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和白小樂是如何成功的?

近日白酒市場出現一匹 又一匹的黑馬,傳統的白酒市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奇葩的產品,是不是互聯網思維在作祟?一起談談發生的背景 以及方向吧。我先打個眼......


要說江小白成功我還比較贊同,但白小樂應該算不上成功吧。

江小白作為青春小酒的首創品牌,以人物故事為主打,倡導粉絲經濟,顛覆了酒類企業,以茅台、五糧液等大牌為主打的歷史文化品牌形象。也算首次將互聯網與傳統白酒行業相結合,在白酒行業已基本飽和的市場環境下硬生生的闖出了自己的市場。

而現在有很多跟風仿製的品牌,如白小樂,小江白,雲小白,瀘小二,等等一系列,都只是在一成不變的走江小白的路而已。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給白小樂做的捆綁式營銷


有沒有類似的品牌營銷?都是靠講述一個故事,觸及當下人的情結或者情緒 ,營銷一個商品 類似的還有嗎


親愛的@小娜

成都的冬天到了,你在北京會冷嗎?今天喝酒了,我很想你,一起喝酒的兄弟告訴我,喝酒後第一個會想到的人是自己的最愛,這叫酒後吐真言?已經吐了,收不回來了。

它是最棒的廣告公司,文案不輸杜蕾斯,表達瓶走心廣告看哭很多人;它是最懂年輕人的白酒品牌,把白酒賣給年輕人,2016年銷售額3億。生活很簡單,江小白不簡單。

酒已斟滿,你來了,故事就來了。

東不入皖,西不入川

白酒行業有句「東不入皖,西不入川」,可江小白的故事偏偏要從四川寫起。

這個地方除了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沱牌曲酒、全興大麴和郎酒這四川白酒6朵金花,4家市值過百億的白酒上市公司,更有大大小小的酒企近萬家。

蜀道艱難,要從這裡撕開一條生路,陶石泉大概是瘋了。可他,偏偏就做到了。

2011年,陶石泉辭職在重慶創辦江小白。要在白酒品牌多如牛毛競爭慘烈的四川活下來不容易,可真要活下來了,就死不了。按陶石泉的理念,要有「王八性格」,沒有好咬的就挑最難的啃,咬住就不鬆口。

特立獨行的青春小酒

酒桌文化盛行的中國,白酒連接著歷史的厚重,披著成熟、高端、情懷的外衣。但陶石泉認為這套在年輕人這裡行不通。把酒當歌,喝酒不是為了醉,而是情感的宣洩,白酒的定位更應該是表達感受的情緒飲料。

用最青春的語言,說出年輕人面對當下生活壓力最想說的話,用這種方式讓年輕人產生情感認同與共鳴,這就是江小白

「跟重要的人才談人生」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手機里的人已坐在對面,你怎麼還盯著屏幕看」……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

「一個人,喝酒不是孤獨,喝了酒,想一個人是孤獨」

「兄弟間的約酒聚會,應該無關應酬和勾兌」

「我把所有人都喝趴下,就是為了和你,說句悄悄話」

……

「產品出來了,劇本就來了,劇本來了, IP 就來了!」青春小酒,加上語錄金句,從最開始單向輸出的語錄瓶,到自帶傳播屬性的表達瓶,小小瓶身被江小白玩出了花樣。

有人說江小白是家廣告公司,不光因為它一開始叫重慶江小白酒類營銷公司,還因為論營銷它不輸杜蕾斯,每句廣告,都說出了年輕人的心裡話。據說整個公司的文案、設計師和小編加起來有100多人。

線下的苦功夫

社會化營銷的成功為江小白在線上帶來了巨大聲浪,也讓外界以為江小白就是個營銷驅動的電商品牌。但能從競爭激烈的酒窩子撕開一條生路,線下要下苦功夫。

沒品牌、沒渠道,也砸不起廣告,橫空出世的青春小酒憑什麼打仗。

江小白找到了白酒行業在餐飲渠道的空白,直插酒桌,在距年輕人最近的地方,一炮打響。在四川,有夜市、小館、大排檔的地方就有江小白,它要佔領餐桌、佔領吧台,佔領年輕消費者的心智。

沒渠道、沒品牌,用地推鐵軍和人海戰術,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多得直達消費者。再用消費者認同去撬動渠道,這種打法江小白獨一家,高高在上的白酒品牌們不願意學,也學不來。

生活很簡單,這個江小白不簡單。


我想問 白小樂是啥?


推薦閱讀:

運營小白該何去何從?
用互聯網思維來開客棧,是不是扯淡?
1k粉絲能否養活一個個人自媒體?怎樣操作?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拍電影?
誰能客觀的跟我說一下到底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TAG:白酒 | 新媒體傳播 | 互聯網思維 | 白酒商業 | 粉絲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