT這麼難看

為什麼PPT一定要做得好看?

好像不好看的PPT就不是PPT了。

PPT的首要關鍵翔實的內容,然後是邏輯,再是數據,最後才是設計。

不知從什麼時候出現一股怪風,整個知乎都在研究做各種PPT的奇技淫巧。

10%做得很優秀,90%內容跟shit一樣,無數據,無邏輯。

感覺本科畢業都有困難。

奉勸各位學生黨,做PPT用內置模板做就好了,理工科的可以試試beamer,繡花枕頭是沒用的。

而且我想說那些所謂的扁平風還沒有默認模板好看。

為什麼港燦穿衣服這麼low

我覺得近代城市的文化潮流的都經過這麼一個發展過程

  1. 傳統本土文化

  2. 全球化帶來外來文化

  3. 融合了外來文化,發展新興本土文化

  4. 輸出本土文化

日本香港韓國臺灣都已經走到了第四個階段了,中國還在第2和第3之間。

香港人是務實主義市井特色的TPO,T套上身就出門不影響市容多舒爽,low點沒所謂,有錢不如去大排檔。

而國內目前還處於國外流行啥就抄啥日韓風英倫風扁平風中華爆款百家爭鳴的買買買時期,等大市跌一次就好了。

香港的網頁好醜!!!

真的醜。經濟效益問題,做好看了又不賺錢。香港才七百萬人,而國內有十三億。

你在黑香港麼?

怎麼這麼多人看不出來這是釣魚帖。

真要黑香港,我會把那些所謂文化符號全部拿出來麼。

某些圖我還是特地從設計網站上搬的好不好。

好些圖為了突出香港的美還是處理過得好不好。

你們要是覺得我專門找醜圖發,那是你們審美能力有問題。

香港真實是怎樣的,我就放怎樣的圖。

香港有其可愛的一面,也有其俗不可耐醜爆天的地方。

這就是香港。

我發這文,是感慨香港正處在一個丟失掉個性的時代。

街頭上的人,都穿差不多的衣服,一樣的髮型。

而所謂的文化符號,大部分都是上一代留下來遺產。

香港電影。

香港小說。

香港動漫。

香港樂壇。

香港電視劇。

等等。

在上一個世紀把香港文化輸出到全世界。

現在呢?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與其說黑,不如說是哀其不幸,怒起不爭。

就這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答案_完全沒有黑香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施效顰一下。

香港街頭

以前的賽博朋克貧民窟

月臺STYLE

政府HP

民間水平

高大上金融行業的APP

順帶一提這是澳門的,說多了都是淚,歡迎來到2015年

色彩鮮豔的政府海報

著名的雙層巴士流動廣告

典型的校服

大學的

曾經的街頭藝術

現代街頭藝術

這是香港的漫畫

這也是香港漫畫

這是香港動畫

這也是香港動畫

這是香港電影

這也是香港電影

這是香港高富帥的髮型

香港平民常見髮型

高中生常見髮型

這是香港國有電視臺CCTVB的大型聯歡晚會舞臺設計

這是香港常見的舞臺服裝設計

這是香港大型選秀節目《香港小姐》2014年得獎的三位美貌於智慧並重的佳麗

這是香港流行曲的歌詞。我覺得香港樂壇應該可以再戰50年


香港的審美停留在拷貝西方和日本主流的水平上,因為目前西方審美高於大陸,造成香港看似比大陸審美高一截的表象。有兩個因素決定了香港的審美審美水平在走下坡。第一,香港被動放棄了中華底蘊。大陸各個地域文化千差萬別,一定程度上是本地人口對祖上文化的認同,這層中華底蘊是發展出上層審美的基石。而在香港的祖上認同已經被英國人抹得一乾二淨了,沒有中華底蘊作為基石,香港人不過是國際主義的刀下魂。第二,香港藝術界的水平太低,導致香港的整體審美水平不會很高。論香港藝術家的繪畫功底,一大批大陸美院在那裡暗笑。論香港理論家比較中西方美術史,一大批大陸留學生在那裡嘲笑。論香港畫家的作品深度,大陸一大批反共畫家在那裡狂笑。。。

我覺得香港審美的價值在於,可以作為研究東亞後殖民文化的一個方向。香港被隔離也有100年了,香港人只發展出了憤憤的民族主義,卻發展不出帶有自己審美的民族符號。香港有100年的殖民歷史,如果以殖民文化作為切入點,香港完全可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殖民文化審美。可惜的是,大多數香港人不覺得自己被殖民,香港藝術界也沒有反殖民主題的作品,香港從上到下都沒有出現過反殖民的聲音。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罕見的。我不得不承認英國人對香港人洗腦之成功,以至於香港人徹底喪失了找回自己的民族歸屬的能力,香港的悲哀從其殘缺的審美水平中可見一般。


香港人表示,上面的人都是挑特別好的例子, 大約打個8折就差不多

實際生活上有很多比較一般的作品, 特別是政府海報,平庸的居多


香港的審美帶有濃厚的東南亞風情和歐洲文化元素,更有本地特色的藝術和文化。

但我更喜歡城鄉結合部的髮廊和兩元店的「一律兩元一件」,比起MK仔的那些東西,還是這些更好,沒別的,人總要接地氣。


完·爆·大·陸。大陸將來20後的平均審美水平或許能追上香港。審美這東西沒錢甭談,有錢也不是說能立刻見效,70前可以說是毫無希望了,等他們帶著自己時代的審美死去,才不會拉後腿

所謂平均水平,看看地鐵里新人銷售小哥小妹的品味即可

50歲以上的大叔大伯,我能準確區分哪些是香港人哪些是大陸人;男青年我能肯定哪些是港男,無法肯定哪些不是;女青年無法肯定哪些是港女,但我有十足的把握一眼看出誰是大陸妹。


和其他地方一樣的水平,不認為日本一枝獨秀,只有土地的區別,我有時覺得日本的某些 美 很做作的


感覺聽一下 my little airport的歌 就能體會了。


雖然HK也有很多腦殘廢青,但是無可否認的一點是,談文化、審美的平均水平,真的遠遠高於中國內陸二三線城市,稍高於沿海發達城市。

具體到不同的層次,社會地位層次越高,差距越低。


推薦閱讀:

2016年在香港買房合適嗎?
如何評價這篇以香港三大賊王為原型的電影《樹大招風》在柏林電影節的記者專訪?
港獨那麼牛逼,要是大陸真的停止給港的各項補貼和各種商業旅遊,那麼香港會遇到什麼危機和動蕩?
英國人撤出香港前做了損害香港的事情嗎?
為什麼香港對於普選意見很大?

TAG:藝術 | 香港 | 設計 | 審美 | 審美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