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的關鍵是什麼?是不是下決心儘快提高新能源發電的市場配額?
不是,私以為。寫點自己的淺見:
我認為能源改革涉及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塊:1.新增發電容量2.對現有電力系統從「發,輸,配,用」進行調整。1.新增發電——GDP增長多少,發電量漲多少這個結論是一個大致的判斷標準,如果細糾可以查一個數據,叫每千瓦時產值x,這個數據中國和發達國家差距2~4倍(5年內某個數據給出)。隨著用電效率的增加,這個數值是上升的,GDP/x 即發電量。中國這幾年的發電量猛增,由x帶來的負效應可以暫時不考慮。題設中的「發展新能源」可以100%歸到新增電量里了。而新增電量中,核電的發電量在2012年應該是3~5%,到2020年翻倍(很肯定的,只多不少),假設中國從2012起以平均5%GDP增長,到2020年,GDP增量是27%,x的數值在接下來幾年應該會有較大增幅,假設增加10%。那麼用電量的增幅為1.27/1.1,為1.15。即到2020年的用電量增加為15%,其中核電翻番至少佔去5%,佔去1/3。水電火電現在基本不新建項目,這麼看2/3的份額都將是新能源的。但是同學們感興趣的可以試著將x稍微上調到1.15(這是很有可能的,這塊中國通過產業升級有很大進步空間),還剩下多少?如果經濟稍弱一點,又剩下多少?我對新增發電量的認識是:大力發展核電,大力嘗試新能源。嘗試到哪一步,要是出現牛逼的技術直接壓倒核電也是可以的。不過僅僅是理輪想想。2.對現有電力系統改造這一塊的核心請參照工業4.0或者是中國2025,就是希望對內部更為精準的預測,更為得力的實時控制降低發電成本。舉個淺顯的例子,一件衣服到消費者手上,有淘寶和沒淘寶的價格差距。據我所知,會進行這樣的改革。用電大戶直接和電廠簽買電協議,電網充當高速公路。再舉個工業4.0的設想,消費者要定製一個東西,通過3D列印技術和機器人生產線,工廠實時生產運輸給用戶。反應到電力系統就是我想在什麼時間段用多少電,用手機app下個單。這中間省下的是大量的調度,生產成本。當然這裡面涉及很多困難,各位對技術存疑的也別和我扯,再多一步的乾貨我是沒有了。在這一塊,有一個暫時取得小有成就的公司,遠景能源,原來是生產風機,建風電場,現在轉型提供對風電場的實時管理,監控 運營服務。這次轉型反正是把其他風電企業甩了一大步了。但是它的轉型對我個人是觸動很大的,因為它是契合工業4.0發展方向的成功的例子當初看到谷歌的高空風能,因其掃風面積局限性使得規模經濟性不夠;高空氣候不穩定性影響持續電力供應,所以沒太深入研究,後來者一個事件啟發下覺得這兩個問題可以解決。大道至簡,越簡單的事情越無法說服別人,深的東西和玄的東西被推崇。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吧。能源轉型的關鍵是什麼?
先做一個拆分,摘取三個關鍵詞:能源、轉型、關鍵。能源。有人定義能源為能夠產生能量的資源,也有人表述為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能量是什麼,能量有熱能、機械能、光能等等,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當你又冷又累的時候,來一頓好吃好喝就恢復溫暖並且活蹦亂跳 了,這好吃好喝的就相當於能源,讓你「暖和」和「活蹦亂跳」的就是能量。轉型。轉型就意味著需要弄清楚,現在是什麼?為什麼要轉?要轉到哪裡去?這裡涉及到一個能源劃分的概念,大概看了一下其它回答裡邊提到過,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大類:煤、石油、天然氣;風能、水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等等。第一類大多人叫化石能源或者傳統能源或者常規能源,第二類叫可再生能源或者新能源(核能的劃分有些尷尬,之前看到一本書提到說:如果核聚變技術發展的完美,那核能就屬於可再生能源,然而現在並沒有,所以嚴格來說,核能是不屬於可再生能源的;不過這樣一來,要說新能源的話,風能和水能算嗎?畢竟風車和水車從很久之前就被使用,所以分類名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般劃分就是這兩類)現在是什麼呢?這裡當然分析的是中國形勢。我們國家現在能源消費依賴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2015年煤炭消費佔比64%,2014年BP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煤炭儲產比為30,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是煤炭用的多,而且儲量不多了。 為什麼要轉?現在的能源利用狀況污染環境太嚴重,考慮到國內環境狀況和國際環保形勢的逼緊,不得不轉。 要轉到哪裡去?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轉到那種不用擔心儲量不足,不用擔心污染環境的那種能源上去。也就是那些風能、太陽能、水能這些清潔能源。關鍵。關鍵是什麼?關鍵是現在清潔能源技術水平較低,大規模開發利用難度大。大規模替代煤炭、石油這些,很多地區的經濟都要垮掉了,最重要的是經濟垮掉不說,新能源供給跟不上,到最後連最基本的生活能源消費都不能保證,社會就亂套了。所以關鍵是技術進步,這在很多文獻中 也都有提到。但是技術進步不是一時半會的事,環境治理都迫在眉睫,不可能說先等技術慢慢發展,現在就先這樣吧。所以國家文件里都說要實現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與此同時還要把煤炭高效清潔利用作為科技創新重大工程項目之一。第二個問題。是不是下決心儘快提高新能源發電的市場配額。
肯定是要下決心,也必然是想要儘快。但是儘快不能貪快,新能源的光環太大,現在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更何況新能源技術沒有到一定程度,過分擴大市場反而是不理智的。先區域劃分,分析特點,識別是不是適合發展新能源,再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實現轉型升級,這樣看來才比較靠譜。儘管沒什麼東西,但還是加上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略不好意思,哈哈謝邀~~~能源化工領域從業,從切身談幾點。首先補充兩點:其一,能源轉型不僅僅是發電領域;其二,現階段新能源只是能源轉型的一招棋。那麼為什麼要能源轉型?從根源上看,我認為還是由現用化石能源的缺陷引起,造成環境問題嚴峻到不得不解決的程度。諸如溫室效應、南極變暖等,特別是今年幾次特大霧霾襲京,帶能源轉型決心的衝擊。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房地產行業的盛行造成水泥、鋼鐵等行業的劇增,而這些都是煤炭等的消費大戶,煤屬於公認的髒的能源,不得不遏制;然後就是發電、交通、化工等的大量排放;這些都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治理環境需要的成本和難度極為巨大,必須遏制並積極解決。中國的發展這兩年逐漸減緩放慢,房地產鋼鐵煤炭等行業凜如寒冬可見一斑,這也是2016年去庫存去產量政策的根由,從這一角度來看,能源轉型也是解決這些傳統行業失業人群的一個好出路。電力行業如何能源轉型?正如前面大多詳細所言,總結來說目前從發電供給側,煤炭仍為主要,風電光電限於地域、穩定性和技術性等產量實為有限,而水電則開發已趨於飽和,只剩下西南地區原生態水系不允許開發,其餘的潮汐、地熱等離規模化應用更相差甚遠,現階段唯一有效且大力提倡的就是核電了,所以最近中廣核這些巨頭如火如荼。另一條方式就是升級火電,燃機機組、IGCC、分散式發電等的大量替代原來落後的汽機,採用低碳天然氣等,亦步亦趨的升級調整發電結構,如果單純的厚此薄彼相信很快就會尾大不掉系統癱瘓。從十三五規劃能源結構比例中能源發展趨勢可見一斑。其他行業呢?新能源汽車因為政策和補貼等因素,發展迅速,如果能在幾年內突破電池蓄電等關鍵技術,並且社會中保證大量電樁等基本服務設施,相信對油氣的衝擊會異常巨大,畢竟電能是碳零排放。一般煤化工用的都是優質煤,進行氣化液化等深加工,限於技術水平,污染仍較為嚴重,希望黑科技打破這種僵局,也給煤炭行業一條出路。總結來說,能源轉型是一盤大棋,關係到每個行業和全民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正像《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描述的全球模式,但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都是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兼顧可持續的思路逐步調整,單純的調整市場配比帶來的困難和癥結也許更為嚴重。===========================================================PS:一家之言,不代表企業觀點。
簡要說下個人看法。現在發展清潔能源更多的是國家戰略的考慮——要在未來的世界範圍內的能源革命中搶佔一席之地。所以,當前只能靠政策強制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政策一輪一輪推出好多,但是收效呢?很差!各地棄風棄光等等問題我就不細說了。從市場化的角度來講,當前的清潔能源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競爭力的——發電穩定性差、可靠性差、價格還高等等。煤炭、石油等能源依然夠充足。再說白點,社會沒有使用清潔能源的經濟動力,現有的傳統能源優勢可以甩清潔能源n條街。所以清潔能源的發展環境實在是惡劣。只不過中國政府力量強大,一句話,各個地方政府就會拚命上馬清潔能源項目,至於實際效益如何,抱歉,我只管業績指標。當然,清潔能源各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進行扶持,但是在中國這個曾經經歷過計劃經濟輝煌歲月的國家,計劃思維一直如幽靈般揮之不去,所以產業干涉尤其嚴重(這也是中國難以加入TTP的原因之一)。可以預測,清潔能源在傳統能源枯竭危機之前,可能都難以發揮足夠優勢。也只有到那個時候,能源利益才能凌駕於政治博弈利益之上,促使全球各國團結起來建立真正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個人認為清潔能源難以在某一個地區或者幾個地區單獨存在,因為日夜更迭、晴天陰天帶來的波動性等等問題無法解決)。否則,現在誰都不敢依賴所謂的能源互聯網——別人一翻臉斷了你的能源你還怎麼活?只有全球能源互聯網建立起來,小範圍的能源波動才不足以對整個全球能源系統造成影響,也能解決黑夜白天利用光能的問題。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人為意志的強制干預都難以獲得希望的結果,所有的規劃、研究都只能是個預測或者說提前預備,條件成熟時結果自然回來。個人觀點,勿噴,謝謝。
謝謝邀請,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尋找新的替代能源,目前的能源儲量是固定的,用點少點,也不會在幾百年內增長。就現在來看,把現在的化石能源用好,提高利用率,是最主要的,至少可以緩解目前的能源緊缺。
(一)
轉型?
聊到中國經濟,就不得不聊轉型,聊到轉型就不得不聊到亞洲經濟。亞洲經濟特別有意思,就是外人一直稱之的「雁陣式」經濟模型。雁頭是日本,主打高科技產業,中間呢是亞洲四小龍搞金融服務業,尾巴是中國越南印尼之類的製造業。這個模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規划出來的,他也希望自己一直可以做亞洲的頭,繼續保持優勢地位。確實,他這個模型搞出來,新加坡韓國之類的中間國家很多經濟騰飛,這種模式也給亞洲增添許多活力,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不過到了今兒,中國不樂意做尾巴了,談金融服務我們有北上廣深,談技術產業,中國民用軍工技術顯著提高。於是我們就需要轉型,原來這一套模式,沒法再拉動發展了。
個人覺得人口一多轉型就難,因為國民素質參差不齊。前些日子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去世了,各國的元首包括我們國家的副主席李源潮先生也去悼念。李光耀先生搞轉型有一套,大力投入教育,國民素質稍微有提高就產業升級,再提高又產業升級。新加坡建國都是被馬來踢出來,被迫建國,60年代時候,什麼亂七八糟生意都做,最有意思是當時海上航行的船就掛兩國旗—一個新加坡,一個巴拿馬,可是巴拿馬現在還那樣,新加坡卻成為世界焦點。李光耀先生把新加坡那種彈丸之地,外界都戲謔叫「坡縣」地方弄成東南亞最大煉油基地、亞洲金融中心,東南亞發電廠這種高大上的地方也是令人稱讚的,他們那裡科研機構像A-STAR、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大公司像淡馬錫啊,赫赫有名,其實也就是中國一個縣那麼大點地方。
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既要享受人口紅利,也要承擔人口負擔。雖然我們現在也想搞產業升級,也在弄產業升級。但是確實各方面壓力,尤其是人口壓力太大。為什麼我們要首先說人口壓力呢?很簡單,要穩定。產業升級,就是革了原來技術的命。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中國煉油行業除了三桶油,還有名營企業,尤其是山東民營企業,所謂的地煉,一旦產業升級,很大一部分要破產。破產了員工咋辦,有人說有新的企業啊。那新企業能不能完全收納這些人,那些年齡大點職工怎麼去適應新企業呢?而且,產業轉型一旦不成功或者慢半拍,都是巨大社會動蕩。更不要說大量的國有企業他們的升級了。
那說我們不升級了么?那是不可能的,不升級我們經濟坐等消退。但是我們需要「軟升級」。這兩年我們一直在談房地產軟著路問題,其實經濟也需要軟著路。那就只能國內國外一起來,國外的市場優先弄。於是我們現在南車北車合併,核工業也合併,有傳聞說中石油中石化也合併,都是為了在國際上增加競爭力,具體怎麼樣,還得過兩年再說。國內來說,今年房地產明顯不景氣,缺少這佔GDP 20%的產業迅猛發展,中國增長7%或者7.5%道路在哪裡。個人覺得是科技和服務業。
P.s.這裡插一句,個人一直覺得政府的房地產軟著路可以把商品房以成本價從房地產商處購買,再用於公租房建設,節省時間,還可以緩解當下年輕人住不起的局勢。當然了,想法很幼稚,等時間考驗,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
最近一直在說「中等收入陷阱」,其實跟產業升級是一個意思,中國人均GDP 跨進6000美元大關,很多國家比如馬來等早就進入了這個時期,可是之後一直沒能拉動經濟,這麼多年了還是沒有進入發達國家水平。我們也一樣,如果再依賴於原有經濟模式,就會把自己拖死。
中國地廣人多,需要自己發展成一個三級模式,可能會把製造業分出去,但是個人覺得難度較大。畢竟人多,就業還是需要的,製造業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這兩年,美帝政府也是號召製造業回歸本土,一個道理,維持穩定就業,雖然明知道國內勞動力價格高,但是也得讓企業回來創造就業,這時候就是讓政府給企業補貼,企業談價碼的最好時期。
我們現在也一樣,有技術回來,很多優惠政策可以享受,就看諸位能力了。
(二)能源
自己是石油大學的,未來也繼續搞能源。也淺談下自己對能源一點點謬論。
國家現在仍然是煤主導的能源結構下,在煤老大面前,誰也沒法得瑟。國家很多大課題也是與煤有關,什麼煤氣化發生爐等等。那麼,以後呢?個人覺得,「渣煤」時代會在不久結束了,污染太嚴重,但是煤的時代仍然繼續。會有一批新型的技術出來改良煤能源,比如煤製得甲烷啊,煤制乙烯啊等等,用於大規模生產。內蒙神華現在也是忙的不行搞轉型。至於我們會不會很快邁入油氣時代,這個還是有問號的。因為我們國家貧油貧氣,自給自足很難滿足今後幾年發展。所以國家趁著國際油價低時期,趕緊採購石油天然氣。其實石油也是一種期貨,2008年國際油價上揚時候我們買了大量的石油,之後下跌,也算是猛虧一筆,這次價格這麼低,也該是我們賺的時候。前兩天,兩桶油發布一季度盈利數據,利潤低的一塌糊塗,完全沒有當年日賺4億的氣勢,這麼低利潤帶著200W人飛,真是帶不動,剛好乘著這個低價逐漸開始裁員降薪和改革,等到油價上揚,就可以順勢做大。而且目前國際原油已經開始有反彈的趨勢,兩桶油又要開始飛了。
我個人其實對未來國內能源有著很積極態度,一方面,對內來說,國內終於開始準備搞頁岩氣了,而頁岩氣的儲量我們還是相當大,另一方面,對外來說,這次儲備這麼大的俄羅斯油氣田也好,伊朗油氣田也好,亦或是準備在海底建管道把加拿大的油氣輸送過來,前段時間加拿大的市長來青島就是為了這個近千億的項目,能源儲量和利用都是空前了。不僅如此,新能源也是發展如火如荼,以李河君代表的新能源迅速崛起,中石化制定未來計劃時候也把新能源放在戰略位置。未來將會很長時間裡煤、石油、天然氣仍然是主導,也會持續增長,但是份額將會縮小。風能、太陽能、核能等很明顯發展的很快,試想在油氣價格如此低廉時候,這些新能源都能存活發展,一旦油氣價格上揚,必然減小二者之間的成本,甚至新能源成本更低,那麼,未來基本屬於多元化的能源結構。個人既不樂觀看待黃鳴校友談到的「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能源25%,其中太陽能佔12%;「中期為主」:即到2040年替代55%,太陽能佔25%;「遠期獨有」:即到2060年後替代90%以上,太陽能佔50%」,這個速度有點詭異,但是我覺得趨勢是這樣。不過對於可替代能源來說,一樣面臨很多問題,比如成本過高,比如太陽能單晶硅嚴重污染等等,都需要技術的革新。這又談到了,這是個技術的時代。
最後,稍微說一句,國內現在仍然有大量的行業產能過剩,比如鋼鐵,船舶等等,這些行業入行要慎重,也將是我們轉型怎麼轉的重頭戲,既有風險也有挑戰吧。
目前還是主推能源的清潔利用,未來50年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能源消費結構不會改變,清潔利用不是沒有技術,而是早先經濟粗放式的發展沒有企業關注這個,都是以發展經濟為主。掙錢第一位,要不是近兩年社會對空氣污染問題的持續關注,也不會有這麼多報道,清潔利用還得靠大家的力量。目前除了煤炭和石油,天然氣也是首推的燃料,占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十一五和十二五都有煤制氣得相關政策。新能源目前也在一直每年投入巨資著力發展,畢竟是未來的之星,我認為還是技術積累得過程,還有很多困難要解決。為了環境,目前堅持使用也可以,但經濟增速沒了也不行,影響就大了。新能源也就占能源消費結構的百分之十幾,等趕上煤炭得66%還早著呢。一點小小看法,回答得沒有大神們系統。
聲明: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敬請指教!謝邀!我認為能源轉型的關鍵在於電力。電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造成我國霧霾等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電力產生形式多樣。但是,我國的火電仍佔據了70%左右的份額,主要消耗煤、天然氣。故,化石能源是難以被其他能源替代的。所以,我們要不斷進行技術升級,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率,比如現今正如火如荼進行的火電燃煤超超臨界機組、天燃氣火電機組等。另外,還應加快清潔能源的利用,如核能、風能等。除此之外,還應改善電網,減少電力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在用電集中的地方修建電廠以避免輸電過程中的損耗。
價格
謝邀。本人是熱能與動力工程的學生,所了解的也只限於自身社會實踐的了解和理論知識。目前我國仍舊是火力發電為主,根據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為35.1億噸。煤炭的主要消耗方面也在發電方面。就我國能源結構來看,新能源或者清潔能源所佔比例跟化石能源相比根本不夠看。實現所謂的能源消費轉型,就目前來看是做到或是能源的清潔消費,技術手段主要是煤炭的清潔燃燒,「清潔燃燒」技術大學也都在做,大型的循環流化床鍋爐也在工業應用中。就近階段的轉型來看,如何高效清潔的使用化石能源,改進燃燒技術和方法是關鍵。新能源國家政策在推動,前幾年光伏行業勢頭很猛,但是由於其低能量密度,和分散式功能的問題,推廣開來還是比較困難,地域影響很大。題目所講的只用新能源發電是不現實的。個人認為,目前能源轉型的任務是以化石能源的清潔燃燒為主,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為輔。在比較遙遠的未來,新能源發電還是很有前景的。
來我們需要大幅提高全社會的電氣化水平,這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標誌。但電源一定是清潔的,如果還要煤電來支撐,那永遠不會有碧水藍天,霧霾只會加劇。
新能源要替代煤電作為發電主力,至少需要下面這幾個特點: 可采量足夠大,污染比煤電小,發電成本合理,發電連續性要能保證,可調性能好。 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無污染,但是受地域限制比較大,且不能保證連續平穩發電。 水能現在已經是煤電之後第二大發電來源,但是對於日益減少的水資源和季節性明顯的水量來說,水電還不能作為發電主力。 核能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是輻射,也算在污染一類,如果能夠解決核輻射的問題,那麼核能的確可以擔當發電主力的任務,對此現在的一個設想是可控核聚變發電,但是現在還在實驗室中,沒能進入實際運用。 現在的新能源有很多種,但缺點基本都是穩定性差,而穩定性恰恰是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一點。
跟題主談到的決心沒太大關係,你要是領導人,看了現在新能源的技術和工程現狀你也不會立刻把化石能源禁了。目前新能源沒辦法餵飽中國這種耗能大國的胃口,甚至塞牙縫都不夠。而且目前基本所有新能源都存在無法穩定供能的問題,峰谷波動很大。我們目前的整個電力傳輸網路無法適應這種不穩定的衝擊,所以新能源即使有足夠大的供應量,也沒辦法接入現有電網,要麼改變新能源的供能方式,要麼在中間加蓄能緩衝,要麼重建整個電力系統,眼下這三種方案都沒辦法實施,第一種基本是看天吃飯咱說了不算,第三種有種重建人類文明的意思,第二種好像進展稍微快一點,但是目前也沒辦法鋪開。從目前我們的科技水平來看,進一步挖掘化石能源的潛力是第一條路,發展更清潔和更安全的核能是第二條路。我個人連水電都不看好。
關鍵不關鍵也是舊事重提,可以參考當時風靡一時的 [柴靜專訪丁仲禮]。概括起來就是,煤炭和石油是發展中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必須要使用的基本能源,沒有替代品。新能源呢,風能、太陽能的投入產出比註定在幾十年內很難普及,核能的後續污染問題同樣讓人頭痛。總之,要麼花錢在源頭遏制污染,要麼掏高價事後搞掂。其實,污染是一定會存在的,發展or污染,it』s a question。所以,能源轉換沒有關鍵點,有關鍵點的是在什麼領域值得污染。不是民生,人類生存幾百萬年,不能在某幾棒上付出太高而輸掉整個接力賽;也不是某些商業大鱷的賺錢把戲;不是政府圖政績楞搞的「朝陽」項目;要把值得污染的項目放在N*A級自然保護區、緊挨水源保護區的下游、空氣質量杠杠好、星際一日游必去景點等無污染區域。這樣,污染問題就是全人類普遍關注的問題,而不是知乎某大神普及要點的問題。讓不知不覺被污染了環境的人們平等的面對人類的污染問題,這是關鍵。
我認為現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是技術,就是那些最後需要解決的工程和數學問題,可能數學問題還要更重要一些。 從發電這裡來看:風電,太陽能這些能源有很多沒能解決的問題。 其一是發電不穩定,併入電網之後對火電衝擊太大,而這難以短期內更新技術和設備。其二是儲能方法不夠好,現在好像基本就是用水庫(?)這樣的方式來儲電,電池儲電也有的地方在研究,有沒有用的不知道。其實這也可以歸結到不穩定裡面。 其三是運輸不易,其實也可以勉強算在儲能裡邊。 其四是火電占的比重比較大,分量很重。比如說核電,現在在建的三十所(大概是)核電站即使全部建成發電,大概全國核電也占不到總發電量的7%。 其五是現在火電還沒過於嚴重的環境問題,不夠迫切,基本上能達到幾乎國際尖端水平的效率。咱電費不便宜,所以火電設備機組什麼的比較先進,像華東這片好像剛更新設備沒多久,據說比美國的機組污染和蒸汽效率這些指標要好看。(當然人家火電可能也不是像咱們這樣依賴)從電能利用這個角度來說:像電動車這樣的東西,充電太慢,續航太差,好像走個幾公里就得充好幾個小時的電,仍然難以使用。不過這個東西也在研究,我記得好像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只需要幾秒到幾分鐘,就可以充滿手機到電動汽車那麼大的電池(當然估計是實驗室的結果)。
目前足夠多的還是石化能源
新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完全替代在未來三五十年內實現可能性不大。根據我國能源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實現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中佔15%,到2030年佔20%。新能源發電在現階段在經濟上較火力發電還有較大劣勢,新能源發電供電的間歇性也對電網的調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全社會用電70%以上依然依賴於火電,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火電依然是最主力的供電源。新能源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鍵還是在於技術的發展。如果現在的風能、太陽能能夠大規模平價上網,智能電網進行穩定管理調度,那麼能源轉型就沒有任何阻力。畢竟,有錢賺的事兒人人都會搶著去干,國家政策要是有阻礙,肯定會有人會受利益驅動去改的。我覺得太陽能發展應該快到拐點了吧。現在多晶硅批量生產的效率已經接近18%,雙面面板的成本要低、效率還要再高一些,應該過不了幾年,西部幾省的太陽能發電成本會低於煤電。如果智能電網中的高壓輸電和大規模儲能配套(抽水蓄能)設施能夠加快建設,應該不出10年,中國的發電污染因該會好很多。
目前業內的觀點應該是認為煤炭的清潔利用是能源轉型的關鍵。現有煤炭50%用於發電,如果這個比例能夠提高到更高水平,70%甚至80%,可能霧霾之類的問題就解決了。新能源暫時還只能是補充。
謝邀。就中國而言,能源改革的關鍵是保證經濟效益和穩定發展,人類消耗能源的絕大部分用於工業生產,中國作為工業大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一天消耗的電力夠一個非洲小國用好多年了。而中國消耗的能源大多數由火力發電提供,那火力發電的燃料是什麼呢?煤炭。而如果不用化石能源用什麼呢?天然氣是清潔能源(雖然這貨也是化石能源),但天然氣太貴,做汽車燃料技術不達標,所以用天然氣取代汽油和柴油是不現實的;用太陽能和風能的話,解決生活用電都夠嗆,更別說這兩貨受地理因素限制極大;用水電的話,先不說產能夠不夠,中國大部分重工業基地在北方,重工業是有名的吃電大戶,在北方發展水力發電,想想也是醉了;潮汐能的話還不如太陽能和風能;核能。。。先不說怎麼處理核廢料,要解決中國能源需求,少說也得上千個超大型核電站,想想這麼多核電站分布在全國各地,要是發生了什麼,全國人民都得去西伯利亞喝風,仔細對比西伯利亞,算了,還是霧霾更可愛。所以暫時新能源不可能取代傳統能源,中國如此,世界亦如此,能源問題是全世界都正在試圖解決的問題,要想一蹴而就的解決,除非明天外星人光顧地球,傳授人類先進技術,但,親,你覺得這現實么?
推薦閱讀:
※首汽的新能源租車怎樣?有體驗過Gofun的嗎?
※能不能利用海平面和海底的高度差建造低價的大規模儲能系統?
※復旦大學新型水鋰電是什麼原理,可靠嗎?
※在新能源行業里,風能的發展前景如何?
※2018 年光伏補貼下降政策落地了,對以後的光伏市場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