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已經離我們遠去,為什麼我們還要讀古書?

以史為鑒,可以明興替。

讀古文,也是了解文學的興替,思想的興替。


謝邀。至少現在,評論一個民族的標準,不是它未來怎麼樣,而是它以前是怎麼樣的。一個民族若是連自己的文明都放棄了,註定悲哀!

「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兩千五百年前,西方的拉低,拉圖,色芬,多德等等一系,東方的佛陀,老莊孔孟等等都已經把重要的東西講個差不多了,後世文章乃至社會的發展只有闡釋演繹的份了,想回歸到根本就要讀古書,,


事實上每一本書都在變為舊書。今天有名的作家余華,賈平凹,一定就比過去老舍,魯迅,矛盾好嗎?不盡然吧。所以,時間不能作為衡量書的標準。

當然,你問的是古書。公共標籤上寫的是國學,論語,我猜你想問的是,今天的人為什麼要讀文言文寫的書。文言文已經成為過去時,除了工作需要,懂不懂古文在這個時代一點都不重要。一本書的價值或者說讀一本古書的意義在於,書中的思想和內容。而不在於一本書是用什麼語言寫的。

一本用英語寫的書,比一本用漢語寫的書更有價值。顯然這樣的描述一看就很蠢,而你提的的問題就好像,白話文比文言文的書更好。這樣的說法也是愚蠢的。

當一本書對於你來說有閱讀價值,那這本書就是值得閱讀的。而不在於這本書是用什麼語言描寫的。不是你讀不懂,這本書就不值得閱讀了。讀不懂古文可以看翻譯,只要書中有值得閱讀的東西,不用在乎怎麼看的。


《論語別裁》南懷瑾 說的很清楚。


古代離我們遠去,古書的價值卻超越了那個時代。古今是時間概念,與書的價值大小不成對應的比例關係。


文字可以打敗時間


對於人心,人性,人自身的理解,讀懂古書足夠了


因為安慰。

自己的孤獨自已的悲傷,原來有人懂。


代代都有隱士高人


取其精華,剃其糟粕。

要不然你都不知道哪些東西是精華哪些是糟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謝邀。我必須冒昧的說一句,我想了半天也沒理清楚這個問題的邏輯點在哪裡。

如果必須回答的話,那就是,書就是書,它就是用來被讀的。所以我們該去通過讀它來了解它的時代和要傳達的思想,而不該根據一本書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去判斷讀不讀它。就像一顆沉睡千年的睡蓮,該綻放還得綻放,跟古代和現代沒半毛關係。

如果書是和老爺車bp機一樣的純商品的話,那大可以問現代都智能手機時代了為什麼還有人用老人機,但是書不是啊,它寫出來並不單單只是為了那個時代的人看的,書中的某些思想是可以一直傳遞下去的啊,放在今天或未來都毫不過時。真理不會陳舊,而且是歷久彌新,我們該讀的就是那些闡述真理的書,而不是去看它是否是一本古書,它所成型的年代是否是古代,只要思想不過時,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也不想說一些什麼讀史明得失的官話,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重大的邏輯漏洞,我並不倡導專門去讀古書去明得失,我只是想說應該為了明得失而去讀書,而這本書恰好是本古書罷了。

時代並不能影響書中的真理一直傳遞下去,這就是讀古書的理由吧


了解過去才能把未來做的更好


古代過去了嗎?沒有!人都是複製的,現代人和古代人是一樣的


每個人的心路歷程都是不一樣的,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卻都千篇一律


謝邀。

班門弄斧了。我很喜歡丘吉爾的一句話,叫你能往後看多久,你就能往前看多遠。

古書在被書寫之時,它一定也是對以往時間的書寫總結,以過往的經驗和理論,來讓更多的人現在和未來過的更好。

今天也一樣,我們學習古書,從當中領悟某些適時的道理和想法,以幫助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突然想到一句話:有的書是從不存在時代性的。


書里記錄著精神


陽光底下無新事,有些古代發生的事,現在同樣發生著


幾千年來人類又沒有進化多少,怎麼就不能讀了?


地球是古代來的地球,你怎麼不去火星,米飯小麥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你怎麼還吃著,還有祖宗也是古代的……

物理上來說,時間是不存在的。事物是變動的,分分合合,聚散無常。

有用沒用是生物的主觀判斷,意義本身是人賦予的意義。……

【廢話多撿聽得進去的聽吧(●—●)】


人類之所以跟鳥獸不同,正因為其有過去、未來。如果說過去的念頭應當掃除,那麼未來的念頭也可以遏止了,人生也就知道這個瞬間罷了,為什麼要懷千歲之憂,而營營於改良社會呢。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南懷謹其人?
《大學》為什麼說「事有終始」,而不是「事有始終」?
學習易經國學要從哪裡開始?
為什麼知乎上書法方面的高票回答如此爛?
有擅長歌行體的大佬嗎?幫忙看看萌新這首七古怎麼樣?

TAG:學習 | 國學 | 論語書籍 | 讀書的意義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