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騎兵經常長途奔襲,游牧民族更甚,他們不會因為馬背與大腿根部的長時間摩擦而受傷么?或者蛋疼?
RT,今日突然腦洞大開,想起了這個很久以前就疑惑的問題,求大神解答
如果會騎馬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了
騎馬只有在馬散步以及靜止狀態下才能坐實,其他時候要用大腿夾著馬鞍,依靠腳鐙,膝蓋,的力量,根據馬跑步的節奏順勢起伏重心,小跑時要踩實腳鐙,把屁股微微抬起,身體隨著馬起伏的節奏上下運動,一旦馬撒開蹄子跑起來,可以踩住腳鐙站起,使臀部和馬鞍完全脫離開。當然更高級別的有壓浪什麼的。一個好的騎士,會跟馬融為一體,馬不過是他大腿的延伸而已,馬跑步時候上下起伏的力會通過他的大腿傳導給他,不會去對抗馬的力量,根本不會磨到大腿根部,就好比你跑步,胳膊自由擺動,但是從來不會擔心打到自己身體一樣
古代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馬的,馬可貴了,農民當兵的都是步兵,要想當騎兵肯定要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真的打仗時重騎兵要穿著重裝甲,拿著盾和槍衝鋒,衝撞開敵人的部隊,輕騎兵要跑的非常快,來回180°大轉彎,要是不能隨心所欲的控制馬,早摔死了,基本上沒磨屁股的可能性。
只有看一些古代的小說,文官失去城池,被屬下保護著逃跑,跑到地方一看股下鮮血淋漓。騎馬多了好多o型腿
對於生活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來說其實這不是什麼問題,磨腳和大腿是騎馬新手非常常見的問題,磨多了起了繭就可以了。當然服裝也很重要,既要保護騎手又要方便活動。這樣,長褲和馬靴就是最好的選擇。
右邊的秦朝騎兵俑,騎士俑的下身穿長褲,褲口緊束足腕,足蹬短筒靴,服裝已經是漢人化的了,而且此時有了鞍韉,這樣可以把騎手固定在馬背上而不用一直夾著馬腹,但是仍然沒有馬鐙。所以秦軍騎兵仍然主要靠騎射進行作戰。
總的來說,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這都不是事。但是不經常騎馬的人可能就要更辛苦一點了,磨大腿蛋疼什麼的是經常地事。當然,現在騎馬運動有全套裝備,馬靴+馬褲+馬鞍+馬鐙,技術熟練一點是不會怎麼磨大腿的。應該是有辦法的。事實上,要說磨,馬好像比人金貴……我記得以前看書上講過匈奴人騎馬,他們最害怕的是鞍子把馬背磨破了,這樣馬就不能騎了,解決方案除了一人多馬,還有在鞍子下面墊塊生肉防磨損,歐洲人看了不明白緣由就說匈奴人愛吃生肉,放在馬鞍下借體溫捂熱。
記得讀二月河的《乾隆皇帝》,裡面寫張廷玉等人接到雍正帝駕崩消息,急詣紫禁城,一行人乘的是大走騾,到了地方下騾,大家「大腿內側磨去了一層油皮……」當時讀得我某處隱隱作痛……
如果直接騎馬會有這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游牧民族發明了褲子和馬鞍。樓上有提到在馬鞍和馬背間墊生肉的,沒錯,游牧民征伐歐洲的時候歐洲人確實看到了這種景象,他們以為這塊肉是用來吃的。於是,就有了法國名菜「韃鞳牛肉」。。
題主你沒有聽說過冰與火之歌裡面玫瑰家老奶奶評價過三傻:不是處女也沒關係,騎馬的小姐這樣很常見。。。。。
so。。。。
額爾古納河右岸里還有個騎馬時蛋蛋被顛碎的人呢,忘記名字了。。。
其實那都是姿勢不正確。當年在壩上草原騎馬的時候,馬場大叔告訴我們,馬跑起來的時候就需要腳蹬馬鞍,腰部用力,屁股抬起。當然馬走小碎步的時候就隨便了。
所以騎馬也是個全面鍛煉下半身肌肉的活兒啊,髀肉復生也是因為這個。。。發散一下,這也是為毛古今中外好多文學作品都把XXOO比作騎馬的原因吧。根部不會磨到很多的。。跑馬時人膝蓋是頂夾著馬肚子,你的大腿根部離馬背會有一點距離,就是屁股基本浮空的。馬不跑的時候會有點磨,磨出繭子就好了。
有馬鞍,也會鋪皮子,雖然沒有服務區但可以隨時停靠。
多鮮血淋漓幾次就長繭了,那時候就沒感覺了。就跟劇烈運動會讓人肌肉酸痛,堅持鍛煉就好了。有個成語叫髀肉復生,就是說太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肥肉又長起來了。
先蹲馬步
騎士的縫匠肌,已經骨化了。
推薦閱讀:
※胡人的胡,是如何得來的?
※軍機處和內閣的區別?
※古代的爵位和官位品級之間有啥關係?
※焚香用的香的起源是中國還是印度?
※于闐王國的貴姓尉遲和孝文帝改革時的胡人姓氏尉遲有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