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功能強大的手機都能做得很小,而對講機卻又大又重?
請看摩托的SL1K,然後掃一眼功率、待機和價格....
-------------------------------------------------------------------------功率影響散熱和電池大小,而和手機不一樣,對講機工作時間是有硬性指標的(5%:5%:90%工作8~12小時)如果沒有革命性進展,估計體積減小很不容易。
另外對樓上商業投入部分補充一些,這個因素是確實存在的。
和手機的研發的方案來源不同,專業對講機研發基本都是靠通用晶元搭建(國內流行的是用DSP做軟體無線電,用VCO等通用器件進行射頻調製),屏幕等也都需要定製開模。而一般手機會提供一個基本到95%的解決方案,並提供設計demo,研發廠商解決界面交互等差異化問題即可。
另外一塊是研發成本,對講機目前的主流研發基本上是射頻/中頻/DSP/聲碼器(部分廠商)/協議狀態機/界面,界面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工作在於信道機和控制協議的設計,導致其研發成本極高相對於手機單款數十萬的量來說,對講機的量實在是太少了,之前某篇報道整個警用市場保有量僅70萬台,還是好多家分。因此,一般會傾向於盡量復用原有設計,減少研發周期,延長研發壽命,降低成本。
我們曾經試圖復用手機平台,尋找能夠將手機研發轉到對講機設計上的團隊,我們來解決防護和專業需求問題,在找了一輪後,很悲觀,現在的中小手機團隊絕大部分已經不具備從底層開始設計的能力了。(大致相當於能很快的做出很多批量的結構件但是造不了車床)原因很簡單,投入基礎研發(尤其射頻)見效慢,客戶體驗不明顯,不如只要選擇不比別人差的晶元,把界面和交互做好點。以聯發科為核心的手機晶元廠商也迎合這種要求,逐步形成了分工分明的產業鏈,而產業鏈現在在對講機行業還差得遠。
我想,題主提到的「對講機又大又重」應該是指「專業級對講機」,而非
回到「又大又重的專業級對講機」,我能想到的有幾方面的原因:1)客戶,專業對講機的使用者通常是如消防隊員,防爆警察等公共安全領域。這些用戶,如消防隊員火場使用對講機的時候往往戴著厚厚的手套,這就決定了對講機的旋鈕和按鍵要做得比普通手機要大得多,以防止可能出現的誤操作,並且可以通過旋鈕的形狀和手感支持盲操作;此外,對講機在老美警察手上時常扮演「破門利器」的角色,這就要求對講機必須厚重,破門之後還能正常使用;2) 材料,專業對講機往往具備「三防」屬性,這在工業設計和材料使用上比普通手機要「厚道」得多。可以參見三防相機也要比同規格的普通相機要大一圈;
Walkie Talkie這樣的「公眾級對講機」。
Walkie Talkie比一個巴掌還小,完全可以做到一手掌握。3)功耗,普通的手機的功耗一般在毫瓦級,專業對講機的功耗可是在瓦特級。功耗的差別就決定了電池的續航能力。現在手機的電池又薄又小,而拆開對講機的電池卻要笨重得多;
4)商業投入,這個理由可能有點牽強,目前無法驗證。對講機畢竟為專業領域使用,使用者數量相對於數十億的手機用戶而言太小太少。如果對講機也面臨著手機一樣激烈和多樣化的競爭,進化的速度也許會快得多,畢竟手機以前也很笨重。如果現在有客戶需要定製又小又薄的專業對講機,我相信也是能做到的,只是這個價格不是大部分客戶所能承受的。
因為對講機要應對嚴酷的三防標準(防水、防震、防塵)而一般手機不需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