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是我?
在我看來,我就是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核心。既然神或者上帝安排我來做世界的核心,一定是要做一些什麼事。可是現在我都30了還是一事無成。那麼我一定是偶然來到這個世界,按照自己的能力過完一生。可是為什麼我是我呢?我沒了,世界一定還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可是那時候我去哪了?沒有我存在的世界還有什麼意義?從小就偶爾想起這個事。怎麼可能沒有我呢?
樓主的一個「我」字下是兩個概念:一:所有內在、外在體驗和認知的共同主體,主觀世界的絕對邊界。二:理性建構下的龐雜世界中渺小而短暫的客觀存在。第一個「我」和第二個「我」之間之所以缺乏連貫、無法調和,是因為經歷了從主觀(first-person)到客觀(presumed third-person)的角度切換,而這兩個角度是互不相融的。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並不是一種純粹的虛空東西,而是各種感覺,記憶的集合體,你所經歷的獨特經驗與回憶,構成了你作為獨特的你的意識的基礎,如果你頭腦中的回憶都是別人的了,那麼「你」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而直接就是別人覺得是別人自己,不會有一種「你」的意識跳到別人身體上,而是直接就沒有「你」了,像喝了孟婆湯一樣
並且還存在一個邏輯悖論,你如果是別人,那麼你又該想,為什麼我不是別人之外的又另一個人,從此下去無窮盡
推薦幾本書,可以解決「我為什麼是我」「時間起點之前是什麼樣的」:時間從無限遠的過去起步,何以能發展到現在「之類的各種問題
《上帝與新物理學》
《霍金講演錄》
《驚人的假說 靈魂的科學探索》
《皇帝新腦》
《時間之劍》
《西方哲學史》張志偉版本
《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劉放桐版本
《科學哲學的興起》邏輯經驗主義的批判性哲學史著作
我最為推崇的哲學流派
分析哲學,尤其邏輯經驗主義
存在主義,尤其海德格爾的理論
上述兩個流派解決了唯心主義,唯物主義,不可知論的諸多困境
以前寫的一篇文章
我總是在追溯「我」這個主體意識的神秘來源,可以確定的是,「我」是由出生前的零,到童年的的模糊狀態,再到現在的清晰狀態慢慢過渡而來的,並不是突然而來的,然而儘管每個時期的自我意識在當時都很執著的認為是非常清晰的具有各種概念與觀點,但卻總是會在以後的回憶中變得幼稚與模糊,現在的「我」與童年的「我」如此不同,假若不是對某些事情的共同記憶,很可能將兩者放在一起都認不出是同一個「我」來
在多重人格患者身上這種同一自我的不確定性就到了極致,以至於忘記原本的自我而產生另一個自我(多重人格患者發病時並沒有將語言,邏輯結構這樣的意識基本架構忘記,否則他就無法思考,說話了),但當患者清醒過來時,他對期間的另一些人格一無所知,彷彿是一種睡著了的神秘狀態,我們無法描述患者在另一種人格狀態下的主體感覺:因為當時他是不記得他平時的人格的,彷彿是憑空創立的一個「我」,清醒後卻又忘記了這種體驗,這樣的疑問還可以發展為這樣:
假設我現在知道我明天將經歷一種類似被外星人綁架的經歷,但綁架完就會被清除記憶,那種我明天的體驗會是如何的?
這是一個矛盾的提問,因為我要總結我的體驗,必然是明天體驗發生完之後才能寫出來,然而等體驗完,我當時的記憶卻又被清除了
但明天被綁架的當時我卻明明能體驗到的啊,一整天都能體驗到,但就是釋放時會被清除記憶,之後這一整天又變成了虛無彷彿不存在一樣
那麼這段時間是否真實存在?因為假若沒有他人,並且用一種固有的時間規定來告訴我我曾經消失過一天,我將完全不知道有這一天
推而廣之,我們也要懷疑我們平時對於時間,空間,世間萬物的認知是否真的那麼可信?儘管休謨,康德的懷疑理論早已被推翻,但是之後的現代哲學諸流派卻都更加無法呈現出一種確定性的描述,也許對確定性的尋求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時間」與「記憶」竟變得如此的飄渺,一刻也無法抓住,無法確定,「現在」轉瞬間就消失了而變為「過去」了,所謂的「自我意識」不僅在久遠的過去,即便在現在也是如此的模糊,不確定,不斷消失中,絕非表面上體驗到的那麼清晰,我們認知世界的圖象與語言符號都只是像電影的動態畫面一樣的假像而已
由此我越來越傾向於機械還原論,即意識,對某些事物的的愛好或討厭只是體內複雜化學,原子活動的假像:在童年自我意識較模糊的時候,也是各種反射(複雜的學習思考其實也可以被分解為大量的基本條件反射,也是生命幾十億年進化所積累的)即各種化學物理反應較少的時候,越長大則越多
機械還原論所必然導致的決定論也為我所贊同,並且無論這個世界是必然的還是像量子物理世界那樣偶然的,「我」都無法真正自由的作出抉擇,因為「我」自始至終都是假像,從微觀層面講「我」只是一堆虛空的粒子與能量場,從宏觀層面講神秘的潛意識也決定著「我」的想法與行為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2003年-2007年一直困擾我的3大問題是
既然所有的時間都會變為過去,為什麼我仍存在於現在而沒有已變為過去
為什麼我出生於現在,而不是過去,未來
因為現代的屬性已包含在我之中,我的回憶中充滿了各種現代的回憶,思維方法也是現代的,如果我出生於未來或過去,就不會是現在的我,思維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什麼我是我,而不是別人
同樣的,當「我」反省自身時,湧現出來的全部是作為我的獨特的記憶與思維方法,而不是別人的記憶與思維方法
為什麼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因果率只適用於兩個事物之間,而存在本身只是一個事物,沒有其他事物能作為他的原因
有我,無我,你現在說了不算,等你到了危機關頭在回答,那就是你真實的回答。 我是誰?是一堆肉?還是靈?你想呀,想,哈哈,就是不明白,這就對了。
====================================================================================
基督教,佛教,西方哲學,有一個共同的起點,就是人類在於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如何認識自己與外部世界,人類的共同起源可以追溯到對神靈的崇拜。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中東兩河流域,是源頭,
中亞文明,歐洲文明,亞洲文明與中東文明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神靈的觀念,代表了文明的發展路徑。這是討論話題的基礎。
哲學,首先是西方世界的文明思想模式發展路徑的記錄。首先是在對神的崇拜前提條件下,西方文明才有了思想和歷史,無神論者往往要誤解西方文明。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基礎,但希臘哲學的源頭
是對神的存在的思考。神是什麼?離開神的主題,去談西方哲學,就顯得十分荒唐可笑,離開神的話題,西方哲學就變成了一種無聊的文字遊戲,就看不清它的意義所在。就如同中國近百年來有許多研
究西方哲學的人,但由於戴上了無神論的眼睛,往往不知西方哲學家真正在談論什麼。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都是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教徒。
東方的印度大陸,由於存在對神的崇拜,才有了婆羅門教,有了5000年的吠陀文明的延續。吠陀文明是東方文明的源頭。吠陀文明遠遠超越了薩滿教文化,超越了巫術文化。東亞地區主要是薩滿教文化
和巫術文化。但連薩滿教文化都沒有的民族,就更加談不上文化和哲學的底蘊了。
存在,首先是人類個體心理的意識,只有人類才會發問。
我是誰?我在嗎?這個提問者,必須在一個背景環境中才能有這種提問。
他問我是誰,他一定是感覺到了與他不一樣的存在物的存在,這就引發出了不同西方哲學的思考者。
感覺經驗派,就有了洛克等人;從存在為引子進行思考,就是海德格爾。思考什麼是真的存在,就有了柏拉圖的絕對理念,康德的絕對理性,黑格爾的絕對精神。。。。。
我是誰,我是來源什麼地方,我依靠誰,誰能保護我,這一系列提問最終會回到人類的神話和英雄的傳說中,才有答案。這就是神的崇拜。
但不是每個民族的文化,允許讓自己民族的個體提出我是誰的問題,有的文化覺得提這個問題,太無聊了。
在東亞地區只是有文獻證實,屈原提出過-----我是誰。
所有在我們面前展現的事物,不僅包括人的精神意識活動,也包括山川河流、動物植物,人類社會……都是絕對精神自己展開、自己實現的結果。也許有人說,這些東西明明是物質的嘛!但黑格爾指出
:你看到的只是現象,你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它們本質上都是精神的,這些現象都是精神的現象。
萬法唯識,萬法唯心。唯識宗的觀點,認為萬法都是人的心識的演變而來,人的輪迴關鍵是阿賴耶識在起作用。現在的量子力學領域證明,在量子世界,量子存在與否,取決於觀察者的是否進行觀察,
如果你觀察了,量子的狀態就確定了。也就是說,人的意識活動確實可以影響物質。
我們不得不讚歎黑格爾的偉大和卓越。
絕對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它按照正——反——合的規律不斷地變遷,不斷地生長,不斷地演繹出萬事萬物。我們可以把絕對精神稱為神靈的力量,海德格爾天地人神,也是在尋找世界的
支配力量,或者說源頭。其實東亞的道家佛家儒家還是認為有道的存在,有天的存在,天子皇帝不過是天道的具體顯現,就如現在我們語言中提到的先進力量的代表,是一個意思。統治者內心還是知道
有個天的存在,康熙乾隆大帝那麼強勢,還不得不向天祈福,只不過統治者對老百姓要搞愚民政策,對老百姓搞無神論,只曉得有天子不知道有一個神靈的天的存在。
基督教與佛教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認識到認識一個罪人,人被慾望挾持,被無明所蒙蔽,出路就是要去除罪惡,去除無明。不過他們的做法不同,基督教信靠神,只有靠神才能去除罪惡,這點婆
羅門教與基督教很相似。佛教由於是在反婆羅門教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原始佛教是不承認有神靈的,佛教就要依靠個人的修行來去除罪惡。
佛教去除罪惡依靠個人的修行的理論,特別適應東亞地區的民族的基因,無神論+個人修行=菩薩的榮耀,又可以不對東亞存在的皇權秩序給予衝擊,所以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等時代,佛教在東亞大陸
深深雜了根。漢族走的更遠,連佛陀都不要了,遇佛殺佛,直接搞起了禪宗。
佛後隱藏著似空非空。就是神靈。這也是海德格爾的哲學中表達的內容。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佛教,印度教,儒教,都是神靈的顯現,他們不是真正的神。神似有非有,似無非無,好似能用語言
表達,但語言有那麼無力。現在的量子力學的語言,好像能更好的表達神靈。
談論『我』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永恆主題,認識你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怎麼了,我該如何辦,等等這些主題,是全球人類都在尋找的答案。
佛教中的我執,無我只是上述大主題的一個小分支。
佛教千方百計的否定它與其他宗教的聯繫,其實就是要體現佛教的唯我獨尊,是典型的我執的體現,
佛教起源於婆羅門教,最終又回歸了婆羅門教印度教,印度佛教在中亞西域地區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在西藏發展成了藏傳佛教,在漢地發展出了漢傳佛教,
漢語中的無,空,等否定詞,與印度佛教梵語中的空的詞語的表達並不準確。漢語的空性,無我的字面含義並不是印度佛教的原意。漢語的空性概念,與藏傳佛教的對應概念都有很大的區別。印度佛教
空性的概念,無我的概念,首先是一個在無限的時空中,存在無限變化,無限可能的概念,不是漢語中否定的概念;其次是一個超越的概念,解脫的概念,趨近無限自由自在的概念;用一個現代術語,
印度佛教空的概念無的概念,類似於現在物理學談論的多維宇宙和多維空間,類似於談論量子和談論弦論。
在佛教中,討論空性與無我,藏傳佛教應該是理論和實踐上處於更高的層次,也說得更清楚。中觀莊嚴論解說,瑜伽師地論,入中論,定解寶燈論講記 《中觀根本慧論》
中觀四百論等等很好的回答了主題,
如何回答我,是人類所有種族和宗教第一個遇到的問題,也是人類在脫離動物世界第一個找到的答案。通過考古發現,已知人類在一萬年前就在通過崇拜自然物和自然的力量,在尋找我是誰,比如拜太
陽,月亮,大山,大樹,火,閃電,也有了許多創世的神話和故事。
在印度大陸,婆羅門教的發展,首先回答了我是誰,婆羅門教的祭祀禮儀和祭師們,用梵天宗教話語回答了我是誰,建立了種姓的制度。
在佛陀在在世時期,相當於中原孔子孟子時期,印度大陸沙門思想十分活躍,主要是起全面批判婆羅門教的神學理論。佛陀的思想,首先是反梵天的思想,不承認有神靈的存在,不承認婆羅門教的神學
禮儀能給人帶來答案---我是誰。佛陀在阿含經等原始佛典中,提出了十二因緣和緣起的理論,不承認人是一個實體,人是十二因緣合和,在阿含經中佛陀闡述了世界上找不到一個實在的人的個體,佛陀
在阿含經中就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佛陀在阿含經中沒有明確否定神靈和梵天,他這些問題作為無計問題,避而不答,認為回答這些問題毫無意義。原始佛教理論回答的問題主要是有情的人,遇到苦,
如何反應,如何解決,主要是相當於現代的心理諮詢師為個體的人解決問題。
但是佛教在後期的發展中,更多的與婆羅門教印度教融合,發展了唯識思想和中觀思想,後期的佛教接受了神靈的存在,有了最終佛教的密教與印度教的完全融合,現在世界上佛教最完整的模式,就是
藏傳佛教。漢地的佛教,由於唯識宗和中觀思想沒得到充分發展,只保留了十分漢族特點的凈土宗和禪宗,漢地的佛教在南宋以後就徹底的衰敗了,沒有了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活躍。漢地的唯識學是民國
時期從日本從新引進的。
所以,用漢語討論空性,無我等佛學問題,在辭彙上,佛學的大背景上,都會陷入混亂和無力的狀態。倒是在藏傳佛教背景,南傳佛教背景下,才能把問題搞得更清楚。
討論佛教的主題,一定要完全定義佛教話題的背景。佛陀,只是在人的心理世界意識世界範疇內,提出了一系列的命題。比如萬法唯識,佛教是從人的心理世界往外看外面的世界,自然每個人看同一個
物體比如大山大海,心裡的感受就不可能完全一樣。每個人看待同一的社會事件或人物,每個人的判斷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看待法國大革命,看待拿破崙,看待秦始皇。
佛陀,因為看到了上述的話題的多樣性,而不是話題的統一性。就世界多樣性而言,大山大海沒有實體性,是無實的;他人是無實的;我是無實的,--------這就是無我話題發生的背景。這個背景,遠
超出了被西方文化思維模式所塑造的現代中國文化能理解的範疇。
佛陀,看問題的背景只是看到了物質世界,社會,個體的人,存在多樣性,存在能不斷細分下去的可能性,現在科技界提出了量子力學,弦論,而且弦論還多至10維以上,-------種種上述發現,讓佛教
界十分興奮,這是空性理論的最有力的證明。
但是,西方的一神教-----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看到了物質世界,社會,個體,存在高度的同一性,比如所有的生物無不是從細微的無形的能量,發展出複雜的構造複雜的功能,甚至地
球的所有物理特性化學特性都是人類發展的最佳配置,------這都是上帝偉大的創造。上帝-----這個背景,遠超出了中國古老文化能理解的範疇。
佛學的話題,現代人只要抓住他是人的心理意識背景,抓住空性不是漢語辭彙的否定意義,佛教的許多主題就好解釋了。
佛教的空性,在佛學裡是無自性的定義,佛教的自性是一個絕對不變永恆的·含義,這個前提條件下,在人已知的現實世界裡確實是沒有無自性的存在物存在,除非在人的理念世界中上帝可能有自性,
但這一點還沒有獲得全體人類的認同。萬法無自性,這是佛教的根本理論範疇。
-但如果把萬法無自性的理論,隨意的推廣,不承認現實中桌子的存在,不承認現實的人的存在,就對人的常識來講就顯得很荒唐,對社會秩序是一個徹底的否定,造成社會的混亂
在原始佛教時期,佛陀對於無自性理論存在的漏洞,已迴避的態度,列為無計問題予以迴避。
到了公元400--600年,印度思想界出現了龍樹菩薩,無著、世親菩薩,從中觀與唯識的角度,對萬法無自性的理論漏洞予以修正。
中觀認為萬法空性無自性,應這樣理解-----萬法既是有,在現實世界是存在的,能被人感知的,理解的,這點大眾能理解,
--------萬法是無自性,無絕對的,現實世界要找到萬法是不可能的,腦洞大開,也可理解。
----------萬法不能說是什麼,也不能說不是什麼,他是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之外,在我們心理已是世界之外,這種說法和天主教談論上帝有點類似,超越的概念,佛教要和基督教有共同的話題了;
----------萬法是離開一切戲論,離開人類的一切語言概念,邏輯概念,要靠人的不斷地修行才有可能找到的光明!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光明的概念,是不是我們在基督教牧師佈道會上聽得到----上帝是
光,上帝要驅逐黑暗,是不是太接近了。上帝是光!!!
藏傳佛教就是在中觀與唯識兩大基礎上面,發展出的密宗派別,藏地的佛教完全是主要來自印度思想界的大師,靜命菩薩,蓮花生大師,結合藏地的的需要,降服苯教流派,才逐步建立的。藏地的大圓
滿大手印等大成就者,在離開現世時,他的信徒們都能看到大師化成虹光,這就是藏傳佛教對萬法最終體現為光明的信仰!
佛教對西方哲學的誤解,是很深的。
佛學的思考範圍中,是不關心世界的是如何實際運行的,他的話題都是從人自己心理的角度出發,觀察世界的具象是如何進入一個個體的人的心理意識中的,佛學的工具中剎那的時間工具,微塵的空間
工具,以及五蘊合和的緣起思想,就是佛學建立和提出空性理論的基礎。
在佛學世界中不承認世界的客體存在,不承認世界客體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不承認世界的客體有實在的邏輯運行的軌跡,自然在佛學世界中不可能有道德世界,科學世界,人類的歷史和思想歷史。
佛學的世界只是人的內心的心理世界,他的世界還沒有分化出主體與客體,佛學世界還處在類似薩滿教巫術世界,佛學的理想就是從一地菩薩,二地菩薩,一直到十地菩薩的修行過程,在佛學世界中就
自然要去除人我--法我--常有的等所有思維概念,因為一有思維概念,就有了分別念,就會去分辨主體客體,就會有道德的分辨,就不能達到佛學世界追求的圓滿,就墮入了輪迴。
薩滿教的世界,就是人作為個體,作為一個族群,還沒有他自己,從外部世界分離出來,比如把人類自己與動物世界植物世界大自然世界,完全進行分離,這就有人類早期的神山聖湖老虎野豬飛鳥的崇
拜,薩滿教在祭祀的過程中,薩滿教巫師的心理世界中,巫師與神靈的世界是融為一體的,沒有主體客體之分。薩滿教巫師沒有把他的體驗用文字進行描述,但佛學由於主要是個體的修行,佛學的大德
大師們的理論與修行過程緊密相連,佛學大師的修行世界也沒有進行主體客體的分別,所以佛學世界類似於薩滿教世界。
瑜伽師者,即自作修行乃至講述傳授瑜伽諸法之師。修習種種觀行的佛教僧侶,被尊稱為瑜伽師或觀行師,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先驅。瑜伽師修行時達到的境界,和薩滿教巫師行法術
達到的境界十分類似,也就是達到無我的空性凈界,這樣才能圓滿,與神靈進行溝通。其實,漢族文化推崇的天人合一境界,也就是我的靈性與天界的神靈融合,也就是道教最求的成仙境界。漢族的儒
學也推崇天人合一,只不過儒學加多了哲學範疇的論證,把天的範疇用天理來替代,儒學在宋代進化到理學,在明代儒學進一步與佛學融合,理學進化到心學,心學追求的成聖過程與佛教的瑜伽師的修
行過程十分相似。
《瑜伽師地論》(梵文:Yogācāra-bhūmi-?āstra),又稱《瑜伽論 》、《十七地論》,為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及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亦是玄奘西行所取的重要經典。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
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本論約於公元前300年出現在古印度,相傳乃無著菩薩夜升兜率天彌勒內院,聽聞彌勒菩薩說法,返回人間後,再為大眾演說,並成紀錄。
《瑜伽師地論》的成書過程,就是佛教處於一個類似薩滿教通靈的世界,在靈界自然是沒有世界主客體之分,處於一個無所不能的空性靈界。
???
答:因為你不知道你不是你。
你要先學民族主義,懂你是如何從動物變成自然人。
你還要學哲學(阿奎那)然,後你就知道什麼是理性。
然後你還要學科學,然後你就知道偽科學的邊界在那裡。
我經常想這個問題,為什麼我能感覺到我自己的一天,卻感受不到別人的一天每天全世界好像就我自己在活著,或者說每天都在展示我自己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一樣。覺得自己的生活是直播的 ,就是直播自己的一天 倒不是說在電視上直播的意思,而是每天時刻我都能看到自己,感受到自己,能時刻都知道自己在幹嗎。暢想十三億人在哪裡呢。分秒都是我自己的感覺啊。覺得自己是唯一的思維,唯一的世界的主演一樣,很難過,孤獨感。
【長文】關於唯一意識假設的分析---------我把自己在其他地方寫的copy一下啊,這個問題並不是要解釋「我」的本質和起源是什麼,也不是思考「我」是否會永遠存在。而是,假定這個宇宙間確實有多個(比如等於世界人口數量)意識存在,那麼是什麼因素決定了,對a同學來說,世界會以a同學,而不是b同學的視角展開。
個人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符合邏輯的方法,(如果這個問題可以以邏輯解決)就是認定這個宇宙間只有一個觀察者,即只有一個意識,其存在性等同於物質,時空這些基本概念,隨宇宙創生而生或者如同宇宙一樣無始無終。基於這個大前提,可以提出兩種猜想,第一,如果從比較極端或說是自私的角度,可以認為這個宇宙在當前階段只有正在打字的我才具有意識,才具有唯一觀察者的地位,而其他的所有人,所有號稱具有意識的存在,都不過是宇宙間的木偶,依循著自然的因果律而運行,直到我此生結束,這個唯一的意識會切換到另一個人,即靈魂轉世等等說法。在此我插一句,(不看的可以跳過到下一個括弧)很多人這時候應該也在考慮自由意志的問題,如果按照第一種猜想,那麼除正在碼字的這個人以外的人都絕對沒有自由意志,畢竟連意志都不存在。那麼作為觀察者的我,也不一定有自由意志,也許唯一觀察者我也只不過可以感覺一切,而卻完全在按照既定的因果鏈做出一切行為以及產生一切思考,儘管觀察者本身可能並不知道這一點。(好了,跳過的從這裡繼續)第二種猜想,也是我比較傾向的一種,就是唯一觀察者以近乎無限的頻率不斷在所有具有認知能力的存在之間切換,比喻一下就是,有一排燈,每隔0.0001秒依次點亮,那麼從人眼角度就是這一排燈同時在亮,在這裡燈就是個體,那股電流就是唯一意識,亮的那個燈就是此時唯一有意識的那個。也就是說,我們每個個體的感知不是連續的,而是由動畫一樣的一幀幀鏈接成,只是我們的神經結構無法感到這種接近無限的頻率。舉例來說,假定宇宙間只有甲乙兩個具有感知能力的存在,那麼唯一的意識不斷在甲乙兩「人」之間切換,在甲被佔據時,觀察者擁有甲的記憶等等全部「資料」,其將可能會根據這些資料以及感知影響甲的思維活動,但是卻對乙的精神世界無法感知,切換到乙以後亦然。那麼如果甲乙兩人的神經思維速度遠遠慢於切換頻率,他們兩人此時就都有意識。由此,可以解釋,意識是唯一的,但是當意識切換到我們中任何一個人身上時,其將面臨我們所有人都在想的這個問題而困惑,你我在一瞬間只有一個人有意識,但是隨時間流動,你我都具有意識,都在觀察這個宇宙,你我的存在實際上是同一個意識在以不同角度分別感知世界。故而,沒有什麼在決定我為什麼是我,因為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我都是宇宙間同一個唯一意識的體現。如果某一個個體死亡或出生,唯一意識都在那樣存在著,只是觀察世界的角度多了一個或者少了一個最後補充一下,之前提到自由意志問題,我的這種猜想與人有自由意志這種觀點並不衝突,如果唯一意識除了感知以外也能影響大腦的思維活動,那麼自由意志就是存在的,只不過是唯一的。這個一個神奇的問題,卻是一個我以外的人如何回答也不能真的走進我的真實內心的問題。
大家請放心:人死後是跟人出生之前是一樣的感覺!
我也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人 一種本能唯心主義,或者說人的骨子裡透露的都是這種思想,我現在感覺彷徨,憂傷,不知道每個人都是和我一樣的感覺還是自己才有,我無法解釋,總感覺有個未知的世界在觀察著我做出的一舉一動,內心很害怕,甚至想過自殺,想自己死後會怎麼樣。
你我就是宇宙里的一粒微塵,行使好自己的微塵軌跡,就是做到了我存在,我就是我。
也想過這個問題,在和同學一起吃飯的時候。
我為什麼是我?這個問題問的其實是 「我自己」 的這個意識,意識在「我」身上,所以問為什麼是我。即:我的意識是什麼?
由唯物主義出發,初中生都知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說白了也就是對「自己」對「外界」的反應,我們暫且把這個歸因於化學反應,即應激性。這個應該是很好理解的。
所以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怎麼區分「自己」和「外界」?區分開了,你就知道「我為什麼是我」了。
最後,我想說:我暫且找不到怎麼區分開的邏輯。沒下文了……
想個腦洞,如果整個宇宙就是因我而生的,那麼我為什麼是我就很清晰了。
這個不是唯心論,並不是真的整個宇宙為我而生,而是在這個宇宙中的我是為我而生,看似拗口,其實很簡單。
我們在說平行宇宙的時候,往往會把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劃歸到一個不同的宇宙裡面,即一個點衍生出來的各種可能是無窮的,所以宇宙的數量是無窮的。
那麼所有涉及到可能性的東西都會存在於另外一個宇宙中。
其實你並不一定會是你或者現在的你,你有可能是另外一個狀態的你,也有可能根本不是你,是他或者她或者它,只是在這個宇宙中你是現在的你,那麼在另外一個宇宙呢?那個宇宙中的你,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你,身份,地位,家庭,甚至性別,姓名都不一樣。所以在這個可能性的宇宙中你是你,在下一個可能性的宇宙中,你或許是你現在這個宇宙中你的老婆,孩子,父母,甚至你每次走在街上只是略微瞟過一眼的行人。我為什麼是我?其實就是以我的意識為中心點,所發散出來的無窮的可能性之一。
唯心三大問題:1我是誰?2我從哪裡來?3我要到哪裡去?這大概可以概括你腦海中翻滾的疑問!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說上三天半夜,我一時之間竟不知道從何說起!說起來我也不是才思敏捷的人啊!比如說1:到底這個身體的是我還是有一個靈魂/意識體的東西是我?如果身體的我才是我,那身體到底指什麼?少了手的我也肯定是我吧,那把我的腦子放到別人的身體里還是我嗎?或者我的大腦還剩一半還是我嗎?(⊙o⊙)?這三個問題任一個都能讓人一直想下去,我回答不了任一個,要想明白,至少要達到聖人的境界吧?哇,聖人已經能通曉這些變態的問題,那神人和至人有多厲害?至人都到無己的狀態都還是人,果然還是仙厲害!話說我不是好好回答問題嗎,這都偏到哪了?果然想太多就是煩!所以兄弟,唯心就是個圈,圈越大問題越多(⊙o⊙)!
先解決一個問題,「我」嚴格來說,只是你的脖子上的腦袋裡面的大腦皮層,那個裡面是你的精神,思想,意志。你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那個皮層有這樣的腦電波。其實你認識一個人,就是認識那個大腦皮層只要那個才能交流。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大腦皮層而已
我也經常有這種想法,我到底是誰,是上帝化身作人體驗人間?還是外星人來體驗人類的世界?
題主這個問題正是我從小就在問的問題,問了很多身邊的人,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從腦海中自己冒出來,沒人告訴,也無從聽說。
這也許就是人的另一種本能,那這個本能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人的性本能,是為了繁衍。
那這個本能,我想是為了讓人活著,積極的活著,因為有了這個想法,你就隱約知道了你活著的意義,同時也植入了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未知的排斥。
記住:你就是上帝!你就是神!你就是道!
幸福與苦難,都得有人去承受
這個我也思考過,我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出現在這個時空里,之前還有我嗎?
我也是這種感覺,困擾我二十多年了,為什麼我是我,總感覺除了我之外,身邊的所有人彷彿過江之鯽。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找辦法解開命運之謎,但是始終沒有辦法!!!!如果你找到了可以跟我分享一下!!!
廣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無意義的,因為就連地球在宇宙中都是毫無意義的,對大環境毫無作為且無比脆弱,更何況人類中的個體。狹義上來說,我們每一個都是父母在一定利益驅動下才生下來的,理論上來說,只要你滿足了父母的要求,比如孝順,養老,送終,那麼你的一生最基本的功能也就實現了。而如果你不在了,世界依然在,最大的可能是有幾個和你熟識的人難過幾分罷了。而對這個世界來說,一個人的死亡和一隻螞蟻的死亡區別不大。當然,那些可以改變世界的科學家或者掌握殺戮機器的少數人除外。另,你如何可以成為宇宙的核心,宇宙的核心是個無比巨大的黑洞好嗎?請不要再如此唯心主義了好嗎?
、、慢慢說
我存在就是我是我的理由了。既然你都存在了,還有什麼好問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教宗方濟各認為「進化論和宇宙大爆炸是真實的,天主並不是像魔術師一樣揮動魔杖就創造了宇宙萬物」?
※除了可證偽性,還有什麼辦法鑒別一個理論是否有了解、研究的價值?
※道德經(老子)第二章最後一句話為什麼有兩個版本?哪個是對的?
※「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 這個命題,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TAG:哲學 |