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怎樣研究,學習佛法的呢?

有許多朋友有一些沒搞懂我的表達,我是說以上的那些是我自己的一個修行經歷,我提及的是大家也琢磨了的修行經歷,而不是我的修行經歷怎樣怎樣,比如大家修行的日常生活,大家修行的生活作息,平日怎樣安排時間,每個周哪幾天去幹什麼,都看過什麼樣的書,讀過哪些書,最看好(看好)的書是哪一本,依止哪一位師傅,或者是現在以什麼樣的方式修行佛法

我現在不再念咒,現在學習巴利三藏

我在幾年前開始念大悲咒,念了大概有2年左右吧,我總共應該是念了幾千遍,後來我又念楞嚴咒了總共大概是幾百遍吧,我覺得這念這兩個咒對於我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比較大的改變,比較大的提升,後來我讀到了巴利三藏,北大的巴利三藏經藏長部,還有台灣的庄春江工作站,我覺得巴利三藏帶給我的提升,收穫,非常顯著,有幫助。我認為巴利三藏應該是比較正統的佛陀的原本教法,我認為其它的大藏經現在內容已經少見正法了,我覺得凈土宗和楞嚴經,都比較帶著一些中國人腦子裡曾經存在的一步登天,不勞而獲,一勞永逸,比如僅僅念佛號就消業,長福,往生,還有號稱第一的楞嚴咒,我認為這兩個是一些中國人自己造的,而且佛陀講過不要念各種咒,反倒是印度教,道教十分熱衷

我也不是十分有學問,資歷的人,如果有不足,錯誤,希望可以指正

大家對於不認同的觀點列舉出自己的看法,以及相應的資料,我覺得這便足以使人產生提醒,使人考慮了,但是或許辱罵,爭吵,毀謗對於學佛修行是沒有益處的

以上


很久之前就舍斷了一些集體娛樂,包括走親訪友和平時的應酬之類。這些事情對於我而言沒什麼樂趣,反而很累。所以現在的生活相當簡單:每天除了上班就是思考佛陀教法,偶爾玩玩PS4(在經藏·增支部·4集·61經中,佛陀是允許在家人以合法獲取的財富適當的維持快樂的)。

由於家離公司略遠,所以每天差不多有四個小時在路上。這四個小時幾乎純粹用來讀經、思考,洞察並總結現在的修行進度如何。

除了自己讀經和實踐以外,沒有湊堆的喜好,對出門溜達也沒興緻。

從小學開始喜歡讀書,讀過的書不少,種類繁多;六年前開始幾乎很少讀書,偶爾會讀工具書;上上個月出國辦事,隨手買了本《季羨林談佛》在飛機上讀完了,這應該是近年為數不多的讀書體驗之一。現在正在讀經藏·長部,總體上看,經藏·相應部可讀性相當高,其次是經藏·中部。

現在沒有依止除了佛陀以外的哪個老師,因為沒什麼需求。而且佛陀也沒說一定要找個除了佛陀以外的人當老師才能解脫,頂多就是成就入流果需要親近善知識。

我覺得你現在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在經藏·增支部·2集·42經中,佛陀說過:

凡那些比丘以錯誤把握假字句的經典而排拒義理與法者,比丘們!那些比丘是對眾人不利的行者,對眾人不安樂,對許多人:天與人無利益、不利、苦,比丘們!那些比丘產出許多非福德,他們使這正法消失。

所以你現在決定捨棄不能導向解脫的念咒行為,歸依正法,是對你和別人都有利益的事情。然而你因為「一步登天,不勞而獲,一勞永逸」這種理由排斥凈土宗和《楞嚴經》,這很片面。在你沒有深入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質之前,最好不要輕易的根據表面現象來否定這件事情。所以建議你先深入的了解下佛陀正法,然後從本質上辨別偽法不能導向解脫,那時再下結論也不晚。


佛法,一定是一套符合佛知佛見的做法。

然後照著這個方法做,達到佛說的目標和目的。

持咒是佛法,神通變化不思議,陀羅尼門最第一。

三密相應,督攝六根。

但是您指望幾千遍大悲咒幾百遍楞嚴咒就有什麼效果么?

說個特殘酷的現實,

不管什麼咒,持咒總數不夠九位數的,壓根兒後面什麼都不要談……

什麼叫持咒?

一天20個小時都在念咒子叫持咒,

後槽牙念鬆了叫持咒,

一下坐連吃飯喝水上廁所都不想去的勁頭子叫持咒。

您說中國人腦子裡曾經存在的一步登天,不勞而獲,一勞永逸?

您這點兒可以忽略不計的咒數就想看結果,

輪迴了百千萬劫的一身的貪嗔痴的毛病,指望百千萬遍咒子就能解決掉?

這本身就是一步登天,不勞而獲,一勞永逸!

長得丑不醜不清楚,反正想得美……

巴利三藏帶給你的提升?

提升半天哪個不是六根門頭的功夫,

我再問的粗俗點兒,提升的這些東西哪些死了能帶走?!

懂一大堆名相和解詞,和我知道動量守恆有啥區別?

如果念咒是佛法,但是止於懈怠,

您現在的玩兒法如果一天沒有8個小時在做功夫(讀經不算),

那麼和佛法的關係只是更小了點兒,僅此而已。

念佛號和唸佛號的區別你明白么?

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你認真研究過一個么?

你老老實實做過一個么?

您這都談不上得少為足不可證道,您這是標準的自信己意不可問道。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

我慢習氣,不可求道。

未會先會,不可語道。

宴安怠惰,不可學道。

顧是惜非,不可謀道。

自信己意,不可問道。

舍動求靜,不可養道。

棄教參禪,不可得道。

依文解義,不可會道。

欲速喜近,不可悟道。

隔小於大,不可見道。

執穢為凈,不可知道。

厭常喜新,不可趨道。

樂簡畏繁,不可明道。

將就苟且,不可修道。

得少為足,不可證道。

我是覺得您差不多佔全了,餘下自己掂量唄……

2018第一吼,明白學佛到底學什麼,遠比學佛本身重要得多……

鑒於評論,

你不是來求問自己的修行有啥問題或者對錯的。

你是想就著這個問題找人來拉團伙懟大乘佛法的……

三季人並不想知道什麼叫冰,只是想聽著一群蟲兒告訴自己壓根兒就沒有冬天。

僅此而已!

提問!

如果貌似真心求問的態度,實則另有心思。

這算綺語還算兩舌還是直接算妄語……


閱讀北傳阿含經,同時對讀南傳經藏,以及研修聲聞律,兼及南北傳一些重要的阿毗達磨,也涉及很多現代學者的相關論文,和當代幾位法師與過去幾位禪師的體驗教導。

除此之外,把自己所讀所看所學,盡量應用到自己的身心實際中,了解自己的痼疾和缺陷,掌握現實的局促和局限,一點滴地積累、長養與改變,踏實念處,真誠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


我認為你的觀點在不斷進步,其實中國的佛教和當年的封建王朝的狀況一樣,完全屬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其實稍微接觸一點現代佛學或者南傳佛教,都會發現漢傳佛教謬傳千年,早就不是佛教了。但是你學習的途徑需要改一點,多看論著,特別是像法相學的論著比較重要,當你有了一點法相基礎後,可以學學南傳的清凈道論或者北傳的俱舍論,這樣的重量級的論,學完一個再讀經就會如履平地,非常順,因為經藏過於粗略零散,不容易形成嚴謹的佛法框架,而論藏會比經藏細緻嚴謹的多,很容易形成思路和框架,在框架的基礎上讀經,所得到的認知要深入很多。當你把四諦十二緣起和四禪八定都清晰的理解掌握之後,再學一兩個禪定法門修鍊,這樣會比普遍佛教徒快很多,至少你沒有盲修瞎練。

另外有一點糾正一下,一切咒語雖然在上座部佛教認為是邪術,畜生明,不可以修,可是楞嚴咒並不是中國人自己編的,因為在藏傳佛教中是存在這個咒語的,因此很可能是源自大乘佛教


園覺經:由澄諸念。開始讀園覺經,看兩頁,無法繼續讀下去。讀完就忘記。只有這一句,天天做。念起既覺,覺既無。這是開始階段。異常辛苦,經常被淹沒。

後來,靜坐多年,能坐半個小時,也沒覺得自己改變了什麼。一次偶然間,想放棄,所以,徹底放開,重新審視。突然覺得靜坐,不就是為了身心平衡嗎?

由此,當即坐正,挺腰,放鬆全身,不再聚焦一點。頭頂開始灌入清涼。轉變就是這麼開始的。

園覺經每次看一點點,又看了幾年。

後來,看到了欲界定九心住。每個階段都是自己的經歷。九層,迷迷糊糊的走過了1.2.3.4。原來古人早就有記錄。

5層開始照著九住心開始發力,5.6.7原來每次都是進一步,茫然很久。現在知道如何發力。

開始全天清醒,清醒中有個不變的中心,向外看。各種干擾來了,要堅持不被迷惑。重點是,每天早晚練習身心放鬆。這才讓我不斷發力,進入下一個境界。

這期間,經歷了很多。雜念開始減少,情緒平穩。注意力提高,洞察力變敏銳,心境開闊。還出現過幾次神秘體驗。

又是偶然間看到楞嚴經,每次進步,都可以找到相應的部分。

如果有實際體驗,看楞嚴,就如同看自己的進步史。七處證心,八還辯見。非汝而誰?從小而大,不變者誰。25種具體修行方法,其中,唯識修就是由澄諸念的方法。也是禪修核心。特別是反聞聞自性。如醍醐灌頂。

句句智慧,句句實際體驗都能結合上。

最近看到了雜啊含和楞伽經。

跟實際體驗對比,不就是對楞嚴經和園覺經的細節上的註解嗎?所有經文,跟實際體驗互相影照。實際體驗到了,看哪一部經,都能一下子找到做到的部分。

不是學經,而是啟發和印證自己做到哪一步。

下一步需要如何發力。

現在正在攻克初禪。找資料。體驗跟進。

看到閃電弧的一念,看到瞬間的迷失,看到清醒一片中的斷裂處,看到覺發出的瞬間閃動。


你有你的看法,你念大悲咒和楞嚴咒覺得沒用,可能我覺得就有用。

你覺得巴利三藏有用,可能是和巴利三藏有緣,那你就學巴利三藏就行了唄。

你說是不是?哈哈哈哈,千萬別發這種話題,會引起內戰的。


1,持五戒

2,守持優婆塞/優婆離的八關齋戒日(去掉了連續的兩天,因為剛開始),即在以下的時間裡嚴守慈心九戒(包括只吃中午一餐,不管是不是要上班):

若逢大月(1/3/5/7/8/10/12),為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

若逢小月(2/4/6/9/11/),為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廿三、廿八、廿九日

這個最近才開始實施,幫助很大,也終於明白為什麼要有這個節日了,守持過的人才能體會到.

3,每天都讀英譯的巴利經藏,上下班的坐車時間都用來讀經藏了.

4,最好能修梵行(不過性生活),別人都做的事我們可以不做,能做到這一點確實更殊勝,在經藏里也有夫妻兩人商量好一起修梵行的在家人,修了8年.

5,建議少看知乎里的佛教版塊,裡面的負能量多於正能量.

佛法這個東西很奇怪,不進則退~


我個人主要研究俱舍+唯識。


  1. 閱藏。至少把一個宗派的經論讀一遍。比如唯識,或者阿比達摩,毗曇,這三個部分的要先讀一遍。有精力再學點因明,尤其是三支做法,對於閱讀佛經理解裡面的思維方式很有幫助。
  2. 探討法義,尤其看看人家文殊菩薩是怎麼探討法義的,問問題的時候窮追猛打,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能窮追死咬問問題,不能扣字眼的都不能算精進,全部都是懈怠之人,不要跟這些人說話。
  3. 三皈依,建議最少花3個月念誦三皈依文,不花這些時間根本就不會懂什麼叫做三寶。
  4. 持五戒十善,半月頌戒。仔細研究五戒花費時間太多了。比閱藏花的時間差點都多了,當初差點因此去考了個律師證。。。。。。個人感覺比較靠譜的是南傳五戒或者瑜伽菩薩戒,嗯,基本在漢地沒傳承。。。。。。
  5. 修定,最好能獲得世間根本定。
  6. 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

關於咒語,經中說過,持咒的方法要慢,所以,一個是你念的太少,一個是時間太短。我記得好像是《大梵天問佛所說經》裡面說到過,是疑偽部的經典。

至於凈土,也不是一步登天的。因為佛明確說過,凈土是二生,而且惡人容易去,善人難去的地方。你以為去凈土跟你想的一樣容易啊,呵呵


所謂信解行證,所謂聞思修。

信擺在前頭,但只是開個頭。

還是需要解義,多收集資料,比較分析,理解經文真實義,總歸是不錯的。

當然到此為止,還是在做佛學,這也無可厚非,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所謂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最終是要落到修正思維才會有實際的效用。

修正思維,是以解為前提的。修成怎樣的都不清楚,方向不對,再多功課也是白搭。別說九位數,就是十九位數又如何。

佛陀一生演法八萬四千,是針對不同人的根器,因材施教。

說任何一法是最第一,都是在扯蛋。既然這樣,佛陀還用得著費勁巴拉折騰四五十年?還用得著三藏十二部?

對於佛法研究和修持,我的建議是先看印度佛教史、漢傳佛教史之類的史書,這樣你可以把握整個思想演化過程,有一個全局觀,基本上就可以告別迷信和個人崇拜。然後挑一個自己順眼的宗派或者修法,進行深入研究(多看看高僧大德的論著),然後起修。

再是,多交流,多撕逼。有利於解惑,精進。

佛教典籍太多,太雜,皓首窮經是完全不必的。看看高僧大德的整理分析,有更高的性價比。


一句阿彌陀佛,加念誦各種經論。


額,謝邀,我是學道教的,不好隔教瞎說。不過對佛教,我這也是有《雜阿含經》和《相應部》的電子版,其他的阿含經和南傳經藏還沒放到手機里,平時沒事看看知乎和百度貼吧上一些南傳佛教學習者的討論,也覺得不錯。


感謝在2018的第一天,收到您的邀請。(*ˉ︶ˉ*)

那個,我是看道家的比較多一點哈,佛家的《金剛經》

《心經》《六祖壇經》也有看,我比較笨,還沒有導師,只能是慢慢讀,實在不懂就抄下來,背幾遍。

關機其實還在自己的內心吧。(以前看過王陽明心學)

然後,我不喜歡淨土宗那樣,認為念佛號什麼的就能升入極樂世界,那絕對是無稽之談。在現在的社會,在信仰宗教,學習宗教哲學的時候,一定要立意在科學宗教觀的基礎上。

如有冒犯,請體諒,勿噴。(〃"▽"〃)


如果你關注過實修的經典,比如大念住經,安般守意經,天台六妙門,或者佛陀教導羅喉羅的經典,或者雜阿含經中的相關經文,大乘密咒,禪宗之類的修行方法。提煉其中相同的地方修習,你就不會那麼糾結於南北傳誰更接近佛陀本懷。

雜阿含經中明確說過,修行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

當你的定力與觀力達到某個量級或者某種平衡(五根五力的平衡)。那個時候,見緣起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步入聖者的解脫境界了。

你可以通過比較南北傳的修行方法,只留止觀部份,遠離無意義的偶像崇拜部份。

你提到持過一段時間咒語,雖然世尊在律中否定了咒語的解脫功能,但我們依然可以用止觀的思維來談談持咒。咒語通常是大菩薩所說,你剝離偶像崇拜部份,只把咒語當成一段無意義的話,不要希翼得到什麼,漠視掉經典中寫的種種功德和神通。有空閑情況下一直無意識的念下去,達到一心不亂,再進一步就是止。什麼叫再進一步就是止?你閑時念得一心不亂,再上座念得一心不亂就得止了,也就是定!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念幾百遍可以達到的。至少要八小時以上,以至於更多。那個時候你會感覺業力翻騰的力量大得很,心中升起的念頭(除掉念咒之外的念頭)如魚缸里打氣泵產生的氣泡一樣,一粒粒升起,清晰可見。

睡眠時這種感覺更明顯。剛躺下時,你敏銳的定力,會發現念頭一個一個的彈出來,一個兩個三個幾十上百成千上萬匯成一條河流把你捲入熟睡中。熟睡中也能正常持咒並察覺到念頭升起,那就是另一個課題了,禪宗叫寐寤一如。憨山大師說,自他不二,寤寐恆常,是為第一如意妙行!如果說北傳是像法,那麼他與正法亦是無限接近的,你只需要用原始經典來按圖索驥,不至於歧途亡羊就好。

不要盲目用一家觀點全盤否定另一家,大乘也是彙集了幾個部派的觀點發展起來的。宗教學者提供了足夠多的資料和論據。南傳也是赤銅碟部發展出來的,只是在戒律遵守方面比大乘嚴謹。作為學人,你我是沒有足夠精力去查證或考究證據的真偽的。而應該努力去尋找其中相同的地方並按之修習,定會有所得。哪怕是證個初禪並保持之,也能得色界天果報,不至於沉淪三惡道。


修佛是修心,你在修什麼?


盲修瞎練,還好運氣不錯,沒走火入魔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