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詛咒」有解決方法嗎?
01-22
以下是"知識的詛咒"介紹,大家想想有什麼解決方案?(這個介紹是我從網上搜來的,不復責任的,「知識的詛咒「英文叫做curse of knoledge)
1990年,一位名叫伊麗莎白·牛頓的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研究生,通過研究一個簡單的遊戲,對「知識的詛咒」這一概念進行了闡釋。在這個遊戲中,她分派人們去扮演兩個角色:「敲擊者」和「監聽者」。每個敲擊者要選一首著名歌曲,如「生日快樂歌」,然後在桌子上敲打出這首歌的節奏。而監聽者的任務是猜出歌名。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敲擊者一共敲擊了120首歌。監聽者僅僅猜對了其中3首,成功率為2.5%。但是在監聽者猜測之前,牛頓讓敲擊者預測監聽者猜對的概率。他們預測成功率為50%。敲擊者傳遞的信息被正確理解的比例是1/40,但是他們預測的比例是1/2。兩者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大呢?
敲擊者在敲打節奏時,她必然會聽出自己敲打的曲調。與此同時,監聽者聽到的只不過是一種稀奇古怪的「摩爾斯電碼」。但是,在得知監聽者們很難聽出曲調時,敲擊者們都非常吃驚。問題在於,一旦我們對某個東西有所了解,比如說,一首歌的旋律,我們就會很難想像不了解這個東西時是什麼情形。我們掌握的知識「詛咒」了我們。我們不能隨便改變別人的思想,所以很難與別人分享我們的知識。「知識的詛咒」在奇普·希思與丹·希思合著的《粘住》一書中有介紹,它反映了一個現象:如果我們很熟悉某個對象的話,那麼我們會很難想像,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這個對象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在前面討論過,這是換位思考的問題。我們的知識水平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使我們不能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不能準確評估別人有多少信心。我們被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詛咒」了。
————————————————各位心理學的大神,請問知識的詛咒 有解了嗎?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剛才在重新編輯之前的一篇知乎回復的時候,我發現,連我自己都看不懂我寫的東西,我要花3,4遍的時間,收集起我腦子的相關信息,才能跟上我當時的思路。一個陌生人就更看不懂了。可是我寫的時候,明明覺得我解釋的很清楚了,讀起來像白開水一樣easy呢!我想我一定是中了"知識的詛咒」。
所以我來這裡問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實際可行的好辦法。補充:居然還有人跟自己家孩子做了這個實驗,真是幹得漂亮。知識的詛咒_快樂語文·吾以為的博客--PS:咳咳,蘇智明,你的解決方案是?
《粘住:為什麼我們記住了這些》
在這本書里看到「知識的詛咒」
這種現象並不陌生,比如自己覺得自己唱歌唱的很准,別人卻嫌棄你跑調了╮(╯▽╰)╭————————————————————「事實上,只有兩種方法能可靠地打敗『知識的詛咒』第一個是什麼都別學,第二個是形成你的觀點然後轉變它。」所謂知識的詛咒其實就是認知的問題。
認知建立與「感覺」與「經驗」
「感覺」就是你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經驗」就是你學習到的東西。排除「感覺」的差異。那麼你拿著一台土豪金去信息落後的山村,問那些村民那是什麼,他們那隻能回答你那是會發光的金色金屬扁盒子。有什麼用處,怎麼用他們是不知道的。你是知道那是一台智能手機,通過觸摸屏幕可以完成各種操作,可以拍照、聽音樂、通訊、看視頻等等等等。而那些村民的理解可能只是晚上能用屏幕發出的光來照路、用來墊瘸腳的桌子什麼的。當你看到他們用一台土豪金墊桌子時你可能會很驚訝。沒有人 關心 邏輯的 詛咒 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廁所坑裡的洞在前面,有的在後面?
※為什麼在賭場不準記牌?
※人上弔死後腳下會有木炭 想請各位解釋一下?
※咖啡渣有什麼用處?
※陸地上戰鬥力最強的猛獸(哺乳綱,非草食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