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成為伸手黨?

還是學生,在知乎上發現自己不懂的太多,也不知道自己能提供到什麼資源互助。

發現大家都很討厭伸手黨。想問問大家是怎麼區別合理的問詢和伸手黨呢?以及,怎麼避免自己成為伸手黨呢?


「哪個酒吧好玩,你介紹一下?」

「你是哪個大學的呢?」

「在不在,問你個問題呢?」

------

知乎上有個關注量巨大的答主在他微博賬號上的簽名是:

「請將你的具體問題寫詳細,我看到了之後,認為有價值的,有必要回答你的時候,我會回復你的,但是請注意基本禮節,謝謝。」

題主很聰明,認識到了:

要讓別人解決問題,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

我大概給你說說我個人以及一些答主為什麼願意幫助別人吧,全部如實,也許扎心,但是應該會對你這個疑惑,對你避免成為伸手黨有所幫助。

------

第一類朋友:

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我的,但是我記得他們的ID,他們會來幫我評論,會鼓勵我,會在私信中告訴我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所以我對他們有印象。

熟悉我的朋友可以看我關注的用戶,很多都是100以下的用戶,因為他們跟我有互動,對我寫文章有幫助,所以我就關注了他們。

我記憶力還比較好,像每天守著我答案看的一些朋友,我自然是記得的,每一個ID我都能記起來。

他們有問題問我的時候,只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以內,我都盡全力解答。

為什麼?

他們付出了時間成本和精力,一直在陪伴著我成長,我回答幾個問題表示感謝,並不算過分。

第二類朋友:

算是有感情的知友。

在我剛來知乎的時候,緣分就讓我們認識了,自然而然,聊得來,緣分夠,竟然成了某曾謀面的好友,他們有任何我這個領域熟悉的問題的時候,我都會耐心解答。

畢竟嘛,人還是要講點感情的。

第三類朋友:

他們願意為他人解決問題而付出報酬。

-------

伸手黨的邏輯是這樣的:

「你怎麼回答別人的問題不回答我的問題呢?」

「哥,你能幫幫我嗎?」

我相信很多稍微有點關注度的朋友應該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我也相信很多朋友選擇了無視。

所以很多朋友的問題石沉大海。

------

那麼學生群體,怎麼問詢他人比較好呢?

1:態度要誠懇,用詞要禮貌,問題要仔細,語言要精鍊。

比如你要問酒吧有什麼好玩的。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比如你問「你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現在北京念書。學習之餘,想放鬆一下,想去感受酒吧的氛圍,希望你可以幫我推薦一下,關注您很久了,我很信任您,相信您的推薦和眼光,如果你有空的話,可以幫我推薦一下嗎?」

如果正好不忙,我會回復的。

2:要讓別人對你眼熟

人們對陌生人一般是缺乏好感的,如果你常去一個答主那裡評論什麼的,我相信他會記得你的。

3:你要讓別人看到幫你之後能得到什麼。

------

我媽媽老是教導我助人為樂,讓我盡量幫助別人,可是在當前這個商業社會體系之中,無私地慷慨地幫助他人的價值觀正在發生更迭。

更多的模式是:

我提供什麼,你提供什麼,等價交換。

公平,且長遠。

一味地要求人付出,而不讓人合理索取,是不公平的體制,不利於真正有能力的人發揮創造自己的才能。

這只是知乎問詢環節的規則,具體深入到社會規則中的討論,也有很多道理可以追尋。

社會更現實,更殘酷。

你們會發現:

更多的人願意把錢借給有錢人,而不是窮人;

更多的人願意幫助那些資源更廣的人,而不是沒有資源的窮人。

這些規則,教科書上不會告訴你,人們也不會當面告訴你,只能自己去社會實踐中領悟。

當你對別人有價值的時候,很多人真的是願意幫助你的。

前些天,寫了一句話:

「小林啊,當哥的送你一句話,你能用錢辦到的事兒,別去求人,人情不好還,找人辦事兒,花幾個錢不重要,不要去麻煩人家,不要主動給人家添堵,會遭人討厭的.......」

生活中,也許會遇到:

化妝師可能會遇到「你幫我畫個妝吧,謝謝啊。」

設計師可能會遇到「你幫我畫個圖唄,謝謝啊。」

工程師可能會遇到「你幫我畫個紙吧,謝謝啊。」

還有很多人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謝謝啊。

其實要是對方付出金錢,抑或是對等地給你提供你想要的資源的前提下也無可厚非,但是對方偏偏只給你提供謝謝啊,很多人就不樂意了。

也許還有很多朋友沒有意識到:

不是每個朋友都需要「謝謝啊。」

對於我們這些凡人來說,不是雷鋒那樣的標兵,我們崇尚的是互幫互助,合作共贏,而不是道德高尚地捨己為人。

捨己為人、樂於助人很高尚,但不是人人都嚮往的價值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干自己分內的事兒,拿自己該拿的錢,獲得自己相應的回報,可以是情感,也可以是物質,才能激發他認真工作的慾望。

題主現在再思索一下的話,也許就能明白如何避免成為伸手黨了吧。

最重要的一條:

別人給了你服務,你能許以什麼回報。

做好事不留名的那是雷鋒,但是大多數人只是想要那一點點屬於自己勞動之後的報酬罷了。

人與人之間,最可靠最穩固的關係,也許就是等價交換了吧。

當然,可以是物質利益,也可以是情感利益,總之,得有點好處,無利不起早嘛。

-----

在中國文化中,公開談錢很傷感情,但是我相信隨著高度商業化社會的到來,類似的服務業的規則將會更完善,人們的意識也會慢慢去習慣為別人的服務,尤其是腦力服務付費,只是這個轉變的過程,還需要一個過程。

到時候,就不是現在這樣:

「你不就是在圖紙上畫兩筆嗎?怎麼還好意思收錢呢?」

知識,經驗,真的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價值的,只是現在還不被很多人認可罷了。

你想要獲得其中的價值,就想想給予人家怎樣的報酬吧。

祝你在知乎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努力提升自己,成為棟樑之材。

------

想讓他人幫助你的時候,也許同時捫心自問一下:

別人憑什麼要幫助你吧。

可以多看看那些經常被人幫助的人身上的特質,也許可以廣泛地獲取他人的幫助。

當然,我相信,即便在沒有多少資源的情況下,平時多幫助一些人的話,在困難時候獲得他人的幫助的概率是比較大的。畢竟你可能是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的。

但是對方是否在意你這份時間和精力,我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人必須獨立自主,最堅強的自己。

祝好.


伸手黨在我這的區別,不在於有多少知識,而在於是否的懂得人和人基本的社交規則:成本原則。

具體來說:

  1. 只知道提問,不知道自己想問的是什麼。對方答一般規律,他說都是廢話不具體;對方答特殊方法,他說要求太多,做不到。

  2. 只知道自己想問什麼,不思考為了目標能出什麼代價。出於禮貌,當你私信提出長篇大論問題之前,是否先給個關注;對方並不是為你24小時待命,提問後是否有點耐心。
  3. 只知道自己想付出什麼(比如禮貌、誠懇),不考慮對方是否認可這些,認可到什麼程度。你再禮貌的問20個能寫一篇論文的問題,要我怎麼回答。

這個世界始終圍繞著成本來運轉,或者你有一個值得人回答的好問題、或者你的問題給人啟發、或者你關注、贊同給人一定的成就感、或者你直接付費諮詢,伸手黨的問題就是常常無視他人的成本。

所以說伸手黨只知索取,從不回報,不是僅僅局限在知識上,提出一個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是回報,點個關注、贊同、轉發到微博、甚至說句感謝都是回報。

關注對方的成本,盡量讓對方覺得值得,就是避免成為伸手黨的良方。

實在懶得動腦就掏錢好了。



貌似樓上嘲諷題主但沒有給出方法,我來給出方法:鑒於知乎的搜索太爛,你可以在別的搜索引擎中使用 site:http://www.zhihu.com 加上你要搜索的東西應該就能比較精確的搜索到了。 這樣你在問問題之前先自己搜索一下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就不會變成伸手黨了。


曾經加入了某個社區群,本著學習和交流的目的進去的,進去後發現氛圍真的濃厚,很多人都在「學習」:詢問各種大量簡單的、現成的問題,不少問題隨便一搜索或者看看基本的資料就知道了,但都會習慣性的不假思索的直接問著要答案。我也只是初級學習階段,本著互相學習的原則,遇到知道的問題也會站出來回答,甚至原本不知道的問題可能會想辦法解決了再告訴對方。

時間久了發現不對勁了,問題永遠答不完,重複率還很高,而且問的很理所當然的樣子,那麼明明有現成答案為何需要自己多此一舉呢。最關鍵的是,永遠也滿足不了伸手黨的無窮無盡的求知慾望!!!

當然搜索引擎不是萬能的,總會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個人建議是提問的時候適當加上自己的分析/疑問,拿出誠懇的態度,至少不會讓人覺得你是個飯來張口的伸手黨,相信很多大牛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會回答你的。


主動嘗試去做。

非伸手黨表示,自己無論什麼問題,都會先通過搜索引擎尋求解決答案。

一些可能搜索引擎也沒有更好答案的,都會自己動手試試。

研究明白了,那學到的知識就是自己的了。

如果各種嘗試都不行,那才會去麻煩身邊的大神。


題主貌似遞歸了哈哈


做到下列幾點就可以了

1.別問人現在幾點了。更不要老是問別人現在幾點了。

除非你在廚房雙手都是油按不到手機或者你手機被偷了。

2.能查到的、能自己找到的,就不要問別人。

尤其是:(明明群裡面有作業要求)昨天布置的作業啥時候交?

XXXX年XXXX率是多少?

XXXX郵編是多少?

3.不要讓人(尤其在你打遊戲的時候)幫帶飯。

4.不要每次在該自己準備材料的場合,啥都不準備找人借。

尤其繪畫課,一整天都有人給我東借西借,從鉛筆到橡皮,水彩到水彩紙,每次課都是你們幾個。煩不煩?

5.你知道XXXX在哪買嗎?

你是不會用淘寶嗎?

6.XXXX破解版你有嗎?XXXX安裝包你有嗎?

你的關於室內設計的論文給我一份唄,你找的XXXX教程給我一份唄。

7.絕對不能說的話:

幫我做一個LOGO/PPT/視頻/海報唄,幫我修一下圖唄。

幫我畫一個全家福唄。

幫我翻譯一下畢業論文唄。

哪怕後面接了一句「我請你吃飯」「我請你和奶茶」。

更不能說的是「這還要錢啊?」

8.不要問「你有XXXX會員嗎?」

尤其是十來塊一個月的會員,或者原價很高淘寶可以便宜買到的會員。

9.樓下的洗衣機的軟體我沒有,你幫我弄一下吧。

你難道不會下載軟體嗎?洗衣機上就是二維碼,掃碼不會嗎?什麼?你的手機存儲空間不夠了,是我用了你的手機存儲空間嗎?

可以問的問題:

1.我要去XX玩,你作為本地人有啥建議嗎?

2.我查到的XXXX有不同的結果,你覺得哪個比較可信。

3.我想換XXX了,你有良心的軟體推薦嗎。

4.(出於個人需求)你能把你們班XX同學的電話號碼給我嗎。

5.XX會員有必要嗎?你用起來怎麼樣。

6.我想自學XXX,你有沒有好一點的教程推薦。


伸手黨指的是一類人,這一類人有的是出於不懂事而產生伸手現象的未成年人,有的是依賴性極強的成年人。伸手黨的大致特徵如下:

1. 想經過他人直接獲得某個問題的答案而不自己搜索
2. 虛擬社區(線上遊戲、討論區等)內討要點卡、高級帳號者
3. 理直氣壯的向別人索要他人成果

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成為一個伸手黨,那伸手黨是什麼呢?如何避免成為伸手黨呢?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產生了對伸手黨的思考,以前印象中覺得伸手黨不好,因為不經過自己思考企圖通過直接向別人要結果而圖個方便,太懶了。這是我之前的理解。

今天遇到一件事情後,特意百度了一下伸手黨的意思,才發現原來我就是個不懂事,有依賴性的成年人,再對比一下今天的行為的確有伸手黨的特徵。

一開始我還不太想面對現實,腦子裡想著:我怎麼會是伸手黨呢?接下來我復盤了一下整個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學習大數據將近一周了,可是我還是有許多地方不懂,但是又不能隨便放棄,於是硬著頭皮學。今天在敲代碼的過程中,反覆對照源代碼好幾遍,可是控制台部分卻顯示錯誤,關鍵顯示不出結果,錯誤用英文顯示的,看不懂,於是在群里提問,有一位大神熱心地指點把那行代碼後面的符號換成英文符號試試,試了一下,改完後,程序運行成功了,很開心,作為小白的我,總會因為一點小成就而開心。

接下來敲下一個程序,我又遇到問題了,複製的代碼是一樣的,敲出來的圖形怎麼不一樣呢?於是又在群里提問,然而過了許久,沒啥人搭理我,於是我就私聊群主:

原來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問題,我傾向於直接提問,並沒怎麼甚至就根本沒有自己主動去搜索。我以前的想法是這樣的:「自己搜索多浪費時間,群里這麼多大神,這樣的小問題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小case」

大神的確厲害,解答幾個小問題肯定不算啥。但是他們也是付出努力,汗水之後才一步步變成大神的,為啥我不自己去搜索答案,而是這麼理直氣壯的認為群里的大神幫我解答問題是理所當然的呢?

反思出來因為我是伸手黨,只想輕易獲得結果,卻不想自己主動付出去尋找結果,我具有的是伸手黨的惰性思維。

反思到這裡,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接受這個現實,我是伸手黨。

第二步:朝著主動學習者轉變,當下次遇到關於大數據的問題或者其他問題,首先自己思考。如果這個問題能不能通過搜索谷歌,看書或者其他方式解決的情況下再向高人請教,並附上自己通過了哪些途徑解決問題但是沒解決的過程。

第三步:及時復盤,吸取教訓。

接下來,廢話少說,踐行才是王道,加油!

本文內容來自 大數據思維社群 會員 (簡書賬號:正能量楊穎)。

很多人不願意自己先去想辦法找問題的答案,歸根到底是因為思維上錯誤認為解決問題是在浪費時間。

但是,人的真正成長是從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始的,要知道解決問題的能力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因為解決了一個問題,你還會遇到下一個問題。但是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就有打開未知世界的鑰匙。

所以,不管你進入哪個領域,要想逐漸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從一開始就要養成「盡量靠自己的習慣」。每一次對他人的無腦依賴,都是對自己能力磨鍊的進一步棄絕。


真想脫離伸手黨 首先學會用搜索引擎 然後學會在結果中判斷正確項

其實翻書什麼的最有成就感→_→


在知乎我極少問問題,不是說我什麼都懂,只是想問的東西幾乎都有人問過了,搜索一下關鍵字不是什麼難事。有什麼問題,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問,應該是找,百度、Google關鍵字,沒找到再考慮要不要問。


提問的時候有這個態度就足夠了。招不招人討厭主要還是個態度問題——有沒有毫無自己的思考就只依賴別人,並且還認為回答問題只是一句話而已,不回答的人都是得便宜賣乖的自私鬼。關鍵是後者。

某領域的初學者往往問問題不知深淺,甚至不知所云,都可以原諒,可以慢慢來,但是要飯還一副皇帝嘴臉就是找抽。


很簡單,用你的價值與對方進行交換即可。這個價值可以有很多種體現形式,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是錢。


想想如果你需要付費,就不會再那麼輕易伸手了,別拿別人的積累不當回事。


你問的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標準的伸手黨啊。你不會百度一下嗎?


勁量少問,多看書,擴大閱讀量!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