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麵和機器麵條差別在哪?


最大的差別,是愛。

在廣東,初七叫人的生日,吃壽桃;在東北,初七叫人日子,吃麵條。今年初七我吃了壽桃,沒吃到我爸的拿手絕活——手擀麵。

據說我爸做手擀麵的手藝是跟他的媽我的奶學的。我爸年輕時胃不大好,我奶就做各種麵食給他吃,其中最好吃但是也最費力的就是手擀麵,我爸自覺孝順,就自己學起了這手工做麵條的手藝。我家有一根又粗又長的大擀麵杖,紅的發黑的顏色,據說是我太奶在世時就用的,我太奶把它給了我奶,我奶又把它給了我爸,我爸以後還會把它給我三堂哥,這根擀麵杖至少有100年歷史,我爸用它擀了三、四十年的麵條,可惜它這次並沒能出場亮相。

我爸做手擀麵很細緻,完全不符合一個東北老頭應有的設定。

面要和的硬,才能勁道。這是最費力氣的環節。

麵餅要擀成方形,薄厚要均勻,這樣切出來的麵條才能均勻。

切面時的醭面要用玉米面,煮麵時候湯才能不粘。

切面是我最喜歡看的環節,極富節奏感,聲音非常好聽。

麵條可薄可厚,可細可寬,全看各人喜好。

不過做好之後我爸就不管了,煮麵打鹵都是我媽的活兒。

出鍋,過涼水,裝碗。

我爸做的面,親戚朋友都喜歡。但其實我爸是個很不識時務,很不會看眼色,很犟的人,隨著年紀漸長涉世漸深,我越來越討厭他這些缺點,因為這些缺點在我的性格中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記,我也有這些缺點。但是我爸也是個很鑽、很投入的人,下鄉時種地、返城之後當車工、78年參加高考、工作的業務水平、當籃球裁判、退休之後釣小魚……他都有能拿得出手的成績,連現在跳廣場操,他都能當打頭示範,反倒是這些優點我並沒有學到。可是不管怎樣,都是那句特俗的話「他是我爸」。

我爸十幾年前就吵著說要在退休之後開間麵館。等到退休之後,他還真開了一年多的「老頭小麵館」,主打手擀麵,也賣包子餃子餛鈍,反正都是他愛吃的麵食。每天做好六種滷汁擺在桌上任顧客隨意免費取用,牆上貼著「滷汁不要錢,就是有點咸」。小麵館已經停業兩年有餘,但這句話仍然是家裡每次吃麵條,即使吃的不是手擀麵,也必定會人調侃說「滷汁不要錢,就是有點咸」,以後大約也還會講好多年。

20年來,我家經常出現這樣的對話,——

我:我想吃麵條。

我爸:爸給你擀啊。

我媽:吃什麼鹵?

我:有豆角嗎?沒有酸菜的也行。

只願這段對話還能繼續很多很多很多年……


我爹是陝西人,據我媽說擀麵是陝西女人的必備技能。假期回老家的時候看也的確如此,我奶奶嬸嬸大媽姐姐等等都是會擀麵的,這個假期我自己在家也研究了一下,擀了四五次,一次是炸麻葉其餘是麵條,個人認為和機器面主要區別如下。

和面上,擀麵要的面比機器面硬(和的時候水少),機器面稍微軟一點沒事,擀麵面一軟就容易斷。

形狀上,機器面更規整,粗細一致,擀麵條畢竟麵條要手切,粗細上可能會有不一致的地方。至於薄厚二者均可自由掌握。當然家用壓面機一般能壓的也就是兩三種粗細,手擀麵想要什麼粗細自己切就行了。

口感上,擀麵應該更筋道。這個像我爸這種熱衷麵食的人完全吃的出區別的。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面被壓的次數,以我家的壓面機為例,面塊(三人份)被壓成成型的麵皮大概過個四五遍機器就行了,再用兩遍壓薄,一遍壓成麵條。一共不超過十遍,但是要手擀的話從薄到厚至少過二三十遍吧,多次壓制口感應該更好。

至於速度什麼的看熟練程度了,大媽是資深擀麵專家,她一個人擀出來十個人吃的麵條絕對比我壓面機壓的快。


口感上手擀麵更勁道,和機器面有著較大的區別,機器面雖然可以通過多壓幾次來改進這方面的問題,但還是跟手擀麵有著本質區別。

賣相上手擀麵未切之前整個麵餅的邊緣會稍微薄一點,中間稍微厚一點(高手還是低手也是要看這個的),切出來的麵條粗細會相對不均勻。

至於和面,我的看法是要看是什麼面,麵粉的種類和麵食的種類對面和水的比例有著不同要求。

我們這邊新媳婦試茶飯主要就是看手擀麵的,所以茲茲茲茲......

不過我們當地最有名的手擀麵卻不是手擀的,看圖:

圖片源自網路,但驚奇的發現這也不是我們縣的。算了,那天去實拍。先這樣吧。


差遠了~!說情懷的吃過好吃的麵條沒......手擀麵最關鍵在揉面,麵筋都揉出來了。所以手擀麵最大特點是勁道,機器麵條就是個死疙瘩,而且很乾都是白心,兩種食物,天差地別。

每次回家都是兩大碗老媽的手擀麵,吃到脖子那裡.......還覺得想吃。挂面,算了吧,吃到勉強飽。

不是說狂的話,就是什麼重慶小面啊,武漢干拌面等等的麵條,和北方的手擀麵比都是天差地別,不是情懷,口感差多了。去東北餐館吃頓地道的手擀麵就知道了。


吃過那麼多種,最喜歡的居然是幾塊錢一包的那種挂面,按照小清新們的觀點我是不是沒救了?


手擀麵是我媽才能擀的,

機器面是傻逼都會擀的。


麵粉含有蛋白質,製作麵條的時候,手擀和機器加水量不一樣,餳面的過程,手擀麵中的蛋白質等等能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多麵筋,而機器面融合不充分,很多是用機器力硬壓在一起的,所以兩種麵條口感差別很大。尤其外面很多麵條都是加了東西的。


硬,吃了肚子難受


我從初三開始學習擀麵條,跟我媽學,慢慢地擀了兩年左右才算遊刃有餘,就這夏天的時候還會失敗呢,擀麵條的優勢在於你可以調劑麵糰的乾濕,略乾的麵糰,加上少量鹽或雞蛋,反覆揉搓,擀出來的麵條相當筋道!這也是一個十分耗費體力的過程,擀完麵條你會發現自己已經飢腸轆轆,這個時候吃上一碗面,爽啊!外面賣的大多是機器麵條,才不捨得給你加蛋清進去呢,那些標榜「手擀麵」的,其實也不過是機器碾壓成型後由人來切,跟普通機器壓出來的沒實質性的區別


作為一個對於麵條有追求的陝西人,完全能夠吃出什麼是手擀麵,什麼是機器面。

手擀麵的口感是勁道,有嚼勁,渾圓的尺徑,就這臊子或是湯水,不僅品嘗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種口感。

機器面,僅僅是面,僅僅品嘗湯汁和佐料的感受。

在南方待過一段時間,也習慣了甜湯麵的味道,但是就麵條本身來說,完全沒有陝西手擀麵的感覺,吃了一口,嘗個鮮,卻不太想吃第二口,因為細細的麵條沒有口感。


勁道。

不過看面,比如棍棍面手搓和機器差別巨大,韭葉面就買的機器的反正區別不大。


情懷。


推薦閱讀:

哪裡可以吃到世界上最好吃的螺螄粉?
怎樣讓自己強大?
名字對一個人一生有多大影響?
你知道哪些跟等待有關的小故事?
如何原諒曾經出軌的父親。?

TAG:美食 | 生活 | 烹飪 | 麵條 | 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